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干部怎么“备”,“备”什么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j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结果
  ·56.7%的受调查者表示:不知道“后备干部”是如何产生的
  ·70.6%的受调查者表示:“群众公认”是选拔后备干部的第一要素
  ·后备期间,干部最应该“备”什么?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密切联系群众,
   多为群众办实事(占总71.3%);到艰苦地区、到基层多接受锻炼(占总53.6%);心态摆正,
   不能患得患失(占总45.8%)
  ·72.3%受访者认同:“后备”和“公选”相结合的制度形式,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大作用
  
  1 您了解“后备干部”吗?
  ——56.9%的受调查者关注“后备干部”,却不知道是如何产生的
  
  “您是否关注‘后备干部’?”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9.3%的受调查者表示“非常关注”,27.6%的受调查者表示“关注”;16.8%的受调查者表示“一般”;而选择 “不关注”、“非常不关注”的受调查者分别占总数的15.2%、11.1%。由此可见,对后备干部的关注度较高,关注率超过了半数,达到了56.9%。
  人们关注后备干部,那么是否了解后备干部是如何产生的呢?针对这一提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6.4%的受调查者选择了“知道,有相关的官方信息公布”,而一半以上的受调查者(占总56.7%)选择“不知道,‘后备干部’的产生不透明”,另外还有27.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想知道,但无从得知”。
  调查发现,在大部分群众眼里,后备干部是一个比较神秘的群体,后备干部如何选拔,如何从幕后走向前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鲜为人知的。
  有受访官员表示,在机关工作多年,对后备干部制度,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什么人能成为后备、什么人不能成为后备?为什么有的人进了后备,数年得不到提拔?为什么同一空缺岗位,有时实行竞争上岗,有时又直接任用后备干部?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让人想不大明白。
  
  2 “ 后备干部”的优势在哪里?
  ——“群众公认”、“年轻有潜质”是公众选择“后备干部”的标准
  
  “您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干部作后备干部?”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群众公认的干部”(占总70.6%)、“年轻有潜质的干部”(占总55.4%)、“业务骨干”(占总49.3%);而选择“带头人”、“领导看好的干部”的分别占总数的24.7%和10.3%。
  根据《干部任用条例》相关规定,“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在我们的干部群体中,许多优秀的干部都是先被选拔为后备干部,通过组织多年的培养、考察,逐步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的。
  湖南省洞口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建平告诉人民论坛问卷调查组,近年来,洞口县公开选拔了80名正科级后备干部,平均年龄为36.38岁;选拔了20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平均年龄为30.02岁;后备干部群体中研究生学历占1% ,本科学历占51.20%。
  年轻、高学历是近年来后备干部选拔的一个突出特点。后备干部选拔,特别要求在县处级后备干部中35周岁以下的干部要有一定数量,预计一批“80后”将逐步登场。近来,一些“80后”干部成为副局长、副院长的新闻引发热议。但正如人民论坛网网友所提醒的——“年轻化不是年龄小化,知识化不是学历高化”,让群众敢讲真话、能讲真话是选好干部的核心。
  当问到“关于后备干部优势的描述,您最看重哪方面”这一问题时,71.8%的受调查者都选择了“廉洁奉公,品德高尚”、 64.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 59.2%的受调查者选择的是“群众认同度高”;此外,还有50.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经验丰富,特别是有基层工作经历”,选择“敢闯敢干,有改革创新的热情”的占总数的43.7%,选择“理论水平高”的占总数的25.5%,还有3.2%的受调查者表示“说不清楚”。
  如何选拔培养年轻干部?中央高层多次强调,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些年来,我们清除出干部队伍的那些贪官、恶官、色官,恐怕一概不缺‘才’,却是一概的缺‘德’。从某种角度看,一个缺德的人,倘越有‘才’,对党和国造成的损失、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会越大。”新浪网网友的留言,代表了公众的普遍心理诉求。
  
  3 后备干部,“备”什么?
  ——75.5%的受调查者认为,“‘跑官卖官’、‘任人唯亲’等侵蚀后备干部选拔
  
  针对“后备期间,干部最应该‘备’什么”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71.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密切联系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 53.6%的受调查者选择的是“到艰苦地区、到基层多接受锻炼”、 45.8%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心态摆正,不能患得患失”。
  由此可见,后备干部的培养,应该主要从密切联系群众入手。一些地方组织部门的领导表示,有计划地安排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后备干部到基层去工作,或安排到复杂的环境和岗位上经受考验,能够在年轻干部中形成一种勇于到艰苦的地方经受锻炼、建功立业的好风气。
  后备干部“备而不用”、“用而不备”,成为后备干部制度的一个突出问题。“备而不用”,就是对进入后备干部人才库的干部甚少使用甚至不用。 “用而不备”,就是一些干部没有经过较长时间“备”的磨炼和“孵化”就被提拔使用。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5%的受调查者认为是“‘跑官卖官’、‘任人唯亲’等侵蚀干部选拔”,另有71.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一把手’说了算,使得制度形同虚设”。而选择“正常现象,选用干部就应该打破制度框框”和“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对后备干部的冲击”这两项的分别占总数的43.6%和38.5%。
  河南某地一位后备干部向人民论坛问卷调查组讲述了他的遭遇:5年前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后备干部,并接受了组织下派锻炼,当时他还没有结婚;但5年后的今年,孩子都会满地跑了,可他还在原地打转。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组发现,这并非个案。培养年轻干部的“主阵地”在基层一线,这是后备干部培养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有受访者表示,后备干部下基层接受组织培养后,很难被提拔,而要想获得提拔,没有一定的关系和门路,往往数年无人问津,这成为了部分基层后备干部的心病。
  专家表示,一旦进入“后备”,自然会产生“后备”心理,似乎理所当然地要被提拔、被重用,一旦无法满足其“发展”的心理预期,便会懈怠工作、放松要求,甚至发生拉关系、找门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所以,后备干部更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平常心看待官场的升迁,提拔。
  辽宁师范大学孙立樵教授认为,领导干部选拔机制的发展趋势,将由目前的“培养+任命”方式转变到“培养+竞选”方式,这对未来后备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4 如何将真正有能力的人
  选上来?
  ——68.3%的受调查者认为,“后备”不能内定,也要竞争,公开选拔
  
  “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将真正有能力的人选上来”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后备’不能内定,也要竞争,公开选拔”(占总68.3%)、“要让群众说了算,实行民主推荐,群众监督”(占总66.7%);选择“不能‘只能上不能下’,后备干部应有相应的退出机制”、“不能在‘小圈子’内选人,应拓展到党政机关之外的单位和部门”的分别占总数的的53.9%和46.3%。
  “‘选假书记’王亚丽也骗进了后备干部,这暴露出在有些地区后备干部选拔的过程中,科学化、规范化值得探讨。投票多不等于公认度高、年龄小不等于有后劲、考试好不等于能力强,依投票、考试、年龄来衡量,孰不知把一些‘老实官’拒之门外,无形中树起了一座‘围城’。”人民论坛网网友留言表示。
  后备干部的退出机制如何建立?湖南省邵阳县委组织部进行了积极探索。组织部部长林彦博介绍,六类人——政绩平平者、工作末位者、口碑不佳者、工作失误者、能力平庸者、人岗不适者、行为失范者将一律取消后备干部资格。“去年以来,我县有3名科级后备干部被取消后备资格,有50名副科级干部被选入正科级后备干部库。”
  从“选好接班人”到“第三梯队”,再到 “后备干部”,改革开放后确立的后备干部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湖南株洲、辽宁鞍山、云南昆明等地先后开展公选后备干部的实践,引发各界对后备干部和公选干部孰优孰劣的讨论。在新时期,后备干部制度面临新的挑战。
  “对于后备干部和公选干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你更倾向于哪种?”采访调查结果显示,七成以上受访者认为“后备干部和公选干部相结合的制度形式,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大作用”(占总72.3%)。同时,五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公选将是今后干部选拔任用的主流方式”(占总53.5%)、“后备干部如果在透明度方面加以改进,作用甚至大于公选干部”(占总51.7%)。
  原国家人事部常务副部长程连昌在接受问卷调查组采访时表示,要注意守好三个口:入口,楼梯口和出口。入口处“凡进必考”,楼梯口“凡升必争”,出口“到龄必出”。只有严格按照科学性和民主性来选人,才能选出让人民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干部。(执笔:人民论坛记者艾芸常青)
其他文献
做表面文章,搭花架子    在我国很多地方,宣传地方实力的标语牌十分醒目,生态城市、森林城市、休闲城市、宜业宜游宜居城市等,什么称号流行挂什么,也不管现实和口号有多大差距,或者那样的定位是不是符合地方实际。各个地方对于这样的名号都有特别的偏爱。为什么呢?因为别的地方有了,我们也不能落后,要不然在上级面前多没面子?  类似标语牌的沿路工程,虽然可能名不副实,但也不至于扰乱民众生活。沿路工程的发挥中,
期刊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引发了诸多方面的深刻变化,各种“风潮”让人目不暇接。从“国学热”、“选秀热”到“张悟本现象”,一浪高过一浪。  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中国人跟风程度“非常严重”,表明随大流、跟风已成为一种普遍心态。  跟风有可能束缚思维、抑制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从而使我们在生活方式、文明习惯乃至人生境界等方面陷入流行化、浮躁化、庸俗化。如果说一个广告的跟风赌的只是一个企
期刊
由于风潮是由传播者和受众共同营造出来的,所以要想整治这种传者获利,百姓受损的现象,传者和受众就必须共同承担起社会责任    跟风与造风,这里的“风”专指因某个人物或某个事件突然间从默默无闻蹿至为一种潮流的社会现象。以所谓的神医、养生专家为例。一个个匆匆粉墨登场,又一个个昙花一现。但令人奇怪的是,此类人物所造成的风潮,竟能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呈现出生生不息的怪圈。剖析跟风与造风的辩证关系,剖析这类怪
期刊
编者按  7月1日,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公布了6月互联网十大热词,包括呜呜组啦、考神、李培根等在内的热词广受关注。网络语言不走常规路,就诞生了“热词”。从最初的“囧”“雷”的纯粹搞笑,到“躲猫猫”“俯卧撑”的关注和质疑,从“被”“杯具”的黑色幽默式控诉,再到“打酱油”的无奈,热词经历一番轮回,也简明扼要记录了当代历史。原本平凡无奇的词语组合起来,怎会产生睥睨世俗的穿透力?热词诞生,折射
期刊
自从2008年网络热词一夜走红、瞬间流行至今,热潮此起彼伏。这些热词不仅遍布大大小小的中文网络论坛,并且逐步流行于社会,塑造了一道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敏锐的网友也许会发现,今年的网络热词开始向人们的心理层面延伸,或戏谑逗乐,或针砭讽喻,或智慧风趣,都折射出人们的一种情感,一种心态。由当初的一个热词包含一个故事,再到一个热词阐释一种现象,至今年的一个热词传递一种情感的走向中可以看出,代表一定语言符
期刊
阅读提示  近年来,社会生活中“跟风”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跟风”现象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中国人为啥爱跟风?跟风的程度如何?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等等。针对以上公众关注的问题,人民论坛杂志做了关于“中国人跟风心态”的问卷调查,截止到7月22日,共有5214人参与。此外,人民论坛记者书面调查了220人,总计5434人。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国家行政学院    当今中国人跟风的程度如何
期刊
从近年网络热点事件可以看出,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能力越强,工作就会越主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也就越强。相反,行政行为不当,应对不及时,就会给党和政府形象带来损害。    网络舆情的四大特点    网络舆情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新闻组、BBS、博客和维客等途径传播,以互联网为依托,在依赖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的同时,借鉴传统媒体传递信息的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直接性。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
期刊
调研背景  风气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能否顺利发展,也会影响整个行业能否蓬勃发展。行业风气是行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说,行风的好坏决定了一个行业能否良性运行。  近期,有些知名企业因涉及行业潜规则陷入信任危机,行业风气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跟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电力行业,所提供的服务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那么,电力行业如何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呢
期刊
后备干部,这一特殊群体,有着诸多神秘。不仅普通群众难以明晰一二,即使对众多干部而言,也常因人事问题的敏感而难得究竟。  谁是后备干部?什么人能成为后备,什么人成不了后备?后备干部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的人进了后备,数年得不到提拔,“备而不用”?为什么有时直接选用其他人选而不是之前的后备,形成“用而不备”?诸如此类的悬疑,有待回答。  再有,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公推公选、公推直选领导干部春潮涌动
期刊
后备两届还原地踏步,别人以为我犯了错误  机遇对每个干部都很重要。但是,即使是一名优秀的后备干部,也不一定在一次后备期或一定时间内就能得到提拔使用。对此我就有深刻体会。  因为干部提拔政策性强,牵涉面广,有时特殊的岗位,需特定的人才。因此,后备干部如果备而任用,当然是幸运的。但如果备而不用,也属正常现象。  部委领导班子已经换了两届,我还一直属于后备。从我个人而言,当然要保持正确的心态,不能怨天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