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时间上总是体现其“集中学生”而忽视其“点滴积累”和“循序渐进”;教育的空间上总是限于“围墙内的说教”而忽视教育结构的“全面、协调”和“整体优化”。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分析我国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用科学发展观解读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过程维度上应具有的三维状态。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状态
我们多年来惯用的一套教育模式,总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偏执于“外化”的影响而忽视“内化”的作用;教育的时间上总是体现其“集中学生”而忽视其“点滴积累”和“循序渐进”;教育的空间上总是限于“围墙内的说教”而忽视教育结构的“全面、协调”和“整体优化”。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我们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使命化,政治化,任务化、说教化,不够生动活泼,比较枯燥乏味,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深入学生内心。
我们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属于填鸭式教育的一种,往往是考卷的形式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学生的意识里,思想政治教育似乎仅仅是一门独立的知识课程,靠死记硬背便可以修到学分,而并没有把学习到的这些知识用于实际,变成自己思想内部的东西。而与此同时,西方的思想自由化的浪潮开始加大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力度,不断的戏剧、电影、思维方式快速进入中国并影响大学生群体。
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国际范围内的生产要素有可能实现最优配置,意识形态也面临着怎样把世界优秀文化精华融入到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之中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遇到了空前的挑战:
1.价值导向遇到的挑战。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以集体主义为本位,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而西方的文化传统却是以个人主义为本位,强调国家为公民个体服务、为个体而存在。这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面临着两种价值观相互碰撞、相互冲击,面临着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取向发生冲突的选择问题。
2.教育手段上遇到的挑战。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来源之多、传播速度之快、信息容量之大是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这些信息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也有不少消极、迷信、有害的。我们传统的课堂说教和灌输为主要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环节。
3.人生观确立遇到的挑战。当前利益的多样化,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热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利益驱动让当代大学生看到的是一个个私欲膨胀,追求个人价值体现的鲜活案例。在这种情况下,找不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点,而教育学生坚持和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恐怕收效甚微。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三维状态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會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这一指导思想不仅仅可以指导党还可以指导人民,可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词,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空间、过程三维状态的核心所在。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过程维度上的应有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凸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学生被作为客体对待的局面,从学生的衣食住行、专业选择、课程安排,到开放思想的养成、健康体魄的锻炼、独立人格的呵护都要进行“以学生为本”的制度安排;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不单要进行科学技术的学习,还要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培养熏陶,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好一套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会做人,具有正直的人格魅力;学会选择,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会生活,具有旺盛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成长。
2.“全面、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维度上的应有状态。我们需要培养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精神,用理性的思维去追溯历史,进行深刻反思和剖析。更需要培养大学生将历史、现实、未来视为一个发展整体的全局眼光,把国家、民族的问题视为世界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偏见和狭隘观念。
3.“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维度上的应有状态。“可持续”体现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那就是要坚持公开性与渗透性的统一.注重“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高校教师应当直接而理智地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必须改变其时间的集中性给学生造成的强迫灌输感觉,必须打破政治课教师给学生带来的那种莫名的逆反心理形成的意识障碍,建立专业课老师“双纲”教学的机制,从而让有关思想的、政治的、道德的要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理解、升华、内化。这里有一个更新教育理念的问题。传统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者把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按社会要求经过有目的地选择,传授给个体,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关心和理解大学生入手,解决大学生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应对挑战,用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思想培养大学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使命化,政治化,任务化、说教化,枯燥乏味中转变出来,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科学发展的三维状态,使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宫志峰.思与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版.
作者简介:艾丽(1970.9-),女,满族,呼伦贝尔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状态
我们多年来惯用的一套教育模式,总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偏执于“外化”的影响而忽视“内化”的作用;教育的时间上总是体现其“集中学生”而忽视其“点滴积累”和“循序渐进”;教育的空间上总是限于“围墙内的说教”而忽视教育结构的“全面、协调”和“整体优化”。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我们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使命化,政治化,任务化、说教化,不够生动活泼,比较枯燥乏味,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深入学生内心。
我们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属于填鸭式教育的一种,往往是考卷的形式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学生的意识里,思想政治教育似乎仅仅是一门独立的知识课程,靠死记硬背便可以修到学分,而并没有把学习到的这些知识用于实际,变成自己思想内部的东西。而与此同时,西方的思想自由化的浪潮开始加大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力度,不断的戏剧、电影、思维方式快速进入中国并影响大学生群体。
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国际范围内的生产要素有可能实现最优配置,意识形态也面临着怎样把世界优秀文化精华融入到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之中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遇到了空前的挑战:
1.价值导向遇到的挑战。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以集体主义为本位,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而西方的文化传统却是以个人主义为本位,强调国家为公民个体服务、为个体而存在。这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面临着两种价值观相互碰撞、相互冲击,面临着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取向发生冲突的选择问题。
2.教育手段上遇到的挑战。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来源之多、传播速度之快、信息容量之大是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这些信息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也有不少消极、迷信、有害的。我们传统的课堂说教和灌输为主要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环节。
3.人生观确立遇到的挑战。当前利益的多样化,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热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利益驱动让当代大学生看到的是一个个私欲膨胀,追求个人价值体现的鲜活案例。在这种情况下,找不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点,而教育学生坚持和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恐怕收效甚微。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三维状态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會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这一指导思想不仅仅可以指导党还可以指导人民,可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词,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空间、过程三维状态的核心所在。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过程维度上的应有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凸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学生被作为客体对待的局面,从学生的衣食住行、专业选择、课程安排,到开放思想的养成、健康体魄的锻炼、独立人格的呵护都要进行“以学生为本”的制度安排;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不单要进行科学技术的学习,还要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培养熏陶,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好一套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会做人,具有正直的人格魅力;学会选择,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会生活,具有旺盛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成长。
2.“全面、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维度上的应有状态。我们需要培养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精神,用理性的思维去追溯历史,进行深刻反思和剖析。更需要培养大学生将历史、现实、未来视为一个发展整体的全局眼光,把国家、民族的问题视为世界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偏见和狭隘观念。
3.“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维度上的应有状态。“可持续”体现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那就是要坚持公开性与渗透性的统一.注重“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高校教师应当直接而理智地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必须改变其时间的集中性给学生造成的强迫灌输感觉,必须打破政治课教师给学生带来的那种莫名的逆反心理形成的意识障碍,建立专业课老师“双纲”教学的机制,从而让有关思想的、政治的、道德的要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理解、升华、内化。这里有一个更新教育理念的问题。传统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者把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按社会要求经过有目的地选择,传授给个体,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关心和理解大学生入手,解决大学生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应对挑战,用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思想培养大学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使命化,政治化,任务化、说教化,枯燥乏味中转变出来,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科学发展的三维状态,使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宫志峰.思与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版.
作者简介:艾丽(1970.9-),女,满族,呼伦贝尔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