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所以数学课堂应做到有的放矢,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本,想方设法,多方式多渠道实现数学教学目的,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让学生爱上数学,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数学学习
美国数学家柯朗说“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表达形式,反映生动活泼的意念,深入细致的思考以及完美和谐的愿望,它的基础是逻辑和直觉、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可见数学与分析思维、推理思维密切相关,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可目前多数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对其学习缺乏兴趣,不爱学不善学,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学情,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实施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演绎精彩的数学课堂。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教材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的之一便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利用制作、剪拼、表演、竞赛、游戏等多种形式,创设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用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在兴趣中学习数学,从而喜欢数学。
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棍合运算”时,就采取了游戏形式引发学生兴趣,笔者设计了一节“24点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分别抽取四张1(A)一l3(J表示11,Q表示l2,K表示l3)的扑克牌,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请先算出24点的同学任意抽出四张扑克牌当众公布。也可二人或四人进行小组比赛,或进行全班的擂台赛。学生经常玩这种游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运算能力。通过这样有趣的游戏实践活动课,形成和巩固数学知识,一扫数学课单调、枯燥与沉闷的气氛,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句话形象说明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新课标要求数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提出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要求,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因此,在教学中,可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日常生活融入课堂,当生活融人课堂,学生的学习空间就会变得鲜活、灵动,学生也能从中获得很多启示:数学课堂有许多生活融人其中,数学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用生活把学生带进数学殿堂。
例如,在“§24.2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汽车轮胎只剩一部分.要补全轮胎.需找到轮胎所在圆的圆心,怎样技
圆心?并出示所剩的部分轮胎的图片,学生读清楚教师出示的问题后,立刻“动”了起来,没有一个“旁观者”“怠情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恰当的启发下,他们经过合作分析、热烈讨论,突破了难题。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数
学新课标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教学生活化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生活需要我们努力地学习数学。
三、结合综合实践,让学生钟情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它源于学生对数学的现状,学生厌恶或惧怕数学,缺乏探求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究其原因是多数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学而无趣。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融入综合实践,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改的口号是“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生活的原型,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以至钟情数学。
例如,教“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时,就结合综合实践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力图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首先提出问题: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本环节设计三道思考题:①通过动手,你得到了怎样的规律?②从一个圆的圆心出发,引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多少个扇形?③用圆、多边形等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了一些规律:①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③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整堂课学生学得既活跃又有创意。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四、巧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活学数学
1、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
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利用它可为数学教学进行动画模拟、分层显示、演示实验、影视演播和练习设计等。
2、促使心理自由,实行开放教学。
在数学课堂中实行开放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的精神处于一种十分放松的状态,想象思维的空间获得解放,有利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层次、个性特点、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能够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在“心里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创新思维和想象,从而使学生活学数学。
3、比而见微,实行比较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比较问题,可以是比较概念、比较式子和比较求证方法等。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继续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因课制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打造精彩课堂,通过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和结合综合实践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黎雪琴,浅议新课改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2012.07.50.
[2]吴金宏,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探析,新校园,2012.第6期,94.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数学学习
美国数学家柯朗说“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表达形式,反映生动活泼的意念,深入细致的思考以及完美和谐的愿望,它的基础是逻辑和直觉、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可见数学与分析思维、推理思维密切相关,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可目前多数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对其学习缺乏兴趣,不爱学不善学,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学情,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实施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演绎精彩的数学课堂。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教材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的之一便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利用制作、剪拼、表演、竞赛、游戏等多种形式,创设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用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在兴趣中学习数学,从而喜欢数学。
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棍合运算”时,就采取了游戏形式引发学生兴趣,笔者设计了一节“24点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分别抽取四张1(A)一l3(J表示11,Q表示l2,K表示l3)的扑克牌,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请先算出24点的同学任意抽出四张扑克牌当众公布。也可二人或四人进行小组比赛,或进行全班的擂台赛。学生经常玩这种游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运算能力。通过这样有趣的游戏实践活动课,形成和巩固数学知识,一扫数学课单调、枯燥与沉闷的气氛,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句话形象说明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新课标要求数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提出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要求,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因此,在教学中,可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日常生活融入课堂,当生活融人课堂,学生的学习空间就会变得鲜活、灵动,学生也能从中获得很多启示:数学课堂有许多生活融人其中,数学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用生活把学生带进数学殿堂。
例如,在“§24.2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汽车轮胎只剩一部分.要补全轮胎.需找到轮胎所在圆的圆心,怎样技
圆心?并出示所剩的部分轮胎的图片,学生读清楚教师出示的问题后,立刻“动”了起来,没有一个“旁观者”“怠情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恰当的启发下,他们经过合作分析、热烈讨论,突破了难题。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数
学新课标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教学生活化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生活需要我们努力地学习数学。
三、结合综合实践,让学生钟情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它源于学生对数学的现状,学生厌恶或惧怕数学,缺乏探求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究其原因是多数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学而无趣。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融入综合实践,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改的口号是“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生活的原型,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以至钟情数学。
例如,教“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时,就结合综合实践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力图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首先提出问题: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本环节设计三道思考题:①通过动手,你得到了怎样的规律?②从一个圆的圆心出发,引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多少个扇形?③用圆、多边形等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了一些规律:①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③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整堂课学生学得既活跃又有创意。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四、巧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活学数学
1、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
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利用它可为数学教学进行动画模拟、分层显示、演示实验、影视演播和练习设计等。
2、促使心理自由,实行开放教学。
在数学课堂中实行开放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的精神处于一种十分放松的状态,想象思维的空间获得解放,有利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层次、个性特点、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能够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在“心里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创新思维和想象,从而使学生活学数学。
3、比而见微,实行比较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比较问题,可以是比较概念、比较式子和比较求证方法等。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继续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因课制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打造精彩课堂,通过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和结合综合实践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黎雪琴,浅议新课改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2012.07.50.
[2]吴金宏,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探析,新校园,2012.第6期,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