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工作实践表明,有目的、有意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一些有效促进初中生学习的德育策略,这些策略可为初中班主任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班主任;初中学生;德育策略
一、初中生学习的现状简析
初中三年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年,学生不得不面对其人生中第一次重要抉择。不少学生需要教师和家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共同面对,协助自己在个人抉择时做出应对;也有一些学生需要教师和家长帮助其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特别是那些无心学习的学生,在德育方面需班主任提供帮助。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有目的、有意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班主任负责开展班级工作,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教育、指导,做好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实践也表明,教师对学生品德的评价会随着学业成绩的变化而变化,学业成绩与品德分数呈显著正相关。根据这种相关性,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曾经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归因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不良习惯的根源在于家庭及学习期望值较低、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这些根源致使家庭对孩子在学习上的关注度极低,从而导致对学生在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上的缺失;同时,学生在学习上也难以有持久的动力和毅力。不少学生花费过多时间在电视和电子产品上,而不是大量的阅读,导致學生在专注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上十分滞后,仅凭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往往难以兼顾个别化,效果也难以持久。
二、班主任促进初中生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家校沟通,明确家校期望
积极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是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主要途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路径,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沟通。
案例:C同学读小学时,其妹妹出生,父母为了照顾妹妹,把小C放到学校寄宿。寄读期间,小C渐渐迷上网络游戏,读小学六年级时,无心学习,变得沉默寡言。升读初一后,其思维、表达,异于常人,用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标准衡量老师说话的对错,大脑中只有他沉迷的虚拟世界,而没有现实世界,师生沟通难度很大。家长了解情况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专门留家陪读,加强家庭教育,经常与老师们沟通,与孩子、班主任一起确定中考目标,平时对老师们的建议,能悦纳和尽快实施。不久,小C能完全从网络游戏中退出,又加强了体育锻炼,对老师们的教育能听得进、做得到。老师也帮助小C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法指导。到初一下学期时,小C成绩有明显提升,各方面都有很大改变,性格也变得开朗阳光,有上进心,初二时虽有反复,但初三时已十分认真学习,中考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考进一所省一级高中,顺利完成了中考目标。
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是促进家校合作育人的前提和基础,和谐的家校关系应是开放、民主、融合、平等的,是互动、互补、互信的。在家校沟通方面,班主任要尽量常态化,避免家长出现“告状”的想法;要持平常心,尊重家长。我们需要家长的信任、支持与配合,即使学生犯错,在具体问题上,也要有“学生犯错是正常的”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出现问题后如何引导学生改正,可以给出指导意见,但不应是命令式的,反过来,家长也需要老师的配合和支持,明确好家校期望。学生进入初中后,班主任要多提供学生学习的建议,并让家长接受和配合。
(二)利用好班会课,加强学法指导
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现存的德育问题和预见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性地开设班会课,以减少学生在后期出现的偏常行为,争取在萌发前把问题解决,这样就可以为以后在班级管理上节省更多时间和精力,既能减少学生出现偏常行为干扰学习,又能让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上,双管齐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很多学生学不得法,长期学习成绩不见起色会降低学习兴趣和信心,要解决这个问题,班主任要重视与其他学科任教老师沟通、研讨,了解学生学科学习的动态,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如,在早读午读时间记录、抽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在各科教学检测后,了解学生的进退步情况,积极干预,与学生分析、讨论解决办法;在学习方法上,要点面结合,指导学生尝试、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笔者带某届某班初二上学期各考试科目中,思想品德学科远远落后(约12分,百分制)同一层次的班(平行班),其它学科则不相上下,与思想品德老师沟通,与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后,笔者设计了一节题为《1分的价值》的班会课,通过班会课,转变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同时,也尊重思想品德老师的教学和管理风格,与他一起多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共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到初二下学期期末区统考时,差距大大缩小(5分多),最后,在升学考试时,差距仅1.28分。因此,班主任要利用好班会课,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取长补短
对于那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为薄弱的学生,如果教师按计划开展教学,就会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产生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着实不易,但如不解决,学生的学习就越来越差。因此,班主任要借助个别学习能力好、成绩优良的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高层次的组员向低层次的组员讲解将会促进高层次组员的学习效果,也能提升其表达能力等,而低层次组员则得到更多关注,增加了再次学习和强化训练的机会,也能感受到同学间的善意和帮助。组长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组织者,既督促组员,又受组员监督,进步往往比其他组员更快、更大,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习的意识、能力、方法等都比其他组员提升快;组长的督促和引领,有利于其他组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层次的组员更能了解和学习到高层次组员良好的学习方法等。班主任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促成学生相互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培养优生的目标更容易达成。 (四)引导学生重视对评价的反馈、分析与正确归因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源于成就感,因此,如何给学生带来更多成就感是众多班主任共同关心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在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短板又想改变时,才能引导学生重视评价的反馈、分析和正确归因,才会促使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笔者带2018届某班时,从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起,对全班学生每次联考或区统考成绩持续跟踪记录,在每次考试后都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对每科学习的潜力给出最高5星,最低1星的评价,引导学生重视落后科目的学习;同时,给出学习方法等建议,直至中考前,给予中考成绩预测和预测调整,预测的上限对学生也有心理暗示作用。学生普遍学会怎么评价自我和归因分析,形成培优挖潜的意识,并且在不断进步中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初三时,基本上不怎么需要班主任、学科教师督促学习;中考时,班中也涌现很多“黑马”,除体育外,中考总分平均分年级第一,5科年级第一,1科第二;全班83.3%学生考上高中录取线,79.2%被普通高中录取。
对学生评价分析,既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重视,也能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分析自己的每一次考试成绩,找出薄弱的知识板块,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复习计划、内容,调整学习状态和方法,大大提高复习效果,这种影响是长期的,也是进行评价反馈的意义所在。
三、结语
班主任对学生的培优、促中、扶差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既需要学科教师的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更需要班主任的配合乃至指导,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和配合;班主任指导越早,學生的主体作用就越容易发挥,成效就越大。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只有想方设法促使自己及时调整、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才能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行为。如果把德育工作和智育教导两者割裂开来,反而就会导致其相互削弱并适得其反;只有把促进学生学习融合进德育工作中,才会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郑英.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冯建军.四十年德育改革的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J].中小学德育研究,2019(1).
[3]邱利见,赵文政.初中教师在品德评价中的内隐态度研究[J].中国德育,2019(21).
[4]郑艳春.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7).
[5]肖健美.孩子做计划没有执行力怎么办[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7).
【关键词】班主任;初中学生;德育策略
一、初中生学习的现状简析
初中三年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年,学生不得不面对其人生中第一次重要抉择。不少学生需要教师和家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共同面对,协助自己在个人抉择时做出应对;也有一些学生需要教师和家长帮助其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特别是那些无心学习的学生,在德育方面需班主任提供帮助。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有目的、有意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班主任负责开展班级工作,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教育、指导,做好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实践也表明,教师对学生品德的评价会随着学业成绩的变化而变化,学业成绩与品德分数呈显著正相关。根据这种相关性,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曾经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归因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不良习惯的根源在于家庭及学习期望值较低、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这些根源致使家庭对孩子在学习上的关注度极低,从而导致对学生在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上的缺失;同时,学生在学习上也难以有持久的动力和毅力。不少学生花费过多时间在电视和电子产品上,而不是大量的阅读,导致學生在专注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上十分滞后,仅凭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往往难以兼顾个别化,效果也难以持久。
二、班主任促进初中生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家校沟通,明确家校期望
积极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是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主要途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路径,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沟通。
案例:C同学读小学时,其妹妹出生,父母为了照顾妹妹,把小C放到学校寄宿。寄读期间,小C渐渐迷上网络游戏,读小学六年级时,无心学习,变得沉默寡言。升读初一后,其思维、表达,异于常人,用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标准衡量老师说话的对错,大脑中只有他沉迷的虚拟世界,而没有现实世界,师生沟通难度很大。家长了解情况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专门留家陪读,加强家庭教育,经常与老师们沟通,与孩子、班主任一起确定中考目标,平时对老师们的建议,能悦纳和尽快实施。不久,小C能完全从网络游戏中退出,又加强了体育锻炼,对老师们的教育能听得进、做得到。老师也帮助小C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法指导。到初一下学期时,小C成绩有明显提升,各方面都有很大改变,性格也变得开朗阳光,有上进心,初二时虽有反复,但初三时已十分认真学习,中考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考进一所省一级高中,顺利完成了中考目标。
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是促进家校合作育人的前提和基础,和谐的家校关系应是开放、民主、融合、平等的,是互动、互补、互信的。在家校沟通方面,班主任要尽量常态化,避免家长出现“告状”的想法;要持平常心,尊重家长。我们需要家长的信任、支持与配合,即使学生犯错,在具体问题上,也要有“学生犯错是正常的”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出现问题后如何引导学生改正,可以给出指导意见,但不应是命令式的,反过来,家长也需要老师的配合和支持,明确好家校期望。学生进入初中后,班主任要多提供学生学习的建议,并让家长接受和配合。
(二)利用好班会课,加强学法指导
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现存的德育问题和预见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性地开设班会课,以减少学生在后期出现的偏常行为,争取在萌发前把问题解决,这样就可以为以后在班级管理上节省更多时间和精力,既能减少学生出现偏常行为干扰学习,又能让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上,双管齐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很多学生学不得法,长期学习成绩不见起色会降低学习兴趣和信心,要解决这个问题,班主任要重视与其他学科任教老师沟通、研讨,了解学生学科学习的动态,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如,在早读午读时间记录、抽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在各科教学检测后,了解学生的进退步情况,积极干预,与学生分析、讨论解决办法;在学习方法上,要点面结合,指导学生尝试、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笔者带某届某班初二上学期各考试科目中,思想品德学科远远落后(约12分,百分制)同一层次的班(平行班),其它学科则不相上下,与思想品德老师沟通,与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后,笔者设计了一节题为《1分的价值》的班会课,通过班会课,转变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同时,也尊重思想品德老师的教学和管理风格,与他一起多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共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到初二下学期期末区统考时,差距大大缩小(5分多),最后,在升学考试时,差距仅1.28分。因此,班主任要利用好班会课,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取长补短
对于那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为薄弱的学生,如果教师按计划开展教学,就会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产生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着实不易,但如不解决,学生的学习就越来越差。因此,班主任要借助个别学习能力好、成绩优良的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高层次的组员向低层次的组员讲解将会促进高层次组员的学习效果,也能提升其表达能力等,而低层次组员则得到更多关注,增加了再次学习和强化训练的机会,也能感受到同学间的善意和帮助。组长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组织者,既督促组员,又受组员监督,进步往往比其他组员更快、更大,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习的意识、能力、方法等都比其他组员提升快;组长的督促和引领,有利于其他组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层次的组员更能了解和学习到高层次组员良好的学习方法等。班主任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促成学生相互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培养优生的目标更容易达成。 (四)引导学生重视对评价的反馈、分析与正确归因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源于成就感,因此,如何给学生带来更多成就感是众多班主任共同关心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在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短板又想改变时,才能引导学生重视评价的反馈、分析和正确归因,才会促使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笔者带2018届某班时,从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起,对全班学生每次联考或区统考成绩持续跟踪记录,在每次考试后都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对每科学习的潜力给出最高5星,最低1星的评价,引导学生重视落后科目的学习;同时,给出学习方法等建议,直至中考前,给予中考成绩预测和预测调整,预测的上限对学生也有心理暗示作用。学生普遍学会怎么评价自我和归因分析,形成培优挖潜的意识,并且在不断进步中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初三时,基本上不怎么需要班主任、学科教师督促学习;中考时,班中也涌现很多“黑马”,除体育外,中考总分平均分年级第一,5科年级第一,1科第二;全班83.3%学生考上高中录取线,79.2%被普通高中录取。
对学生评价分析,既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重视,也能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分析自己的每一次考试成绩,找出薄弱的知识板块,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复习计划、内容,调整学习状态和方法,大大提高复习效果,这种影响是长期的,也是进行评价反馈的意义所在。
三、结语
班主任对学生的培优、促中、扶差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既需要学科教师的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更需要班主任的配合乃至指导,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和配合;班主任指导越早,學生的主体作用就越容易发挥,成效就越大。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只有想方设法促使自己及时调整、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才能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行为。如果把德育工作和智育教导两者割裂开来,反而就会导致其相互削弱并适得其反;只有把促进学生学习融合进德育工作中,才会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郑英.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冯建军.四十年德育改革的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J].中小学德育研究,2019(1).
[3]邱利见,赵文政.初中教师在品德评价中的内隐态度研究[J].中国德育,2019(21).
[4]郑艳春.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7).
[5]肖健美.孩子做计划没有执行力怎么办[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