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别关注
“两会” 代表、委员建言教育改革
1.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解决“入园难”
民进中央在两会上提交了一份提案, 呼吁尽早实现学前教育立法, 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该提案的主要执笔人,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认为, 当前亟待立法,这是破解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突出问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障。日前, 教育部在公布年度工作重点时, 表示今年将启动学前教育立法。
“入园难”、“入园贵” 已成目前全国各个省市都比较普遍的现象, 张利钿代表认为, 政府投入不足是当前“入园难” 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民办幼儿园缺乏扶持和监管,也导致民办幼儿园收费贵、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等。拜秀花强调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当加大投入, 将学前教育列入国家义务教育保障范畴。汤素兰委员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在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公共学前教育服务体系的同时, 应该改变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方式, 不将公共财政直接补贴到少数的公办幼儿园, 尤其是那些已经建设完善、配套齐全的公办幼儿园, 而应该将经费直接补贴到每个幼儿的身上。
全国政协委员张倩红称, 政府应从国家战略层面研究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律, 制定具体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尤其是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吴翠云代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施免费学前教育, 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将幼儿教师补充列入中小学教师招聘体系, 并占有一定比例, 实施幼儿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建立覆盖全国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网络。
来源: 翟帆, 中国教育报, 2011-03-04; 柯进, 中国教育报, 2011-03-07; 张春莉, 人民政协报, 2011-03-08
2.刘长铭: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害了很多孩子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談到实施素质教育表示, 目前有很多社会上落后的教育观念甚至错误的教育观念, 左右着我们的教育发展。比如我们常常听到很多家长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这是一句害了很多孩子、很多家庭的一句话, 任何一个比赛也不是在起跑线上决断输赢。今天更应该倡导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终生服务社会的理念, 这才是成才最根本的问题。每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相对比较好的学校。均衡是我们发展的目标, 但是还不够均衡。学生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 所以在不办实验班的基础上, 很多教育工作者也采取了很多很智慧的方式进行探索, 应该提倡, 实验班不是唯一的形式。
来源: 新京报, 2011-03-13
3.李东福、蒙兰凤: 撤点并校要因地制宜, 作为“民心工程”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东福认为进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必要的, 也是符合实际的。但布局调整不能?一刀切?, 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其次, 不能认为只有实行集中办学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教育质量,盲目追求学校撤并的数量与速度, 这会引发诸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完全小学校长蒙兰凤提议, 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要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当成一项民心工程来办, 出发点是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 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让寄宿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上, 同时要加强学校管理, 尤其是安全管理。
来源: 王亮、苏令, 中国教育报, 2011-03-11-
教育新闻
教育部与十五省份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教育部日前与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等1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 董洪亮, 人民日报, 2011-03-10-
河北: 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
《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出台
《纲要》出台明确提出要鲜明体现了河北特色。要立足河北省情, 建设人力资源强省, 为河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保障和知识贡献。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今后5 到10 年的发展目标是: 到2015 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20 年, 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来源: 宗河, 中国教育报, 2011-03-02-
广西: 正式对外颁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纲要》明确提出, 未来10 年, 广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到2020 年, 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西部人力资源强省(区)行列, 建成国家民族教育示范区和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
来源: 刘琴, 广西日报, 2011-03-08-
政府工作报告写入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式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2012 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 增加学前教育资源, 抓紧解决“入园难” 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来源: 舒静、熊争艳, 新华网, 2011-03-05-
浙江绍兴县: 免费学前教育迈出第一步
浙江绍兴县日前宣布, 从2011 年开始实施免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计划到2013 年, 免去所有入园幼儿学前教育费用。这一政策将同时惠及所有在该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要符合浙江省政府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均将“同步” 享受这项政策。
来源: 董碧水, 中国青年报, 2011-03-04-5
成都: 幼儿园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考试作为条件
近日, 成都市教育局出台《成都市城区幼儿园办园基本要求(试行)》, 《要求》明确指出, 幼儿园每年秋季招生。平时如有缺额, 可随时招补。幼儿在入园之前, 应当经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合格者方可入园。不得以任何形式的考试作为招生、编班的条件。
来源: 王迪, 华西都市报, 2011-03-03
广西: 代课教师可参加养老保险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部门日前出台《关于解决民办教师、代课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原民办教师、代课人员, 可按其户籍和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参加养老保险。按《意见》规定, 对于原民办教师、代课人员, 符合一定条件的, 参保补缴当民办教师、代课期间的养老保险费用, 可由户籍所在地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来源: 张莺, 新华网, 2011-03-09,
上海: 2012 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推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 提出了本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目标。其中2012 年目标是, 全市18个区(县) 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并通过市级人民政府认定。义务教育普及实现全覆盖。区(县) 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经费、教师队伍数量及结构等方面配置基本均衡, 学校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要求。
来源: 苏军, 文汇报, 2011-03-15
台湾: 拟实施12 年基本教育
台湾当局“教育部部长” 吴清基日前表示, 有信心在2014 年实施12 年民众基本教育; 若全面实施12 年基本教育后, 初级中学学生基本学力测验的存在就不是很重要,到时可能会废除。届时绝大多数学校都不用经考试入学,除少数具办学特色或校园文化传承, 会允许学校申请以考试招生, 但学校透过考试招收的学生比例不能超过30%。
来源: 中兴, 福建日报, 2011-03-09
台湾: 拟将中华传统文化列入高中必修课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日前公布了“普通高级中学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课程纲要草案”, 这一课程纲要预计将于2012 年8 月1 日实施。根据“草案” ,《中华文化基本教材》每学期1 学分, 共计6 学分。该课程虽然不列入高考内容, 但要求高中3 年的语文课文言文内容要达到45%至65%。
来源: 新华网, 2011-03-07
调研与数据
调查显示: 未成年人触网呈低龄化趋势
《2010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及手机运用状况调查报告》近日在京正式发布。调查显示, 未成年人触网年龄较以往有所提前。被调查未成年人近半数首次上网年龄在5 至10岁之间。5 岁以下触网比例近10%, 10 岁以下触网比例将近60%, 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亟待关注。调查显示,手机成为未成年人上网的新终端。被调查未成年人手机拥有率达46.6%, 手机上网普及率达39.5%, 近九成的未成年人通过手机上QQ 聊天。手机正成为未成年人重要的通讯和上网工具。
来源: 赵秀红, 中国教育报, 2011-03-02
调查称中国青少年人际交往普遍存问题
日前发布的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 年调研报告显示, 各年龄段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其中高中阶段更为突出。报告显示, 75%的受访高中生觉得和父母的交流有问题或偶尔有问题, 55.5%的高中生与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交往时有问题。调查同时显示, 初中生与父母的争吵增多, 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 也害怕父母的批评和唠叨。80%以上的大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孤单感。
来源: 周婷玉, 新华网, 2011-03-13
国际视野
《2011 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 不均衡是世界教育的最大挑战
3 月1 日, 聯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 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在全球多个城市同时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解读《2011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时表示, 当前世界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从报告的一些数字上也能够看出, 各国之间、国家内部教育的差异很大。有些发达国家生均教育投入能达到1 万美元, 而贫穷国家只有50 美元。同样100 个学龄儿童, 在蒙古这100 人都能上学, 有93 人最终完成小学学业, 但是在尼日尔只有60 人能上学, 毕业时只剩下17人。
来源: 高靓, 中国教育报, 2011-03-09
双周声音
京华时报: 培养什么人教育应达成共识
一个理想、理性的社会, 对于每个人来说, 不管干什么, 不管从事什么职业, 哪怕就是家庭主妇、淘粪工, 都应该有一条通达社会顶端的通道。这个顶端意味着某个方面的荣誉、地位、价值、意义等, 而每一职业的社会顶端,都应约略是平齐的, 彼此相差不该有霄壤之别。也只有这样, 每个社会成员才可能根据自己的天赋禀性爱好, 设计自己的人生未来, 在每一行业里都能创造出卓越价值。而社会, 也才会在精细分工协作之下, 群策群力、齐头并进, 把国家共同推向一个值得期许、值得奉献的未来。在这个意义上说, 教育培养什么人? 其实就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什么是有用的人? 其实就是在每一职业、身份位置上都能创造价值、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显然, 要在社会发展实践中形成这样的教育观念共识, 真可谓是任重道远了。
来源: 陈家兴, 京华时报, 2011-03-13
“两会” 代表、委员建言教育改革
1.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解决“入园难”
民进中央在两会上提交了一份提案, 呼吁尽早实现学前教育立法, 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该提案的主要执笔人,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认为, 当前亟待立法,这是破解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突出问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障。日前, 教育部在公布年度工作重点时, 表示今年将启动学前教育立法。
“入园难”、“入园贵” 已成目前全国各个省市都比较普遍的现象, 张利钿代表认为, 政府投入不足是当前“入园难” 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民办幼儿园缺乏扶持和监管,也导致民办幼儿园收费贵、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等。拜秀花强调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当加大投入, 将学前教育列入国家义务教育保障范畴。汤素兰委员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在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公共学前教育服务体系的同时, 应该改变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方式, 不将公共财政直接补贴到少数的公办幼儿园, 尤其是那些已经建设完善、配套齐全的公办幼儿园, 而应该将经费直接补贴到每个幼儿的身上。
全国政协委员张倩红称, 政府应从国家战略层面研究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律, 制定具体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尤其是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吴翠云代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施免费学前教育, 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将幼儿教师补充列入中小学教师招聘体系, 并占有一定比例, 实施幼儿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建立覆盖全国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网络。
来源: 翟帆, 中国教育报, 2011-03-04; 柯进, 中国教育报, 2011-03-07; 张春莉, 人民政协报, 2011-03-08
2.刘长铭: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害了很多孩子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談到实施素质教育表示, 目前有很多社会上落后的教育观念甚至错误的教育观念, 左右着我们的教育发展。比如我们常常听到很多家长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这是一句害了很多孩子、很多家庭的一句话, 任何一个比赛也不是在起跑线上决断输赢。今天更应该倡导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终生服务社会的理念, 这才是成才最根本的问题。每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相对比较好的学校。均衡是我们发展的目标, 但是还不够均衡。学生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 所以在不办实验班的基础上, 很多教育工作者也采取了很多很智慧的方式进行探索, 应该提倡, 实验班不是唯一的形式。
来源: 新京报, 2011-03-13
3.李东福、蒙兰凤: 撤点并校要因地制宜, 作为“民心工程”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东福认为进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必要的, 也是符合实际的。但布局调整不能?一刀切?, 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其次, 不能认为只有实行集中办学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教育质量,盲目追求学校撤并的数量与速度, 这会引发诸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完全小学校长蒙兰凤提议, 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要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当成一项民心工程来办, 出发点是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 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让寄宿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上, 同时要加强学校管理, 尤其是安全管理。
来源: 王亮、苏令, 中国教育报, 2011-03-11-
教育新闻
教育部与十五省份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教育部日前与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等1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 董洪亮, 人民日报, 2011-03-10-
河北: 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
《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出台
《纲要》出台明确提出要鲜明体现了河北特色。要立足河北省情, 建设人力资源强省, 为河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保障和知识贡献。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今后5 到10 年的发展目标是: 到2015 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20 年, 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来源: 宗河, 中国教育报, 2011-03-02-
广西: 正式对外颁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纲要》明确提出, 未来10 年, 广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到2020 年, 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西部人力资源强省(区)行列, 建成国家民族教育示范区和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
来源: 刘琴, 广西日报, 2011-03-08-
政府工作报告写入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式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2012 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 增加学前教育资源, 抓紧解决“入园难” 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来源: 舒静、熊争艳, 新华网, 2011-03-05-
浙江绍兴县: 免费学前教育迈出第一步
浙江绍兴县日前宣布, 从2011 年开始实施免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计划到2013 年, 免去所有入园幼儿学前教育费用。这一政策将同时惠及所有在该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要符合浙江省政府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均将“同步” 享受这项政策。
来源: 董碧水, 中国青年报, 2011-03-04-5
成都: 幼儿园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考试作为条件
近日, 成都市教育局出台《成都市城区幼儿园办园基本要求(试行)》, 《要求》明确指出, 幼儿园每年秋季招生。平时如有缺额, 可随时招补。幼儿在入园之前, 应当经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合格者方可入园。不得以任何形式的考试作为招生、编班的条件。
来源: 王迪, 华西都市报, 2011-03-03
广西: 代课教师可参加养老保险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部门日前出台《关于解决民办教师、代课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原民办教师、代课人员, 可按其户籍和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参加养老保险。按《意见》规定, 对于原民办教师、代课人员, 符合一定条件的, 参保补缴当民办教师、代课期间的养老保险费用, 可由户籍所在地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来源: 张莺, 新华网, 2011-03-09,
上海: 2012 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推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 提出了本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目标。其中2012 年目标是, 全市18个区(县) 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并通过市级人民政府认定。义务教育普及实现全覆盖。区(县) 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经费、教师队伍数量及结构等方面配置基本均衡, 学校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要求。
来源: 苏军, 文汇报, 2011-03-15
台湾: 拟实施12 年基本教育
台湾当局“教育部部长” 吴清基日前表示, 有信心在2014 年实施12 年民众基本教育; 若全面实施12 年基本教育后, 初级中学学生基本学力测验的存在就不是很重要,到时可能会废除。届时绝大多数学校都不用经考试入学,除少数具办学特色或校园文化传承, 会允许学校申请以考试招生, 但学校透过考试招收的学生比例不能超过30%。
来源: 中兴, 福建日报, 2011-03-09
台湾: 拟将中华传统文化列入高中必修课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日前公布了“普通高级中学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课程纲要草案”, 这一课程纲要预计将于2012 年8 月1 日实施。根据“草案” ,《中华文化基本教材》每学期1 学分, 共计6 学分。该课程虽然不列入高考内容, 但要求高中3 年的语文课文言文内容要达到45%至65%。
来源: 新华网, 2011-03-07
调研与数据
调查显示: 未成年人触网呈低龄化趋势
《2010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及手机运用状况调查报告》近日在京正式发布。调查显示, 未成年人触网年龄较以往有所提前。被调查未成年人近半数首次上网年龄在5 至10岁之间。5 岁以下触网比例近10%, 10 岁以下触网比例将近60%, 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亟待关注。调查显示,手机成为未成年人上网的新终端。被调查未成年人手机拥有率达46.6%, 手机上网普及率达39.5%, 近九成的未成年人通过手机上QQ 聊天。手机正成为未成年人重要的通讯和上网工具。
来源: 赵秀红, 中国教育报, 2011-03-02
调查称中国青少年人际交往普遍存问题
日前发布的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 年调研报告显示, 各年龄段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其中高中阶段更为突出。报告显示, 75%的受访高中生觉得和父母的交流有问题或偶尔有问题, 55.5%的高中生与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交往时有问题。调查同时显示, 初中生与父母的争吵增多, 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 也害怕父母的批评和唠叨。80%以上的大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孤单感。
来源: 周婷玉, 新华网, 2011-03-13
国际视野
《2011 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 不均衡是世界教育的最大挑战
3 月1 日, 聯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 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在全球多个城市同时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解读《2011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时表示, 当前世界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从报告的一些数字上也能够看出, 各国之间、国家内部教育的差异很大。有些发达国家生均教育投入能达到1 万美元, 而贫穷国家只有50 美元。同样100 个学龄儿童, 在蒙古这100 人都能上学, 有93 人最终完成小学学业, 但是在尼日尔只有60 人能上学, 毕业时只剩下17人。
来源: 高靓, 中国教育报, 2011-03-09
双周声音
京华时报: 培养什么人教育应达成共识
一个理想、理性的社会, 对于每个人来说, 不管干什么, 不管从事什么职业, 哪怕就是家庭主妇、淘粪工, 都应该有一条通达社会顶端的通道。这个顶端意味着某个方面的荣誉、地位、价值、意义等, 而每一职业的社会顶端,都应约略是平齐的, 彼此相差不该有霄壤之别。也只有这样, 每个社会成员才可能根据自己的天赋禀性爱好, 设计自己的人生未来, 在每一行业里都能创造出卓越价值。而社会, 也才会在精细分工协作之下, 群策群力、齐头并进, 把国家共同推向一个值得期许、值得奉献的未来。在这个意义上说, 教育培养什么人? 其实就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什么是有用的人? 其实就是在每一职业、身份位置上都能创造价值、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显然, 要在社会发展实践中形成这样的教育观念共识, 真可谓是任重道远了。
来源: 陈家兴, 京华时报, 201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