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GGZ12091869;课题负责人:刘军。
历史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确实发现初级中学历史教师的品德、学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须切实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使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技能得到迅速改善和提高。
良好的能力素质和合理的能力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加速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适应形势的变化与社会的需要。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改进中重建自己的能力结构。
1、广泛的课程开发能力
新课改把课程的范围大大拓展,课程的类型也多样化,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更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所以,教师必须要
具备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要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就必须认识课程,理解课程,具有正确的、现代的课程观;认识到课程的开放性、发散性、生发性和课程资源的广泛性、多样性;具有驾驭课程,改造课程,生成课程,拓展课程,整合课程,重组课程结构的能力;还要善于发现和发掘课程资源,采集和选择有效的资源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后转化为教学内容,并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进行知识的建构。而要做到这些,教师本身具有的较高的学识水平、扎实的专业功底、广阔的知识储备、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具备课程开发能力,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执著的目标追求、方法的不断尝试;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学的不断反思。
2、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而教学设计理论为提高教师素质,发展教师教学设计及实施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方法。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首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80年代引入我国,是教育技术学科的核心内容。它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确定教学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并对其进行试行、评价和修改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设计方法凭经验、简单化、程式化、单一知识化,教师的备课一般仅仅落实到备内容,教师将大部分备课的精力放在"如何呈现知识、如何讲授知识"上。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现代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一切教学的安排从学习者的需求与特点出发,改变以往只注重"教",而忽视"学",造成学习者被动接受、缺乏原创精神的现象。从设计的策略上,则强调运用系统观和整合的思想,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对其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的、整合的把握。而在设计的方法上,主要强调对学习者的分析,师生之间关系和角色的重新定位,及对教学过程的整体化设计。教师只有具备系统化教学设计能现优化教学力,用现代化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才能实。这种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研究、
除了通过各方面的学习获得之外,更重要的是探索。
3、全面的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指的是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具有的综合评价能力、协作教学的能力、促进学习者学习的能力和把内容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同于传统教育中单纯的讲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强调各个学科的相互整合、从单一的知识传递变为重视问题解决、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连续性、强调对学习者进行生存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所以,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整理学习者的各种数据,按照整理的结果,重点评价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决定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项目,结合收集的数据,直接提问学习者,从学习者的答案和评价的数据中进行评价。因而,教学己经不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帮助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成为了教师更重要的教学实施能力。当然信息化教学环境己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协作教学成为必然。所以,教师必须注重与同行之间的协作、同科教师之间的协作、与班主任的协作和与学生的协作。
4、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力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教师对信息具有强烈的敏感性,能够敏锐地感受信息,尤其是对新的和有重大价值的信息的感悟能力。当前己经进入信息社会,现代社会中充斥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面临大量的新的信息。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和信息技术保持强烈的敏感性,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挖掘信息、搜集和利用信息。当然,具备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也是教师信息素养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主要指教师能够掌握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互联网的使用,能通过国内和国际通讯网络收发电子邮件;能在Internet上进行文件传输;会用软件工具开发网络课程等等。此外,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合适有用的媒体,具备教学媒体和功能的选择能力,对教师来讲也是十分必要的。
5、积极的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实践活动是发现新规律的重要过程,也是尝试新方法、创造新理论的过程。而在传统教育中,教学研究能力似乎只作为大学教师必须具有的能力,对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能力基本无专门的要求。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作为现代教育实践者的中学历史教师,必然也成为现代教育规律的发现者。由于发现和创新的机会渗透在实践的各个环节中,所以,教师责无旁贷的成为了教育教学研究的主力军,当然,教师的研究能力,应偏重在实践中应用层次的研究能力,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尝试着创造性地运用理论,并善于总结规律,进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才会得以顺利进行。加强对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培训或者通过课题立项、专题研究、论文评比等方式,非常有助于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
历史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确实发现初级中学历史教师的品德、学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须切实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使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技能得到迅速改善和提高。
良好的能力素质和合理的能力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加速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适应形势的变化与社会的需要。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改进中重建自己的能力结构。
1、广泛的课程开发能力
新课改把课程的范围大大拓展,课程的类型也多样化,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更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所以,教师必须要
具备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要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就必须认识课程,理解课程,具有正确的、现代的课程观;认识到课程的开放性、发散性、生发性和课程资源的广泛性、多样性;具有驾驭课程,改造课程,生成课程,拓展课程,整合课程,重组课程结构的能力;还要善于发现和发掘课程资源,采集和选择有效的资源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后转化为教学内容,并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进行知识的建构。而要做到这些,教师本身具有的较高的学识水平、扎实的专业功底、广阔的知识储备、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具备课程开发能力,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执著的目标追求、方法的不断尝试;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学的不断反思。
2、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而教学设计理论为提高教师素质,发展教师教学设计及实施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方法。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首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80年代引入我国,是教育技术学科的核心内容。它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确定教学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并对其进行试行、评价和修改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设计方法凭经验、简单化、程式化、单一知识化,教师的备课一般仅仅落实到备内容,教师将大部分备课的精力放在"如何呈现知识、如何讲授知识"上。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现代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一切教学的安排从学习者的需求与特点出发,改变以往只注重"教",而忽视"学",造成学习者被动接受、缺乏原创精神的现象。从设计的策略上,则强调运用系统观和整合的思想,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对其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的、整合的把握。而在设计的方法上,主要强调对学习者的分析,师生之间关系和角色的重新定位,及对教学过程的整体化设计。教师只有具备系统化教学设计能现优化教学力,用现代化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才能实。这种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研究、
除了通过各方面的学习获得之外,更重要的是探索。
3、全面的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指的是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具有的综合评价能力、协作教学的能力、促进学习者学习的能力和把内容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同于传统教育中单纯的讲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强调各个学科的相互整合、从单一的知识传递变为重视问题解决、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连续性、强调对学习者进行生存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所以,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整理学习者的各种数据,按照整理的结果,重点评价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决定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项目,结合收集的数据,直接提问学习者,从学习者的答案和评价的数据中进行评价。因而,教学己经不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帮助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成为了教师更重要的教学实施能力。当然信息化教学环境己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协作教学成为必然。所以,教师必须注重与同行之间的协作、同科教师之间的协作、与班主任的协作和与学生的协作。
4、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力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教师对信息具有强烈的敏感性,能够敏锐地感受信息,尤其是对新的和有重大价值的信息的感悟能力。当前己经进入信息社会,现代社会中充斥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面临大量的新的信息。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和信息技术保持强烈的敏感性,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挖掘信息、搜集和利用信息。当然,具备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也是教师信息素养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主要指教师能够掌握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互联网的使用,能通过国内和国际通讯网络收发电子邮件;能在Internet上进行文件传输;会用软件工具开发网络课程等等。此外,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合适有用的媒体,具备教学媒体和功能的选择能力,对教师来讲也是十分必要的。
5、积极的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实践活动是发现新规律的重要过程,也是尝试新方法、创造新理论的过程。而在传统教育中,教学研究能力似乎只作为大学教师必须具有的能力,对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能力基本无专门的要求。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作为现代教育实践者的中学历史教师,必然也成为现代教育规律的发现者。由于发现和创新的机会渗透在实践的各个环节中,所以,教师责无旁贷的成为了教育教学研究的主力军,当然,教师的研究能力,应偏重在实践中应用层次的研究能力,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尝试着创造性地运用理论,并善于总结规律,进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才会得以顺利进行。加强对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培训或者通过课题立项、专题研究、论文评比等方式,非常有助于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