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作用是巨大的,在学生的一生中影响深远,有着明显的奠基作用。很多著名的文学家,或者是偶有雅兴喜爱吟诗作句的人,都可以从小学的作文课堂找到写作兴趣的影子,而相反,那些一生厌恶舞文弄墨的人,大多因为小学阶段基础未能夯实。小学作文教学作用如此,但是,我们当今的小学作文教学却未能尽如人意,历次的教改依然未能解决作文教学中许多问题。作文教学迄今为止依然是语文教育中的一大顽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问题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从“教”与“学”两个角度做出分析,以便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教”的种种表现
1,教师的作文教学计划性不强
首先,教师阶段性作文教学计划意识模糊。教师不甚明白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作文教学目标;不知道这个阶段作文教学目标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作用;不明白此期作文能力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当我们拿到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学期教学计划时,会发现依然是以阅读教学为主,作文教学为辅。阅读教学的目标很明确,但是作文教学的训练或是表述含糊不清,或是序列不明。
2,教师没有向学生明确展示作文要求
教师没有向学生展示阶段性作文要求。学生不知道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自己的写作能力将达到什么水平。也不知道自己的写作能力要朝什么方向发展,或怎么改进,只知道迷迷糊糊的写下去。这样,也就不会有因为克服了各种困难之后达到新的写作高度的成功与喜悦。就作文课而言,老师往往也只是简单出示作文题目,但是,写作中要注意什么,要运用什么,要尝试什么都一概不知。且一次作文课的命题存在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校历化;二是泛政治化、成人化。
3,教师的作文指导拿捏不准
作文指导分为写作前的指导,是引导学生观察、搜集、整理写作素材,再分析本次习作要求,激发学生思考,编写作文提纲。写作中的指导,是引领学生构思立意行文。但老师在作文前的指导常常表现为“教学语言指令性多于启发性”。结果学生的思路没有打开,就只好去琢磨理解老师的写作意图,作文时,老师往往又是甩手不管,这下,写作困难的学生失去帮助,不知从何写起来,感觉脑子一片空白。老师如果自己都没有修改的意识,断然难以引导学生去调整结构,去润色文句,去更好的表现主旨了。
4,教师进行的作文评价宽泛
作文评价包括批改与评议两个部分。老师的批改是就学生的作文与该生进行的认识和情感的交流。这个过程,老师应当让学生找到这次作文的闪光点和进步点,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成功。同时,指出作文中存在的不足,指明改进的方向。学生下次亦会更加努力。但是,现在老师往往以“文学”的标准来看待学生作文,用一个成年人的眼光,用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学生的文笔不美,选材陈旧,结构单一,此类评语往往脱口而出,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同时,用自己个人的审美标准来看待学生作文,如若不对自己的口味,则下降一个评定等级。而最为影响学生心灵,扭曲学生人格的是评价作文时,总要带上鲜明的政治标准。作文评价的方式单一,基本上为老师细致的改,一手包办,而学生写完了作文就结束。结果老师改作文疲于奔命,学生却优哉游哉,没有任何感动和进步。
二,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的种种表现
有了怎么教,就会有怎样的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种种上述表现,也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学习的种种不正常的表现。
1,学生写作中的心理障碍
畏惧心理。语文能力较弱的学生面对作文总是有些畏惧。有人曾经这样说学生作文的痛苦:“皱着眉头,咬着笔头,写了两个钟头,还是只有一个开头。”学生不知道怎样写作文,到后来越写越害怕。每当教师要布置作文任务时,大家总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此种情况实不应有。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是学生却视如畏途,也应该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反思。
再者依赖心理。由于不良的作文训练,让学生写作缺少主见,丧失了思考的能力。要么是对优秀的范文有依赖性,每当老师的命题出来,总是要去找到与之对应的范文,进行简单的仿照,模仿范文的内容、结构,甚至这个过程会将范文的有些句段直接搬过来套用。再是自己对一个作文命题有了一定想法可是始终不相信自己,要得到老师首肯了才敢放手去写,否则总是觉得自己的做法有失偏颇,如此畏首畏尾。最后,也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情况,每次作文如带到家中完成定要父母在身边,帮忙全程督导完成,从写作的内容、到文章的开头,甚至中间遣词造句都要父母去参考。
无为心理也是当前学生比较普通的心理障碍。因为在整个作文过程中,他没有体验过成功,逐渐对自己的作文水平失去了信心,觉得再努力也不过如此,于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肯精益求精。每每遇到作业任务,也是匆匆写来,只求完成任务。这种无为心理让学生也缺少努力的动力。
2,学生的作文现状
首当其冲的是学生现在作文呈现“假、大、空”的整体表现。学生没有在作文中写真话的意识,总是去回忆老师所强调的选材要有意义。《雨天的故事》,这样的题目,学生原本是有切身体会,他们可能就在雨中冲来跑去,拼命疯闹,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头发、衣服、鞋子完全湿透了,可是他们一提笔要写作文,就觉得这些内容是写不得,于是开始挖空心思去胡编乱造。有雨天路滑,扶起摔跤的老奶奶的;有雨前帮助邻居收衣服的;有写下雨中赶路的三轮车上的水果洒在路上自己冒雨去帮忙捡起来的;有写送没有伞的同学回家的。这里的根源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的写作前指导成了误导,写作后的评价成为了批评,老师用自己成人思路、成人的道德标准去看待学生的作文,让学生的作文逐渐失去了童真,让他们的作文逐渐剥离了生活。再就是学生作文中语言干瘪枯涩,生搬硬套,缺少活力。
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语言有所发展,教师鼓励学生背诵经典段句,再鼓励他们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结果,这硬搬来的部分在作文内容上不连贯,风格上相抵触,老师认为写得很好、借得很好的一段话往往是十分突兀,仿佛一个纯真的孩子硬被戴上了一个硕大的耳环。
学生为了语言的考究,不得不抓耳挠腮,写出所谓的精彩句子,却因为语言功底,思想水平所限,究竟是言不达意,让人觉得极不妥帖。而相反,学生在平时和朋友聊天,家人讲话,一个个是能说会道,灵气四溢,偶有佳句,足以让成人惊叹不如。有一个男孩碰到自己的妹妹问他:“为什么树叶上会有露珠?”家长正思索沉吟,男孩子脱口而出说:“露珠是树叶出的汗吧!”这样充满童真童趣的句子本是天籁之音,可惜现在的孩子觉得做文章是不能说这样话的。所以,写起作文来,只能装作历经沧桑,最后就是无病呻吟起来。
以上所述教师的作文教学情形和学生写作表现虽然不能说是比比皆是,但是也确实为数不少。其中原因足以让后来者去思考去探究。
参考文献:
[1]黄瑞夷等,作文就是用笔聊天——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课堂实录及评点【J】,语文建设,2003,02.
[2]孙建龙,《小学写作教学的理沦与实践》【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问题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从“教”与“学”两个角度做出分析,以便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教”的种种表现
1,教师的作文教学计划性不强
首先,教师阶段性作文教学计划意识模糊。教师不甚明白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作文教学目标;不知道这个阶段作文教学目标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作用;不明白此期作文能力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当我们拿到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学期教学计划时,会发现依然是以阅读教学为主,作文教学为辅。阅读教学的目标很明确,但是作文教学的训练或是表述含糊不清,或是序列不明。
2,教师没有向学生明确展示作文要求
教师没有向学生展示阶段性作文要求。学生不知道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自己的写作能力将达到什么水平。也不知道自己的写作能力要朝什么方向发展,或怎么改进,只知道迷迷糊糊的写下去。这样,也就不会有因为克服了各种困难之后达到新的写作高度的成功与喜悦。就作文课而言,老师往往也只是简单出示作文题目,但是,写作中要注意什么,要运用什么,要尝试什么都一概不知。且一次作文课的命题存在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校历化;二是泛政治化、成人化。
3,教师的作文指导拿捏不准
作文指导分为写作前的指导,是引导学生观察、搜集、整理写作素材,再分析本次习作要求,激发学生思考,编写作文提纲。写作中的指导,是引领学生构思立意行文。但老师在作文前的指导常常表现为“教学语言指令性多于启发性”。结果学生的思路没有打开,就只好去琢磨理解老师的写作意图,作文时,老师往往又是甩手不管,这下,写作困难的学生失去帮助,不知从何写起来,感觉脑子一片空白。老师如果自己都没有修改的意识,断然难以引导学生去调整结构,去润色文句,去更好的表现主旨了。
4,教师进行的作文评价宽泛
作文评价包括批改与评议两个部分。老师的批改是就学生的作文与该生进行的认识和情感的交流。这个过程,老师应当让学生找到这次作文的闪光点和进步点,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成功。同时,指出作文中存在的不足,指明改进的方向。学生下次亦会更加努力。但是,现在老师往往以“文学”的标准来看待学生作文,用一个成年人的眼光,用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学生的文笔不美,选材陈旧,结构单一,此类评语往往脱口而出,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同时,用自己个人的审美标准来看待学生作文,如若不对自己的口味,则下降一个评定等级。而最为影响学生心灵,扭曲学生人格的是评价作文时,总要带上鲜明的政治标准。作文评价的方式单一,基本上为老师细致的改,一手包办,而学生写完了作文就结束。结果老师改作文疲于奔命,学生却优哉游哉,没有任何感动和进步。
二,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的种种表现
有了怎么教,就会有怎样的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种种上述表现,也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学习的种种不正常的表现。
1,学生写作中的心理障碍
畏惧心理。语文能力较弱的学生面对作文总是有些畏惧。有人曾经这样说学生作文的痛苦:“皱着眉头,咬着笔头,写了两个钟头,还是只有一个开头。”学生不知道怎样写作文,到后来越写越害怕。每当教师要布置作文任务时,大家总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此种情况实不应有。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是学生却视如畏途,也应该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反思。
再者依赖心理。由于不良的作文训练,让学生写作缺少主见,丧失了思考的能力。要么是对优秀的范文有依赖性,每当老师的命题出来,总是要去找到与之对应的范文,进行简单的仿照,模仿范文的内容、结构,甚至这个过程会将范文的有些句段直接搬过来套用。再是自己对一个作文命题有了一定想法可是始终不相信自己,要得到老师首肯了才敢放手去写,否则总是觉得自己的做法有失偏颇,如此畏首畏尾。最后,也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情况,每次作文如带到家中完成定要父母在身边,帮忙全程督导完成,从写作的内容、到文章的开头,甚至中间遣词造句都要父母去参考。
无为心理也是当前学生比较普通的心理障碍。因为在整个作文过程中,他没有体验过成功,逐渐对自己的作文水平失去了信心,觉得再努力也不过如此,于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肯精益求精。每每遇到作业任务,也是匆匆写来,只求完成任务。这种无为心理让学生也缺少努力的动力。
2,学生的作文现状
首当其冲的是学生现在作文呈现“假、大、空”的整体表现。学生没有在作文中写真话的意识,总是去回忆老师所强调的选材要有意义。《雨天的故事》,这样的题目,学生原本是有切身体会,他们可能就在雨中冲来跑去,拼命疯闹,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头发、衣服、鞋子完全湿透了,可是他们一提笔要写作文,就觉得这些内容是写不得,于是开始挖空心思去胡编乱造。有雨天路滑,扶起摔跤的老奶奶的;有雨前帮助邻居收衣服的;有写下雨中赶路的三轮车上的水果洒在路上自己冒雨去帮忙捡起来的;有写送没有伞的同学回家的。这里的根源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的写作前指导成了误导,写作后的评价成为了批评,老师用自己成人思路、成人的道德标准去看待学生的作文,让学生的作文逐渐失去了童真,让他们的作文逐渐剥离了生活。再就是学生作文中语言干瘪枯涩,生搬硬套,缺少活力。
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语言有所发展,教师鼓励学生背诵经典段句,再鼓励他们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结果,这硬搬来的部分在作文内容上不连贯,风格上相抵触,老师认为写得很好、借得很好的一段话往往是十分突兀,仿佛一个纯真的孩子硬被戴上了一个硕大的耳环。
学生为了语言的考究,不得不抓耳挠腮,写出所谓的精彩句子,却因为语言功底,思想水平所限,究竟是言不达意,让人觉得极不妥帖。而相反,学生在平时和朋友聊天,家人讲话,一个个是能说会道,灵气四溢,偶有佳句,足以让成人惊叹不如。有一个男孩碰到自己的妹妹问他:“为什么树叶上会有露珠?”家长正思索沉吟,男孩子脱口而出说:“露珠是树叶出的汗吧!”这样充满童真童趣的句子本是天籁之音,可惜现在的孩子觉得做文章是不能说这样话的。所以,写起作文来,只能装作历经沧桑,最后就是无病呻吟起来。
以上所述教师的作文教学情形和学生写作表现虽然不能说是比比皆是,但是也确实为数不少。其中原因足以让后来者去思考去探究。
参考文献:
[1]黄瑞夷等,作文就是用笔聊天——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课堂实录及评点【J】,语文建设,2003,02.
[2]孙建龙,《小学写作教学的理沦与实践》【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