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艰难、繁重的工作,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前准备工作一定好做好,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分配,不要浪费课堂时间。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要讲究动静互补、疏密结合、张弛有度。课堂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要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做很多方面的改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课前精心备课,按照大纲的要求,钻研教材,搜集、整理资料,还要掌握学生的情况,以备课堂中遇到突发事件能够顺利解决。课堂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还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驾驭课堂,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获得知识。
课前准备工作的必要性:
语文教学大纲中, 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 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 从搜集到整理, 阅读与思考, 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 为了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 学生熟读课文, 学习生词, 理解词句意思。 课堂教学中减少了大量的时间, 教师先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 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 真是事半功倍。
一、授课过程的设置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其实, 一节课 40 分钟, 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 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 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因为, 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 40分钟的精力, 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 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 这 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 100%地集中 40 分钟的注意力.而是, 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 20 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二、把握授课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解答、讨论。)静( 教师讲, 学生安静的听)互补。 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 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 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 两种音组合的好, 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 只有“静”, 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 也不成其为教学。 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 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 积极参与的时间, 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 可以用来跑马, 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 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 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 是教学上的粗线条, 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 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 则必须是“工笔画”, 浓墨重彩, 認真描画。 同时, 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 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 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 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 在教学中, 教学内容简单的, 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 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 内容比较难的, 比较枯燥的, 比较抽象的, 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则要“慢动作”, 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 让学生来得及消化。 在教学中, 应张弛有度,“张”, 时间不可太长, 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 也不可过度, 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三、情景的利用
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 思维能力, 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 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 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把信任留给学生, 把温暖送给学生, 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 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 主动参与学习。从一个人接受信息的情况来看, 有关专家测定显示: 视觉的接受率为听觉的 7 多, 对画面的接受能力是对有声语言接受能力的 10倍多。 由此可见, 语文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 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 多利用现代教具。 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录音机等, 这样既可节约板书, 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 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 利于学生立体思维。 其中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插图常是教师教学疏忽的一个地方, 需要我们多加揣摩, 多利用。 可见重视教具及课本插图的作用, 也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四、授课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 核心内容是: 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 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 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 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 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斯霞老师讲得好,“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 就自然地露出微笑; 讲到愤怒的地方, 情绪就激昂; 讲到悲伤的地方, 声音变得很低沉。”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 要将自己融入课堂, 全身心的投入, 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 只有你的情感真诚, 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如果我们能提前布置预习、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就能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做很多方面的改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课前精心备课,按照大纲的要求,钻研教材,搜集、整理资料,还要掌握学生的情况,以备课堂中遇到突发事件能够顺利解决。课堂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还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驾驭课堂,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获得知识。
课前准备工作的必要性:
语文教学大纲中, 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 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 从搜集到整理, 阅读与思考, 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 为了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 学生熟读课文, 学习生词, 理解词句意思。 课堂教学中减少了大量的时间, 教师先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 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 真是事半功倍。
一、授课过程的设置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其实, 一节课 40 分钟, 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 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 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因为, 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 40分钟的精力, 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 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 这 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 100%地集中 40 分钟的注意力.而是, 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 20 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二、把握授课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解答、讨论。)静( 教师讲, 学生安静的听)互补。 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 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 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 两种音组合的好, 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 只有“静”, 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 也不成其为教学。 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 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 积极参与的时间, 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 可以用来跑马, 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 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 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 是教学上的粗线条, 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 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 则必须是“工笔画”, 浓墨重彩, 認真描画。 同时, 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 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 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 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 在教学中, 教学内容简单的, 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 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 内容比较难的, 比较枯燥的, 比较抽象的, 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则要“慢动作”, 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 让学生来得及消化。 在教学中, 应张弛有度,“张”, 时间不可太长, 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 也不可过度, 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三、情景的利用
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 思维能力, 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 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 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把信任留给学生, 把温暖送给学生, 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 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 主动参与学习。从一个人接受信息的情况来看, 有关专家测定显示: 视觉的接受率为听觉的 7 多, 对画面的接受能力是对有声语言接受能力的 10倍多。 由此可见, 语文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 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 多利用现代教具。 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录音机等, 这样既可节约板书, 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 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 利于学生立体思维。 其中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插图常是教师教学疏忽的一个地方, 需要我们多加揣摩, 多利用。 可见重视教具及课本插图的作用, 也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四、授课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 核心内容是: 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 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 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 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 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斯霞老师讲得好,“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 就自然地露出微笑; 讲到愤怒的地方, 情绪就激昂; 讲到悲伤的地方, 声音变得很低沉。”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 要将自己融入课堂, 全身心的投入, 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 只有你的情感真诚, 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如果我们能提前布置预习、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就能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