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破窗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摘掉车牌打开天窗,停在杂乱街区。结果不到一天,后一辆车就被人偷走,而前一辆放了一个星期也没人偷。后来,詹巴斗把前一辆车的玻璃砸了个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以这个实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玻璃又没有被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感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有人打坏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的环境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这说明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破窗理论”从本质上来讲反映了一种从众心理:某个环境里,若有一个人做出错误的行为而未被及时发现和制止,就会有更多的人受其影响而犯同样的错误,哪怕他们在潜意识里也知道这是错误的,但也会认为是合理的。
在企业中,比如,对某些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进行严肃处理,结果会导致类似行为再次发生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因为有关领导对浪费现象不以为然,往往致使下属的浪费行为互相传染、变本加厉;因为部门中某些人工作态度消极、好逸恶劳,而未能在奖惩中及时予以体现或进行严肃的劝诫,长此以往,这种风气就会像传染病一样影响到更多的人,致使部门工作风气变坏进而影响到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因此,我们可以从“破窗理论”中得到启发:在企业管理工作当中,我们必须及时修复第一扇破窗,并严查第一个打破有序、制造无序的破窗者,才能警示旁人,防患于未然。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坚决堵住第一个蚁穴,天长日久就会酿成更大的祸患。
二、财务控制的涵义
财务控制是指财务监管部门及其人员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结合“破窗理论”,财务控制所讲的涵义如下:
首先,注意事前控制。管理学上称为前馈控制或预先控制。这种管理思想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管理控制过程中的时滞问题。要使控制有效的话,控制必须面向未来。其控制原理可简单表述为,要想避免管理中不想要的结果的出现,就要在事情发生前,采取一些具体的行动。前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是一种开环控制。管理过程理论认为,只有当管理者能够对即将出现的偏差有所觉察并及时预先提出某些措施时,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前馈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前馈控制着眼于与事件发生关系较为紧密的一些信息,而“破窗”理论更强调一些看起来不相关的小事件。三国诸葛亮文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在财务报销控制中更是如此,因为仅数元数十元的差额,便不予追究。审批报销,这些看似很小的报销把关不严,一方面助长了报销人的侥幸心理。为此类行为的再次发生埋下的伏笔;另一方面,在整体上损害了整个财务控制体系的威望,给报销人造成财务报销控制不完善、不严格的错觉。给以后的财务报销控制增加了难度,也为财务报销舞弊行为埋下了隐患。
其次,关注人的心理活动。“破窗”理论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心理暗示作用的图景:一扇破的窗户,或者是一个脏乱的公共场所,容易引起人们的消极猜测:即使做了违法的事情,也不会有事;而完整的窗户,或是有序的环境,则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它无言地告诉人们,别干坏事,有人在注意你呢!另外,“破窗”理论还揭示了“破窗”现象背后的从众心理,只要有一扇窗户破了,如果不及时修好,就会很快引发第二扇、第三扇窗户被破坏。从而导致更恶劣的事件发生。在财务控制中,尤其是报销环节,某一次报销审批中对违反财务制度的某些行为的些许纵容,往往会导致此类现象更加频繁、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变本加厉的传播,正是受“破窗”效应的影响,因而维护财务控制制度的严肃性、完整性就变得至关重要。举个差旅报销的例子,企业里的新员工在初次报销差旅费的时候都是按实报销,出差时间、地点、报销金额都相当精确,就连有些定额车票上也写上了实报金额,过了一段时间,定额发票就不再写了,直接按票面金额报销,再过一段时间,某些因私出差的定额发票也出现在报销凭证中。因为新员工通过自己报销的亲身经历加上老同事在这方面形成的“破窗”现象,很快从众变得和老员工一样。
再次,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破窗”理论体现了前馈控制管理思想的同时,也包含了反馈控制的思想。前馈控制强调事前控制,而反馈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或成果控制,是对既定的目标或期望值,对生产经营过程加以调整和影响,在不良结果发生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其第二次发生。财务控制也是这个道理,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三、财务控制的主要方式
1、财务制度控制
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程序的建立,使对组织的控制有了明确的依据。这种控制方法将传统的以纪律为核心的指挥链式的控制融于其中。其核心是通过制定严格的制度(当然也包括政策、程序等),确立组织及其内部岗位人员的行为规范。有效的制度不仅可以约束被控制者的行为方式,而且可以限制控制者滥用控制权,由于制度控制方法与法规社会相匹配,而成为现代社会实施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企业的基本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控制的基石,应该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管理者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某一部门或某一环节,应该站在决策者的立场上审视全局,结合国家的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系统科学的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或挂在墙上,还应该切实落到实处。“破窗”理论在强调事前控制的同时,并不排斥事后的补救工作。日常工作中发生细小问题之后,不能听之任之得过且过,应该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找出财务管理制度这一大厦的第一块玻璃被打破的缘由,及时修补漏洞,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第二块、第三块玻璃相继遭到破坏。例如,企业应当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以确保企业各项生产经营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尤其是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突显了资金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重要地位,国际上数家巨型金融企业以及一批国际大公司均因为财务管理不善,资金耗竭而不得不申请破产或被兼并。我们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采用编制资金预算、建立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等的办法,强化资金管理工作,减少财务风险。
2、技术控制
这种控制通常指的是通过控制作业程序而进行的控制。它的另一个意义是通过对业务运转程序的改革,增强业务运转程序的可控性,使业务运转程序更加科学、合理并有效率,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破窗效应”是人们相互之间心理暗示的结果,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理论成果的深刻内涵,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杜绝各种不良现象的产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不相容职务是指某些相关联的业务,如果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就会存在舞弊的可能性。国家会计审计制度对此均有详细规定。管理者应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认真遵守相关规定,消除滋生舞弊的条件。另外财务人员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运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分析与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促进企业发展。
3、激励控制
激励控制提供了一种进一步控制的机制。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实现管理目标,必须设计一套完整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是与业绩紧密相关的。由于大部分组织的业务是可以考核的,如果将组织的管理者及职工个人收入水平、晋升机会与业绩联系在一起,管理者与普通职工的工作质量与个人利益就形成了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从而达到控制组织的管理者及其员工行为方式的目的。“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不仅仅坏的行为模式具有消积的示范与心理暗示的作用,反过来,“好的窗户”也有积极的示范与心理暗示的作用。激励控制就是一扇“好的窗户”,激励控制在财务控制中的主要表现在应收账款管理与经营成本核算两方面上。应收账款的回收与管理与企业业务收入密切关,因此为鼓励业务人员多接业务、加速应收账款回收,必要的激励措施是不可避免的。而另一方面为鼓励节约生产经营成本,在企业内部实行一定的成本控制奖励措施也是必要的。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摘掉车牌打开天窗,停在杂乱街区。结果不到一天,后一辆车就被人偷走,而前一辆放了一个星期也没人偷。后来,詹巴斗把前一辆车的玻璃砸了个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以这个实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玻璃又没有被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感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有人打坏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的环境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这说明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破窗理论”从本质上来讲反映了一种从众心理:某个环境里,若有一个人做出错误的行为而未被及时发现和制止,就会有更多的人受其影响而犯同样的错误,哪怕他们在潜意识里也知道这是错误的,但也会认为是合理的。
在企业中,比如,对某些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进行严肃处理,结果会导致类似行为再次发生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因为有关领导对浪费现象不以为然,往往致使下属的浪费行为互相传染、变本加厉;因为部门中某些人工作态度消极、好逸恶劳,而未能在奖惩中及时予以体现或进行严肃的劝诫,长此以往,这种风气就会像传染病一样影响到更多的人,致使部门工作风气变坏进而影响到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因此,我们可以从“破窗理论”中得到启发:在企业管理工作当中,我们必须及时修复第一扇破窗,并严查第一个打破有序、制造无序的破窗者,才能警示旁人,防患于未然。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坚决堵住第一个蚁穴,天长日久就会酿成更大的祸患。
二、财务控制的涵义
财务控制是指财务监管部门及其人员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结合“破窗理论”,财务控制所讲的涵义如下:
首先,注意事前控制。管理学上称为前馈控制或预先控制。这种管理思想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管理控制过程中的时滞问题。要使控制有效的话,控制必须面向未来。其控制原理可简单表述为,要想避免管理中不想要的结果的出现,就要在事情发生前,采取一些具体的行动。前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是一种开环控制。管理过程理论认为,只有当管理者能够对即将出现的偏差有所觉察并及时预先提出某些措施时,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前馈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前馈控制着眼于与事件发生关系较为紧密的一些信息,而“破窗”理论更强调一些看起来不相关的小事件。三国诸葛亮文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在财务报销控制中更是如此,因为仅数元数十元的差额,便不予追究。审批报销,这些看似很小的报销把关不严,一方面助长了报销人的侥幸心理。为此类行为的再次发生埋下的伏笔;另一方面,在整体上损害了整个财务控制体系的威望,给报销人造成财务报销控制不完善、不严格的错觉。给以后的财务报销控制增加了难度,也为财务报销舞弊行为埋下了隐患。
其次,关注人的心理活动。“破窗”理论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心理暗示作用的图景:一扇破的窗户,或者是一个脏乱的公共场所,容易引起人们的消极猜测:即使做了违法的事情,也不会有事;而完整的窗户,或是有序的环境,则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它无言地告诉人们,别干坏事,有人在注意你呢!另外,“破窗”理论还揭示了“破窗”现象背后的从众心理,只要有一扇窗户破了,如果不及时修好,就会很快引发第二扇、第三扇窗户被破坏。从而导致更恶劣的事件发生。在财务控制中,尤其是报销环节,某一次报销审批中对违反财务制度的某些行为的些许纵容,往往会导致此类现象更加频繁、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变本加厉的传播,正是受“破窗”效应的影响,因而维护财务控制制度的严肃性、完整性就变得至关重要。举个差旅报销的例子,企业里的新员工在初次报销差旅费的时候都是按实报销,出差时间、地点、报销金额都相当精确,就连有些定额车票上也写上了实报金额,过了一段时间,定额发票就不再写了,直接按票面金额报销,再过一段时间,某些因私出差的定额发票也出现在报销凭证中。因为新员工通过自己报销的亲身经历加上老同事在这方面形成的“破窗”现象,很快从众变得和老员工一样。
再次,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破窗”理论体现了前馈控制管理思想的同时,也包含了反馈控制的思想。前馈控制强调事前控制,而反馈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或成果控制,是对既定的目标或期望值,对生产经营过程加以调整和影响,在不良结果发生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其第二次发生。财务控制也是这个道理,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三、财务控制的主要方式
1、财务制度控制
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程序的建立,使对组织的控制有了明确的依据。这种控制方法将传统的以纪律为核心的指挥链式的控制融于其中。其核心是通过制定严格的制度(当然也包括政策、程序等),确立组织及其内部岗位人员的行为规范。有效的制度不仅可以约束被控制者的行为方式,而且可以限制控制者滥用控制权,由于制度控制方法与法规社会相匹配,而成为现代社会实施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企业的基本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控制的基石,应该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管理者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某一部门或某一环节,应该站在决策者的立场上审视全局,结合国家的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系统科学的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或挂在墙上,还应该切实落到实处。“破窗”理论在强调事前控制的同时,并不排斥事后的补救工作。日常工作中发生细小问题之后,不能听之任之得过且过,应该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找出财务管理制度这一大厦的第一块玻璃被打破的缘由,及时修补漏洞,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第二块、第三块玻璃相继遭到破坏。例如,企业应当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以确保企业各项生产经营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尤其是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突显了资金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重要地位,国际上数家巨型金融企业以及一批国际大公司均因为财务管理不善,资金耗竭而不得不申请破产或被兼并。我们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采用编制资金预算、建立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等的办法,强化资金管理工作,减少财务风险。
2、技术控制
这种控制通常指的是通过控制作业程序而进行的控制。它的另一个意义是通过对业务运转程序的改革,增强业务运转程序的可控性,使业务运转程序更加科学、合理并有效率,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破窗效应”是人们相互之间心理暗示的结果,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理论成果的深刻内涵,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杜绝各种不良现象的产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不相容职务是指某些相关联的业务,如果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就会存在舞弊的可能性。国家会计审计制度对此均有详细规定。管理者应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认真遵守相关规定,消除滋生舞弊的条件。另外财务人员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运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分析与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促进企业发展。
3、激励控制
激励控制提供了一种进一步控制的机制。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实现管理目标,必须设计一套完整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是与业绩紧密相关的。由于大部分组织的业务是可以考核的,如果将组织的管理者及职工个人收入水平、晋升机会与业绩联系在一起,管理者与普通职工的工作质量与个人利益就形成了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从而达到控制组织的管理者及其员工行为方式的目的。“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不仅仅坏的行为模式具有消积的示范与心理暗示的作用,反过来,“好的窗户”也有积极的示范与心理暗示的作用。激励控制就是一扇“好的窗户”,激励控制在财务控制中的主要表现在应收账款管理与经营成本核算两方面上。应收账款的回收与管理与企业业务收入密切关,因此为鼓励业务人员多接业务、加速应收账款回收,必要的激励措施是不可避免的。而另一方面为鼓励节约生产经营成本,在企业内部实行一定的成本控制奖励措施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