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这些原因使我们的班级有越来越多的数学学困生。学困生过多已成为制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如果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根本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学优生一样重要。我们希望帮助学困生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困生学会学习,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数学学困生浅析如下:
一、学困生主要特征
(1)学习不主动积极。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学习不努力导致学习成绩差。
(2)基础差,自制力差。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讲,调查发现大部分学困生上课听不懂而发生注意力的转移,上课时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或睡觉。
(3)不能正确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正确处理同学纠纷。调查发现有半数的学生认为解决同学间矛盾的最好途径是自己解决。
(4)辨别能力差,受消极因素干扰大。调查发现认为对自己学习影响最大的不是家长或老师,而是同学或朋友,因而课堂上思维不能很好集中到学习上。
(5)行为类似小学生,思维紊乱,智力水平低,课堂上反映迟缓或听不懂。
二、学困生成因分析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及分析,我认为学困生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升到初中学习,教师,学生,包括家长多多少少没有升学压力,对孩子的学习放任不管。大部分学生不仅成绩差,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惯。有小部分的学生数学甚至是零基础。
(2)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久而久之,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不感兴趣,甚至厌倦。
(4)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太差,依赖心太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5)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大部分的家长文化层次低。他们的素质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甚至有大部分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对子女的关心不够,学生在家无人监管,更别提督促孩子的学习了。还有部分学生抵挡不住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认可读书无用论,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不求上进,厌学,弃学等。
三、学困生转化措施
通过自我反思和平时听课调研时与同行之间的商讨与交流,提出具体措施,吸取转化学困生的成功经验,再进行反馈,用之于教学实践检验效果,以进一步总结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适合实际的、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
(1)教师要施爱与学生,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每一位学生都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真诚的爱,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可以使他们的自尊和情感得到满足,爱心得到点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困生”,告诉他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方法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做人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师生关系融洽就会促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因此爱的投入是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内在动力。同时,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挖掘家长和社会教育的潜力,帮助孩子补习数学知识上的漏洞,共同帮助学生最终提高学习成绩。
(2)教师要善于排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学困生”由于屡遭挫折,容易产生失败的心理,自卑感重、自尊心强,但又较脆弱,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隐私权,不宜公开把好差成绩放在一起对比,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沟通,多给一些机会让他们去表现,去尝试,让他们去尝试成功的喜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妨将检测手段多样化,可以将知识划块,分阶段检测,重视平时训练。帮助学困生摆脱心理阴影,建立信心,步入正常的学习轨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教师要善于激励发现闪光点。信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没有足够的信心的人,什么事都难办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到“学困生”中去,善于捕捉信息,发现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弊病,树立起自信心;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一些鼓励,让他们体会到你行,他行,我也行,增强他们进步的动力促进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艺术地对考试结果的评价,教师要从一刀切的僵化局面中走出来,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以激励方式为主,鼓励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以关怀的态度指出缺点和不足。
(4)教师要注重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①预习习惯。提高“学困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以保证预习的落实。“学困生”往往没有认真看书的习惯,甚至不会看书。因此,教师必须指导他们学会预习方法:熟读内容,理解意思,看懂例题,列出疑点,再做练习。经历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②聽说习惯。教师必须教育“学困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述说自己的想法,做到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在课堂中,教师应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注在这些孩子身上,听听他们的想法。教师应把创设相互尊重、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让“学困生”也真正地放松心情,学有所获。③作业习惯。教师要通过作业的信息反馈,了解“学困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说来,“学困生”往往对新知识理解不透彻,马虎粗心,作业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因此,教师应对他们提出作业“三步曲”:第一,温习;第二,订正;第三,建立错题集。抓住知识理解的关键,适时点拨,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掌握“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④复习习惯。复习可以巩固记忆,使知识保持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应教会“学困生”掌握复习的方法。针对他们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列出提纲,在提纲中对复习时间、复习内容作出细致的安排,让他们带着问题,按提纲有针对性地复习基础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必然是长期的、艰巨的,仍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再进一步开展更为深入细致的工作,有更新的举措去卓有成效地转化“学困生”,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学困生主要特征
(1)学习不主动积极。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学习不努力导致学习成绩差。
(2)基础差,自制力差。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讲,调查发现大部分学困生上课听不懂而发生注意力的转移,上课时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或睡觉。
(3)不能正确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正确处理同学纠纷。调查发现有半数的学生认为解决同学间矛盾的最好途径是自己解决。
(4)辨别能力差,受消极因素干扰大。调查发现认为对自己学习影响最大的不是家长或老师,而是同学或朋友,因而课堂上思维不能很好集中到学习上。
(5)行为类似小学生,思维紊乱,智力水平低,课堂上反映迟缓或听不懂。
二、学困生成因分析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及分析,我认为学困生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升到初中学习,教师,学生,包括家长多多少少没有升学压力,对孩子的学习放任不管。大部分学生不仅成绩差,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惯。有小部分的学生数学甚至是零基础。
(2)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久而久之,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不感兴趣,甚至厌倦。
(4)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太差,依赖心太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5)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大部分的家长文化层次低。他们的素质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甚至有大部分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对子女的关心不够,学生在家无人监管,更别提督促孩子的学习了。还有部分学生抵挡不住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认可读书无用论,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不求上进,厌学,弃学等。
三、学困生转化措施
通过自我反思和平时听课调研时与同行之间的商讨与交流,提出具体措施,吸取转化学困生的成功经验,再进行反馈,用之于教学实践检验效果,以进一步总结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适合实际的、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
(1)教师要施爱与学生,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每一位学生都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真诚的爱,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可以使他们的自尊和情感得到满足,爱心得到点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困生”,告诉他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方法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做人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师生关系融洽就会促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因此爱的投入是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内在动力。同时,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挖掘家长和社会教育的潜力,帮助孩子补习数学知识上的漏洞,共同帮助学生最终提高学习成绩。
(2)教师要善于排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学困生”由于屡遭挫折,容易产生失败的心理,自卑感重、自尊心强,但又较脆弱,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隐私权,不宜公开把好差成绩放在一起对比,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沟通,多给一些机会让他们去表现,去尝试,让他们去尝试成功的喜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妨将检测手段多样化,可以将知识划块,分阶段检测,重视平时训练。帮助学困生摆脱心理阴影,建立信心,步入正常的学习轨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教师要善于激励发现闪光点。信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没有足够的信心的人,什么事都难办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到“学困生”中去,善于捕捉信息,发现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弊病,树立起自信心;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一些鼓励,让他们体会到你行,他行,我也行,增强他们进步的动力促进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艺术地对考试结果的评价,教师要从一刀切的僵化局面中走出来,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以激励方式为主,鼓励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以关怀的态度指出缺点和不足。
(4)教师要注重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①预习习惯。提高“学困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以保证预习的落实。“学困生”往往没有认真看书的习惯,甚至不会看书。因此,教师必须指导他们学会预习方法:熟读内容,理解意思,看懂例题,列出疑点,再做练习。经历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②聽说习惯。教师必须教育“学困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述说自己的想法,做到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在课堂中,教师应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注在这些孩子身上,听听他们的想法。教师应把创设相互尊重、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让“学困生”也真正地放松心情,学有所获。③作业习惯。教师要通过作业的信息反馈,了解“学困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说来,“学困生”往往对新知识理解不透彻,马虎粗心,作业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因此,教师应对他们提出作业“三步曲”:第一,温习;第二,订正;第三,建立错题集。抓住知识理解的关键,适时点拨,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掌握“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④复习习惯。复习可以巩固记忆,使知识保持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应教会“学困生”掌握复习的方法。针对他们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列出提纲,在提纲中对复习时间、复习内容作出细致的安排,让他们带着问题,按提纲有针对性地复习基础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必然是长期的、艰巨的,仍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再进一步开展更为深入细致的工作,有更新的举措去卓有成效地转化“学困生”,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