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qi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而组织的教育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须了解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其次必须积极有效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正确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充分协调自己的知、情、行,使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
  中学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初中生的年龄大多在12~15岁,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初始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成人感”的出现;心理半幼稚半成熟、半依附半独立;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增强;性意识的产生;道德品质趋于稳定。但总的看来,他们的心理还很不成熟,更多地带有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处于过渡时期。总之,他们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和学校老师在关心孩子是否认真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课本中大多是精品名篇,都有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大有裨益。
  初中学生从心理特征方面可分为初一阶段和初二、初三阶段。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刚踏入中学,心理还不成熟,还带着小学时的稚气。因为已习惯了小学时靠死记硬背便学好语文的学习“方法”,所以无论是对中学的授课方式,还是学习方法,都感到不适应。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及已有的经验。要求教师把知识性同趣味性、形象性、生动性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接受知识是一种享受。教师还要使师生双边活动频繁,尽量在教学设计中多运用设问句、反问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眼神的威力,用眼睛与学生交流,启发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课堂上教师的语态直接影响教学气氛,只有面带微笑地进行启发性提问,同学才能踊跃发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身教,和蔼可亲,使课堂教学在严肃、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初二、初三学生,他们已经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学校开设的科目也多了,不能把更多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语文学习上。这就要求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重点精讲,要言不烦,讲到学生的心坎上,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学生进入初二后,由于心理渐趋成熟,发言不像以前那样积极了,要经过“熟虑”以后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此时,他们的观察与鉴赏能力增强了,他们喜欢老师领路,在复杂中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上点到即止,给学生留下回味余地,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让他们做主人,掌握主动权,使他们不自觉地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此时教师切忌指手画脚,满口说教。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不愿意老师再把他们当小孩看待,管这管那,而是希望得到尊重与信任,要求自由,主张“自我设计”,显示自己是一个强者,是一个大人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做出判断和抉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盡量发挥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渗透生命价值教育,学会珍惜生命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主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激励学生活得有价值。如在教《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时,先用张海迪的苦难人生打动学生:张海迪五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但是她没有放弃,而是更加珍惜自己的时间,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延长自己的生命,被誉为中国的保尔。用张海迪自己的话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她燃烧,生怕它熄灭……”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相信经过类似的教育,不管学生今后遭遇怎样的命运,他们都会勇敢地活下去,会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二、陶冶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乡情,《圆明园的毁灭》中的爱国情,都是极好的范例。
  三、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培养自强精神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重要的不是设法减少学生可能遇到的挫折,而是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困难和挫折。
  通过为学生介绍作家作品,进行抗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描写了一些人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己的勇气和胆识,不为一时的挫折所屈服,让学生从事例中吸取精神力量,树立榜样。如古希腊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刚开始演讲时,口吃很厉害,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并不灰心气馁,为克服这个弱点,他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分春夏秋冬,雨雪风霜,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四、活跃思维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如《田忌赛马》中的求异思维。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深悟文字所蕴内涵,在具体的智力活动中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课堂上,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汲取健康心理素质的有益养料,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去除心理健康课的“人为痕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既增强语文学科的魅力,又贴近学生实际,这是语文课追求的理想境界。
其他文献
目的 护理管理小组在预防骨盆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骨盆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应做到:创设阅读教学情境,营造阅读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多角度培养学生阅读语感。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质量 提高方法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不论是现在的“新课标”,还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不管是何种体裁的课文,都涉及朗读。“语文是让人哭让人笑的真诚的心灵之声;是一个人一生中人文底蕴积累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是一个人诗性存在的精神家园”。回归朗读就是回归汉语言教学即母语教学的起点,就是回归充满激情、充满感染力的课堂,就是回归从容、恬淡、真诚的精神家园,就是回归满溢着智慧、力量和丰富底蕴的文学世界。  语文,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l例腰椎软组织EHE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29岁。4年前无明显诱
覆盆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果实,其近成熟干燥果实为常用中药,具有补肾固精、缩尿、美白等功效。覆盆子在食品和药品行业中应用广泛,但目前对其质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自觉把教书和育人当做自己的职责,把握时代脉搏,深钻教材,找准德育渗透的突破口,恰到好处地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德育渗透 突破口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可见,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走向是高效课堂,这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反映,高效课堂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愉悦之中完成学习,强化学习效果。文章以小学语文为对象,探讨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研究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落实学生“学”的认识上,语文教师需就高效课堂构建进行深入思考。什么样的课堂
目的 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规范化营养,重塑患者营养生命干线,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法 对6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进行放疗相关知识宣教及饮食护理管理,观察组
目的:通过实例,研究探讨在普外科中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某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50例,其中有25例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仍有高中课堂严重缺乏生机,在诸多的学科中,语文课堂尤显突出。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为了迎合应试教育,把本来富有深厚人文内涵的、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搞得单调乏味、枯燥无趣。这样时间一长,学生难免就会对语文失去兴趣,甚至是讨厌语文、害怕语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与语文渐行渐远,我们也会失去语文课堂战斗的主阵地。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语文课堂的现状呢?究其原因,不是学生的问题,问题恰恰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