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现阶段我国课程教学理念开始进行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大量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涌现,为高效课堂教学实现提供了重要帮助。在眾多教学模式中的情境教学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认可,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等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基于传统教学模式革新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进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法;应用策略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者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并促进他们的地理技能,地理核心素养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主题,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初中阶段学生求职欲望较强,对于小学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内容较为感兴趣,但从初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因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不利于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初中地理来说,其课程内容和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只有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更好的应用。因此,为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在新课改的要求背景下对教学模式进行积极不断的创新和优化,进而促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进而合理开展课堂教学,同时其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设计问题,创设趣味性情境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集中。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此加以考虑,并想法设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动力,而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则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动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例如,教师在讲解《气候的地区差异》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如:为什么有的地方会常年积雪、而有的地方则长夏无冬?为什么一个地球上会出现不同气候呢?在这样的问题背景下,实现学生探究性学习情境的构建,进而促使学生有兴趣有动力来进行探究学习,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进而创建新型师生关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学习状态的良好形成,进而积极自主的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印度》这一节课,如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生动形象的印度水旱灾害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印度气候的情境。
二、巧设实验情境,丰富学生想象力
情境教学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时,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等进行充分全面的考虑,进而为学生提供符合其实际能力和实际需求的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才能促使教师情境教学法应用作用的最大化发挥,实现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推动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良好形成。实验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十分有利,其能够为学生创造对学习有利的实践条件,进而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想象力的丰富。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实验情境的巧妙设置加以重视。
例如,教师在讲解《板块的运动》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如果仅以课本内容和教师的说教是很难帮助学生进行切实理解的,此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实验的模式。如教师可以用手挤压书本;将一张纸向两侧撕拉等多种方式进行板块运动实验演示,实验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想象陆地的形成和形成方式。在此基础上讲解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挤压书本实验反映了板块的挤压运动,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的现象是:褶皱隆起形成山脉或引发火山、地震;而撕拉纸张反映了板块的张裂运动,这种运动会产生的现象是:断裂产生裂谷或新的海洋。学生的思考加之教师的引导就能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对于山体的不同部位理解只看地图比较抽象,可让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手,握拳,手背向上握扣在桌面上,引导学生观察手的不同部位对于山体的什么部位。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山谷可能发育为河流。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这样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陡坡缓坡等都能一目了然,并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地理现象进一步展示讲解,如河流遇到陡崖会形成瀑布;修建长城应该是在山脊;水库选址应在河谷、山谷地区的“口袋形”洼地或小盆地,以利于集水;引水渠的修建应遵循自流原则,高处向地处引流;道路修建要考虑的要求、攀岩地的选址等等。
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将课堂内容串起来,层层递进,让学生能够深入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真正实现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创设角色扮演教学情境
“知情统一”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它认为教学、学习活动是认知情感和意志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认知是基础,但无情感意志的配合、参与,教学就无法进行。学生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时也是心理品质、道德、行为形成的过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在学习一章一节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假设或假想,从而扮演某种角色,使枯燥的教材转化为学生的
表演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实现课堂教学作用的充分全面发挥,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对此加以重视,通过科学合理的表演教学情境创设,实现情境教学法作用的有效发挥。 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对每个民族进行展现。通过对中国不同民族风俗习惯讲解,引导学生扮演不同民族风情,穿上不同民族的服饰,基于不同民族风情、服饰等的展示基础上帮助整体学生快速进入到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以及特色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首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学习地理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同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同时激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获取知识、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印度"这一节内容时,如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生动形象的印度水旱灾害一系列的图片展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印度气候的情境,如果只是枯燥地讲解课文内容,课堂肯定会枯燥烦闷,学生肯定学不下去,课堂效果不理想。
其次在课堂上用视频引入情境在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情趣。在地理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但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二者必须和谐统一,这样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西游记》歌曲耳熟能详,当时的唐僧师徒是到哪里去取经的?那当时唐僧为什么要到那里去取经呢?以这两个问题来引发学生对印度的兴趣。在教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这一课时,先播放《敢问路在何方》这首西游记的歌曲,并设问这是哪部电视剧中的主题歌。学生回答后,我又以《西游记》中的另一首歌曲《天竺少女》配合印度舞蹈、名胜古迹等图片播放,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本节课的教学情境。又例如在学习台湾这节内容的时候,以《阿里山的姑娘》这周歌曲引入,很快带学生融入到臺湾的民族风情中,创设一个融入台湾的情境,让学生轻松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最后运用图物,再现情境。初中地理教材,许多内容都是图文并茂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挂图、插图、多媒体投影、照片、剪贴画等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学中,不仅可以充分运用图片、实物再现情境,而且注重给静止的画面增添动的感觉。让学生静中看到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
例如,讲到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内容时,可以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如东北黑土文化区有二人转、内蒙古草原文化区的马头琴、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的新疆歌舞、四川盆地文化区的川剧变脸,青藏地区的藏民的锅庄舞、云南傣族的孔雀舞等。学习《地球的运动》,书中的插图是静止的,采用模型演示、幻灯或多媒体,设计出动态的“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将使学生进入一个畅想的空间,再因势利导地讲解,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以提高。由于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有了思维活动的依托,积极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必将加深对学习的兴趣,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各方面的素质。
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其充分围绕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情况等合理设置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形成以及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都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进而在此基础上才能保障情境教学法教学价值最大化发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盈.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13):47-48.
[2]张永兴.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优势及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17(11):67.
[3]刘勇.例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以“太阳”为例[J].地理教学,2017(10):28-29 47.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法;应用策略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者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并促进他们的地理技能,地理核心素养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主题,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初中阶段学生求职欲望较强,对于小学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内容较为感兴趣,但从初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因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不利于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初中地理来说,其课程内容和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只有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更好的应用。因此,为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在新课改的要求背景下对教学模式进行积极不断的创新和优化,进而促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进而合理开展课堂教学,同时其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设计问题,创设趣味性情境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集中。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此加以考虑,并想法设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动力,而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则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动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例如,教师在讲解《气候的地区差异》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如:为什么有的地方会常年积雪、而有的地方则长夏无冬?为什么一个地球上会出现不同气候呢?在这样的问题背景下,实现学生探究性学习情境的构建,进而促使学生有兴趣有动力来进行探究学习,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进而创建新型师生关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学习状态的良好形成,进而积极自主的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印度》这一节课,如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生动形象的印度水旱灾害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印度气候的情境。
二、巧设实验情境,丰富学生想象力
情境教学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时,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等进行充分全面的考虑,进而为学生提供符合其实际能力和实际需求的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才能促使教师情境教学法应用作用的最大化发挥,实现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推动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良好形成。实验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十分有利,其能够为学生创造对学习有利的实践条件,进而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想象力的丰富。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实验情境的巧妙设置加以重视。
例如,教师在讲解《板块的运动》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如果仅以课本内容和教师的说教是很难帮助学生进行切实理解的,此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实验的模式。如教师可以用手挤压书本;将一张纸向两侧撕拉等多种方式进行板块运动实验演示,实验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想象陆地的形成和形成方式。在此基础上讲解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挤压书本实验反映了板块的挤压运动,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的现象是:褶皱隆起形成山脉或引发火山、地震;而撕拉纸张反映了板块的张裂运动,这种运动会产生的现象是:断裂产生裂谷或新的海洋。学生的思考加之教师的引导就能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对于山体的不同部位理解只看地图比较抽象,可让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手,握拳,手背向上握扣在桌面上,引导学生观察手的不同部位对于山体的什么部位。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山谷可能发育为河流。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这样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陡坡缓坡等都能一目了然,并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地理现象进一步展示讲解,如河流遇到陡崖会形成瀑布;修建长城应该是在山脊;水库选址应在河谷、山谷地区的“口袋形”洼地或小盆地,以利于集水;引水渠的修建应遵循自流原则,高处向地处引流;道路修建要考虑的要求、攀岩地的选址等等。
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将课堂内容串起来,层层递进,让学生能够深入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真正实现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创设角色扮演教学情境
“知情统一”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它认为教学、学习活动是认知情感和意志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认知是基础,但无情感意志的配合、参与,教学就无法进行。学生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时也是心理品质、道德、行为形成的过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在学习一章一节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假设或假想,从而扮演某种角色,使枯燥的教材转化为学生的
表演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实现课堂教学作用的充分全面发挥,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对此加以重视,通过科学合理的表演教学情境创设,实现情境教学法作用的有效发挥。 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对每个民族进行展现。通过对中国不同民族风俗习惯讲解,引导学生扮演不同民族风情,穿上不同民族的服饰,基于不同民族风情、服饰等的展示基础上帮助整体学生快速进入到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以及特色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首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学习地理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同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同时激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获取知识、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印度"这一节内容时,如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生动形象的印度水旱灾害一系列的图片展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印度气候的情境,如果只是枯燥地讲解课文内容,课堂肯定会枯燥烦闷,学生肯定学不下去,课堂效果不理想。
其次在课堂上用视频引入情境在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情趣。在地理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但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二者必须和谐统一,这样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西游记》歌曲耳熟能详,当时的唐僧师徒是到哪里去取经的?那当时唐僧为什么要到那里去取经呢?以这两个问题来引发学生对印度的兴趣。在教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这一课时,先播放《敢问路在何方》这首西游记的歌曲,并设问这是哪部电视剧中的主题歌。学生回答后,我又以《西游记》中的另一首歌曲《天竺少女》配合印度舞蹈、名胜古迹等图片播放,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本节课的教学情境。又例如在学习台湾这节内容的时候,以《阿里山的姑娘》这周歌曲引入,很快带学生融入到臺湾的民族风情中,创设一个融入台湾的情境,让学生轻松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最后运用图物,再现情境。初中地理教材,许多内容都是图文并茂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挂图、插图、多媒体投影、照片、剪贴画等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学中,不仅可以充分运用图片、实物再现情境,而且注重给静止的画面增添动的感觉。让学生静中看到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
例如,讲到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内容时,可以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如东北黑土文化区有二人转、内蒙古草原文化区的马头琴、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的新疆歌舞、四川盆地文化区的川剧变脸,青藏地区的藏民的锅庄舞、云南傣族的孔雀舞等。学习《地球的运动》,书中的插图是静止的,采用模型演示、幻灯或多媒体,设计出动态的“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将使学生进入一个畅想的空间,再因势利导地讲解,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以提高。由于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有了思维活动的依托,积极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必将加深对学习的兴趣,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各方面的素质。
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其充分围绕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情况等合理设置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形成以及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都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进而在此基础上才能保障情境教学法教学价值最大化发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盈.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13):47-48.
[2]张永兴.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优势及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17(11):67.
[3]刘勇.例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以“太阳”为例[J].地理教学,2017(10):28-29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