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学习习惯 培养 措施
当前在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本地区的农民工群体为谋求更好的生存条件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不少父母为了减轻工作、生活压力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中,由单亲家长或孩子祖辈们监护,社会上便出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如其他孩子,学习习惯也不好。主要原因,我认为是他们平时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学习态度的不端正。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学习能力的人。而关注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儿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更为迫切。为此,我们更应该重视低年级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
留守儿童身上通常会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作业不完成、错误多、写字潦草、上课不注意听讲等等。就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的职责。多数低年级留守儿童是由祖辈监护,没有文化,他们很少甚至没有主动地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他们认为只要一日三餐让孩子吃饱,有个安全的地方供孩子住宿,不让孩子挨冻受饿,就算是尽到了监护的职责,至于孩子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那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想法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中占到了大多数。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只是某个人或某部分人的事情,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齐心协力进行的一件重大事情。
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家长认为现在读书没有多大的用场,认为读书花了几千甚至几万元,毕业后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倒不如和他们一起早点出门打工,早点挣钱,对孩子的学习就不管不问,任其发展。
二、关爱留守儿童,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倾注爱心,促进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可否认,许多老师也是爱学生的,但他们往往爱的都是一些“听话生”、“尖子生”,而对班级里的一些“问题学生”、“学困生”却漠不关心,结果反而造成了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同时也宽容着学生、尊重学生。宽容是爱的甘露,宽容是转化“问题学生”和“学困生”的一剂良药,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要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有耐心、有爱心、有宽容之心,更重要的是要采取合理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和“学困生”身上都还是有一些闪光之处的,做老师的平时要多留心观察,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引导和利用,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让其产生一种成功感。
2.围绕学习,培养留守儿童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低年级小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首先对改善孩子不良行为的标准不要定得太高、太严格、太硬性,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有效地控制作业的难易程度和数量的多少,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克服困难,愉快地、自觉地按要求完成作业。其次,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两性”:一是目的性,即作业应突出知识点,提倡少而精;二是阶梯性,积极思考发言、注意书写整洁等,这些都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本元素。我们要在每节课上仔细检查,在每天当中认真督查,看他们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做得好不好。
3.家校互动,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好家访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老师不仅要把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如实反馈给家长,还要询问学生在家的表现。如果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更要与其家长或其监护人取得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如果时间和工作条件允许的话,老师应时常到学生家里走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反馈给其家长或其监护人,同时向其家长或其监护人宣传一些教育政策和方法,使他们对学校产生信任,让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花儿因为阳光更红,叶子因为风雨更绿。只要我们把农村留守儿童时时放在心上,处处关注他们的生活点滴和行为习惯,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好,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像滋润万物的春雨一样,让他们更加健康向上、茁壮成长,从而构建和谐家庭、营造和谐校园、创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学习习惯 培养 措施
当前在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本地区的农民工群体为谋求更好的生存条件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不少父母为了减轻工作、生活压力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中,由单亲家长或孩子祖辈们监护,社会上便出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如其他孩子,学习习惯也不好。主要原因,我认为是他们平时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学习态度的不端正。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学习能力的人。而关注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儿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更为迫切。为此,我们更应该重视低年级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
留守儿童身上通常会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作业不完成、错误多、写字潦草、上课不注意听讲等等。就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的职责。多数低年级留守儿童是由祖辈监护,没有文化,他们很少甚至没有主动地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他们认为只要一日三餐让孩子吃饱,有个安全的地方供孩子住宿,不让孩子挨冻受饿,就算是尽到了监护的职责,至于孩子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那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想法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中占到了大多数。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只是某个人或某部分人的事情,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齐心协力进行的一件重大事情。
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家长认为现在读书没有多大的用场,认为读书花了几千甚至几万元,毕业后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倒不如和他们一起早点出门打工,早点挣钱,对孩子的学习就不管不问,任其发展。
二、关爱留守儿童,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倾注爱心,促进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可否认,许多老师也是爱学生的,但他们往往爱的都是一些“听话生”、“尖子生”,而对班级里的一些“问题学生”、“学困生”却漠不关心,结果反而造成了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同时也宽容着学生、尊重学生。宽容是爱的甘露,宽容是转化“问题学生”和“学困生”的一剂良药,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要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有耐心、有爱心、有宽容之心,更重要的是要采取合理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和“学困生”身上都还是有一些闪光之处的,做老师的平时要多留心观察,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引导和利用,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让其产生一种成功感。
2.围绕学习,培养留守儿童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低年级小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首先对改善孩子不良行为的标准不要定得太高、太严格、太硬性,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有效地控制作业的难易程度和数量的多少,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克服困难,愉快地、自觉地按要求完成作业。其次,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两性”:一是目的性,即作业应突出知识点,提倡少而精;二是阶梯性,积极思考发言、注意书写整洁等,这些都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本元素。我们要在每节课上仔细检查,在每天当中认真督查,看他们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做得好不好。
3.家校互动,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好家访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老师不仅要把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如实反馈给家长,还要询问学生在家的表现。如果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更要与其家长或其监护人取得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如果时间和工作条件允许的话,老师应时常到学生家里走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反馈给其家长或其监护人,同时向其家长或其监护人宣传一些教育政策和方法,使他们对学校产生信任,让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花儿因为阳光更红,叶子因为风雨更绿。只要我们把农村留守儿童时时放在心上,处处关注他们的生活点滴和行为习惯,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好,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像滋润万物的春雨一样,让他们更加健康向上、茁壮成长,从而构建和谐家庭、营造和谐校园、创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