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文化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先进文化的坚实根基。高校的办学历程和办学实践,本身就是一种特有的文化资源,更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载体,我校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红色传承的理工科大学。探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体系的构建,并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提出红色文化育人价值功能的实现路径。
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价值功能育人体系实现路径红色文化作为一种育人资源,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高校的办学历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利用好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实践中发挥其育人功能,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重要性
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党的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对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当代德育实践提出的最新要求。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直接提供了天然的资源。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全面布局,利用本校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理论修养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历史熏陶和现实探索结合起来,把学习教育和思想洗礼有机结合起来,把把整改立制和激发动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
二、以红色文化校史践行四大育人功能
1.挖掘校内文化内涵,实现信念的导向价值功能。源自延安的北京理工大学,代代师生牢记校史、不忘初心,追先烈遗志,承历史重托,传延安精神,继报国之效,攻坚克难投身新中国的国防科教事业,矢志传播科学与理论文化知识,以史为鉴,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谨记徐特立老院长“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教诲,践行“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秉持“高远志向、精深学术、强健体魄、恬美心境”的育人理念,这就是北理工独特的红色文化给予的最好的精神食粮。
2.理想引导,实现高尚道德的教化价值功能。北京理工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革命传统实践教育,通过构建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让学生党员更好地传承革命传统,弘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引导他们在实践中牢记党史,增强党性,提高素质。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人民军工创建85周年,为了加强对大学生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拓展北京理工大学红色教育实践的渠道,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一系列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并以此为载体进行红色革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2016年4月,在“两德故里”建立首个红色實践教育基地。5月,在具有“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之称的山西省武乡县建立学生党员红色实践教育基地。6月,在江西省兴国县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群建立了党员红色实践教育基地。7月,在延安自然科学院遗址建立了学生党员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基地。
上述红色实践教育基地的建成,其目的是通过树立正确的红色文化育人导向,构建立体化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体系,帮助青年学生认同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熔铸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理想信仰的有效引导。
3.“咀嚼”与“消化”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实现健康情操的陶冶价值功能。中华民族的崛起,不仅需要依靠勤劳勇敢的历史文化传统,更需要依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北京理工大学一直致力于让青年学生自觉接受红色文化浸润,为此,该校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来孕育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学校通过出版北京理工大学文化建设丛书来还原历史,为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宝贵的文献。先后出版了六部兵工学科专业史,还有一些具有红色资源的回忆录。如《北京理工大学文化建设丛书:红色“有”情》一书得到社会好评。
4.开拓知识支撑,实现与时俱进的创新价值功能。青年学生是具有良好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特定群体,为了使红色育人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必须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以科技为背景,以知识为支撑的红色育人教育,籍此实现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功能。
北京理工大学结合自身独特的国防科教资源,通过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素质拓展、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优秀国防生事迹交流等国防科技色彩鲜明的专题活动,开展红色文化和国防科技教育。
三、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的高校育人体系构建
1.加强宣传并建立体制机制。北京理工大学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工作,加强自身红色校史的挖掘、整理和整合,注重校内献身国防的先进人物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延安精神、国防报国理念的育人功能,将学校的校史文化宣传与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体制机制保障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效果。
2.全面普及并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要积极主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列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通过多种形式与相关专业教学环节相结合,实现并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入脑入心。
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教学基础。在研究方面,主要开展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与执政党建设等五个方向的研究。在教学方面,注重结合延安精神、军工专业、国防特色等特色资源,深化了北理工校园红色资源研究与成果运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堂,使得学科理论品位得到有效提升。
3.思想引领并有效融入党团活动。高校党团组织集聚了最优秀的青年学生,这些组织既应成为红色文化的承载者,也更应是红色教育的主力军。高校各级党团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广泛联系青年学生的自身优势,恪守使命职责,通过举办党课团课、演讲、论坛、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构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果。
4.传承创新并有效融入校园文化。高校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和发源地之一,而红色文化又是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文化深度融合,有效充实和切实提升高校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高校可以通过红色主题,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同时利用网络、校内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校园新媒体和自媒体,借助微视频、微电影、校园短剧等新型传播形态,深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利用。
荣获北京高校“十佳辅导员”称号的北京理工大学学生辅导员张扬成立了“归来”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室,集中时政热点、红色历史和现象进行思辨交锋来探讨问题,其目的在坚强理想信仰、重塑民族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呼唤文化归来,自信归来,信仰归来。目前,总出品10万余字,累计总浏览量9万余次,起到了很好的红色资源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海燕.高校红色教育的机理分析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01):73-76.
\[2\]李霞.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3.
\[3\]刘振强.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J\].当代教育论坛,2013,(05):52-56.
\[4\]潘松文.红色文化之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及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1):89-90.
\[5\]唐顺利.红色资源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立项课题“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研究”(项目批准号:15JD710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价值功能育人体系实现路径红色文化作为一种育人资源,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高校的办学历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利用好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实践中发挥其育人功能,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重要性
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党的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对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当代德育实践提出的最新要求。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直接提供了天然的资源。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全面布局,利用本校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理论修养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历史熏陶和现实探索结合起来,把学习教育和思想洗礼有机结合起来,把把整改立制和激发动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
二、以红色文化校史践行四大育人功能
1.挖掘校内文化内涵,实现信念的导向价值功能。源自延安的北京理工大学,代代师生牢记校史、不忘初心,追先烈遗志,承历史重托,传延安精神,继报国之效,攻坚克难投身新中国的国防科教事业,矢志传播科学与理论文化知识,以史为鉴,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谨记徐特立老院长“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教诲,践行“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秉持“高远志向、精深学术、强健体魄、恬美心境”的育人理念,这就是北理工独特的红色文化给予的最好的精神食粮。
2.理想引导,实现高尚道德的教化价值功能。北京理工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革命传统实践教育,通过构建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让学生党员更好地传承革命传统,弘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引导他们在实践中牢记党史,增强党性,提高素质。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人民军工创建85周年,为了加强对大学生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拓展北京理工大学红色教育实践的渠道,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一系列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并以此为载体进行红色革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2016年4月,在“两德故里”建立首个红色實践教育基地。5月,在具有“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之称的山西省武乡县建立学生党员红色实践教育基地。6月,在江西省兴国县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群建立了党员红色实践教育基地。7月,在延安自然科学院遗址建立了学生党员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基地。
上述红色实践教育基地的建成,其目的是通过树立正确的红色文化育人导向,构建立体化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体系,帮助青年学生认同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熔铸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理想信仰的有效引导。
3.“咀嚼”与“消化”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实现健康情操的陶冶价值功能。中华民族的崛起,不仅需要依靠勤劳勇敢的历史文化传统,更需要依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北京理工大学一直致力于让青年学生自觉接受红色文化浸润,为此,该校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来孕育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学校通过出版北京理工大学文化建设丛书来还原历史,为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宝贵的文献。先后出版了六部兵工学科专业史,还有一些具有红色资源的回忆录。如《北京理工大学文化建设丛书:红色“有”情》一书得到社会好评。
4.开拓知识支撑,实现与时俱进的创新价值功能。青年学生是具有良好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特定群体,为了使红色育人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必须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以科技为背景,以知识为支撑的红色育人教育,籍此实现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功能。
北京理工大学结合自身独特的国防科教资源,通过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素质拓展、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优秀国防生事迹交流等国防科技色彩鲜明的专题活动,开展红色文化和国防科技教育。
三、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的高校育人体系构建
1.加强宣传并建立体制机制。北京理工大学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工作,加强自身红色校史的挖掘、整理和整合,注重校内献身国防的先进人物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延安精神、国防报国理念的育人功能,将学校的校史文化宣传与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体制机制保障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效果。
2.全面普及并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要积极主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列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通过多种形式与相关专业教学环节相结合,实现并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入脑入心。
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教学基础。在研究方面,主要开展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与执政党建设等五个方向的研究。在教学方面,注重结合延安精神、军工专业、国防特色等特色资源,深化了北理工校园红色资源研究与成果运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堂,使得学科理论品位得到有效提升。
3.思想引领并有效融入党团活动。高校党团组织集聚了最优秀的青年学生,这些组织既应成为红色文化的承载者,也更应是红色教育的主力军。高校各级党团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广泛联系青年学生的自身优势,恪守使命职责,通过举办党课团课、演讲、论坛、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构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果。
4.传承创新并有效融入校园文化。高校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和发源地之一,而红色文化又是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文化深度融合,有效充实和切实提升高校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高校可以通过红色主题,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同时利用网络、校内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校园新媒体和自媒体,借助微视频、微电影、校园短剧等新型传播形态,深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利用。
荣获北京高校“十佳辅导员”称号的北京理工大学学生辅导员张扬成立了“归来”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室,集中时政热点、红色历史和现象进行思辨交锋来探讨问题,其目的在坚强理想信仰、重塑民族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呼唤文化归来,自信归来,信仰归来。目前,总出品10万余字,累计总浏览量9万余次,起到了很好的红色资源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海燕.高校红色教育的机理分析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01):73-76.
\[2\]李霞.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3.
\[3\]刘振强.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J\].当代教育论坛,2013,(05):52-56.
\[4\]潘松文.红色文化之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及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1):89-90.
\[5\]唐顺利.红色资源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立项课题“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研究”(项目批准号:15JD710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