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中遵循民主性原则,确立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学民主,为学生搭建自主创新学习的平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
何为教学民主?所谓的教学民主,它表现为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民主是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摒弃陈腐的师道尊严的前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存在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人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大胆地想、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勇敢地说的最佳时机,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成为情感的课堂、能动的课堂、收获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营造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做到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多角度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学会选择信息。
一、学会独立思考。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学习精神,必须破除束缚学生创造的枷锁,绝不能用“高分”、“听话”这唯一尺度去衡量学生。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学生在自学了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形态变化的四个段落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悟出写火烧云形态变化的方法,即先写“空中出现了什么”,接着写“它是什么样的”,最后写“怎样变化”。
二、学会多角度思考。
所谓多角度思考主要表现在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上,要让学生用相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内容或同一内容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如《丰碑》一课中,文中结尾是:“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肯定句式或双重否定句式等形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胜利不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
三、学会提出问题。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敢问、会问的过程,使学生提问有“安全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比较、归类、修正,逐步使学生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1)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
(2)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小蝌蚪的妈妈什么样?
(4)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围绕上述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词句,找到了答案,不仅活跃了学生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四、学会选择信息。
语文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不同,教学中应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兴趣对词句的品尝和积累作适当选择,并能根据学习目的和课文语言的特点选择学习重点,选择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教师抓住“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让学生反复品读后,学生体会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接着,教者又引导学生用这一句式来描写课间十分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创造因素,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主要方式如下:
一、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增强学生造句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选取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训练。常用以训练的句式有: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反问句、单句和复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整句和散句等。
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可精选教材中的语句,让学生进行扩展,使之更具体、生动、形象,表达更细致。压缩语段就是将课文中的某一语段进行精减、提要,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学习《兰兰过桥》一课,我请学生扩句:爷爷把( )的塑料桥放进了提包里。学生填出了“轻巧”、“像雨衣一样大小”等多种答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缩写、扩写、改写、续写文章。
这是对教材的再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了《乌鸦和狐狸》一课后,请学生改写:假设乌鸦和狐狸又一次见面了,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又如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可请学生续写:那个人看到心爱的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四、编演课本剧。
这是带领学生体味当主角的乐趣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自制布景、道具,设计对白、动作、特技等过程中,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像《小壁虎借尾巴》、《东郭先生和狼》等教材内容都是编演课本剧的好素材。
此外,像为教材配插图、根据古诗意境画图、动手制作手抄报、用橡皮泥捏一捏你头脑中的黄山奇石等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人格深深地植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田。
何为教学民主?所谓的教学民主,它表现为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民主是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摒弃陈腐的师道尊严的前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存在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人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大胆地想、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勇敢地说的最佳时机,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成为情感的课堂、能动的课堂、收获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营造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做到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多角度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学会选择信息。
一、学会独立思考。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学习精神,必须破除束缚学生创造的枷锁,绝不能用“高分”、“听话”这唯一尺度去衡量学生。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学生在自学了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形态变化的四个段落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悟出写火烧云形态变化的方法,即先写“空中出现了什么”,接着写“它是什么样的”,最后写“怎样变化”。
二、学会多角度思考。
所谓多角度思考主要表现在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上,要让学生用相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内容或同一内容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如《丰碑》一课中,文中结尾是:“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肯定句式或双重否定句式等形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胜利不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
三、学会提出问题。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敢问、会问的过程,使学生提问有“安全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比较、归类、修正,逐步使学生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1)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
(2)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小蝌蚪的妈妈什么样?
(4)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围绕上述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词句,找到了答案,不仅活跃了学生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四、学会选择信息。
语文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不同,教学中应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兴趣对词句的品尝和积累作适当选择,并能根据学习目的和课文语言的特点选择学习重点,选择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教师抓住“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让学生反复品读后,学生体会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接着,教者又引导学生用这一句式来描写课间十分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创造因素,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主要方式如下:
一、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增强学生造句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选取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训练。常用以训练的句式有: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反问句、单句和复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整句和散句等。
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可精选教材中的语句,让学生进行扩展,使之更具体、生动、形象,表达更细致。压缩语段就是将课文中的某一语段进行精减、提要,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学习《兰兰过桥》一课,我请学生扩句:爷爷把( )的塑料桥放进了提包里。学生填出了“轻巧”、“像雨衣一样大小”等多种答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缩写、扩写、改写、续写文章。
这是对教材的再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了《乌鸦和狐狸》一课后,请学生改写:假设乌鸦和狐狸又一次见面了,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又如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可请学生续写:那个人看到心爱的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四、编演课本剧。
这是带领学生体味当主角的乐趣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自制布景、道具,设计对白、动作、特技等过程中,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像《小壁虎借尾巴》、《东郭先生和狼》等教材内容都是编演课本剧的好素材。
此外,像为教材配插图、根据古诗意境画图、动手制作手抄报、用橡皮泥捏一捏你头脑中的黄山奇石等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人格深深地植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