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内科老年心血管病急症构成特点。方法:调取病历,回顾性分析收治心血管急症患者512例,统计相关资料。结果:最常见心血管急症为冠状动脉综合征30.86%、心律失常28.32%、高血压反应19.92%、心力衰竭7.03%,66~70岁冠状动脉综合征比重最高10.55%,其次为≥76岁心律失常9.77%,再次为71~75岁冠状动脉综合征8.40%,再次为71~75岁心律失常7.81%,再次为≥76岁高血压反应7.03%;来源>10Km患者死亡率10.11%高于≤10km3.09%,救护车送院死亡率2.24%低于自行送院者18.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6~75老年人比重较高,66~75多见冠状动脉综合征,≥75岁多见心律失常;老年心血管急症死亡率较高,死亡率与居住地据医院距离有关,距离越远死亡率越高,与自行送院率较高、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较长有关。
关键词:急诊内科;老年人;心血管病急症;构成特点
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其发病率、致死率居高不下,是急诊内科收治比重最高的疾病类型之一[1]。为提高急诊工作效用,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就我院急诊内科收治老年心血管病急症特点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心血管急症患者512例次,其中男351例次,女171例次.年龄60~95岁,平均(68.2±5.9)岁。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均完整;②后经确诊为心血管病急症。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512例患者临床资料,调取病例,统计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住址、发病至入院时间、送院途径、病情、预后等。
1.3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血管急症类型、年龄分布
最常见心血管急症为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律失常、高血压反应、心力衰竭;其中66~70岁冠状动脉综合征比重最高,其次为≥76岁心律失常,再次为71~75岁冠状动脉综合征,再次为71~75岁心律失常,再次为≥76岁高血压反应;随着年龄增长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力衰竭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血压、心律失常均呈上升趋势(见表1)。
表1心血管急症类型、年龄分布[n(%)]
年龄(岁) 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血压反应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其它 合计
≤65 31(6.05) 12(2.34) 24(4.69) 6(1.17) 18(3.52) 91(17.77)
66~70 54(10.55) 23(4.49) 31(6.05) 9(1.76) 24(4.69) 141(27.54)
71~75 43(8.40) 31(6.05) 40(7.81) 11(2.15) 18(3.52) 143(27.93)
≥76 30(5.86) 36(7.03) 50(9.77) 10(1.95) 11(2.15) 137(26.76)
合计 158(30.86) 102(19.92) 145(28.32) 36(7.03) 71(13.87) 512(100.00)
2.2 患者性别、来源、接待时间、病史对死亡率影响
不同性别、病史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源>10Km患者死亡率高于≤10km,救护车送院死亡率低于自行送院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患者性别、来源、接待时间、病史对死亡率影响
预后 性别 来源 送院途径 病史
男 女 ≤10Km >10Km 救护车 自行 初发 多发
例数 351 171 324 188 401 111 85 427
死亡 21 8 10 19 9 20 5 24
率(%) 5.98 4.68 3.09 10.11* 2.24 18.02* 5.88 5.62
注:与同因素其它患者相比,*P<0.05。
3讨论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且正以每年1000万人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2]。老年人是心血管急症高发人群,本次研究中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为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律失常、高血压反应、心力衰竭,均为反复发作性疾病,防治难度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心力衰竭例数随年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本地区老年人口集中在65~75岁之间,提示老年人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年龄分布相对均匀。而高血压反应、心律失常例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提示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这可能与罹患心血管疾病与死亡风险有关,高龄(年龄≥75岁)心血管疾病罹患心血管病程多较长,一定程度上代表病情进展相对趋缓、控制得当。
本组患者512例,死亡29例,占5.66%,性别、病史对死亡率无影响,死亡率与居住地据医院距离、送院途径有关,医院距离>10Km、自行送院者死亡率较高,自行送院无法接受院前急诊救护措施,且与医院距离多较远,发病至接受救护的时间相对更长,易延误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医院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急诊转运机制,针对自行送院者,居住地距医院较远者,应派遣救护车接应,尽量于途中交接,有利于改善预后;应据心血管急症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年龄、急症类型为依据的风险评估体系,以提高急诊急救效率,为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农肖尧.急诊内科老年心血管病急症的构成特点分析[J].江苏医药,2014,40(1):111-112.
[2]崔炜.2010年心血管病学重要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1,26(15):1289-1292.
关键词:急诊内科;老年人;心血管病急症;构成特点
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其发病率、致死率居高不下,是急诊内科收治比重最高的疾病类型之一[1]。为提高急诊工作效用,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就我院急诊内科收治老年心血管病急症特点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心血管急症患者512例次,其中男351例次,女171例次.年龄60~95岁,平均(68.2±5.9)岁。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均完整;②后经确诊为心血管病急症。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512例患者临床资料,调取病例,统计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住址、发病至入院时间、送院途径、病情、预后等。
1.3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血管急症类型、年龄分布
最常见心血管急症为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律失常、高血压反应、心力衰竭;其中66~70岁冠状动脉综合征比重最高,其次为≥76岁心律失常,再次为71~75岁冠状动脉综合征,再次为71~75岁心律失常,再次为≥76岁高血压反应;随着年龄增长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力衰竭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血压、心律失常均呈上升趋势(见表1)。
表1心血管急症类型、年龄分布[n(%)]
年龄(岁) 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血压反应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其它 合计
≤65 31(6.05) 12(2.34) 24(4.69) 6(1.17) 18(3.52) 91(17.77)
66~70 54(10.55) 23(4.49) 31(6.05) 9(1.76) 24(4.69) 141(27.54)
71~75 43(8.40) 31(6.05) 40(7.81) 11(2.15) 18(3.52) 143(27.93)
≥76 30(5.86) 36(7.03) 50(9.77) 10(1.95) 11(2.15) 137(26.76)
合计 158(30.86) 102(19.92) 145(28.32) 36(7.03) 71(13.87) 512(100.00)
2.2 患者性别、来源、接待时间、病史对死亡率影响
不同性别、病史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源>10Km患者死亡率高于≤10km,救护车送院死亡率低于自行送院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患者性别、来源、接待时间、病史对死亡率影响
预后 性别 来源 送院途径 病史
男 女 ≤10Km >10Km 救护车 自行 初发 多发
例数 351 171 324 188 401 111 85 427
死亡 21 8 10 19 9 20 5 24
率(%) 5.98 4.68 3.09 10.11* 2.24 18.02* 5.88 5.62
注:与同因素其它患者相比,*P<0.05。
3讨论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且正以每年1000万人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2]。老年人是心血管急症高发人群,本次研究中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为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律失常、高血压反应、心力衰竭,均为反复发作性疾病,防治难度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心力衰竭例数随年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本地区老年人口集中在65~75岁之间,提示老年人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年龄分布相对均匀。而高血压反应、心律失常例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提示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这可能与罹患心血管疾病与死亡风险有关,高龄(年龄≥75岁)心血管疾病罹患心血管病程多较长,一定程度上代表病情进展相对趋缓、控制得当。
本组患者512例,死亡29例,占5.66%,性别、病史对死亡率无影响,死亡率与居住地据医院距离、送院途径有关,医院距离>10Km、自行送院者死亡率较高,自行送院无法接受院前急诊救护措施,且与医院距离多较远,发病至接受救护的时间相对更长,易延误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医院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急诊转运机制,针对自行送院者,居住地距医院较远者,应派遣救护车接应,尽量于途中交接,有利于改善预后;应据心血管急症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年龄、急症类型为依据的风险评估体系,以提高急诊急救效率,为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农肖尧.急诊内科老年心血管病急症的构成特点分析[J].江苏医药,2014,40(1):111-112.
[2]崔炜.2010年心血管病学重要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1,26(15):128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