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当地环保工作现状,对当前环保监察业务的技术手段进行的一些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环保;物联网
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以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的成功,将各行业带入了互联网比拼的时代。时下,一些政府各业务部门也开通了微信、微博,希望以此为依托,建立广大市民的信息反馈平台。但目前,仍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环保监察、巡查移动智能平台,本文仅就我市环保工作结合互联网进行一些研究和讨论。
一、环保物联网总体目标
物联网是利用条码、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anything、anytime、anywhere)。总体来说要做到:
全面及时掌握环保管理对象各要素的状态、变化和行为;
全面掌握环保管理部门对管理对象的监管到位情况;
全面及时掌握环保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
串联、关联和驱动环保各管理环节,形成管理闭环;
为各级环保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分析支撑,服务管理决策。
(一)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有效监管,可以对突发环境风险预警预测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水、气、声、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特别是对核与辐射、危废、医废等危险源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展开全面、有效的监管,从而能够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全面反映环境风险和质量的状况和趋势,实现对突发环境风险的预警预测、应急准备、应急指挥和响应以及事后管理,形成环境风险应急的全过程管理,成为防范环境风险的有效保障。
(二)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借助技术手段对污染进行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应用物联网建设全方位的环境质量和污染要素的监测、监控体系,通过实时监测、过程监控、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手段,增加和丰富环境信息数据,保证环境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从而节约管理成本,改进传统的管理方式,为环境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在线监控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环境管理理念、方法、体制、机制的变革形成推动力量。
二、环保物联网建设思路
我市以现有业务工作为基础、以市环保局数据中心为云服务依托,针对环保现场监管、河流水质监测等进行环保物联网试点,检验成熟技术,进行全市一体化环保物联网示范建设。
(一)环保现场监管。环保现场监管按照“检查任务驱动、网格化管理、清单式检查和重要部件电子标签自动采集”的应用管理模式由县环保局监察大队和街镇(乡)环保队伍进行环保现场检查;发现环保违法行为、新增污染源,处理环保投诉等。环保现场监管主要实现以下三大效果:1、保障业务工作常态化。通过现场监管,串联、关联和驱动环保各管理环节,形成管理闭环,把已建立的业务工作机制与考核机制常态化。2、助推“大环保”监管机制。把现场监管不仅包括县环保局监察大队,并且延伸到街镇(乡)环保队伍和相关责任单位;同时加强企业自身环保现场自检。3、服务“环境监管全覆盖、精细化、效能化”目标。
(二)河流水质监测。河流水质监测建设包括建立河流及湿地部分断面的五参数实时监控与视频监控、建立河流“河段长”管理制的管理系统两部分内容。环保现场监管按照“检查任务驱动、网格化管理、清单式检查和重要部件电子标签自动采集”的应用管理模式进行环保现场检查;发现环保违法行为、新增污染源,处理环保投诉。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统一的区域调度中心
功能描述:对区域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包括:环保对象、环保对象电子标签、网格化划分、网格化查看、移动设备进行管理和查看。
对现场的监察任务进行管理:包括任务的下达、查看、筛选、处理、甄别等。
对移动端事件进行管理:调度中心在接到现场检查人员检查发现的疑似新增污染源记录时,在对该对象进行甄别后,确定是新增污染源的要在系统中登记录入该新增污染源的相关信息,并根据相应管理办法发放相应电子身份,纳入到环保局正常业务管理范围内。
(二)移动端建设。移动客户端是利用移动设备的3G网络和多媒体功能,在监管单位现场记录现场检查记录、取证数据(文字、录音、摄影、录像),并事后上传到局内的现场检查、取证数据库中。现场检查、取证数据一经上传便不可变更,不可删除,达到加强取证规范化,保障取证数据的严谨、公正、权威。
(三)功能设想。1、任务提示。移动客户端按环保管理对象和事件类别,列出现场检查人员当前任务需进行现场检查的环保管理对象(同时显示该企业未必检的监控点数)和事件(同时显示未处理的事件数)。2、环保管理对象检查登记。现场检查人员收到由现场检查管理系统发出的现场检查任务后,通过移动设备提醒后,到任务要求现场扫描检查对象电子标签,启动检查记录功能,然后按照检查记录模板要求,逐项记录检查结果。其中,对软件中显示的重要部件的电子标签进行扫描,并勾选(记录)信息并拍照,对其他检查内容进行勾选(记录)信息,可选择拍照。后立即填写现场检查记录后反馈到现场检查管理系统中。3、环保事件检查登记。(1)新污染源现场检查。现场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新污染源,通过移动客户端填报新污染源基础信息(名称、地址、类型)并拍照、定位,提交新污染源记录到县环保局,由专业环保人员对新增污染源进行甄别,以确认是否纳入环保管理范围。(2)疑似环境污染事件。现场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疑似环境污染事件,通过移动客户端填报疑似环境污染事件信息(时间、地点、事件描述)并拍照,按照相應的模板提交疑似污染环境事件记录,判断是否环境污染事件,环境污染事件甄别工作由环保局专业人员进行,街镇环保机构人员仅对污染事件信息进行情况汇报。(3)投诉事件处理。现场检查人员在投诉事件处理中,通过移动客户端填报投诉事件处理信息(时间、地点、事件描述)并拍照。4、河段管理。预警在璧南河流经的三个街道设置简单的水质五项参数监测设备或监控视频,系统需进行接口,当有异常情况,显示预警信息。
四、结语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当前在实际运用时并未完全体现其优势,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未来在环保工作中必然会大放光彩。当前的环保工作要做好前期概念设计和业务运用场景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为环保工作服务。
关键词:环保;物联网
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以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的成功,将各行业带入了互联网比拼的时代。时下,一些政府各业务部门也开通了微信、微博,希望以此为依托,建立广大市民的信息反馈平台。但目前,仍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环保监察、巡查移动智能平台,本文仅就我市环保工作结合互联网进行一些研究和讨论。
一、环保物联网总体目标
物联网是利用条码、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anything、anytime、anywhere)。总体来说要做到:
全面及时掌握环保管理对象各要素的状态、变化和行为;
全面掌握环保管理部门对管理对象的监管到位情况;
全面及时掌握环保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
串联、关联和驱动环保各管理环节,形成管理闭环;
为各级环保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分析支撑,服务管理决策。
(一)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有效监管,可以对突发环境风险预警预测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水、气、声、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特别是对核与辐射、危废、医废等危险源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展开全面、有效的监管,从而能够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全面反映环境风险和质量的状况和趋势,实现对突发环境风险的预警预测、应急准备、应急指挥和响应以及事后管理,形成环境风险应急的全过程管理,成为防范环境风险的有效保障。
(二)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借助技术手段对污染进行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应用物联网建设全方位的环境质量和污染要素的监测、监控体系,通过实时监测、过程监控、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手段,增加和丰富环境信息数据,保证环境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从而节约管理成本,改进传统的管理方式,为环境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在线监控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环境管理理念、方法、体制、机制的变革形成推动力量。
二、环保物联网建设思路
我市以现有业务工作为基础、以市环保局数据中心为云服务依托,针对环保现场监管、河流水质监测等进行环保物联网试点,检验成熟技术,进行全市一体化环保物联网示范建设。
(一)环保现场监管。环保现场监管按照“检查任务驱动、网格化管理、清单式检查和重要部件电子标签自动采集”的应用管理模式由县环保局监察大队和街镇(乡)环保队伍进行环保现场检查;发现环保违法行为、新增污染源,处理环保投诉等。环保现场监管主要实现以下三大效果:1、保障业务工作常态化。通过现场监管,串联、关联和驱动环保各管理环节,形成管理闭环,把已建立的业务工作机制与考核机制常态化。2、助推“大环保”监管机制。把现场监管不仅包括县环保局监察大队,并且延伸到街镇(乡)环保队伍和相关责任单位;同时加强企业自身环保现场自检。3、服务“环境监管全覆盖、精细化、效能化”目标。
(二)河流水质监测。河流水质监测建设包括建立河流及湿地部分断面的五参数实时监控与视频监控、建立河流“河段长”管理制的管理系统两部分内容。环保现场监管按照“检查任务驱动、网格化管理、清单式检查和重要部件电子标签自动采集”的应用管理模式进行环保现场检查;发现环保违法行为、新增污染源,处理环保投诉。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统一的区域调度中心
功能描述:对区域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包括:环保对象、环保对象电子标签、网格化划分、网格化查看、移动设备进行管理和查看。
对现场的监察任务进行管理:包括任务的下达、查看、筛选、处理、甄别等。
对移动端事件进行管理:调度中心在接到现场检查人员检查发现的疑似新增污染源记录时,在对该对象进行甄别后,确定是新增污染源的要在系统中登记录入该新增污染源的相关信息,并根据相应管理办法发放相应电子身份,纳入到环保局正常业务管理范围内。
(二)移动端建设。移动客户端是利用移动设备的3G网络和多媒体功能,在监管单位现场记录现场检查记录、取证数据(文字、录音、摄影、录像),并事后上传到局内的现场检查、取证数据库中。现场检查、取证数据一经上传便不可变更,不可删除,达到加强取证规范化,保障取证数据的严谨、公正、权威。
(三)功能设想。1、任务提示。移动客户端按环保管理对象和事件类别,列出现场检查人员当前任务需进行现场检查的环保管理对象(同时显示该企业未必检的监控点数)和事件(同时显示未处理的事件数)。2、环保管理对象检查登记。现场检查人员收到由现场检查管理系统发出的现场检查任务后,通过移动设备提醒后,到任务要求现场扫描检查对象电子标签,启动检查记录功能,然后按照检查记录模板要求,逐项记录检查结果。其中,对软件中显示的重要部件的电子标签进行扫描,并勾选(记录)信息并拍照,对其他检查内容进行勾选(记录)信息,可选择拍照。后立即填写现场检查记录后反馈到现场检查管理系统中。3、环保事件检查登记。(1)新污染源现场检查。现场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新污染源,通过移动客户端填报新污染源基础信息(名称、地址、类型)并拍照、定位,提交新污染源记录到县环保局,由专业环保人员对新增污染源进行甄别,以确认是否纳入环保管理范围。(2)疑似环境污染事件。现场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疑似环境污染事件,通过移动客户端填报疑似环境污染事件信息(时间、地点、事件描述)并拍照,按照相應的模板提交疑似污染环境事件记录,判断是否环境污染事件,环境污染事件甄别工作由环保局专业人员进行,街镇环保机构人员仅对污染事件信息进行情况汇报。(3)投诉事件处理。现场检查人员在投诉事件处理中,通过移动客户端填报投诉事件处理信息(时间、地点、事件描述)并拍照。4、河段管理。预警在璧南河流经的三个街道设置简单的水质五项参数监测设备或监控视频,系统需进行接口,当有异常情况,显示预警信息。
四、结语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当前在实际运用时并未完全体现其优势,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未来在环保工作中必然会大放光彩。当前的环保工作要做好前期概念设计和业务运用场景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为环保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