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d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载体,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而当前对探究存在着“科学探究随意化”、“探究任务模糊化”、“探究过程简单化”、“小组合作形式化”等诸多问题。要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在教学中应该以“疑”为前提,“思”为核心,“做”为基础。在具体有效的科学探究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养成学生的质疑、评价、创新等意识和能力。
  一、科学课堂中探究教学的存在问题分析
  1.科学探究的随意化。只要是科学课,不管是什么内容,不管内容是否值得探究,都强调“探究什么”“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动不动就提探究,觉得科学课堂就一定要探究什么问题。时间长了会让学生随便对待科学探究,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2.探究任务的模糊化。比如一位新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教学时,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三张图片:“森林”、“粉刷墙壁”、“可口可乐”。然后就给学生一个探究任务:探究二氧化碳!这样的一个探究任务学生看了以后不知道该从何探究,都坐在那里不知道该干吗。不明白到底是探究二氧化碳的用途还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所以,探究任务的模糊化导致学生并没有真正进入科学探究的境界和状态。长此以往,可能会让学生觉得科学探究太难了,离他们太远了,从而在心理上造成一种对科学探究的恐惧。
  3.探究过程的简单化。比如一位新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教学时,提出一个探究任务:探究二氧化碳的颜色和气味。其实这个问题只要学生稍做观察和体验就可以回答,根本不需要探究。如果经常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拿来探究,会让学生觉得科学探究太简单,没有挑战性,不能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久而久之,不能提高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手参与的能力。
  二、以“疑、思、做”三字诀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
  (一)科学探究要以“疑”为前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前首先创设有关的情景,让学生去分析情景中出现的现象,提出一个值得大家一起探究的科学问题。相对于直接给学生一个问题探究,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一个质疑的空间和时间,从而培养学生对某一现象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探究CO2的性质时,首先设立“看故事,说性质”环节,故事为:意大利丰岛南部有一个濒临地中海的美丽城市──那不勒斯。在它的郊区有一个“狗死洞”,游客牵狗进入洞中,在昏暗的光线中,游客可以看到洞内怪石林立,洞顶倒悬着大大小小的钟乳石,地上石笋峥嵘,岩石裂缝中还不断地冒着气泡,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狗晕倒在地,而人却安然无事!学生看了很感兴趣,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然后问为什么?这个环节的设立为后面的继续探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二)科学探究要以“思”为核心,激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1.知识原理的“前引后伸”。当学生提出问题后,继续引导学生:“你认为CO2”有什么性质?此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结合前面学习氧气的知识提出一些假设(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比如“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O2易溶于水”“CO2会燃烧”等等。对于他们的假设,我及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哪怕是一些错误的假设。因为假设是一种可能,要经过后面的实验才能证实的。所以,我允许学生提出错误的假设。这样不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学生本人经过思考提出他们自己的假设,才能在接下来的验证环节中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而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
  2.在合作中设计实验方案。此时学生已经很想去通过实验验证他们的假设了,但是要告诉学生不要盲目的动手实验,要先设计一个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接下来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首先设计实验方案。我的角色就是“观察员、引导员、评论员”,穿插在他们之间进行及时的点评。此时要求每个学生的都自己先思考,然后在小组范围内讨论。学习好的学生要讲明白他的方案中“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可以让后进生能够明白,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整体水平。
  (三)科学探究要以“做”为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1.在合作中实践。在做实验前,要强调分工明确。哪个学生负责这次实验的动手过程,哪个学生负责现象的记录,哪个学生负责总结。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学生A负责控制二氧化碳,学生B负责用试管取少量澄清石灰水,学生C负责记录现象和出现的问题,学生D负责整理器材和小组汇报,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各司其职但又相互合作,这样每个学生都在合作中参与了实验。每次探究实验小组的分工要进行轮换,提高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记录现象能力、总结能力。此时,我扮演“观察员”的角色,穿插于小组之间,观察他们中发生的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积极的动手做实验,提醒旁观的学生要始终关注整个实验的过程,对实验中的一些现象要及时的思考,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分析。
  2.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负责记录的同学要求及时收集和记录在整个过程中小组其他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发现的问题,以作为小组同学在交流分析时提供信息参考。实验结束后,对信息的处理环节一定要每个小组成员独立完成,然后汇总起来一起分析记录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过程中,学生在观察到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面对“又变澄清”这个现象,有的学生又提出新的问题:浑浊的石灰水为什么又变澄清了?我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假设:可能是二氧化碳把变浑浊的物质反应掉了,可能是二氧化碳又从石灰水中跑出来了。我肯定了他们的假设,并让他们课后继续探究。在此过程中我扮演“评论员”的角色,对小组同学收集的信息和问题进行及时的点评和给予肯定,同时还要求学生在对信息的处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提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要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在教学中应该以“疑”为前提,“思”为核心,“做”为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评价和动手能力,形成良好的自主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大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教会学生如何做题就可以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那么作为21
【摘要】本文首先对三导教学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展开导学、导疑、导练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并且,通过列举相关具体的应用案例,使大家能够更容易接受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三导;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讨    1、前言    学校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我国课程的改革不断在推进,新课程的实验也已经全面铺开,因而逐渐显露出来很多的矛盾,像是教学内容多
摘 要:早读虽然短,但若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和学生共同筹划、高效按排,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和充分利用,学生读的水平提高的同时,一定能促进学生在听、说等方面的进步,使学生英语综合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 英语 早读 高效学习 措施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的交际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使学生单纯地掌握单词、短语、句子、语法等语言形式。可见培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我越来越认识到文言文部分的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新课程教材文言文篇目数量增多,课文难度增大,它也是考试中学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因此,文言文教学也是高中语文教师讨论的焦点问题。  可以说学好文言文,是提高语文能力,是获得语文高分的关键之一。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深刻认识到只有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动机,培养积极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才能真正提高文言
一、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电
课堂心理环境,即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师生互动环境,它是由教师的心理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环境构成。语文课堂上,教学心理环境通常会呈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以人格魅力为基础    语文教学主要依靠两种力量:其一是语文知识的力量,其二是人格的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内容生动的插图。低年级孩子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理解了课文,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学生的认识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有的反应较慢,理解能力也较差。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关注学生的个体认知能力的差异,在教学时若能
摘要:如何将学生从现实世界带入文学世界,然后回归到现实世界中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值得探索的课题。我们常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的正是此理。只有努力开发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适时地与教材知识融会贯通,方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使生活充满阳光和乐趣。  关键词:生物知识 贴近生活 融入农业 生活经验 回归生活  “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
【摘要】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小学外语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必须要在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英语学习思维,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小学英语教师不断的对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优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全面的提高语言表达
古人云:“言为心声,言乃说,心乃思。”没有语言,思维很难实现。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语的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我在长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同样是“说”,有的学生说得准确、简练、条理清楚;有的学生却显得语无伦次,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说”。  调查发现:现今大多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比书面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