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外语教学自古以来就是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十年来,由于国家之间的交流正在越来越大,除了教授语言外,外语教学承担起了传授文化知识的任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相互影响。由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高科技的发展、交通通讯手段的进步,人们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广泛。人们的交际离不开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文化差异的问题。因此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时,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一直都是重点,虽然今年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一、文化和语言
文化的定义十分广泛,许多语言学家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 Taylor)认为:文化从其广泛的民族志意义上来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由此定义可以看出,文化几乎无所不包,它意味着某个特定社会或社群的一切活动,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一切外在和内在的活动。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方式,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事实上,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语言首先是人类表达思想的手段,在语言符号化以前,它也是人类籍以进行思维并形成思想的工具,因为人类思维的过程或结果均体现在词汇和其他语言结构当中。
人们早就注意到语言与文化就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 二者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Edward Sapir)所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发展的基础,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通过来自不同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不同民族的价值观,风俗习惯社会系统等有许多不同点。隐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等。这些方面都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
二、跨文化交际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在英语学习中,学会跨文化交际是掌握这门语言的一个关键点。它是一门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必须掌握的内容,可以从词汇、语用、交际习俗和非言语交际手段等不同方面进行。
大学的英语教育并不能像高中英语教育那样,重点情调语法,句子,词汇这些基本的语言点,因为大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平台,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提高综合素质,除了语言本身之外,文化在语言中的作用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强化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培养,使用交际法教学,注重语言在实际运用中的交际功能;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的空间、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具体交际需求,自觉运用妥帖、恰当的语言形式实现跨文化交际功能的能力。因而,使学生能自如地运用所学到的语言,并能够把所获得的语言能力应用到新的语言环境,成为自觉的语言使用者,这才是大学外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著名跨文化学家Ruben认为实现有效交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应包括七个因素,它们分别是:向对方表示尊敬和对其持积极态度的能力;采取描述性、非评价性和非判断性态度;最大限度了解对方个性的能力;移情能力;应付不同情境的灵活机动能力;轮流交谈的相互交往能力;能容忍新的和含糊不清的情景,并能从容不迫对其作出反应的能力。以上七个因素对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进行了描述和界定,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也给大学英语的在这方面的教学提供了启示。
(一)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的表达和交际能力。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氛围,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自然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授应当是包罗万象的,当然也必须是系统的,有目的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他们传授英语国家的民族价值观、时间观、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问候、致歉、道谢、委婉语等交际习惯等这些文化差异较大的部分。
(二)了解文化背景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象征也各异。交际双方对对方语族的文化象征不了解而发生碰撞的情况屡见不鲜。比如: 英美等国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女,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外国人对于龙的传人一说却十分不解。在中国,作为文化象征,龙代表帝王;它象征着强大、向上。而在西方人眼里,龙象征着邪恶。跨文化交际的双方只有正确地了解隐含在语言系统中反映对方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习俗、言语行为、交际形式等因素,才能在交际中产生共鸣,消除和逾越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三)了解价值观念有利于更好地跨文化交流
英美人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终生追求成功,整个社会提倡平等竞争、推崇强者,认为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是个人状况的象征,肯定自己的才能是自信的表现。所以对他人的夸奖和恭维,他们总是报以热烈的Thanks;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取得成就的夸奖,总是以自谦或自贬作答,这是与几千年来中国人“存天理灭人欲”、“克己复礼”的儒家传统文化有关。
(四)两种语言的语用功能的区别有利于正确的表达想法。
话语是形式、概念和功能三种知识体系的集中体现, 它们之间有着千变万化的相互关系。在交际中,人们在阐述自己的看法、思想,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时,只有人们相互领悟对方的意图时,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例如:英美人说“Have you had your dinner?”是想邀请对方一起就餐,而这句话在中国人看来,纯属一种问候。交际中必须注意所用语言的得体性,这种得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用语言是否适合于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另一方面是所用语言是否适合该语言使用的场合。 三、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述,语言的习得离不开其文化境。出于对干扰交际的异域文化因素的无知,在跨文化交际过程当中,我国英语学习者很可能会“以我为主”,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汉语思维方式和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产生一些语用性错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现这一问题并及时纠正,强化学生跨文化意识,是大学英语教育应当重视的。笔者曾就我校学生进行过一些相关探索,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强化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教师必须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首先英语教师应当具备两种不同文化理解,即对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理解能力,并能成为两种不同文化的中介者和解释者,设法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文化差异,使他们尽快获得一种跨文化识;此外,教师如何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讲解,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掌握知识也至关重要。
广泛的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
除了进行文化教育,教师应当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如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文化以及该民族的心理状态等方面最生动的材料。在学习英语时,为了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在学生熟悉、了解英美文化并意识到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的交际活动以直观的让学生形成对异域文化的认识。
强化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对语言文化的大量研究表明母语文化在外语语言文化的学习中会发生正迁移作用。因此不能因为学习英语而放松了对母语的学习,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谈话的主题和涉及的内容是受双方制约的。如果谈话的对方涉及到有关中国的传统文化时,你若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此时此刻,你纵有极强的交际能力,也会把自己置于非常尴尬难堪的境地。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要注意强化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
结语
英语教学首先是语言结构规则的教学,也就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语言能力;但仅仅有语言能力是不够的,是不能保证现实生活当中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还需要进行语言使用规则方面的教学。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的全过程。英语教学是语言能力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的结合,二者同等重要,均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Taylor Edward Bumett, the origins of culture, 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58.
[4]戴炜栋: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高科技的发展、交通通讯手段的进步,人们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广泛。人们的交际离不开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文化差异的问题。因此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时,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一直都是重点,虽然今年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一、文化和语言
文化的定义十分广泛,许多语言学家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 Taylor)认为:文化从其广泛的民族志意义上来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由此定义可以看出,文化几乎无所不包,它意味着某个特定社会或社群的一切活动,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一切外在和内在的活动。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方式,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事实上,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语言首先是人类表达思想的手段,在语言符号化以前,它也是人类籍以进行思维并形成思想的工具,因为人类思维的过程或结果均体现在词汇和其他语言结构当中。
人们早就注意到语言与文化就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 二者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Edward Sapir)所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发展的基础,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通过来自不同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不同民族的价值观,风俗习惯社会系统等有许多不同点。隐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等。这些方面都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
二、跨文化交际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在英语学习中,学会跨文化交际是掌握这门语言的一个关键点。它是一门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必须掌握的内容,可以从词汇、语用、交际习俗和非言语交际手段等不同方面进行。
大学的英语教育并不能像高中英语教育那样,重点情调语法,句子,词汇这些基本的语言点,因为大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平台,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提高综合素质,除了语言本身之外,文化在语言中的作用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强化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培养,使用交际法教学,注重语言在实际运用中的交际功能;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的空间、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具体交际需求,自觉运用妥帖、恰当的语言形式实现跨文化交际功能的能力。因而,使学生能自如地运用所学到的语言,并能够把所获得的语言能力应用到新的语言环境,成为自觉的语言使用者,这才是大学外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著名跨文化学家Ruben认为实现有效交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应包括七个因素,它们分别是:向对方表示尊敬和对其持积极态度的能力;采取描述性、非评价性和非判断性态度;最大限度了解对方个性的能力;移情能力;应付不同情境的灵活机动能力;轮流交谈的相互交往能力;能容忍新的和含糊不清的情景,并能从容不迫对其作出反应的能力。以上七个因素对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进行了描述和界定,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也给大学英语的在这方面的教学提供了启示。
(一)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的表达和交际能力。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氛围,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自然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授应当是包罗万象的,当然也必须是系统的,有目的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他们传授英语国家的民族价值观、时间观、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问候、致歉、道谢、委婉语等交际习惯等这些文化差异较大的部分。
(二)了解文化背景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象征也各异。交际双方对对方语族的文化象征不了解而发生碰撞的情况屡见不鲜。比如: 英美等国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女,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外国人对于龙的传人一说却十分不解。在中国,作为文化象征,龙代表帝王;它象征着强大、向上。而在西方人眼里,龙象征着邪恶。跨文化交际的双方只有正确地了解隐含在语言系统中反映对方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习俗、言语行为、交际形式等因素,才能在交际中产生共鸣,消除和逾越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三)了解价值观念有利于更好地跨文化交流
英美人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终生追求成功,整个社会提倡平等竞争、推崇强者,认为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是个人状况的象征,肯定自己的才能是自信的表现。所以对他人的夸奖和恭维,他们总是报以热烈的Thanks;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取得成就的夸奖,总是以自谦或自贬作答,这是与几千年来中国人“存天理灭人欲”、“克己复礼”的儒家传统文化有关。
(四)两种语言的语用功能的区别有利于正确的表达想法。
话语是形式、概念和功能三种知识体系的集中体现, 它们之间有着千变万化的相互关系。在交际中,人们在阐述自己的看法、思想,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时,只有人们相互领悟对方的意图时,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例如:英美人说“Have you had your dinner?”是想邀请对方一起就餐,而这句话在中国人看来,纯属一种问候。交际中必须注意所用语言的得体性,这种得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用语言是否适合于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另一方面是所用语言是否适合该语言使用的场合。 三、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述,语言的习得离不开其文化境。出于对干扰交际的异域文化因素的无知,在跨文化交际过程当中,我国英语学习者很可能会“以我为主”,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汉语思维方式和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产生一些语用性错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现这一问题并及时纠正,强化学生跨文化意识,是大学英语教育应当重视的。笔者曾就我校学生进行过一些相关探索,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强化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教师必须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首先英语教师应当具备两种不同文化理解,即对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理解能力,并能成为两种不同文化的中介者和解释者,设法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文化差异,使他们尽快获得一种跨文化识;此外,教师如何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讲解,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掌握知识也至关重要。
广泛的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
除了进行文化教育,教师应当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如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文化以及该民族的心理状态等方面最生动的材料。在学习英语时,为了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在学生熟悉、了解英美文化并意识到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的交际活动以直观的让学生形成对异域文化的认识。
强化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对语言文化的大量研究表明母语文化在外语语言文化的学习中会发生正迁移作用。因此不能因为学习英语而放松了对母语的学习,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谈话的主题和涉及的内容是受双方制约的。如果谈话的对方涉及到有关中国的传统文化时,你若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此时此刻,你纵有极强的交际能力,也会把自己置于非常尴尬难堪的境地。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要注意强化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
结语
英语教学首先是语言结构规则的教学,也就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语言能力;但仅仅有语言能力是不够的,是不能保证现实生活当中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还需要进行语言使用规则方面的教学。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的全过程。英语教学是语言能力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的结合,二者同等重要,均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Taylor Edward Bumett, the origins of culture, 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58.
[4]戴炜栋: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