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繁华的CBD一带,正如潘石屹所期望的那样寸土寸金。在国贸往南约一站地的双井,附近办公楼林立,每天众多白领都在为吃什么午饭而发愁。这一日,他们突然发现这里悄然出现了一间叫做“有知有味”的小店,专营中式快餐,便宜、好吃还卫生,更重要的是速度极快,完全不像普通中餐馆那样需得耐心等待。
生意很快火起来。但来这里吃饭的人们并不一定知道,这里的美味面条、饺子都是速冻食品,来自三全。
挟速冻半成品的工业化优势进军中式快餐,正是陈泽民为三全谋定的一个新的重大战略,这间看似普通的“有知有味”蕴藏着陈泽民让60亿人都吃上三全汤圆的梦想与挑战。
天生的发明家
三全的创始人陈泽民,一个地地道道的重庆人,出生在重庆一个军官家庭,自幼颠沛流离。不过,他后来回忆说,这段经历给了他一笔无可比拟的人生财富:自力意识、创新精神和商业嗅觉。
小学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政策下,陈泽民帮农民种稻、收麦,帮工人装卸、制造,学习了很多生产技能;1956年,父亲转业,家境拮据,身为长子的陈泽民就开始踩着板凳给农民理发,每次收费2分钱以贴补家用。
后来,他又做过搬运工、木工、瓦工、电工、美工,甚至工厂里的车、钳、铆、电、焊工他都会。在物资匮乏,人才短缺的年代,多才多艺的陈泽民成为周围人们屡屡求助的对象。
1979年,他被调到郑州,后来又被派去从无到有建立了一家医院,担任副院长。因此,正是在郑州而不是重庆,陈泽民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
兼職的副院长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国,人们已经见识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不甘于现状的人们纷纷下海,陈泽民也不例外。
为了给老婆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陈泽民不惜以院长之尊在郑州挨家挨户推销小食品。面对他人的嗤笑和不解,他说:“我觉得用自己的劳动挣钱不可耻,再说这是用我的业余时间。”
他的业余时间很快派上大用场。
1989年,陈泽民和爱人借款15000元办起“三全冷饮部”,专门经营软质冰淇淋,生意很好。但由于门槛低,竞争者纷纷冒出来。善于琢磨问题的陈泽民决定做别人做不了的冰淇淋——夹心冰淇淋。利用自家的土制设备,他发明了“二次速冻法”,即把夹心先速冻,然后再进行外层速冻。
夹心冰淇淋在当时的郑州独一份,让他很是赚了一笔之外,还让他体悟了一个基本的市场竞争原则:建立竞争优势。来年,一个国营食品厂巨资引进夹心冰淇淋先进设备,他已经研制出其它新品种。
卖冰淇淋的小本生意模仿者众,陈泽民并不留恋。他希望找到下一个卖座产品。此时,他从身边发现了一个重大商机。
在重庆山区生活的时候,陈泽民夫妻俩自力更生,自做汤圆、泡菜、腊肉等食品。到郑州经常拿自家做的汤圆当做礼物送人,每次都听别人说“要是商店里有卖的就好了”,敏锐的陈泽民决定做速冻汤圆。
当时,虽然方便面在中国已经很时兴,冷链物流系统初步具备,老百姓家庭中冰箱开始普及,但速冻食品在中国还没有起步,因为生产出的速冻传统食品(如饺子、汤圆等)还有一个技术难题:馅料难以完全冷冻。
幸运的是,陈泽民依靠做冰淇淋时发明的“二次速冻法”将这一困扰食品专家多年的难题轻松搞定,第一个吃上了螃蟹。
可能是因为年龄和背景的关系,刚开始的时候,稳健的陈泽民没敢做大投入,而是用自己的冷饮部和当地的肉联厂冷链渠道进行试探销售,每天只有几百斤的产量。汤圆的方便、质量很快受到市场追捧,在郑州供不应求。
全能的创业者
1992年5月,感到可以大干一场的陈泽民毅然辞去医院副院长职务,蹬着三轮车卖起了汤圆。
此时,他已经近50岁。
陈泽民的第一步就是扩大产能。他将三全食品冷饮部升级为“三全食品厂”,开始探索速冻汤圆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此时,他天生的发明才能与高超的动手能力帮了大忙:从原料配方配比到制作工艺程序,从包装材料到包装设计,从营养、卫生到生产、搬运,他都亲历亲为,甚至自己设计、制造出国内第一条自动化速冻汤圆生产线,实现了速冻食品由小作坊手工作业向现代化大生产的转变。当时,一条同等规模的生产线进口要1000万元,国内的至少也要300万元。
同时,陈泽民利用一切机会拓展销售渠道。
出差到北京开会,陈泽民就带着一箱产品和一个乒乓球模型到西单商场去推销,两天后,会还没开完,三全工厂就接到西单商场市场经理的电话,让他以最快速度再送来5吨。接着,北京的多家副食品商场竞相要货。
北京市场火了,陈泽民信心大增。于是他花4000元买了一辆二手昌河面包车,每个周末都去外省送货、推销,跑遍全国大部分城市。三全汤圆每到一地,当地的本土汤圆品牌就马上倒掉,超市出现排队抢购现象,甚至要找警察维持秩序。
接下来,三全走得顺风顺水。市场需求的膨胀和三全的领先品牌优势使得三全十年里搬七八次家,因为要扩建工厂。
如今,三全拥有几十条现代化生产线,6800吨容量的大型冷库,产品线有各种中式速冻食品、冰淇淋制品、乳制品等三大类400多个品种,市场已经扩张到北美、欧洲和澳洲。三全的年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稳居中国速冻食品企业第一位。
2008年2月20日,在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前一天,三全食品登陆深交所,首日以54.37元价格收盘,市值达到50.84亿元。而持有1376万股的董事长陈泽民,身价飙升至8亿元。整个陈氏家族所控制的股份价值达40亿元。
涅槃的企业家
在中国迈向市场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曾经有很多民间发明家依靠智慧、勤奋和运气而发家致富,他们往往都有一个自己的拳头产品或者专利发明。但是,这些主打发明牌的创业者,最后持续经营而获得长远成功的人并不多,他们有的无力把专利变成产品,有的缺乏市场培育与开拓的技巧与耐力,有的则被迅速跟进的效仿者搞得不知所措,还有的过于渴望一鸣惊人。典型的如长城公司的沈太福,本想靠高科技节能电机撑起一个庞大的集资链条,结果是身死名败,令人唏嘘。
从发明家到企业家,必须经历一个长时期的学习、适应,乃至痛苦的蜕变,最终才能涅槃。陈泽民能惊人地完成由发明家向企业家跨越,与他早年的管理经验和初期的小成本生意练兵都不无关系。
但陈泽民应对挑战的气度与技巧更像是与生俱来。
首先,面对挑战者,陈泽民有打有和。
速冻食品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年增长率高达20%,形势一片大好,三全出名后很快迎来了一批竞争对手。1995年前后,全国出现了大量仿制三全汤圆的企业,最多时全国500家,郑州就有30多家,大部分都对陈泽民的“二次速冻法”视而不见。
此时的陈泽民处在一个发明家创业者向企业家转变的关键点上,如何驾驭正在蒸蒸日上的中国速冻食品市场,如何建立一个友好、合作的竞争群体,成为摆在他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开始,陈泽民想通过法律途径,迅速组建法务部,请律师上门告对方侵权。但是不久后,陈泽民就意识到中国速冻食品市场空间太大,到处都供不应求,速冻食品技术门槛也低,竞争对手层出不穷,侵权官司打不胜打。
陈泽民发现,本身规模就不大的三全不能再花费很多精力去制止别人,这样只会得不偿失,错过市场机遇和产品创新。
陈泽民还从服装一条街的例子上认识到了朴素的产业集群效应。“如果一条街上只有一两个商店卖服装,成不了气候,如果在这条街上大家都卖服装、生产服装,就形成了火爆的商业氛围。一个产业的发展光靠一个企业成不了气候,要大家一起努力把产业和市场做大。如果山上仅有老虎,到处都是山羊,老虎慢慢就会成为懒惰的老虎,而如果山上还有一只狮子,为争夺一个食物,它们就会去拼杀,它们的身体都会很强壮。”
于是,陈泽民很明智地选择了放弃追究对自己专利的侵犯,与对手握手言和,依托郑州本地的小麦生产优势,构建友好竞争者群体,共同发展郑州速冻食品产业。
三全的同城竞争对手思念,其创办人李伟就是陈泽民父子的好朋友,两家公司在一条街上斜斜相望,陈泽民在开会做战略决策的时候,甚至会邀请李伟来旁听和提建议。
陈泽民还与其他郑州竞争厂商结成了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在三全的货供不应求的时候,主动把客户介绍给其他厂商;进行信息共享,比如哪个经销商信誉不高,哪个原材料供应商质量标准不过关等,以便共同规避风险。
如今,郑州成为中国速冻食品生产中心,三全和思念的市场份额总计接近50%,其中三全作为老大,市场占有率达到24.02%。
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陈泽民就专注于练内功,把自己的企业搞好,扩张产能,增加品种开发创新。1996年,三全开发出中国第一颗速冻粽子。2003年6月,三全又从众多竞标企业中胜出,与郑州轻工业学院联手,拿到了郑州市重大科技项目——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和300万元政府拨款,让一个政府科研项目落户民营企业。如今,三全拥有中国民营企业中惟一一个博士后研究点。
第二个挑战是品牌建设。陈泽民很早就意识到了在消费品行业,品牌建设和维护的重要性。1989年下半年,电视剧《凌汤圆》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在全国建立了一个虚拟的著名品牌形象。市场意识敏锐的陈泽民,抓住时机,给自己刚刚研制出来的速冻汤圆起名为“凌汤圆”,并在第一时间到商标局注册了“凌”、“三全凌”、“三全”商标。1995年,正是国内速冻汤圆厂商纷纷进入市场掘金的时候,陈泽民请来声名远播的广告策划人叶茂中实施了企业品牌策划,推出 “三全凌汤圆,味美香甜甜”的广告,一夜之间,“三全”的名声和品牌传遍全国,初步确立了三全在中国速冻食品业的老大地位。
陈泽民认为,在中国速冻食品产业发展十多年以后,质量标准已经确立,市场份额已经越来越集中,现在三全面临的是和港台品牌的竞争,是和消费者心理地位的竞争。三全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的作用是很大的,是金字招牌,如果像以前简单的重复低价位制造,三全就不可能发展成一家跨国公司,不可能长期发展,所以三全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商标。麦当劳给陈泽民上了一课。“麦当劳的甜玉米棒七块钱一个,而收购价就几毛钱,就是因为麦当劳的品牌给玉米棒增了值,这就是品牌效应。”
2005年,面对台湾“龙凤”和香港“湾仔码头”的高端竞争和品牌形象压力,三全向影视明星蒋雯丽抛出橄榄枝,以“7位数”的价码获得蒋雯丽两年半的形象代言权,向不温不火的市场发起冲击,进一步强调了三全的品牌形象。
虽然陈泽民放了那些侵犯他“二次速冻法”专利的厂商们一马,对于那些仿冒三全品牌的侵权行为,他却表现出一个企业家对品牌天生的保护意识,即使这意味着他要面对多方面的压力。
自从三全建立以来,陈泽民就一直在与重庆全心食品厂打官司。重庆全心曾经于1989年赞助拍摄了电视剧《凌汤圆》,他们认为“凌汤圆”的虚拟文化遗产应当属于投资拍片的自己,于是在1990年初就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凌汤圆”商标。两月后,该商标被驳回,理由是汤圆是商品的通用名称,不能注册。1991年初,受到指点的重慶全心再次递送了“凌”的商标申请,结果获悉可恶的三全在前一天递送了申请,获得了“三全凌”商标。接下来,重庆全心就拿着重庆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出具的“凌汤圆是重庆传统名优小吃”证明找到商标局,夺回了商标;三全立刻搬出郑州政府部门,申请商评委复议,撤销全心的注册并夺回商标,而此次胜利又在2006年6月20日被北京市高级法院终审判决否决。在政府角力下,法律依据让位于政府依据,三全的十五年商标之战以失败告终。但结果是戏剧性的,三全如今已经是速冻食品业老大,国营的全心却在靠出卖商标权生存。在官司结束后,重庆全心立刻找到三全,表示愿意合作,陈泽民可以以低廉价格买到商标使用权。
行业的战略家
要从企业家再进一步,成为行业领袖,陈泽民还需要经受战略的考验。
当下的中国速冻食品业看上去强手如林,繁荣兴旺,其实并不乐观。多年竞争已经形成垄断竞争格局,很难一家独大;品牌形象区分不大,市场份额扩展乏力;大型连锁超市、卖场渠道十分成熟,导致速冻食品过度依赖于渠道商,利润空间被拿走20%。
另一方面,农业产品价格连年上涨,购买力却上升不多,速冻食品行业都不敢大幅度提价,又被挤走一部分利润。
面对这种竞争形势,没有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中小厂商长期只能选择出局,短期只能选择以次充好降低成本,而三全和思念这样的大型厂商,就面临多元化的战略抉择。
同在郑州的思念选择大举进军房地产行业,但陈泽民选择坚守速冻食品阵地,认为专业化大有可为。他的依据是,美国人年均速冻食品消费是60多公斤,欧洲是30公斤,日本是20公斤,而中国只有8公斤,仅为发达国家的13%,很有增长潜力。这种论据和中国牛奶企业的论证如出一辙,而这些牛奶企业如今正愈益壮大。
为了降低对超市和卖场渠道的依赖,陈泽民的对策是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取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同时寻求超市渠道的替代。
三全在郑州、苏州、成都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以便让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适应速冻食品的工业化生产线;同时,陈泽民决定把麦当劳经验发挥到极限,创出自己的中式快餐品牌,获得品牌收益,拓宽销售渠道。
“同样一个美国的甜玉米,如果是一个老太太提一个铁锅在麦当劳门口卖,只能卖三块钱,而且我们可能还要讨价还价。可是在麦当劳七块钱一个,我们从来不讲价,这就是消费心理,品牌作用。我们不能让麦当劳肯德基把我们的小朋友俘虏过去,我们也要用中式快餐,把外国的小朋友俘虏过来。”因为这样的豪言壮语,而且同为老年创业,陈泽民被很多媒体称为中国的桑德斯上校。
其实进军快餐业已经被思念探过路。
2004年1月24日,思念控股企业笑脸食品投资的“仟碗诀”以精品炒菜为突破口,进入中式快餐,当天营业额达到7000元。但好景不长,10个月后,“仟碗诀”就因为资金缺乏悄然关门。同年,思念经过充分的筹备和策划,携手跨国餐饮管理咨询机构台湾SEMA公司,于9月1日在上海徐家汇开出第一家 “一江两岸”,但同样是因为资金缺乏关门。目前思念已经将快餐店业务彻底剥离。
在起源于郑州的“红高粱”失败后,极难标准化的中式快餐业已然被证明是鸡肋。进入快餐业,陈泽民是在挑战自我,挑战三全的资金承受能力。但陈泽民却看到了中式快餐对三全未来业务发展的推动能力:一旦快餐店成功铺开,预制半成品和有知有味所消化的原材料将相当于新增加一个“三全”的消耗量,预计8到10年,这些快餐店消耗的原料将高达50亿元,再造一个“三全”。
在减少对超市渠道依赖的同时,餐馆的现款现结也将给三全带来充沛的现金流。
此外,陈泽民还希望通过快餐店来改变中国人的饮食消费习惯。目前,中国人消费的速冻食品量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对速冻食品观念有待改变。在日本,速冻食品40%在卖场销售,60%则是通过用户渠道销售,即餐饮店、食堂等。因此,陈泽民看到,如果能够改变中国人贪新鲜、现做的饮食习惯,三全将面对一个超级市场!
陈泽民认为,三全进入快餐领域是有竞争优势的,是核心能力的延伸。“中式快餐短命,缘自两个难题,一是产品难以标准化,二是缺乏全国统一的配送体系,三是人力成本高,四是顾客等待的时间长。在三全强大的农业和工业化研发、生产、配送体系的支撑下, ‘有知有味’就能突破这些限制:所有食品都在‘中央厨房’三全的食品车间完成,不需要厨师,保证了食品口味的一致和高卫生标准;餐馆服务员只需将食品加热即可,进一步缩短顾客的等待时间(三全申请了点菜系统专利,即顾客所下菜单的信息能即刻显示给配料间)。”
从2005年开始,三全在全国开出“有知有味”快餐店,并宣称争取在10年内建成800~1000家连锁店,发挥规模优势。尽管目标远大,陈泽民还是体现出一贯的稳健。“三全前期并不贪快求大,必须先学习,交学费。三全在适当时候会考虑发展加盟店。”“有知有味”去年亏损80万元左右,但这就是陈泽民交的学费,比起三全7000万元的利润,不值一提。
现在,三全已经成功上市,陈泽民正在预谋把公司分成生产和快餐两块,分别交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如果他能成功退幕,将成功转变为指挥家,为自己的企业家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