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全国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论述了我校校级精品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建设的情况及目标。
关键词:微机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价;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推出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作为“质量工程”的先期启动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开展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响应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的加强大学生的应用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各高校在计算机硬件教育纷纷把面向应用、培养各个领域中计算机应用人才作为明确的目标。新疆大学作为自治区唯一一所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211工程”建设大学和“区部共建”大学,历来都非常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特别是适合地区工业化发展的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和发展,通过全体学生的积极努力和课程组全体老师的辛勤付出,我院的“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被评为新疆大学精品课程。几年来,课程组在原有的基础上,按照学校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课程特点从实际出发,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环节,都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探索和改革,夯实基础,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已经形成由一名学术与教学水平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三名主讲教师,其中教授一位,副教授三位,讲师三位,高级实验师和实验师各一位;其中博士1名,硕士5名,在读博士1名,已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责任感强、团结协作、教学思想活跃的教学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课程组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而青年教师培养又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围绕中青年教师培养,开展了如下工作。
(1)以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与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对口支援合作的方式,本课程组的三名青年教师从2008年起,每年选派1中青年骨干教师,每年去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进行特殊培养,配备导师,参与课题研究,具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可攻读其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可进驻其博士后流动站。
(2)定期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和教学实践环节的改进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除参与校院组织的教学方法与经验交流会外,课程组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最新发展,以定期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会为平台,及时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体会,取长补短。现正在编写了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指导书,计划道2009年校内印刷,投入使用 ;在教学实践环节上,利用2006年学院新购置的8086实验箱,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了必做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的设计调试,并撰写了校内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工作,计划于2008年投入使用。
(3)支持青年教师参加相关技术培训寻求校院的经费支持或利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费用,派遣青年教师到公司参加ARM、DSP等技术培训,以期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最前沿技术知识。青年教师获得相关技术后要向课程组进行讲座或报告,从而课程组能够迅速赶上学科发展最前言。
(4)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与教学会议课题组积极支持与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大型学术会议,撰写、发表学术和教学研究论文,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自身学术和教学水平。安排青年教师参与博导和硕导的研究生指导工作,并和研究生一起做科研。这不仅使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而且也实现了研究生研究成果的继承和积累,给青年教师后期的课题申报提供一定的基础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校级、省级与国家级各项课题。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教学中,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答疑、自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推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加快学生的学习步伐。
(2)努力培养优秀学生。课程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出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由教师提供高级技术难题或介入教师的科研课程中,使优秀学生的能力得以充分施展,同时给其他学生以激励,促进后进学生努力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本课程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科技活动。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大屏幕投影、电子教室、电子教案和机房授课的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方位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加大课程信息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映像,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网络建设已使用,尚在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丰富;
(4)采用虚拟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的改革和运用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课程组特别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和管理。在“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有许多的概念如系统组成、程序运行流程等比较抽象,难以用文字简单表达,而集文图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可以更有效地表达和展现这些概念。因此,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KEIL、 LAB-VIEW等各种虚拟实验教学平台,使复杂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容易理解。将虚拟技术平台引入课程理论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实用性,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而且在实际的微处理器的开发应用过程,就是借助诸如KEIL等应用程序,首先将编译好的汇编程序通过编译调试,在经过连接转换成可执行的.HEX文件写入到相应CPU中,在单片机、PLC、DSP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设计CPU操作的也都类似。
3.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均匀发展
优化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课程组以构建课程微观结构为内容,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统一为依据,针对学校定位和专业特点,构建了合理的课程体系。
(1)课程组根据社会的需要,提出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改革思想,经过课程组全体老师和各级领导的多年辛苦劳动,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地改革与实践,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同时本课程组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考试方法、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本科教育的课程建设体系。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最新的技术充实于课程之中,不断调整该课程的体系结构,讲授内容经历了从八位微处理机——Z80单板机、十六位微处理机——8086/8088 到逐步过渡到三十二位微处理机——高档X86系列微机的过程变化。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将此课程的内容按知识模块组织教学,并扩大应用知识面。使之教学内容形成了有浅入深、连贯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学用结合”,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从“纯课堂的理论教学、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到“理论教学(精讲)与实验教学(加强)紧密相结合、应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使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设备也从以Z80微处理器为主的8位机,变为以8086/8088微处理器为主的16位机实验箱。 同时与2006年结合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突出强化实践环节,不断整合微机原理及相关课程的内容,进一步加大了《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力度,注重应用,帮助克服学生面对计算机硬件实验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课程组在构建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体系时,在教学理念上淡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作有机的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实现原理、方法、应用的有机结合。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进行微机扩展的应用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微机原理及应用”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电气信息类本科生教学的主要学科基础课之一,也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农业电气化、机械设计与制造等自动化类、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重新构建了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课程体系,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并进,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将原来的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课程体系包括微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和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三大部分,微机原理部分的讲解以应用为目的,重点放在微机应用上,通过课程设计强化应用,使课程体系结构更加完善,并与相关课程一起构建大的课程体系,由“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DSP”、“嵌入式系统”等实验课程形成较为完备的运用高新技术的实践环境。
4.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监督机制
科学评价精品课程建设为了评价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建设效果,课程组除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外,还邀请学校的教学督导员进行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检查和分析。同时积极做到同行专家评估与学生评估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积极性。依靠学生班中的教学信息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授课精神、授课准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情况提出建议,为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做出更全面与科学的评价。
5.结束语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教学内容信息量大,教学内容更新快,而且教学对象面广,因此教学难度较大。要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必须在充分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深刻地掌握相关理论理论知识。在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近几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26篇(其中核心期刊18篇),教研论文8篇,实验指导书6部,获得各类教学、教研表彰奖励10次,科研成果6项,主持及参与的科研、教研项目20项(期中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已初步建立起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队伍,构建了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组自制的《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课件曾获的了2007年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的优秀奖。学生的就业率也逐年提高。本课程组的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与内容,适应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夯实拓展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水平,完善课程体系构建。进一步探索研究教学内容适应新技术的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建设目标:建成自治区同类课程中一流水平的精品课程,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北京:中国大学教育,2005(1)
[2]俞龙,陆健强等.校级精品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的建设与评价[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1)
[3]杨子鸣,浅谈毕业设计对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1)
项目资助:新疆大学校字200725
关键词:微机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价;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推出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作为“质量工程”的先期启动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开展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响应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的加强大学生的应用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各高校在计算机硬件教育纷纷把面向应用、培养各个领域中计算机应用人才作为明确的目标。新疆大学作为自治区唯一一所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211工程”建设大学和“区部共建”大学,历来都非常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特别是适合地区工业化发展的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和发展,通过全体学生的积极努力和课程组全体老师的辛勤付出,我院的“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被评为新疆大学精品课程。几年来,课程组在原有的基础上,按照学校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课程特点从实际出发,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环节,都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探索和改革,夯实基础,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已经形成由一名学术与教学水平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三名主讲教师,其中教授一位,副教授三位,讲师三位,高级实验师和实验师各一位;其中博士1名,硕士5名,在读博士1名,已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责任感强、团结协作、教学思想活跃的教学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课程组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而青年教师培养又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围绕中青年教师培养,开展了如下工作。
(1)以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与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对口支援合作的方式,本课程组的三名青年教师从2008年起,每年选派1中青年骨干教师,每年去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进行特殊培养,配备导师,参与课题研究,具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可攻读其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可进驻其博士后流动站。
(2)定期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和教学实践环节的改进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除参与校院组织的教学方法与经验交流会外,课程组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最新发展,以定期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会为平台,及时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体会,取长补短。现正在编写了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指导书,计划道2009年校内印刷,投入使用 ;在教学实践环节上,利用2006年学院新购置的8086实验箱,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了必做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的设计调试,并撰写了校内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工作,计划于2008年投入使用。
(3)支持青年教师参加相关技术培训寻求校院的经费支持或利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费用,派遣青年教师到公司参加ARM、DSP等技术培训,以期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最前沿技术知识。青年教师获得相关技术后要向课程组进行讲座或报告,从而课程组能够迅速赶上学科发展最前言。
(4)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与教学会议课题组积极支持与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大型学术会议,撰写、发表学术和教学研究论文,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自身学术和教学水平。安排青年教师参与博导和硕导的研究生指导工作,并和研究生一起做科研。这不仅使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而且也实现了研究生研究成果的继承和积累,给青年教师后期的课题申报提供一定的基础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校级、省级与国家级各项课题。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教学中,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答疑、自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推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加快学生的学习步伐。
(2)努力培养优秀学生。课程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出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由教师提供高级技术难题或介入教师的科研课程中,使优秀学生的能力得以充分施展,同时给其他学生以激励,促进后进学生努力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本课程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科技活动。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大屏幕投影、电子教室、电子教案和机房授课的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方位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加大课程信息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映像,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网络建设已使用,尚在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丰富;
(4)采用虚拟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的改革和运用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课程组特别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和管理。在“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有许多的概念如系统组成、程序运行流程等比较抽象,难以用文字简单表达,而集文图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可以更有效地表达和展现这些概念。因此,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KEIL、 LAB-VIEW等各种虚拟实验教学平台,使复杂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容易理解。将虚拟技术平台引入课程理论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实用性,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而且在实际的微处理器的开发应用过程,就是借助诸如KEIL等应用程序,首先将编译好的汇编程序通过编译调试,在经过连接转换成可执行的.HEX文件写入到相应CPU中,在单片机、PLC、DSP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设计CPU操作的也都类似。
3.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均匀发展
优化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课程组以构建课程微观结构为内容,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统一为依据,针对学校定位和专业特点,构建了合理的课程体系。
(1)课程组根据社会的需要,提出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改革思想,经过课程组全体老师和各级领导的多年辛苦劳动,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地改革与实践,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同时本课程组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考试方法、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本科教育的课程建设体系。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最新的技术充实于课程之中,不断调整该课程的体系结构,讲授内容经历了从八位微处理机——Z80单板机、十六位微处理机——8086/8088 到逐步过渡到三十二位微处理机——高档X86系列微机的过程变化。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将此课程的内容按知识模块组织教学,并扩大应用知识面。使之教学内容形成了有浅入深、连贯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学用结合”,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从“纯课堂的理论教学、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到“理论教学(精讲)与实验教学(加强)紧密相结合、应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使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设备也从以Z80微处理器为主的8位机,变为以8086/8088微处理器为主的16位机实验箱。 同时与2006年结合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突出强化实践环节,不断整合微机原理及相关课程的内容,进一步加大了《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力度,注重应用,帮助克服学生面对计算机硬件实验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课程组在构建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体系时,在教学理念上淡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作有机的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实现原理、方法、应用的有机结合。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进行微机扩展的应用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微机原理及应用”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电气信息类本科生教学的主要学科基础课之一,也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农业电气化、机械设计与制造等自动化类、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重新构建了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课程体系,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并进,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将原来的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课程体系包括微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和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三大部分,微机原理部分的讲解以应用为目的,重点放在微机应用上,通过课程设计强化应用,使课程体系结构更加完善,并与相关课程一起构建大的课程体系,由“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DSP”、“嵌入式系统”等实验课程形成较为完备的运用高新技术的实践环境。
4.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监督机制
科学评价精品课程建设为了评价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建设效果,课程组除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外,还邀请学校的教学督导员进行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检查和分析。同时积极做到同行专家评估与学生评估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积极性。依靠学生班中的教学信息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授课精神、授课准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情况提出建议,为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做出更全面与科学的评价。
5.结束语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教学内容信息量大,教学内容更新快,而且教学对象面广,因此教学难度较大。要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必须在充分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深刻地掌握相关理论理论知识。在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近几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26篇(其中核心期刊18篇),教研论文8篇,实验指导书6部,获得各类教学、教研表彰奖励10次,科研成果6项,主持及参与的科研、教研项目20项(期中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已初步建立起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队伍,构建了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组自制的《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课件曾获的了2007年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的优秀奖。学生的就业率也逐年提高。本课程组的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与内容,适应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夯实拓展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水平,完善课程体系构建。进一步探索研究教学内容适应新技术的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建设目标:建成自治区同类课程中一流水平的精品课程,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北京:中国大学教育,2005(1)
[2]俞龙,陆健强等.校级精品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的建设与评价[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1)
[3]杨子鸣,浅谈毕业设计对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1)
项目资助:新疆大学校字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