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12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难于改变的行为或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展为个体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倾向,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着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影响。
  一、预习复习习惯是基石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授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平时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可建立预习本,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更有针对性地听讲,学会学习。
  复习是学习之母,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小学阶段儿童,复习则以当天教的内容为主,家长可以让孩子用尝试的记忆方法,把当天课堂学习的知识告诉家长,适当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每个周末再进行一周回顾, 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与素养。
  二、听讲探究习惯是命脉
  认真听讲、主动探究,一是指课堂上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点拨、引导,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认真听讲、主动探究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创造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学习数学课的命脉所在。课上不听,不去主动探究,将是一个无血肉的躯体。
  三、听看想说习惯是主线
  只有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更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因此,“四会”中会说是突破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去想,两者相互促进,能促使孩子多想、多说。要会想,就要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孩子说的时候,要引导他说出是“怎样想的”, 就是要求孩子知其然。如要训练孩子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图意,从书中的一幅图说出多种说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四方面能力贯穿于学生数学课的全部,就像一根主线一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四、独立作业习惯是根本
  独立作业是指学生独自完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布置的练习。作业是吸收和消化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和了解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的延续,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是学生检验自己、提升水平的根本所在。
  1.规范书写的习惯。
  书写是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体现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很多错误并非由于不理解知识造成的,也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造成的,而是由于书写不规范、不清洁或不工整造成的。数字一定要写好,不能随笔带。
  2.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计算题,要训练学生具备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是难还是易,都要认真对待,不得马虎草率。可以让学生先读题,看清运算符号,然后分析数据,看看有没有简便算法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计算,加快计算速度,提高计算能力。对于文字题,首先要弄清要求的是和、是积、是差还是商,然后确定各个加数、各个因数、被减数和减数、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哪一个数,或是一个什么样的算式,确定是否需要括号,再列式并检查算式的正确性。对于应用题,要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哪个条件或问题不理解、老师是如何分解的、从条件能得出什么、从问题能得出什么、条件和问题综合起来又能得出什么。这样长期坚持,才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提高解应用题的能力。
  3.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除了主要的学习活动以外,还要进行其他的一系列活动才能满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甚至把其他活动放在了首位,把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导致忘记做作业或赶作业的现象发生。及时完成作业,有利于改掉学生作业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为学生的其他活动挤出时间。
  五、课后读书习惯是营养
  课后读书,其实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内容及时进行复习。课后读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系统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习惯具有支配行为的力量,但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示范诱导,抓好起始训练;坚持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循循善诱。尤其要注意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因素,根据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逐步培养,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也将会在学生良好的习惯中变得丰富多彩,呈现出一番“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喜人景象。
其他文献
摘 要: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小学阶段最关键,因为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必须把握这黄金时光,来实施文明礼仪教育,以尽快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生 文明礼仪 素质教育 开展  礼仪教育,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既要使学生明白“礼”,又要训练“仪”,培养学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待人接物落落大方,是能够树立学生
期刊
摘 要: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话题,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学校走进家庭、社会、大自然等更为生动、广阔的生活课堂情境中,边体验边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口语交际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 口语交际 能力 提高 途径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由于生活、工作需要,人们才进行口语交流,口语也就成为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那么何谓口语交际
期刊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近代教育学家陶行知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因此,现代教学特别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内容单调、乏味,再加上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丧失了问题意识的培养,出现无疑可问、惰于思考的状况。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思维开发,
期刊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这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才会有助于学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那么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朗读呢?  一、发挥范读,指导朗读的技巧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
期刊
摘 要: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通过对实验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灵活创设各种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表现积极、活跃,学习兴趣高涨,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设计活动 科学探究 实验方案 自主思维  生物学实验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拘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遵循民主性原则,确立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学民主,为学生搭建自主创新学习的平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  何为教学民主?所谓的教学民主,它表现为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民主是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摒弃陈腐的师道尊严的前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存在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人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重积累,重感悟,重实践。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那么,我们在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挖掘
期刊
摘 要: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学习习惯 培养 措施  当前在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本地区的农民工群体为谋求更好的生存条件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不少父母为了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作文是反映学生思想情绪的一面镜子,它能集中表现学生的心理活动状况。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害怕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思考、整合等能力的集中表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来理解观察到的东西,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