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2
【摘要】目的 总结高龄髋部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我院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术后针对病人的特殊情况(高龄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病)及术后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同时在术前术后进行康复指导,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骨折,进行综合性治疗护理及康复指导,为患者解除疼痛,早日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龄老年人 髋部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由于老年人身体脏器衰退,尤其是骨质疏松,老年人极易发生骨折,最常见的是髋部骨折。老人轻微的外伤即可引起骨折,也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1]。由于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及医学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手术适应年龄有所提高,但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变化,合并基础疾病多,机体脏器功能低下,手术耐受性低[2],手术的危险性和术后的并发症较一般患者多,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术后及时准确系统康复指导,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3年0月~2014年12月共进行22例高龄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男12例,女10例,年龄75~93岁,平均年龄83岁。这些病人除少数有点文化外,大多都是文盲,有的不跟子女一起住,有一定的生活能力。骨折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10例。其中大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后遗症、肺结核、糖尿病、尿毒症、老年性慢支并肺部感染、老年性痴呆症等,住院时间最短17天,最长47天,平均23d,均达到临床愈合。出院1个月后均获得随访,1例出院后死亡,1例因脑出血偏瘫卧床休息,其余患者恢复术前日常生活或基本的自理能力。
1.2治疗方法 入院即给予患肢行皮肤牵引,完善各项检查,如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片、头部CT、患肢行多普勒静脉彩超、配血备血等。术前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如用药物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范围,用扩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静脉点滴抗生素控制感染,全身情况较差者给予支持疗法,情况稳定后行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严格执行手术野皮肤准备,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术后积极抗感染、对症等治疗,临床愈合出院。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老人家伤前曾行动自如或生活能自理,到因为骨折疼痛带来痛苦,不能行走,易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有此失望,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而作为子女,怀着对老人的愧疚的 心里,希望老人尽快恢复健康;针对患者的文化和方言不同,以及家属的不同表现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地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利用图片、资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的病例,生活上多给予照顾和指导,使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1.2 疼痛的护理 入院时应热情接待,主动为病人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生、科主任及责任护士,关心病人的感受,并及时给予药物止痛。行患肢皮肤牵引时,牵引带予厚衬垫(如毛巾等),足跟垫一个水垫(可用一次性引流袋装适量水,既经济又实用),定期检查牵引部位及足跟部皮肤情况,,随时听取患者的感受并给予处理。
2.1.3 饮食、大小便的护理 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指导患者沿脐周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以促进肠蠕动,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防止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必要时给果导片口服或用开塞露塞肛助其排便。
2.1.4 预防下肢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DVT) 髋部骨折后因疼痛和制动血流缓慢或淤滞易引起血栓,因此应与患者及家属讲解血栓形成的危害及预防的重要性,在进行下肢牵引时,指导并督促患者行股四头肌及踝泵运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VT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是外科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3]。根据病情预防用药如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等。
2.1.5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检查,如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片、头部CT、患肢多普勒静脉彩超、配血备血等。严格执行手术野皮肤准备,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
2.2 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术后第二天或待病情稳定后逐渐抬高床头成半卧位,注意观察病人意识情况,保持各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打折、脱出,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如引流量大于或等于500ml,敷料渗血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2正确体位 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穿“丁”字鞋,双腿之间放置梯形垫,防止患肢外旋、内收,搬运或翻身时应将髋部托起,以防止关节脱位。因患者年龄较大,术后常不由自主地将梯形垫踢开,应注意观察并提醒家属配合。
2.3 术后康复训练 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行各趾活动,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足趾及踝关节的伸屈及旋转运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第二天病情许可可床头抬高45-60度,术后3-7天练习床边站立,早晚各一次,待适应后扶助行器行走,刚开始下床时有医生或护士陪护,以给患者足够的信心。嘱患者及家属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不宜坐矮凳或下蹲,不要使用蹲厕,早期避免剧烈活动和患肢过度负重。
结果:
讨论 高龄老年股骨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术后早期康复锻炼非常重要,术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预防压疮,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术前、术后及心理护理,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手术的成功率和缩短手术恢复时间,较好地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最大程度地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满意效果。
【摘要】目的 总结高龄髋部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我院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术后针对病人的特殊情况(高龄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病)及术后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同时在术前术后进行康复指导,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骨折,进行综合性治疗护理及康复指导,为患者解除疼痛,早日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龄老年人 髋部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由于老年人身体脏器衰退,尤其是骨质疏松,老年人极易发生骨折,最常见的是髋部骨折。老人轻微的外伤即可引起骨折,也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1]。由于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及医学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手术适应年龄有所提高,但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变化,合并基础疾病多,机体脏器功能低下,手术耐受性低[2],手术的危险性和术后的并发症较一般患者多,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术后及时准确系统康复指导,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3年0月~2014年12月共进行22例高龄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男12例,女10例,年龄75~93岁,平均年龄83岁。这些病人除少数有点文化外,大多都是文盲,有的不跟子女一起住,有一定的生活能力。骨折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10例。其中大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后遗症、肺结核、糖尿病、尿毒症、老年性慢支并肺部感染、老年性痴呆症等,住院时间最短17天,最长47天,平均23d,均达到临床愈合。出院1个月后均获得随访,1例出院后死亡,1例因脑出血偏瘫卧床休息,其余患者恢复术前日常生活或基本的自理能力。
1.2治疗方法 入院即给予患肢行皮肤牵引,完善各项检查,如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片、头部CT、患肢行多普勒静脉彩超、配血备血等。术前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如用药物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范围,用扩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静脉点滴抗生素控制感染,全身情况较差者给予支持疗法,情况稳定后行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严格执行手术野皮肤准备,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术后积极抗感染、对症等治疗,临床愈合出院。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老人家伤前曾行动自如或生活能自理,到因为骨折疼痛带来痛苦,不能行走,易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有此失望,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而作为子女,怀着对老人的愧疚的 心里,希望老人尽快恢复健康;针对患者的文化和方言不同,以及家属的不同表现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地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利用图片、资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的病例,生活上多给予照顾和指导,使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1.2 疼痛的护理 入院时应热情接待,主动为病人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生、科主任及责任护士,关心病人的感受,并及时给予药物止痛。行患肢皮肤牵引时,牵引带予厚衬垫(如毛巾等),足跟垫一个水垫(可用一次性引流袋装适量水,既经济又实用),定期检查牵引部位及足跟部皮肤情况,,随时听取患者的感受并给予处理。
2.1.3 饮食、大小便的护理 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指导患者沿脐周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以促进肠蠕动,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防止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必要时给果导片口服或用开塞露塞肛助其排便。
2.1.4 预防下肢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DVT) 髋部骨折后因疼痛和制动血流缓慢或淤滞易引起血栓,因此应与患者及家属讲解血栓形成的危害及预防的重要性,在进行下肢牵引时,指导并督促患者行股四头肌及踝泵运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VT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是外科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3]。根据病情预防用药如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等。
2.1.5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检查,如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片、头部CT、患肢多普勒静脉彩超、配血备血等。严格执行手术野皮肤准备,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
2.2 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术后第二天或待病情稳定后逐渐抬高床头成半卧位,注意观察病人意识情况,保持各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打折、脱出,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如引流量大于或等于500ml,敷料渗血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2正确体位 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穿“丁”字鞋,双腿之间放置梯形垫,防止患肢外旋、内收,搬运或翻身时应将髋部托起,以防止关节脱位。因患者年龄较大,术后常不由自主地将梯形垫踢开,应注意观察并提醒家属配合。
2.3 术后康复训练 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行各趾活动,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足趾及踝关节的伸屈及旋转运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第二天病情许可可床头抬高45-60度,术后3-7天练习床边站立,早晚各一次,待适应后扶助行器行走,刚开始下床时有医生或护士陪护,以给患者足够的信心。嘱患者及家属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不宜坐矮凳或下蹲,不要使用蹲厕,早期避免剧烈活动和患肢过度负重。
结果:
讨论 高龄老年股骨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术后早期康复锻炼非常重要,术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预防压疮,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术前、术后及心理护理,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手术的成功率和缩短手术恢复时间,较好地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最大程度地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