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课改推行已有多年,透视时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师本”意识过重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教师虽有“生本”的理念,但缺失的是“生本”的行为。主要表现为:重教法轻学法,重讲解轻自主,重知识轻思维……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是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模式切合变革需求,一方面“让学”:把位置、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在愤悱、顿悟、建构的心理体验中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引思”: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作为课堂改革的参与者,笔者认为采用如下策略有助于实现动态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开放的课堂,真正实现“让学引思”的生本课堂。
一、把脉学情,以生为本,为“让学引思”护航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学生永远是第一主角。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特点、情感意识和身心发展水平等参与教学的前置状态,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1.了解學情
老师在备课时必须研究学生情况,充分了解学生:从与学生的接触、跟家长的沟通中研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反馈以及评价检测中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
2.创设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主要是诱发思考,唤醒思维,激发求知欲。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通过五彩缤纷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故事、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一边观赏一边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片段】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复习(一)”
我先出示潍坊国际风筝节比赛的精彩场面,然后提问:
三月,正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好季节,那么在国际风筝比赛中是怎样比风筝放飞的高度的呢?(介绍比赛规则,引出示意图)
接着提问,从示意图中,我们看到了哪些几何知识?自然引入学习课题。
多种教学手段穿插运用,灵活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把握教材,以学定教,为“让学引思”起航
1.从教材的角度去审视、思考教路
苏教版教材选择的学习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密切联系,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材按照“给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尝试、合作解决问题─有坡度、多角度地进行巩固练习”顺序编排的学习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凸显了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教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
2.从学材的角度去把握、选择学路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时密切联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供了有利于师生互动的生活线索,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尝试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索知识,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关注过程,顺学引思,为“让学引思”护航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和生成,捕捉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积极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智慧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实现对预设教学目标的超越。
1.于学生有疑处启思
学贵有疑,以疑启思。课堂中学生在认知上有冲突时,教师不妨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中,把“导游路线”设计的“天机”有意识地泄露给学生,让他们体验“导游”是怎么回事,从而自己也尽量成为“导游”,并顺利到达目的地。
2.于学生无疑处生思
“质疑思辨”,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于无疑之处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结果。笛卡儿说,怀疑一切,认知的好奇心开始于疑问。当学生没有疑问时,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质疑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思考。
通过质疑追问,学生的探究思维被激活,自己探索问题的欲望和兴趣油然而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辨析比较中牢固掌握了分数的本质意义。
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每一位教师根据学情,适时调整实施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让我们的课堂学思结合,折射睿智的光芒,散发思辨的火花……让我们的学生乐学爱思,会学善思,健康快乐,享受成长。
编辑 郭小琴
课改推行已有多年,透视时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师本”意识过重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教师虽有“生本”的理念,但缺失的是“生本”的行为。主要表现为:重教法轻学法,重讲解轻自主,重知识轻思维……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是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模式切合变革需求,一方面“让学”:把位置、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在愤悱、顿悟、建构的心理体验中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引思”: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作为课堂改革的参与者,笔者认为采用如下策略有助于实现动态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开放的课堂,真正实现“让学引思”的生本课堂。
一、把脉学情,以生为本,为“让学引思”护航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学生永远是第一主角。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特点、情感意识和身心发展水平等参与教学的前置状态,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1.了解學情
老师在备课时必须研究学生情况,充分了解学生:从与学生的接触、跟家长的沟通中研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反馈以及评价检测中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
2.创设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主要是诱发思考,唤醒思维,激发求知欲。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通过五彩缤纷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故事、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一边观赏一边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片段】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复习(一)”
我先出示潍坊国际风筝节比赛的精彩场面,然后提问:
三月,正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好季节,那么在国际风筝比赛中是怎样比风筝放飞的高度的呢?(介绍比赛规则,引出示意图)
接着提问,从示意图中,我们看到了哪些几何知识?自然引入学习课题。
多种教学手段穿插运用,灵活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把握教材,以学定教,为“让学引思”起航
1.从教材的角度去审视、思考教路
苏教版教材选择的学习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密切联系,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材按照“给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尝试、合作解决问题─有坡度、多角度地进行巩固练习”顺序编排的学习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凸显了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教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
2.从学材的角度去把握、选择学路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时密切联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供了有利于师生互动的生活线索,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尝试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索知识,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关注过程,顺学引思,为“让学引思”护航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和生成,捕捉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积极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智慧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实现对预设教学目标的超越。
1.于学生有疑处启思
学贵有疑,以疑启思。课堂中学生在认知上有冲突时,教师不妨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中,把“导游路线”设计的“天机”有意识地泄露给学生,让他们体验“导游”是怎么回事,从而自己也尽量成为“导游”,并顺利到达目的地。
2.于学生无疑处生思
“质疑思辨”,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于无疑之处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结果。笛卡儿说,怀疑一切,认知的好奇心开始于疑问。当学生没有疑问时,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质疑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思考。
通过质疑追问,学生的探究思维被激活,自己探索问题的欲望和兴趣油然而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辨析比较中牢固掌握了分数的本质意义。
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每一位教师根据学情,适时调整实施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让我们的课堂学思结合,折射睿智的光芒,散发思辨的火花……让我们的学生乐学爱思,会学善思,健康快乐,享受成长。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