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核心地位,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语文并不仅仅是一个积累语文知识,探索语文世界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汉语文化,积累生活常识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语文以及带领学生学好语文的重任。但在现实情况当中,很多教师却受到各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导致教学工作收效甚微,且难以深入推进。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改变这一现状,更加优质的呈现教学内容呢?接下来,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4-236
众所周知,语文知识具有知识点繁琐,且难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的基本特点,同时,在语文教材当中,有着大量需要学生在理解前提下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受此影响,很多学生不愿意在课堂当中投入充沛的精力与丰富的情感,“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频频发生,甚至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状态。鉴于此,教师应当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尝试通过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以及巧妙提出问题三种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知识回归现实生活,同时引导学生的思维,以此为语文课堂增光添彩,让语文课堂重新焕发生命力。
一、趣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更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息息相关。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当中,部分教师却并未真正的重视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认识到学生是否拥有学习兴趣会对教学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一味的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输出,把语文课堂打造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从短期效果上看,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良好效果,但站在学生长期发展的角度上重新看待这一教学方法,其中包藏的机械化、公式化等弊端,必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课堂的深入推进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鉴于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
例如,教师在执教《將相和》一课的相关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全面提升,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整合互联网中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著名历史事件“完璧归赵”相关的影视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课文所讲述故事的历史背景,从而对课文产生初步的整体把握,并认识课文之中的任务。接下来,教师为学生深入的剖析课文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将教学视频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课文与视频中的故事情节一一对应,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层的认识。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便会被充分的激发,从而在课堂当中表现更加出色。
二、创设教学情境,回归现实生活
语文知识源自于现实生活,并且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助力学生的语文成绩发展,就需要抓住语文课程的生活性特征,在学生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氛围。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用多样化的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或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境,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学生引进其中,从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设身处地的思考情境当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够运用于现实生活当中的技能和工具,而非变成学生的心理负担。
例如,教师在执教《北京的春节》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现实生活的方式来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并借助外物布置教师,使情境的氛围更加浓厚。在课前,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一些春联、窗花、鞭炮模型、小红灯笼等等。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在现实生活当中,每逢春节,自己的家庭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又是怎样欢度春节的。如此,学生的思绪便被拉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并一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总结与归纳学生的发言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补充。此后,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把课文中关于北京春节风俗的语句标记出来。在学生完成这项任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对比当地春节文化与北京春节文化之间的异同点。如此,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更学会了对比的学习方式,有效带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进而不断提升成绩。
三、巧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明代著名学者陈献章曾经围绕思维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展开过一段论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想要通过教学活动去不断的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就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思考,促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而带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来说,在课堂上,教师会用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成果,学生回答的过程便是其思维过程。因此,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提问的机会,更加巧妙的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例如,教师在执教《两小儿辩日》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要向学生抛出一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问题:“课文中‘两小儿’围绕太阳展开了怎样的辩论,他们各自的观点又是什么?”由学生并没有学过这篇课文,便不知道怎样回答,但是由于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心中有了一定的求知欲,想要通过阅读课文去获取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帮助学生,翻译学生不懂的句子,认识学生不认识的汉字。接下来,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同时,教师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开始教学工作。教学完成后,教师再次向学生提问:“‘两小儿’之中,谁的观点更能够说服你?为什么?”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集思广益的环境当中畅所欲言,有效引导并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带动思维能力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只有教师付出心血,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惠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31(12):62-65.
[2]连京贤.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N]. 发展导报,2017-12-05(02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4-236
众所周知,语文知识具有知识点繁琐,且难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的基本特点,同时,在语文教材当中,有着大量需要学生在理解前提下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受此影响,很多学生不愿意在课堂当中投入充沛的精力与丰富的情感,“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频频发生,甚至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状态。鉴于此,教师应当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尝试通过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以及巧妙提出问题三种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知识回归现实生活,同时引导学生的思维,以此为语文课堂增光添彩,让语文课堂重新焕发生命力。
一、趣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更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息息相关。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当中,部分教师却并未真正的重视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认识到学生是否拥有学习兴趣会对教学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一味的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输出,把语文课堂打造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从短期效果上看,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良好效果,但站在学生长期发展的角度上重新看待这一教学方法,其中包藏的机械化、公式化等弊端,必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课堂的深入推进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鉴于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
例如,教师在执教《將相和》一课的相关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全面提升,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整合互联网中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著名历史事件“完璧归赵”相关的影视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课文所讲述故事的历史背景,从而对课文产生初步的整体把握,并认识课文之中的任务。接下来,教师为学生深入的剖析课文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将教学视频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课文与视频中的故事情节一一对应,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层的认识。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便会被充分的激发,从而在课堂当中表现更加出色。
二、创设教学情境,回归现实生活
语文知识源自于现实生活,并且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助力学生的语文成绩发展,就需要抓住语文课程的生活性特征,在学生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氛围。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用多样化的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或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境,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学生引进其中,从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设身处地的思考情境当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够运用于现实生活当中的技能和工具,而非变成学生的心理负担。
例如,教师在执教《北京的春节》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现实生活的方式来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并借助外物布置教师,使情境的氛围更加浓厚。在课前,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一些春联、窗花、鞭炮模型、小红灯笼等等。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在现实生活当中,每逢春节,自己的家庭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又是怎样欢度春节的。如此,学生的思绪便被拉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并一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总结与归纳学生的发言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补充。此后,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把课文中关于北京春节风俗的语句标记出来。在学生完成这项任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对比当地春节文化与北京春节文化之间的异同点。如此,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更学会了对比的学习方式,有效带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进而不断提升成绩。
三、巧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明代著名学者陈献章曾经围绕思维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展开过一段论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想要通过教学活动去不断的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就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思考,促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而带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来说,在课堂上,教师会用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成果,学生回答的过程便是其思维过程。因此,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提问的机会,更加巧妙的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例如,教师在执教《两小儿辩日》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要向学生抛出一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问题:“课文中‘两小儿’围绕太阳展开了怎样的辩论,他们各自的观点又是什么?”由学生并没有学过这篇课文,便不知道怎样回答,但是由于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心中有了一定的求知欲,想要通过阅读课文去获取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帮助学生,翻译学生不懂的句子,认识学生不认识的汉字。接下来,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同时,教师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开始教学工作。教学完成后,教师再次向学生提问:“‘两小儿’之中,谁的观点更能够说服你?为什么?”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集思广益的环境当中畅所欲言,有效引导并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带动思维能力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只有教师付出心血,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惠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31(12):62-65.
[2]连京贤.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N]. 发展导报,2017-12-0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