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初年,湖南龙阳才子易实甫在京城混到一小官,整日与倡优周旋,并形诸诗文。一日,他白天参加了女子敦谊会的慈善音乐演出,晚上又去妓院喝酒。隔天报上登出他的新作七言诗,把这两件事扯在一起,让名媛贵妇和青楼姐妹打成一片。这首诗起首两句是:“林下丰标女界推,双飞还共凤凰来。”
这一则逸闻初见于虞公的《民国趣闻》。我猜古龙读过《民国趣闻》,并记下“林下丰标”。易实甫自称“三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这样的人物,古龙会把他引为异代知己。
“林下丰标”指女子的美好姿容,意思相近的说法还有“林下风致”、“林下之风”。虽然意思相近,但“丰标”不能写成“风标”,“风致”不能写成“丰致”。这点知识,古龙有,不过当年给古龙编书的编辑未必有。古龙在文章里写下“林下丰标”,成书出版后变为“林下风标”。二十五年后,这个小小的错误居然被一位台湾青年发现改正。这位青年,就是编注古龙散文全编《笑红尘》的陈舜仪。
1970年代以后的文青,爱古龙胜过爱金庸。在他们眼里,金庸是主流的成功人士,古龙是落魄的江湖浪子。古龙的姿态想法趣味性情,他们觉得更亲切。金庸迷的线上据点叫金庸茶馆,古龙迷的网络阵地叫热血古龙,从名字就能看出追随者的差异。陈舜仪以一己之力,用几年之功,搜集编年校注古龙的一百多篇散文,附录相当准确的古龙生平著作年表,最后却连“编者”的名义都不敢领,自称“整理”,确实是小人物的热血行为。而金庸当年的《明报》社论,称誉一时,却至今未见有人搜集刊布,可见茶客们的冷静矜持。
古龙生活在台湾的戒严年代,他去世两年以后,国民党才宣布解严。那些年台湾的社会文化生活,大陆读者十分陌生。阅读《笑红尘》,有时感觉像在翻看旧日报刊。这是我以为最有意思的地方。
那时候的台湾,自由逐步壮大,传统的情意犹在,老派的风华令人向往。《繁华一梦》点评二十年风月繁华,“继‘华侨’之后,万国联谊社、华都、国际、夜巴黎、仙乐斯、维纳斯、第一、米高梅,各舞厅次第兴起,也曾各领一时风骚,当年的名女娇娃,有些至今居然还能再见,居然还是好朋友……让人觉得开心的是,那时候上班的女孩中,有很多人的归宿都不错,而且林下丰标,依旧可人,甚至连那一点豪气和义气都不减当年”。
古龙第一任妻子郑月霞和第二任妻子叶雪,就是风月场的“名女娇娃”。根据各种回忆,当年“名女娇娃”的豪气义气情意情趣非常动人,正面品性不输良家女子。相比现在名利场上得意名媛的势利拜金寡情浅薄,她们更像传统贤淑的中国妇女。
那些年台港两地文坛老人的风趣和爽朗也出人意料。卜少夫是新闻界的巨擘,他一手创办的《新闻天地》,是发行量最高、寿命最长的中文私家期刊。陈定山是天虚我生的长子,上海画院女画师陈小翠的长兄,中国难得一见的实业家兼文艺家,他的《春申旧闻》是我爱读的枕边书。他撰写的楹联“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是真正的名士手笔。想不到在古龙的随笔中能遇见这两位老人。他们是古龙的酒友:
“我第一次陪定公(陈定山)喝酒的时候,定公已经八十六岁了,仍然健饮健啖,谈笑风生,喝掉大半瓶白兰地后仍可提笔作画,一笔字更是写得清丽娟秀,妩媚入骨。他的夫人仇十云女士,自己虽然滴酒不喝,对定公喝酒却只有照顾,而无啰嗦,中国女性所有的美德,我几乎都在她身上看到了。
“被大家公推为‘二哥’的卜少夫先生,如今已七十有七,可是一套白西装穿得笔挺时,风采依然不输少年。二哥喝起酒来更厉害,从中午喝到午夜,从午夜喝到天亮,要是有谁想溜走,被他一把抓住,只有乖乖地自罚一杯。数十年来,港台两地,喝酒被他放倒的英雄好汉,也不知有多少了,二哥的腰杆仍然笔挺如故。”
卜少夫、陈定山都比古龙晚死,都活过了九十岁。卜少夫活到九十二岁,九十一岁时还天天写专栏。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曾提及陈定山(陈小蝶),那段文字亢奋古怪,有心者不妨复按。
古龙的生活跌宕起伏,像他的作品一样戏剧化。细察平生事迹,我觉得他性格里有偏激极端、追求戏剧化表演的一面。他冒充国民党上将熊式辉之子,几乎招来血光之灾。性格即命运,古龙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好朋友,好女色,好酒无度。他的小说随笔处处不离饮酒之乐,自己最后暴饮而死,证明了他的说法:作家和作品“息息相关、生死与共”。他是纯粹的性情中人,不妥协地度过了混乱,但有声有色的一生。这样的人物,现在也没有了。
这一则逸闻初见于虞公的《民国趣闻》。我猜古龙读过《民国趣闻》,并记下“林下丰标”。易实甫自称“三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这样的人物,古龙会把他引为异代知己。
“林下丰标”指女子的美好姿容,意思相近的说法还有“林下风致”、“林下之风”。虽然意思相近,但“丰标”不能写成“风标”,“风致”不能写成“丰致”。这点知识,古龙有,不过当年给古龙编书的编辑未必有。古龙在文章里写下“林下丰标”,成书出版后变为“林下风标”。二十五年后,这个小小的错误居然被一位台湾青年发现改正。这位青年,就是编注古龙散文全编《笑红尘》的陈舜仪。
1970年代以后的文青,爱古龙胜过爱金庸。在他们眼里,金庸是主流的成功人士,古龙是落魄的江湖浪子。古龙的姿态想法趣味性情,他们觉得更亲切。金庸迷的线上据点叫金庸茶馆,古龙迷的网络阵地叫热血古龙,从名字就能看出追随者的差异。陈舜仪以一己之力,用几年之功,搜集编年校注古龙的一百多篇散文,附录相当准确的古龙生平著作年表,最后却连“编者”的名义都不敢领,自称“整理”,确实是小人物的热血行为。而金庸当年的《明报》社论,称誉一时,却至今未见有人搜集刊布,可见茶客们的冷静矜持。
古龙生活在台湾的戒严年代,他去世两年以后,国民党才宣布解严。那些年台湾的社会文化生活,大陆读者十分陌生。阅读《笑红尘》,有时感觉像在翻看旧日报刊。这是我以为最有意思的地方。
那时候的台湾,自由逐步壮大,传统的情意犹在,老派的风华令人向往。《繁华一梦》点评二十年风月繁华,“继‘华侨’之后,万国联谊社、华都、国际、夜巴黎、仙乐斯、维纳斯、第一、米高梅,各舞厅次第兴起,也曾各领一时风骚,当年的名女娇娃,有些至今居然还能再见,居然还是好朋友……让人觉得开心的是,那时候上班的女孩中,有很多人的归宿都不错,而且林下丰标,依旧可人,甚至连那一点豪气和义气都不减当年”。
古龙第一任妻子郑月霞和第二任妻子叶雪,就是风月场的“名女娇娃”。根据各种回忆,当年“名女娇娃”的豪气义气情意情趣非常动人,正面品性不输良家女子。相比现在名利场上得意名媛的势利拜金寡情浅薄,她们更像传统贤淑的中国妇女。
那些年台港两地文坛老人的风趣和爽朗也出人意料。卜少夫是新闻界的巨擘,他一手创办的《新闻天地》,是发行量最高、寿命最长的中文私家期刊。陈定山是天虚我生的长子,上海画院女画师陈小翠的长兄,中国难得一见的实业家兼文艺家,他的《春申旧闻》是我爱读的枕边书。他撰写的楹联“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是真正的名士手笔。想不到在古龙的随笔中能遇见这两位老人。他们是古龙的酒友:
“我第一次陪定公(陈定山)喝酒的时候,定公已经八十六岁了,仍然健饮健啖,谈笑风生,喝掉大半瓶白兰地后仍可提笔作画,一笔字更是写得清丽娟秀,妩媚入骨。他的夫人仇十云女士,自己虽然滴酒不喝,对定公喝酒却只有照顾,而无啰嗦,中国女性所有的美德,我几乎都在她身上看到了。
“被大家公推为‘二哥’的卜少夫先生,如今已七十有七,可是一套白西装穿得笔挺时,风采依然不输少年。二哥喝起酒来更厉害,从中午喝到午夜,从午夜喝到天亮,要是有谁想溜走,被他一把抓住,只有乖乖地自罚一杯。数十年来,港台两地,喝酒被他放倒的英雄好汉,也不知有多少了,二哥的腰杆仍然笔挺如故。”
卜少夫、陈定山都比古龙晚死,都活过了九十岁。卜少夫活到九十二岁,九十一岁时还天天写专栏。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曾提及陈定山(陈小蝶),那段文字亢奋古怪,有心者不妨复按。
古龙的生活跌宕起伏,像他的作品一样戏剧化。细察平生事迹,我觉得他性格里有偏激极端、追求戏剧化表演的一面。他冒充国民党上将熊式辉之子,几乎招来血光之灾。性格即命运,古龙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好朋友,好女色,好酒无度。他的小说随笔处处不离饮酒之乐,自己最后暴饮而死,证明了他的说法:作家和作品“息息相关、生死与共”。他是纯粹的性情中人,不妥协地度过了混乱,但有声有色的一生。这样的人物,现在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