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41号文件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2002年12月23日财政部又以财会[2002]21号文件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这些规范的发布实施,对于深入贯彻《会计法》,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必要性、目标及内容作一简要论述。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与特征
2001年6月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为内部会计控制下了如下定义:"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话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内部会计控制具有以下本质特征:
1、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主要限于单位中那些能够用价值形式,即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不能有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一般属于管理控制的范畴。
2、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手段是会计处理程序及其他会计控制标准,而管理控制主要通过制度和方针政策来实施。
3、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者的要求,保证单位的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向有关方面保证单位的工作目标或经营目标的实现。
4、从内部会计控制与审计的关系看,财务审计中所要评审的主要是会计控制制度,而在经营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中,除了评审会计内部制度外,还要评审管理控制制度。
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我国经济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正在和世界经济接轨。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尤为重要。然而,我国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当前的会计造成假行为严重,财务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各种违法乱纪现象愈演愈烈,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客观环境和单位内部会计活动以及经济管理的现状都迫切需要每一个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实行内部会计控制是加强会计核算,抑制会计造假行为,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期,新旧体制正在转换,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财经法规还不十分完善,一些人和一些单位从私欲和单位的小集体利益出发,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视财经法规为儿戏,大肆进行会计造假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要杜绝各种会计造假行为,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财经法规,来制止和打击各种造假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单位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确保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各单位内部要建立和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单位内部的各种舞弊现象和会计造假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实行内部会计控制是总结国内外会计管理经验教训的客观要求
轰动全世界的"巴林银行倒闭案"的一个最主要的教训就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松散。此外,美国"安然事件"、"世通公司造假案",我国证券市场上的"琼民源案"、"银广厦事件",以及"亚细亚的破产"、"巨人集团的倒闭"、"上海社保基金案"等案例,究其原因,大都是疏于内部会计控制,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了内部会计控制对一个单位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说明了在我国建立和健全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三)实行内部会计控制是我国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主要的组织特点之一是出资者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法人财产权与企业经营权相结合,即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以独立的法人资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对于所有者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所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能否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保障。所有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但他们需要通过经营者提供的报财务会计信息来分析、了解和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从而对经营者进行必要的干预。如果没有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经营者就有可能肆意歪曲财务会计信息,所有者的利益就有可能受到损害。
对于经营者而言,内部会计控制也是其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实现公司目标的重要保证。内部会计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确保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使企业的产权关系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财产物资的核算、监督、保管等内部管理制度,处理好受托经济责任和利益分配关系。科学管理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包括科学的领导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在内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其中必然包括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主要围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规定了三个基本目标。
(一)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最基本目标,也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最基本的手段。它是《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在会计控制中的具体体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我国的会计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会计行为不规范,会计资料因制度和人为的因素而严重失真,会计监督软弱无力等。所以,《会计法》把"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作为首要的立法宗旨,并明确单位负责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也是由会计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为了使会计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必须有其他的配套规章来予以保证。因此,作为《会计法》配套规章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所确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首要目标也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一)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查错防敝是实施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也应该是内部各管理阶层的会计控制目标。例如,对货币资金收支过程和保管过程中的查错防敝,应由财会部门协助单位管理当局制定相应的授权批准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必须分离,相关机构及人员应当相互制约,加强款项收付的稽核,各资金使用部门也应严格遵守授权与批准程序及权限范围内的规定,财会部门应严格履行检查监督职能等等。
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既是财产经管和使用部门及人员的内部控制目标,又是财会部门的内部控制职责,还是单位出资者及管理当局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从会计基本原理看,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包括资本的安全、完整。资产是资本赖以存的自然形态,资产还是对企业未来经济效益发挥作用的经济资源,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也有赖于资产的安全、完整。它要求会计人员在遵循稳健等会计原则的基础上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在尽可能防范和抵御未来资产风险的基础上,从事会计核算及监督工作。因此,资产的安全、完整是单位各部门共同的内部控制目标的职责,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
(二)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确保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例如:《会计法》是我国会计执业的基本法,必须得到贯彻执行,必须严格实行内部会计控制,确保各单位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通过运用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严密防范做假账等违法行为。
实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除了督促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外,还应督促单位建立健全与内部控制制度协调一致的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这些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四、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做出了如下规定:"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这也是《会计法》所规定的核算内容。
(一)货币资金控制。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资产。单位应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应当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二)实物资产控制。实物资产包括各种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是单位开展生产经营的重要物质基础,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
(三)对外投资控制。对外投资控制是单位应当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通过实行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等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处置等环节的会计控制,严格控制投资风险。
(四)工程项目控制。单位应当建立规范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招投标、质量管理等环节的会计控制,防范决策失误及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五)采购与付款控制。单位应当合理设置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建立和完善采购与付款的会计控制程序,加强请购、审批、合同订立、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会计控制,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减少采购风险。
(六)对外筹资控制。单位应当加强对外筹资活动的会计控制,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及筹资方式,降低资金成本,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确保筹措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七)销售与收款控制。单位应当在制定商品或劳务等的定价原则、信用标准、收款方式等销售政策时,充分发挥会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加强合同订立、商品发出和账款收回的会计控制,避免或减少坏账损失。
(八)成本费用控制。单位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九)担保控制。单位应当加强对担保业务的会计控制,严格控制担保行为,建立担保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明确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条件、担任责任等相关内容,加强对担保合同订立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防范潜在风险,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此外,还有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等,由于篇幅的限制,这儿就不一一论述了。《会计法》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法律依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新《会计法》的配套规章,从长远的角度看,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适应加入WTO并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与特征
2001年6月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为内部会计控制下了如下定义:"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话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内部会计控制具有以下本质特征:
1、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主要限于单位中那些能够用价值形式,即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不能有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一般属于管理控制的范畴。
2、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手段是会计处理程序及其他会计控制标准,而管理控制主要通过制度和方针政策来实施。
3、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者的要求,保证单位的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向有关方面保证单位的工作目标或经营目标的实现。
4、从内部会计控制与审计的关系看,财务审计中所要评审的主要是会计控制制度,而在经营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中,除了评审会计内部制度外,还要评审管理控制制度。
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我国经济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正在和世界经济接轨。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尤为重要。然而,我国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当前的会计造成假行为严重,财务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各种违法乱纪现象愈演愈烈,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客观环境和单位内部会计活动以及经济管理的现状都迫切需要每一个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实行内部会计控制是加强会计核算,抑制会计造假行为,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期,新旧体制正在转换,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财经法规还不十分完善,一些人和一些单位从私欲和单位的小集体利益出发,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视财经法规为儿戏,大肆进行会计造假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要杜绝各种会计造假行为,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财经法规,来制止和打击各种造假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单位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确保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各单位内部要建立和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单位内部的各种舞弊现象和会计造假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实行内部会计控制是总结国内外会计管理经验教训的客观要求
轰动全世界的"巴林银行倒闭案"的一个最主要的教训就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松散。此外,美国"安然事件"、"世通公司造假案",我国证券市场上的"琼民源案"、"银广厦事件",以及"亚细亚的破产"、"巨人集团的倒闭"、"上海社保基金案"等案例,究其原因,大都是疏于内部会计控制,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了内部会计控制对一个单位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说明了在我国建立和健全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三)实行内部会计控制是我国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主要的组织特点之一是出资者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法人财产权与企业经营权相结合,即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以独立的法人资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对于所有者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所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能否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保障。所有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但他们需要通过经营者提供的报财务会计信息来分析、了解和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从而对经营者进行必要的干预。如果没有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经营者就有可能肆意歪曲财务会计信息,所有者的利益就有可能受到损害。
对于经营者而言,内部会计控制也是其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实现公司目标的重要保证。内部会计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确保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使企业的产权关系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财产物资的核算、监督、保管等内部管理制度,处理好受托经济责任和利益分配关系。科学管理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包括科学的领导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在内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其中必然包括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主要围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规定了三个基本目标。
(一)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最基本目标,也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最基本的手段。它是《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在会计控制中的具体体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我国的会计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会计行为不规范,会计资料因制度和人为的因素而严重失真,会计监督软弱无力等。所以,《会计法》把"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作为首要的立法宗旨,并明确单位负责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也是由会计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为了使会计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必须有其他的配套规章来予以保证。因此,作为《会计法》配套规章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所确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首要目标也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一)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查错防敝是实施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也应该是内部各管理阶层的会计控制目标。例如,对货币资金收支过程和保管过程中的查错防敝,应由财会部门协助单位管理当局制定相应的授权批准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必须分离,相关机构及人员应当相互制约,加强款项收付的稽核,各资金使用部门也应严格遵守授权与批准程序及权限范围内的规定,财会部门应严格履行检查监督职能等等。
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既是财产经管和使用部门及人员的内部控制目标,又是财会部门的内部控制职责,还是单位出资者及管理当局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从会计基本原理看,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包括资本的安全、完整。资产是资本赖以存的自然形态,资产还是对企业未来经济效益发挥作用的经济资源,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也有赖于资产的安全、完整。它要求会计人员在遵循稳健等会计原则的基础上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在尽可能防范和抵御未来资产风险的基础上,从事会计核算及监督工作。因此,资产的安全、完整是单位各部门共同的内部控制目标的职责,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
(二)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确保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例如:《会计法》是我国会计执业的基本法,必须得到贯彻执行,必须严格实行内部会计控制,确保各单位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通过运用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严密防范做假账等违法行为。
实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除了督促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外,还应督促单位建立健全与内部控制制度协调一致的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这些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四、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做出了如下规定:"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这也是《会计法》所规定的核算内容。
(一)货币资金控制。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资产。单位应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应当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二)实物资产控制。实物资产包括各种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是单位开展生产经营的重要物质基础,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
(三)对外投资控制。对外投资控制是单位应当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通过实行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等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处置等环节的会计控制,严格控制投资风险。
(四)工程项目控制。单位应当建立规范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招投标、质量管理等环节的会计控制,防范决策失误及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五)采购与付款控制。单位应当合理设置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建立和完善采购与付款的会计控制程序,加强请购、审批、合同订立、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会计控制,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减少采购风险。
(六)对外筹资控制。单位应当加强对外筹资活动的会计控制,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及筹资方式,降低资金成本,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确保筹措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七)销售与收款控制。单位应当在制定商品或劳务等的定价原则、信用标准、收款方式等销售政策时,充分发挥会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加强合同订立、商品发出和账款收回的会计控制,避免或减少坏账损失。
(八)成本费用控制。单位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九)担保控制。单位应当加强对担保业务的会计控制,严格控制担保行为,建立担保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明确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条件、担任责任等相关内容,加强对担保合同订立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防范潜在风险,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此外,还有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等,由于篇幅的限制,这儿就不一一论述了。《会计法》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法律依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新《会计法》的配套规章,从长远的角度看,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适应加入WTO并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