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化信息资源逐步深入到初中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初中生在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掌握能力却非常薄弱,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对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要充分的重视起来,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带动古诗词的教学的深入发展。本文针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从朗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形式之美;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中国传统节日与古诗词有效结合,渗透传统文化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古诗词
一、朗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形式之美
中国的古诗词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在写作手法和朗读技巧上都会体会到古诗词的押韵,因此在朗诵古诗词时,就要运用好这一特性。每个音、每个字、每句词都不同程度上,存在节奏上的变化,平仄音调使其在朗读时有抑扬顿挫的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教学,通过对古诗词反复的朗诵,帮助学生对古诗词作品的韵味进行体会,对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进行深入剖析,也会使学生的古诗词基础知识积累量有所提升,从而更好的将传统文化与古诗词阅读有效的融合到一起,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统编人教版《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朗读,遵循“书读百变,其义自现”的理念,通过反复的阅读后,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承天寺”之中,“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尽是对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作者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份的卑微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这样一篇好文章,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其中的韵味和含义,都能够有效的激发出来,也能在诵读中,感受到古诗词的写作形式之美,更好的对古诗词深入理解。
二、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学生兴趣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通过对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提升,促进古诗词传统文化教学高效地开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相应的情境,由浅入深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程之前,收集和整理出与文章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将这些教学材料经过有效甄选后,在课堂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初中教材中的《水调歌头》一文,是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代表作之一,学生在认真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慢慢感受到文章所蕴藏的意境,促使学生将注意力和情感投入学习中。视频观看结束后,教师着为同学们播放王菲的经典曲目——《水调歌头》,随着悠扬的音乐旋律的响起,朗朗上口的歌词会使同学们不由自主的哼唱起来,既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通过这种有效的创设课堂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提升对古诗词的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将传统文化高质量的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三、借助中国传统节日与古诗词有效结合,渗透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具有传统意义的节日,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激发了古代诗人、词人的浓厚的思想感情,并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著作。
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程颢的《郊行即事》、王禹俏的《清明》等等这些古诗词都蕴含的多彩的民俗韵味,有着深远的文化传承意义。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氛围,增进对古诗词意境和思想的理解,还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中秋节前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中秋之夜”的古诗词鉴赏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出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然后在课堂上为同学们有感情诵读,并对其内容和意境进行进行分享讲述,使学生可以在这种互动形式下,有效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学习中,古诗词内容的学习是重点也是难点,有效的开展古诗词的学习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教师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于古诗词的影响作用,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着手,合理运用教学技巧,提升初中生古诗词的学习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 韓梅英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J]·课外语文(下 ),2015,(2):27—27.
[2] 黄春英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用探析 [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2):146-147.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古诗词
一、朗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形式之美
中国的古诗词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在写作手法和朗读技巧上都会体会到古诗词的押韵,因此在朗诵古诗词时,就要运用好这一特性。每个音、每个字、每句词都不同程度上,存在节奏上的变化,平仄音调使其在朗读时有抑扬顿挫的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教学,通过对古诗词反复的朗诵,帮助学生对古诗词作品的韵味进行体会,对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进行深入剖析,也会使学生的古诗词基础知识积累量有所提升,从而更好的将传统文化与古诗词阅读有效的融合到一起,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统编人教版《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朗读,遵循“书读百变,其义自现”的理念,通过反复的阅读后,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承天寺”之中,“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尽是对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作者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份的卑微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这样一篇好文章,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其中的韵味和含义,都能够有效的激发出来,也能在诵读中,感受到古诗词的写作形式之美,更好的对古诗词深入理解。
二、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学生兴趣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通过对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提升,促进古诗词传统文化教学高效地开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相应的情境,由浅入深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程之前,收集和整理出与文章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将这些教学材料经过有效甄选后,在课堂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初中教材中的《水调歌头》一文,是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代表作之一,学生在认真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慢慢感受到文章所蕴藏的意境,促使学生将注意力和情感投入学习中。视频观看结束后,教师着为同学们播放王菲的经典曲目——《水调歌头》,随着悠扬的音乐旋律的响起,朗朗上口的歌词会使同学们不由自主的哼唱起来,既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通过这种有效的创设课堂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提升对古诗词的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将传统文化高质量的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三、借助中国传统节日与古诗词有效结合,渗透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具有传统意义的节日,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激发了古代诗人、词人的浓厚的思想感情,并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著作。
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程颢的《郊行即事》、王禹俏的《清明》等等这些古诗词都蕴含的多彩的民俗韵味,有着深远的文化传承意义。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氛围,增进对古诗词意境和思想的理解,还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中秋节前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中秋之夜”的古诗词鉴赏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出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然后在课堂上为同学们有感情诵读,并对其内容和意境进行进行分享讲述,使学生可以在这种互动形式下,有效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学习中,古诗词内容的学习是重点也是难点,有效的开展古诗词的学习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教师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于古诗词的影响作用,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着手,合理运用教学技巧,提升初中生古诗词的学习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 韓梅英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J]·课外语文(下 ),2015,(2):27—27.
[2] 黄春英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用探析 [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