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场所,也是新时代的要求。本文从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重良好的师生互动、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注重课外的社会实践五方面入手,探讨了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效率 途径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实现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和发展的实践基地。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变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知识传递的基地。而课堂氛围的好与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心态。由于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心理不成熟等原因,他们在课堂上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关键是教师如何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是训斥、体罚还是耐心的疏导、帮助 ?例如,有的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安静、教学的顺利进行,往往用强硬的手段迫使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课等等,虽然这种强迫的、威胁的手段从表面上看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效果,但实际上是学生被迫的服从教师,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甚至是惧怕的心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相反,如果教师与学生能够处于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出一些有探究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探求地理知识的渴望。
例如:在学习半球分界线时(举了一个例子:如同将西瓜切成两半),我先讲的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一一赤道,并阐明赤道的度数为0°,而且是最大的纬线圈,它将地球平分两半。接着我又问:“我们还可以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那么他们的分界线又是什么呢?”很多同学回答的都是0°和180°经线,但我很干脆的说不是的,而是160°E与20°W经线。很多同学都感到即惊讶又好奇,于是我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160°E与20°W经线,并共同观察了他们经过的陆地和海洋的情况。最终学生知道了划分的原因,加深了印象,很清楚的就记住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问题的提出,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最终通过学生的探讨解决了问题。
三、注重良好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一个历史久远、人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师生互动是新课程改革关注的一个重点。其实在我国古代的教学中,早已有了这种思想的存在。例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自己的教学中就已经体现出了一种“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思想。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前提,在此条件下,学生才敢于展现自己的个性,才会形成各种奇思妙想和独特的见解。
例如:在学习“地方时”这一内容时,同一纬度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也就是说从东边比西边早看到日出。学生一开始不太理解这个问题。我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这个知识点入手,再辅以晨昏线,让学生理解东边的地方先见到日出,西边的地方后见到日出。这时有同学提出我国的最东边日出的时候,西边还是繁星满天呢。从而推出地方时的不同,东边早看到太阳,时间早,在数值上表现出来数值大,同一纬度,西边的地方时数值比较小,这时我们所讲的“东早西晚”。这时有同学提出,这与平时所讲早晚的概念正好相反呢,是的,平时所讲的早晚是统一地点,时间越早,数值越小,这里所讲的是统一纬度,不同地点,看到太阳的早晚,所以是不一样的。我们的 是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的,学生的思维也才能得到创新,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
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因此教师在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时,既要抱着务实的态度,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创设具有“地理韵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地理知识的建构,从而真正发挥情境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創设悬念情境,其能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所学内容反思,促进独立思考。
教师可以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为学生营造一个或优美或动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手段以其新颖的设计,赏心悦目的动画,奇妙的影响效果,能够制造一种与文章情境相应的氛围,先声夺人地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五、注重课外的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应该让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不但上课时要结合实际经常教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到野外观察更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例如,学习“陆地地形”时,笔者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地理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从自己的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地理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自觉的将地理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善于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进而多角度的、多层次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敬业.科技创新导报,2008(15)
[2]钟有长.地理教学,2004(2)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效率 途径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实现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和发展的实践基地。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变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知识传递的基地。而课堂氛围的好与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心态。由于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心理不成熟等原因,他们在课堂上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关键是教师如何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是训斥、体罚还是耐心的疏导、帮助 ?例如,有的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安静、教学的顺利进行,往往用强硬的手段迫使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课等等,虽然这种强迫的、威胁的手段从表面上看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效果,但实际上是学生被迫的服从教师,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甚至是惧怕的心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相反,如果教师与学生能够处于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出一些有探究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探求地理知识的渴望。
例如:在学习半球分界线时(举了一个例子:如同将西瓜切成两半),我先讲的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一一赤道,并阐明赤道的度数为0°,而且是最大的纬线圈,它将地球平分两半。接着我又问:“我们还可以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那么他们的分界线又是什么呢?”很多同学回答的都是0°和180°经线,但我很干脆的说不是的,而是160°E与20°W经线。很多同学都感到即惊讶又好奇,于是我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160°E与20°W经线,并共同观察了他们经过的陆地和海洋的情况。最终学生知道了划分的原因,加深了印象,很清楚的就记住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问题的提出,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最终通过学生的探讨解决了问题。
三、注重良好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一个历史久远、人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师生互动是新课程改革关注的一个重点。其实在我国古代的教学中,早已有了这种思想的存在。例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自己的教学中就已经体现出了一种“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思想。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前提,在此条件下,学生才敢于展现自己的个性,才会形成各种奇思妙想和独特的见解。
例如:在学习“地方时”这一内容时,同一纬度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也就是说从东边比西边早看到日出。学生一开始不太理解这个问题。我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这个知识点入手,再辅以晨昏线,让学生理解东边的地方先见到日出,西边的地方后见到日出。这时有同学提出我国的最东边日出的时候,西边还是繁星满天呢。从而推出地方时的不同,东边早看到太阳,时间早,在数值上表现出来数值大,同一纬度,西边的地方时数值比较小,这时我们所讲的“东早西晚”。这时有同学提出,这与平时所讲早晚的概念正好相反呢,是的,平时所讲的早晚是统一地点,时间越早,数值越小,这里所讲的是统一纬度,不同地点,看到太阳的早晚,所以是不一样的。我们的 是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的,学生的思维也才能得到创新,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
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因此教师在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时,既要抱着务实的态度,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创设具有“地理韵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地理知识的建构,从而真正发挥情境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創设悬念情境,其能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所学内容反思,促进独立思考。
教师可以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为学生营造一个或优美或动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手段以其新颖的设计,赏心悦目的动画,奇妙的影响效果,能够制造一种与文章情境相应的氛围,先声夺人地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五、注重课外的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应该让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不但上课时要结合实际经常教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到野外观察更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例如,学习“陆地地形”时,笔者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地理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从自己的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地理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自觉的将地理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善于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进而多角度的、多层次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敬业.科技创新导报,2008(15)
[2]钟有长.地理教学,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