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辅导员素质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k81950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是未来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是教育学生做人的人,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自己的学生。本人结合工作实践从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基本法律制度指导,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贴近学生生活,深入学生心灵;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
  [关键词]和谐社会 大学生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长期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16号文件,2005年初又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无疑要求处于学生工作最前线的辅导员的各方面素质必须不断完善,以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自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结合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提出当前高校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要具备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的指导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明确指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青少年。因此,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的任务之一。
  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他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他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三观”,不仅要有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大学生是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工作,更需要每个大学生自觉实践,勇于探索,读书好学,多思好问,革新创造,特别是注意从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求真务实,把学校和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社会价值的行为规范,经过价值实践的反复强化,锻炼敏锐的思维,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使自己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那种会生存、善学习、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有效帮助每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道德价值和功利价值关系,确实地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使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要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基本法制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了解我国基本法律制度,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和理论,能够更好的发挥发挥自身较高文化水平优势,在现今法治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的服务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社会,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但是,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法制意识不强,甚至不懂法律,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能依法办事,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障碍。因此,普及法律知识,加强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使大学生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必须学会用法律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行为,增强大学生依法行事的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法制素质。
  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做到自己要懂法,既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专业法律法规及与教师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和法律素养,做到依法执教;又要深入学习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宪法》、《刑法》、《婚姻家庭与继承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与建设和谐社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义务,从而正确指导大学生依法解决生活学习及家庭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造就一个“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生活环境,引导大学生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教育学生既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别人的合法利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为社会达到一种有序、安全和稳定的和谐状态做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辅导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正常的适当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类恶性事件不断曝光,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高校甚至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高校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对缺乏的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对于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促进心理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生活节奏正在加快,竞争变得更加剧烈。社会竞争既表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科技水平的竞争,同时也表现为心理素质的竞争。现代化的过程既是经济发展、生存环境变化的过程,更是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变革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国民性格变迁的过程。然而,当这种改革过多、过快、过猛时,相当一部分人就会感到不适应,感到迷茫、困惑,从而加重人们的心理负荷。当代大学生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增加了,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从而影响到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但由于一系列原因,很多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仍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
  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掌握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心理专业知识的理论水平;同时,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有效的心理咨询技巧和方法,学会耐心地去倾听,多做换位思考,放下老师的权威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多理解、安慰和鼓励学生,这样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引起共鸣,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形成良好的个体思想品质,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四、要贴近学生生活,深入学生心灵。
  以前有一位优秀辅导员来我校交流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对你来说他只是你众多学生中的一个,而对他来说你也是他的全部。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父母的心愿。十二年寒窗苦读是为了上梦寐以求的大学。然而高考这条独木桥总是使有人欢喜有人忧。陶行知告诫教师要“爱满天下”。每个人都需要爱,更何况是刚刚有过创伤的高职生呢?真心诚意关心、爱护学生,用父母之心、兄弟之情、师生之爱去呵护学生,用火热的心去温暖学生。在大学生主体意识发达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要带好这群大学生,仅靠来自于行政权力的影响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亲和力,它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也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在工作中往往会收到“不令而行”的教育管理效果。心理上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爱他们所爱,苦他们所苦,乐他们所乐时,他们才会向你投来信任的目光,相信这一切是为了他们,为了他们的一切。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能用爱去教育引导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用同样的感情去回报你。如果平时你把同学当作朋友来交往,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引导,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也把你当作他们的知心朋友来倾诉,当作慈母寻求保护,你不仅能得到学生的尊敬,而且也赢得了学生的爱。在5.12大地震后的当晚,我问学生怕不怕,他们说只要我和他们在一起就不怕,我顿时热泪盈眶,我能够在他们碰到困难、或是遇到麻烦、感到困惑的时候,想起有我在他们身边,想到来我这儿寻求帮助,能够让他们有安全感,那我作为辅导员才是合格的。
  五、要了解时事政策,加强对就业指导知识的学习,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高等教育,实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工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机制、运行机制、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面向就业需求,深化教育系统内外的各项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第一位职业导师,辅导员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成才和就业服务,因此职业指导就成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辅导员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务。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方式既强化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主体作用和选择权利,又给大学生带来强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同时,由于受传统的择业观念影响,许多大学生形成不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出现了“高不成”和“低不就”等不和谐的现象。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合理定位,正确择业,及时就业成为各大高校的当务之急。
  所以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就业指导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学生职业定位、自我认知理解、择业决策、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职业道德培训等的研究,在不同时期对大学生开展不同职业指导活动,引导刚入学的大学生结合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特长及所学专业,正确评价自己,树立积极而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确定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了解当年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提高分辨就业信息的能力,提高就业技能,培养就业竞争意识,从而减少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纠纷和违约现象;从而为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发挥个人的社会价值做出正确的导航。
  六、要具备灵活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正确引导大学生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正确引导大学生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使同学认识到学习专业知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同样也是一门必修的学问。让同学充分了解到和谐社会是各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平等相待、相互信任、团结协作、和谐发展的社会。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管理者的辅导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必须善于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帮助学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正确引导学生树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真正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不仅要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还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不能仅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还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别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欢的。因而在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不能仅仅指责和埋怨对方,而要做到互相谅解和彼此的适应。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稳定平衡协调发展的生活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展人的环境氛围,必须塑造与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主体素质。很多人只强调他人对自己应该承认、理解、接受和尊重,却忽视对等地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只注意自己目的实现,却无视他人的利益和要求等等。在这种倾向支配下,他们常常不顾场合和对方心情,一味由自己的性子去交往,致使在交往中出现尴尬的局面。试想一个人处于心理低潮时,你却在他面前宣告自己成就,结果又会怎样?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主体素质的主要塑造者,辅导员自身素质的优劣、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结语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指引者和引路人,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基础。辅导员在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对学生最了解,因此辅导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品行、学业与前途,也影响着学校的地位、声誉和发展。涉及方方面面的事很多,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料性,不仅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丰富的经验和足够的判断和应变能力,更要虚心向周围的老师学习、请教,大家在一起交流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互相取长补短,当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总是能得到领导及周围其它辅导员老师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总之,学生是学校的主体,而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了解最密切的;辅导员工作是最基层、最细致的;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自己的学生。辅导员工作和其他任何一项工作一样,是没有止境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讨、不断追求、与时俱进才能开创高校辅导员队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第24号令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16号文件.2004
  [3]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4] 黄希庭.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李宁.论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终身化[J]. 湘潭学院学报(社科科版),2005.
  [6] 罗元.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整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7] 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8] 刘福金.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辅导员素质的探讨
  [9] 孙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探讨
  [10]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作者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经济法律系)
其他文献
[摘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其教育问题中,政府已经在制度层面基本解决了就学难的情况,但是如何促进其社会融入,主要是社会心理融入融入,成了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现状分析入手,着重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促进学生社会心理融入的教师行为策略。第一、平等、尊重、期待,构筑教师基本的学生观;第二、自信、理想、习惯,成就学生发展的人生路;第三、互助、展示、自尊,给予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就如何搞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谈三点教学体会:搞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必须首先准确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科定位;其次,要纠正错误学习观念,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最后,要运用有效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实践 教学体会    2006年9月,我国政府首先在北京大学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公修课,随后在全
期刊
[摘要]《社会保障学》是高校经管类相关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开设此课程就是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以便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服务。笔者针对在授课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从《社会保障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为该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 社会保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农业技术信息化教学是高校信息化教育的一部分,农业信息资源是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本文从高职院校农业信息教学资源的建设现状和特点出发,提出实现高职农业信息教学资源建设的几点途径:信息政策和管理;网络资源共享;信息人才建设;自主开发和引进的多种手段利用。旨在为加快高职农业技术类信息化教学进程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农业技术 信息化资源 资源建设    一、引言  
期刊
[摘要]当前形势下,高校建立教师图书资料室具有现实重要性。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教师图书资料室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阐述,呼吁改善条件、突出特色,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最终使其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高校院系 教师资料室 建设 管理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等学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知识储备
期刊
[摘要]在实验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实验创新思路,设计创新实验,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物理 实验 创新 设计 改进 效果     物理实验首先给学生的是一种感性认识,而这种感性认识越强烈,就越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学习的愿望也就越强烈了。由此可见,上好物理实验课在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合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作者自己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即由以知识教学为重点转向以能力开发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努力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的尝试。  [关键词]大学教育,现状,教学实践,改革,创新,个性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已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谁的知识越多,意味着谁就有可能成为经济的弄潮者。但是,知识本身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更不能直接变为财富。
期刊
[摘要]词汇附带习得是目前二语习得界较新的研究领域。通过大量阅读附带性习得词汇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词汇学习途径。影响语篇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学习者的词汇知识,话题的熟悉度和语境因素。  [关键词]词汇附带习得 阅读 词汇知识 话题熟悉度 语境因素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如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1972)所说:“没有语法,人们可表达
期刊
[摘要]阐述了虚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着重探讨了虚拟仪器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应用,给出虚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并说明其重要作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虚拟技术 实验教学 虚拟仪器 虚拟现实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迅速发展,以LabView,Multisim,VRML,Java等为代表的计算机虚拟技术逐渐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并成为大专院校实验室建设的研究热点。当前院校实验教
期刊
[摘要]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引导学生把这种爱国主义热情付诸行动。我在历史教学中,用唯物史观使学生了解和分析历史,把历史教学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历史教学 重点突出 爱国主义教育    一、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卓越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