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月前在博尔瓦纳的时候,Tom 告诉我,千万不要去敦刻尔克的狂欢节,因为你会被狂欢的人群拉去跳舞,然后会因为喝太多酒而失去后面的全部记忆。
从波尔多回到里尔之后,我回家收拾了一下,上午8 点多,就坐上了开往敦刻尔克的巴士。
我们到得很早。狂欢节下午1 点钟才开始,高潮是5 点的扔鱼活动,所以我们决定先去敦刻尔克的海边。自从高中毕业之后看了《敦刻尔克》,我对敦刻尔克的这一片海就有了无限期待。在海边,我专门发信息给为了回澳洲正在从泰国“曲线救国”的“甲鱼”,告诉她我就在我们3 年前在荧幕上看到的那片海滩上。
不过眼前的敦刻尔克更加夺人耳目,这里一直以风大著称,在里尔看尽狂风怒号的我以为风再大也不过如此。没有想到敦刻尔克的海风,会让人寸步难行。它有自己的意志,想让你去哪儿,你就要去哪儿,十分蛮横。风夹杂着沙子打在脸上,让人睁不开眼睛。海滩上空无一人,只有雾气笼罩着海水。即使离开海滩,城市里的风依然会抽打在脸上,这就是北方啊。Tinka 听说我要来敦刻尔克之后,告诉我敦刻尔克是一个让人失望的城市。现在看来果然如此,要是没有狂欢节的话,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北方小城。
随着时间慢慢接近中午,街上盛装打扮的人开始多了起来,街上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我们路过一家店,老板是香港人,听到我们说中文之后端出一盤小吃,说:“都是中国人,大家随便吃一点。”我们拿着买的酒又开始四处转,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很热情地打招呼,大多数人隔得远远的就会举起酒杯,遥相敬一杯酒。
敦刻尔克的狂欢节上除了乐队、扔鱼的市长和其他政府官员,剩下的全都是自发打扮好的本地人和游客。男人打扮成女人,女人打扮成男人,而且颜色越鲜艳越好,造型越怪异越好。我们身边游荡着许多张牙舞爪的秃顶仙女、啤酒肚王后。不知道多少男人借来了女儿的舞蹈纱裙,粉色的薄纱在他们的腿间飞扬。
脸上涂满油彩,头顶插满鲜花,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假发在大风中缠绕在人们胸前的珍珠项链上,重中之重在于插满羽毛的帽子,还有彩色羽毛围巾。他们粗粝的皮肤上化着红通通的双颊、蓝紫色的眼影,红唇炫目。有许多“贵妇们”还打着一把彩色的小伞,这把小伞在后面的抢鱼活动中有着大用处。人人胸前挂着塑料酒杯,被绳子绑在胸前,高高的假胸脯托着,这是为了随时能喝到酒又不浪费一次性塑料酒杯。我最爱的是他们的红色渔网袜,尤其是网格下不羁的刺青,颇有一种铁血柔情。
我们先去了一家酒吧喝酒,有一个女生的妈妈从台湾来看她,我们本来顾忌和一群年轻人在一起阿姨会放不开,没想到阿姨率先举杯,说:“我戒酒22 年,中间没有大喝过,不过喝一点没关系。”
有人恍然大悟说:“啊,是因为你女儿22 岁了!”
阿姨女儿接着说:“那真是不好意思啊,耽误你了。”
这是一对很有趣的台湾母女。
之后我们又辗转了很多个酒吧,哪里热闹就去哪里。有一个打扮成海盗的敦刻尔克本地人说,看到我们让他感觉很高兴,因为我们这些外乡人在享受他的家乡。他举起手里的果汁配朗姆酒,让我们尽情取用。他说看到我们快乐,就是他的快乐。
谈到让人忧心忡忡的病毒,他们很宽厚地一笑,说:“我们这一辈子都感染了狂欢病毒。”这就像我在波尔多街头吃Tourteau——一种本地的烤奶酪蛋糕的时候,会有老人主动过来跟我说:“你在吃我的国家很特别的食物。”接着很详细向我介绍了Tourteau 的做法和传统,还有现代的食材变迁,有一种谦逊的自豪在里面。
喝到第三杯酒的时候,街上终于传出了乐队的声音,人群跟着乐队在街上游行。
高潮还是在5 点钟的市政厅门口。从4 点多开始,人群就向广场会集。我走在路上被人从后背拍了一下,两个高大的“贵妇”挽起我的胳膊说:“姑娘,跟着我们一起走,一会儿会很危险。”我被他们拉扯着跌跌撞撞往前走了一小段,实在是挤不进去了,以我的体格在人群中根本是寸步难行。被挤散之前他们把自己的权杖送给我,让我用它抢鱼。我还没有明白“危险”和用权杖抢鱼是什么意思,他们就消失在了人群中。
市长从市政厅的阳台上走出来的时候,我就明白了。人群立刻躁动起来,开始有节奏地喊“Libérer”!还有另外一个我听不懂的单词,大概就是给我们鱼的意思。每年政府在狂欢节上都会扔五百斤青鱼,而这也是狂欢节最热闹的时刻。大家纷纷举起手里的小伞、权杖等任何东西吸引楼上的人的注意力,以求他们向这个方向扔鱼。我在想,路易十四当时被众星捧月的场景大概也不过如此吧。
要是能挑法国一个城市的市长当,我宁愿忍受一年三季的狂风暴雨,换来一次上万人看到我盛装打扮,缓缓露面时的欢呼,还有人群只因我的小小举动而疯狂涌动所带来的满足感。如果有什么是权力带来的快乐的话,这一定在榜首。
而现实中的我站在涌动的人群中,因为四面八方的人都在相互挤压,所以才能勉强保持不倒。有的时候会被夹在几个穿着被啤酒和雨水浸湿皮草的高大贵妇中间,突然陷入一片黑暗,连天空都被遮住。人群在怒吼,在向着鱼的落点拥去,空中举着一片渴望的手臂。我被人群拥着,脚下踩着掉在地上的一地假发,步履蹒跚,脚被踩了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踩上别人华丽的鞋面,总是一头扎进某人湿漉漉的后背。竟然奇妙地从手臂的缝隙中捡到了一条鱼,甚至都不是我抢到的,而是鱼在一片手臂中躲躲闪闪,掉到了我面前。
等到不再有鱼被扔下来,沿街的窗户里探出乐队,开始演奏狂欢节的歌曲。人群跟着合唱,踩着鼓点开始游行,除了音乐和狂热空无一物,除了纯粹的狂欢,一切都被排除在外了。我不关心自己有没有在大大的世界里走丢,只要跟着摇摆的人群一直往前走就好了。
尤其是人群荡气回肠的合唱,让我在一瞬间以为自己相信了什么,但具体是什么却不知道。乐队从沿街的阳台探出身来,一首歌接着一首歌地演奏下去,阳台上的人们向小小的我们挥手致意。这个时候大家已经喝到可以尽兴跳舞了,歌也可以唱到面色狰狞,不管身边的人是谁,挽起手就向前一起踩着鼓点,边跳边前进。
狂欢节会在法国的整个北方轮转,从1月贯穿到4 月,狂欢永远不会停歇。法国人拥有浪漫的盛名就是因为他们有如此多享受生命的无意义活动。在南方是阳光、酒精和公园,在北方就是人群聚集起来取暖,拥上街头一同获得快乐。法国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永恒的孩子,他们坦坦荡荡地狂欢,问心无愧地把原本一文不值的时间用到让自己和别人快乐的无用之事上。
对我而言,考究敦刻尔克的渔港历史和狂欢节的关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天我挽起了很多陌生人的手,让萧瑟的法国北部和我的心里都草长莺飞了起来。
从波尔多回到里尔之后,我回家收拾了一下,上午8 点多,就坐上了开往敦刻尔克的巴士。
我们到得很早。狂欢节下午1 点钟才开始,高潮是5 点的扔鱼活动,所以我们决定先去敦刻尔克的海边。自从高中毕业之后看了《敦刻尔克》,我对敦刻尔克的这一片海就有了无限期待。在海边,我专门发信息给为了回澳洲正在从泰国“曲线救国”的“甲鱼”,告诉她我就在我们3 年前在荧幕上看到的那片海滩上。
不过眼前的敦刻尔克更加夺人耳目,这里一直以风大著称,在里尔看尽狂风怒号的我以为风再大也不过如此。没有想到敦刻尔克的海风,会让人寸步难行。它有自己的意志,想让你去哪儿,你就要去哪儿,十分蛮横。风夹杂着沙子打在脸上,让人睁不开眼睛。海滩上空无一人,只有雾气笼罩着海水。即使离开海滩,城市里的风依然会抽打在脸上,这就是北方啊。Tinka 听说我要来敦刻尔克之后,告诉我敦刻尔克是一个让人失望的城市。现在看来果然如此,要是没有狂欢节的话,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北方小城。
随着时间慢慢接近中午,街上盛装打扮的人开始多了起来,街上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我们路过一家店,老板是香港人,听到我们说中文之后端出一盤小吃,说:“都是中国人,大家随便吃一点。”我们拿着买的酒又开始四处转,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很热情地打招呼,大多数人隔得远远的就会举起酒杯,遥相敬一杯酒。
敦刻尔克的狂欢节上除了乐队、扔鱼的市长和其他政府官员,剩下的全都是自发打扮好的本地人和游客。男人打扮成女人,女人打扮成男人,而且颜色越鲜艳越好,造型越怪异越好。我们身边游荡着许多张牙舞爪的秃顶仙女、啤酒肚王后。不知道多少男人借来了女儿的舞蹈纱裙,粉色的薄纱在他们的腿间飞扬。
脸上涂满油彩,头顶插满鲜花,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假发在大风中缠绕在人们胸前的珍珠项链上,重中之重在于插满羽毛的帽子,还有彩色羽毛围巾。他们粗粝的皮肤上化着红通通的双颊、蓝紫色的眼影,红唇炫目。有许多“贵妇们”还打着一把彩色的小伞,这把小伞在后面的抢鱼活动中有着大用处。人人胸前挂着塑料酒杯,被绳子绑在胸前,高高的假胸脯托着,这是为了随时能喝到酒又不浪费一次性塑料酒杯。我最爱的是他们的红色渔网袜,尤其是网格下不羁的刺青,颇有一种铁血柔情。
我们先去了一家酒吧喝酒,有一个女生的妈妈从台湾来看她,我们本来顾忌和一群年轻人在一起阿姨会放不开,没想到阿姨率先举杯,说:“我戒酒22 年,中间没有大喝过,不过喝一点没关系。”
有人恍然大悟说:“啊,是因为你女儿22 岁了!”
阿姨女儿接着说:“那真是不好意思啊,耽误你了。”
这是一对很有趣的台湾母女。
之后我们又辗转了很多个酒吧,哪里热闹就去哪里。有一个打扮成海盗的敦刻尔克本地人说,看到我们让他感觉很高兴,因为我们这些外乡人在享受他的家乡。他举起手里的果汁配朗姆酒,让我们尽情取用。他说看到我们快乐,就是他的快乐。
谈到让人忧心忡忡的病毒,他们很宽厚地一笑,说:“我们这一辈子都感染了狂欢病毒。”这就像我在波尔多街头吃Tourteau——一种本地的烤奶酪蛋糕的时候,会有老人主动过来跟我说:“你在吃我的国家很特别的食物。”接着很详细向我介绍了Tourteau 的做法和传统,还有现代的食材变迁,有一种谦逊的自豪在里面。
喝到第三杯酒的时候,街上终于传出了乐队的声音,人群跟着乐队在街上游行。
高潮还是在5 点钟的市政厅门口。从4 点多开始,人群就向广场会集。我走在路上被人从后背拍了一下,两个高大的“贵妇”挽起我的胳膊说:“姑娘,跟着我们一起走,一会儿会很危险。”我被他们拉扯着跌跌撞撞往前走了一小段,实在是挤不进去了,以我的体格在人群中根本是寸步难行。被挤散之前他们把自己的权杖送给我,让我用它抢鱼。我还没有明白“危险”和用权杖抢鱼是什么意思,他们就消失在了人群中。
市长从市政厅的阳台上走出来的时候,我就明白了。人群立刻躁动起来,开始有节奏地喊“Libérer”!还有另外一个我听不懂的单词,大概就是给我们鱼的意思。每年政府在狂欢节上都会扔五百斤青鱼,而这也是狂欢节最热闹的时刻。大家纷纷举起手里的小伞、权杖等任何东西吸引楼上的人的注意力,以求他们向这个方向扔鱼。我在想,路易十四当时被众星捧月的场景大概也不过如此吧。
要是能挑法国一个城市的市长当,我宁愿忍受一年三季的狂风暴雨,换来一次上万人看到我盛装打扮,缓缓露面时的欢呼,还有人群只因我的小小举动而疯狂涌动所带来的满足感。如果有什么是权力带来的快乐的话,这一定在榜首。
而现实中的我站在涌动的人群中,因为四面八方的人都在相互挤压,所以才能勉强保持不倒。有的时候会被夹在几个穿着被啤酒和雨水浸湿皮草的高大贵妇中间,突然陷入一片黑暗,连天空都被遮住。人群在怒吼,在向着鱼的落点拥去,空中举着一片渴望的手臂。我被人群拥着,脚下踩着掉在地上的一地假发,步履蹒跚,脚被踩了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踩上别人华丽的鞋面,总是一头扎进某人湿漉漉的后背。竟然奇妙地从手臂的缝隙中捡到了一条鱼,甚至都不是我抢到的,而是鱼在一片手臂中躲躲闪闪,掉到了我面前。
等到不再有鱼被扔下来,沿街的窗户里探出乐队,开始演奏狂欢节的歌曲。人群跟着合唱,踩着鼓点开始游行,除了音乐和狂热空无一物,除了纯粹的狂欢,一切都被排除在外了。我不关心自己有没有在大大的世界里走丢,只要跟着摇摆的人群一直往前走就好了。
尤其是人群荡气回肠的合唱,让我在一瞬间以为自己相信了什么,但具体是什么却不知道。乐队从沿街的阳台探出身来,一首歌接着一首歌地演奏下去,阳台上的人们向小小的我们挥手致意。这个时候大家已经喝到可以尽兴跳舞了,歌也可以唱到面色狰狞,不管身边的人是谁,挽起手就向前一起踩着鼓点,边跳边前进。
狂欢节会在法国的整个北方轮转,从1月贯穿到4 月,狂欢永远不会停歇。法国人拥有浪漫的盛名就是因为他们有如此多享受生命的无意义活动。在南方是阳光、酒精和公园,在北方就是人群聚集起来取暖,拥上街头一同获得快乐。法国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永恒的孩子,他们坦坦荡荡地狂欢,问心无愧地把原本一文不值的时间用到让自己和别人快乐的无用之事上。
对我而言,考究敦刻尔克的渔港历史和狂欢节的关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天我挽起了很多陌生人的手,让萧瑟的法国北部和我的心里都草长莺飞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