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行业,致富的新矿
叶蓉(以下简称叶):现在媒体在采访你的时候,是不是开始经常问你成为中国新首富之后的感受?
施正荣(以下简称施):很多人这么问。
叶:通常你会有什么样的回答?
施:说句心里话,我真的没什么感受。因为很多人讲你一夜暴富,好像一夜就把一个人改变了。对我来讲,这只是一个事业发展的过程,只是一个过程。
叶:随着公司的上市,你是一夜之间跨进了中国百亿富豪的行列,很快又成为中国的首富,为什么投资者会如此看好这个股票?
施:最近太阳能行业发展很快,从股市上讲总体表现是不错的。和其他公司相比,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从事太阳能发电产品制造的公司之一,而且可以讲,是营运能力最强的一个公司。所以说,跟很多其他公司相比,我们是具有实实在在的业绩的。并不是像很多高科技企业只是凭那一种概念。另外,大家都知道全球经济发展都很快,资源消耗也在加速。据欧洲一些专业机构的最新研究,大概到2030年左右,我们储存在地球上的煤、汽和油的消牦将达到顶峰。
叶:你从事的太阳能这样一个行业,有些老百姓是有一些概念的。比如说,有些人会用太阳能热水器。那么,你的企业产品和太阳能热水器这样的产品有关系吗?
施:我们跟太阳能热水器是完全不一样的产品,我们是太阳能发电产品,其实它是一个半导体装置,我们可能对计算机芯片比较了解,它的集成和它的很多千艺跟计算机芯片的过程是很相似的,我们叫它硅片,它能直接在太阳的照射下把光能转变为电能。
新技术是致富的金钥匙
叶:我知道你的产品90%是销往美国、德国、日本。那么,这些国家为什么要进口你的产品,你的产品在中国找不到市场吗?
施:怎么说呢?这可能是西方国家一个是政府的重视,另外一个是普通老百姓的素质。他们对能源危机这个意识,至少比我们国家的国民这个意识要早很多,加上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很浓。
叶:我们知道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价钱是沼气发电的7倍,风能发电的6倍,以及火力发电的11倍,是不是中国老百姓经济上达不到一个支付能力?
施:其实我们这儿有一个误区。这么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老百姓这个电费,每度电费增加一分钱,中国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市场。
叶:每度电增加一分钱就可以做到吗?
施:对,你可以计算一下。在欧洲,德国就是政府给个政策,如果我们家装了3000瓦的太阳能发电站,那么我发的电全部能够卖给电力公司,电力公司会以比一般的发电高很多的价格收购,我们就讲5块钱一度电收购,这是在德国是这个收购定价。收购这个电力公司也是一个企业,他不可能白己掏钱来收购高额的电价,他会把这个多余的成本摊销到每个用户,摊销到每家每户,德国每户一个月只要多付一个欧元,中国的人口是德国的多少倍?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国内如果每户每度电多付一分钱,中国太阳能市场就会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而且让你每度电多付一分钱,我估计连感觉都没有。
叶:我知道你接触到太阳能发电行业是在读博士的时候,当时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吗?
施:应该讲是一个很偶然的机遇吧。1988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到澳大利亚去留学。可访问学者只有一年,当时出国很不容易,所以想寻找留下来深造的机会。那么,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就碰到了我的导师马丁·格林教授。
叶:马丁·格林教授,说起来是赫赫有名,他是2002年诺贝尔环境奖的获得者,被称为世界“太阳能之父”。
施:对。马丁·格林教授当时是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电子于程系的一位教授,他所在的电子工程系还有一个太阳能光复研究中心,就是太阳能发电电池的研究中心。很巧,我当时也是碰碰运气,就敲了他的门。当时下午5点。敲开门,我把来意说了;他说我这里没有丁作,那么没有工作就没有机会了嘛。后来我就说,我并不是要找一个全职的工作,我只是想找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然后他说,请进。
叶:后来你成为新南威尔士大学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博士学位的学生。
施:对。
叶:你怎样能够做得到呢?你以前都没有涉足过这个领域。
施:当时我们有一个课题,叫薄膜太阳能电池,就是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这是第二代技术。我特别感兴趣,就加入这个课题组。当时,格林教授认为我初来乍到可能对这行业也不了解,让我做的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课题,就是把硅薄膜长在硅上,这就相对比较简单了。我大概花了半年时间就把这个课题做完了。
叶:后来呢?
施:可能跟我个人性格有关系,我这个人喜欢折腾,或者说喜欢挑战。我当时心里就在想,把薄膜长在玻璃上确实很有意思,因为老板没有把这个任务分配给我,我当时自己就到图书馆查很多的资料,然后研究了三四个月,形成了一些想法,然后开始自己默默在做实验。然后也很巧,因为我的思路可能跟之前他们思路不太一样,我就做了一些实验。3个月以后,我的实验结果比他们所有人都好。因为我当时都是自己暗暗地做,也没有跟他们讲。这时候,我就跟一个博士后聊,把一些技术给他看,跟他分析,他说你应该向老板汇报。
叶:他已经觉得你很好了。
施:是的。后来导师就正式把我分到这个课题组。我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把第一块我们叫连续性的膜生长在玻璃上,我们讲把晶体硅长在玻璃上,那是很难的。应该讲,我是世界上第一种用新方法把多晶硅生长在玻璃上的人。实验结果出来后,我就想到这个博士论文可以通过了。
叶:据我所知,你拥有十几项太阳能国际专利?
施:对。1994年,我的导师在外面筹集了5000万美元的资金,要把太阳能薄膜技术产业化。我负责技术的开发。最多的时候,我要领导18位博士,他们来自俄罗斯、印度、美国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在这个公司我学了很多,如果把这个公司的工作内容我都能够发表的话,至少要100篇以上论文。所以说,可以不谦虚地讲,在多晶硅薄膜这个领域,我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真正的专家。
转换:从科技成果到财富
叶:1988年的时候,你是我们国家应该说是比较早的公派留学生,那会儿曾经有一句话,就是为了出国而出国,那为什么后来又会选择回到国内再开创自己的事业?
施:2000年,我有几个朋友回来比较早。有一个朋友跟我讲,你有这样的技术应该回去,我当时也不相信。2000年4月份,我花了1个月时间在国内东西南北走了一圈,发现国内变化确实蛮大。然后呢,当时就萌发了这个念头,另外有一个就是说,我在澳大利亚的公司我所负责的这种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
叶:我知道你还是上海女婿呢? 施:是啊。
叶:那为什么后来会选择无锡来创办企业呢?
施:我觉得无锡应该讲在吸引人才方面,尤其是海归人才方面,做得非常到位。2000年8月2日,我就到无锡去做第一场报告,大概讲了3个多小时。讲完以后,他们的领导说这个想法好;他说你是不是到无锡来,我们就需要你这样的科学家来无锡当老板。
叶:可是你的公司在2002年的时候,经营就碰到很大的问题了,是吗?
施:是的。2002年的时候到无锡已经有七八个月了,可是还没有大规模形成生产销售。那么,这时候社会上,包括公司里头就有一些说法。
叶:我知道有一个挺刻薄的说法,说是又来了一个只打雷不下雨的企业。
施:对。无锡本地就讲,这个读书人到底行不行。
叶:你心里有没有动摇过?
施:没有,没有动摇过。因为我认为他们只了解我的一方面,或者对我不是很了解。因为我心里很有底,生产太阳能电池的设备没有来,你不能怪我呀。如果设备来了,我做不出来,或者做出来了东西卖不出去,那才是我的责任。
叶:说有两年时间,你带头每个月只拿1/4的薪水。
施:对。1/4的薪水,然后一个月有些员工还拿不到工资。
叶:这个坎又是怎么走过来的?
施:当然还是一些股东帮忙,他们做一些担保,然后银行贷款,渡过了这个难关。2002年我们第一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是9月份投产,12月当月就盈利了。然后从2002年12月当月盈利以后,每个月都有盈利。
叶:那你如何来打开自己的市场?
施:当时我们投产以后也有人讲,把产品做出来还能卖得出去吗?所以从2002年的11月份到2003年的4月份这段过程我一直在国外,包括春节都在国外,就是找销路。到2003年的4月份,我把整个2003年我们能生产的电池全部都卖光了。
叶:你是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做到了一个世界顶尖科学家的地位,你做企,2b_Z把这个企业和个人的价值带到了第一的位置。那么,我想请教的是:如果要一个科学成果转换为一个产品的话,那你觉得在这个转换过程当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施:我觉得首先第一点做企业必须要赚钱,尤其是一个新的企业。因为你不赚钱你就很难活,我认为首先考虑的是生存,然后才是发展。所以这是我在经营尚德公司,当时这个想法在我头脑里是很清晰的。
改变命运 就是改变自己
叶:英雄总想问其出处,你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
施:我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县一个农民家庭,我父母都是农民。
叶:听说你受妈妈的影响很大?
施:对,我想做任何事情首先还得做人。应该讲在学做人方面,我母亲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尽管她目前已经不在世了,这也是我一生当中一大遗憾。她给我的印象就是,总为别人多考虑一些,可能平时自己条件也一般,或者平时省吃俭用。但是一到回报别人,或者是帮别人做事总是那么慷慨,这些对我应该讲受益匪浅。
叶:潜移默化,自己在平时待人接物也会这样。
施:是的。
叶:你的家乡扬中县,据说是长江边的一个岛。
施:对,我年少的时候经常坐在江边看远处的山。当时那座山好像距离远了一点,就像云一样的绿色的。它给你感觉那就是另一个世界,当时也很想看看山那边是什么样子的。我经常会有一些遐想,应该讲我这个人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
叶:那么支持你走过那座山,然后走出国门,不断地在进取,不断地在超越的力量是什么?
施:我觉得也许和性格有关,我好像从来对自己没有满意过,总觉得还能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包括现在。不认识我的人也许觉得,这小子当上首富可能是天天生活在云彩里,对吧?但对我来讲,我觉得我还是要上班,还是要做研究,做我想做的事情,以及怎么把这个公司向前推进。
叶:能不能告诉我们下一个梦想是什么?
施:下一个梦想是要让像你一样的人尽快能装得起太阳能发电产品。
叶:听说你在自己老家的房顶上,已经铺上了太阳能电池,是吗?
施:对,这个房子的发电是来自于太阳能,热水是来自于热灯。
叶:那什么时候像我这样的老百姓也能够用上你的产37
施:三五年时间。
叶:新能源领域出现一个新首富,我觉得这似乎也在带给我们一个信息,那就是新能源已经在开始释放出它的能量了。
施:是呀,我所从事的太阳能发电事业能够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动力,所以对我来说,金钱上的财富可能只是一个会随时更改的数字,但对事业的追求则能带给我无穷的力量和无比的快乐。
(本文由《财富人生》制作方——容通传媒授权本刊首次发表。《财富人生》,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大型访谈节目,每周六20:00首播。叶蓉,上海东方卫视首席主播。)
叶蓉(以下简称叶):现在媒体在采访你的时候,是不是开始经常问你成为中国新首富之后的感受?
施正荣(以下简称施):很多人这么问。
叶:通常你会有什么样的回答?
施:说句心里话,我真的没什么感受。因为很多人讲你一夜暴富,好像一夜就把一个人改变了。对我来讲,这只是一个事业发展的过程,只是一个过程。
叶:随着公司的上市,你是一夜之间跨进了中国百亿富豪的行列,很快又成为中国的首富,为什么投资者会如此看好这个股票?
施:最近太阳能行业发展很快,从股市上讲总体表现是不错的。和其他公司相比,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从事太阳能发电产品制造的公司之一,而且可以讲,是营运能力最强的一个公司。所以说,跟很多其他公司相比,我们是具有实实在在的业绩的。并不是像很多高科技企业只是凭那一种概念。另外,大家都知道全球经济发展都很快,资源消耗也在加速。据欧洲一些专业机构的最新研究,大概到2030年左右,我们储存在地球上的煤、汽和油的消牦将达到顶峰。
叶:你从事的太阳能这样一个行业,有些老百姓是有一些概念的。比如说,有些人会用太阳能热水器。那么,你的企业产品和太阳能热水器这样的产品有关系吗?
施:我们跟太阳能热水器是完全不一样的产品,我们是太阳能发电产品,其实它是一个半导体装置,我们可能对计算机芯片比较了解,它的集成和它的很多千艺跟计算机芯片的过程是很相似的,我们叫它硅片,它能直接在太阳的照射下把光能转变为电能。
新技术是致富的金钥匙
叶:我知道你的产品90%是销往美国、德国、日本。那么,这些国家为什么要进口你的产品,你的产品在中国找不到市场吗?
施:怎么说呢?这可能是西方国家一个是政府的重视,另外一个是普通老百姓的素质。他们对能源危机这个意识,至少比我们国家的国民这个意识要早很多,加上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很浓。
叶:我们知道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价钱是沼气发电的7倍,风能发电的6倍,以及火力发电的11倍,是不是中国老百姓经济上达不到一个支付能力?
施:其实我们这儿有一个误区。这么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老百姓这个电费,每度电费增加一分钱,中国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市场。
叶:每度电增加一分钱就可以做到吗?
施:对,你可以计算一下。在欧洲,德国就是政府给个政策,如果我们家装了3000瓦的太阳能发电站,那么我发的电全部能够卖给电力公司,电力公司会以比一般的发电高很多的价格收购,我们就讲5块钱一度电收购,这是在德国是这个收购定价。收购这个电力公司也是一个企业,他不可能白己掏钱来收购高额的电价,他会把这个多余的成本摊销到每个用户,摊销到每家每户,德国每户一个月只要多付一个欧元,中国的人口是德国的多少倍?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国内如果每户每度电多付一分钱,中国太阳能市场就会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而且让你每度电多付一分钱,我估计连感觉都没有。
叶:我知道你接触到太阳能发电行业是在读博士的时候,当时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吗?
施:应该讲是一个很偶然的机遇吧。1988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到澳大利亚去留学。可访问学者只有一年,当时出国很不容易,所以想寻找留下来深造的机会。那么,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就碰到了我的导师马丁·格林教授。
叶:马丁·格林教授,说起来是赫赫有名,他是2002年诺贝尔环境奖的获得者,被称为世界“太阳能之父”。
施:对。马丁·格林教授当时是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电子于程系的一位教授,他所在的电子工程系还有一个太阳能光复研究中心,就是太阳能发电电池的研究中心。很巧,我当时也是碰碰运气,就敲了他的门。当时下午5点。敲开门,我把来意说了;他说我这里没有丁作,那么没有工作就没有机会了嘛。后来我就说,我并不是要找一个全职的工作,我只是想找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然后他说,请进。
叶:后来你成为新南威尔士大学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博士学位的学生。
施:对。
叶:你怎样能够做得到呢?你以前都没有涉足过这个领域。
施:当时我们有一个课题,叫薄膜太阳能电池,就是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这是第二代技术。我特别感兴趣,就加入这个课题组。当时,格林教授认为我初来乍到可能对这行业也不了解,让我做的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课题,就是把硅薄膜长在硅上,这就相对比较简单了。我大概花了半年时间就把这个课题做完了。
叶:后来呢?
施:可能跟我个人性格有关系,我这个人喜欢折腾,或者说喜欢挑战。我当时心里就在想,把薄膜长在玻璃上确实很有意思,因为老板没有把这个任务分配给我,我当时自己就到图书馆查很多的资料,然后研究了三四个月,形成了一些想法,然后开始自己默默在做实验。然后也很巧,因为我的思路可能跟之前他们思路不太一样,我就做了一些实验。3个月以后,我的实验结果比他们所有人都好。因为我当时都是自己暗暗地做,也没有跟他们讲。这时候,我就跟一个博士后聊,把一些技术给他看,跟他分析,他说你应该向老板汇报。
叶:他已经觉得你很好了。
施:是的。后来导师就正式把我分到这个课题组。我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把第一块我们叫连续性的膜生长在玻璃上,我们讲把晶体硅长在玻璃上,那是很难的。应该讲,我是世界上第一种用新方法把多晶硅生长在玻璃上的人。实验结果出来后,我就想到这个博士论文可以通过了。
叶:据我所知,你拥有十几项太阳能国际专利?
施:对。1994年,我的导师在外面筹集了5000万美元的资金,要把太阳能薄膜技术产业化。我负责技术的开发。最多的时候,我要领导18位博士,他们来自俄罗斯、印度、美国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在这个公司我学了很多,如果把这个公司的工作内容我都能够发表的话,至少要100篇以上论文。所以说,可以不谦虚地讲,在多晶硅薄膜这个领域,我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真正的专家。
转换:从科技成果到财富
叶:1988年的时候,你是我们国家应该说是比较早的公派留学生,那会儿曾经有一句话,就是为了出国而出国,那为什么后来又会选择回到国内再开创自己的事业?
施:2000年,我有几个朋友回来比较早。有一个朋友跟我讲,你有这样的技术应该回去,我当时也不相信。2000年4月份,我花了1个月时间在国内东西南北走了一圈,发现国内变化确实蛮大。然后呢,当时就萌发了这个念头,另外有一个就是说,我在澳大利亚的公司我所负责的这种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
叶:我知道你还是上海女婿呢? 施:是啊。
叶:那为什么后来会选择无锡来创办企业呢?
施:我觉得无锡应该讲在吸引人才方面,尤其是海归人才方面,做得非常到位。2000年8月2日,我就到无锡去做第一场报告,大概讲了3个多小时。讲完以后,他们的领导说这个想法好;他说你是不是到无锡来,我们就需要你这样的科学家来无锡当老板。
叶:可是你的公司在2002年的时候,经营就碰到很大的问题了,是吗?
施:是的。2002年的时候到无锡已经有七八个月了,可是还没有大规模形成生产销售。那么,这时候社会上,包括公司里头就有一些说法。
叶:我知道有一个挺刻薄的说法,说是又来了一个只打雷不下雨的企业。
施:对。无锡本地就讲,这个读书人到底行不行。
叶:你心里有没有动摇过?
施:没有,没有动摇过。因为我认为他们只了解我的一方面,或者对我不是很了解。因为我心里很有底,生产太阳能电池的设备没有来,你不能怪我呀。如果设备来了,我做不出来,或者做出来了东西卖不出去,那才是我的责任。
叶:说有两年时间,你带头每个月只拿1/4的薪水。
施:对。1/4的薪水,然后一个月有些员工还拿不到工资。
叶:这个坎又是怎么走过来的?
施:当然还是一些股东帮忙,他们做一些担保,然后银行贷款,渡过了这个难关。2002年我们第一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是9月份投产,12月当月就盈利了。然后从2002年12月当月盈利以后,每个月都有盈利。
叶:那你如何来打开自己的市场?
施:当时我们投产以后也有人讲,把产品做出来还能卖得出去吗?所以从2002年的11月份到2003年的4月份这段过程我一直在国外,包括春节都在国外,就是找销路。到2003年的4月份,我把整个2003年我们能生产的电池全部都卖光了。
叶:你是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做到了一个世界顶尖科学家的地位,你做企,2b_Z把这个企业和个人的价值带到了第一的位置。那么,我想请教的是:如果要一个科学成果转换为一个产品的话,那你觉得在这个转换过程当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施:我觉得首先第一点做企业必须要赚钱,尤其是一个新的企业。因为你不赚钱你就很难活,我认为首先考虑的是生存,然后才是发展。所以这是我在经营尚德公司,当时这个想法在我头脑里是很清晰的。
改变命运 就是改变自己
叶:英雄总想问其出处,你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
施:我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县一个农民家庭,我父母都是农民。
叶:听说你受妈妈的影响很大?
施:对,我想做任何事情首先还得做人。应该讲在学做人方面,我母亲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尽管她目前已经不在世了,这也是我一生当中一大遗憾。她给我的印象就是,总为别人多考虑一些,可能平时自己条件也一般,或者平时省吃俭用。但是一到回报别人,或者是帮别人做事总是那么慷慨,这些对我应该讲受益匪浅。
叶:潜移默化,自己在平时待人接物也会这样。
施:是的。
叶:你的家乡扬中县,据说是长江边的一个岛。
施:对,我年少的时候经常坐在江边看远处的山。当时那座山好像距离远了一点,就像云一样的绿色的。它给你感觉那就是另一个世界,当时也很想看看山那边是什么样子的。我经常会有一些遐想,应该讲我这个人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
叶:那么支持你走过那座山,然后走出国门,不断地在进取,不断地在超越的力量是什么?
施:我觉得也许和性格有关,我好像从来对自己没有满意过,总觉得还能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包括现在。不认识我的人也许觉得,这小子当上首富可能是天天生活在云彩里,对吧?但对我来讲,我觉得我还是要上班,还是要做研究,做我想做的事情,以及怎么把这个公司向前推进。
叶:能不能告诉我们下一个梦想是什么?
施:下一个梦想是要让像你一样的人尽快能装得起太阳能发电产品。
叶:听说你在自己老家的房顶上,已经铺上了太阳能电池,是吗?
施:对,这个房子的发电是来自于太阳能,热水是来自于热灯。
叶:那什么时候像我这样的老百姓也能够用上你的产37
施:三五年时间。
叶:新能源领域出现一个新首富,我觉得这似乎也在带给我们一个信息,那就是新能源已经在开始释放出它的能量了。
施:是呀,我所从事的太阳能发电事业能够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动力,所以对我来说,金钱上的财富可能只是一个会随时更改的数字,但对事业的追求则能带给我无穷的力量和无比的快乐。
(本文由《财富人生》制作方——容通传媒授权本刊首次发表。《财富人生》,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大型访谈节目,每周六20:00首播。叶蓉,上海东方卫视首席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