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包公遗骨凄然流浪的故事

来源 :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fe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天大老爷包公的遗骨在故乡合肥,曾经难寻安放之地,世人不尽的怀念竟难有真实的寄托。作为包公故里的作家,陈桂棣、春桃夫妇哪里放心得下。于是在“三农”作品之后,在很多读者都希望他们再一次“振聋发聩”之时,陈氏夫妇深入文化、考古及历史领域调查写作,完成了新近作品《包公遗骨记》。这本书不同于《中国农民调查》,它不可能具备《中国农民调查》的那种冲击力,但是,它所揭示的问题,同样值得深思。在上海,在东北,它都上了新书销售排行榜,而且一度极为红火。记者为此专访了两位热门作家。
  
  何以从“三农”转向了包公遗骨
  
  陈桂棣夫妇告诉记者:“有创作这样一部作品的念头已经由来已久。因为我们从许多媒体上注意到,我国各地的文物以及名胜都破坏得相当严重,而破坏者又都是理直气壮,往往打着城市建设的旗号。”
  合肥四中院内的包公井,是一个富有包公精神内涵,历经了千年风风雨雨,好不容易才保存下来,并且是不可再造的稀世珍宝,却因为一两个领导的错误决定,被教师宿舍楼埋掉了。位于淮河中路的,一直保存完好的段祺瑞的段氏家族老宅,有几十间房子,也只是为解决司法部门的干部宿舍,被全部拆除。杨振宁在合肥的故居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李鸿章的故居早先也是决定所谓的“异地重建”,陈桂棣当时还是合肥市的政协委员,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十分气愤,就和文化界的十多名委员联名写了一个提案,并面对面地与主张拆除者进行了激烈的交锋,最后李氏故居总算保留了下来。
  1999年,正是包公千年诞辰,合肥又是包公的家乡,身为包公故里的作家,陈氏夫妇不可能对包公其人其事无动于衷。当他们偶然接触到了“文革”期间包公墓被挖,一世名臣的遗骨凄然流浪的故事,感到了巨大的悲哀与震撼。于是两位作家下决心深入采访调查,又阅读了大量的史书、史志和宗谱,2000年的时候,已经写出了几万字。陈氏夫妇介绍说,只是当时中国的三农问题十分严峻,解决三农问题也是迫在眉睫,他们于是就转向了三农的调查与写作。三年后,《中国农民调查》一书正式出版了,本来准备一鼓作气地把“三农”问题的第二本书完成,但是因为感到难度太大,力不从心,这才回头来写《包公遗骨记》。
  
  写作过程的苦乐酸甜
  
  “因为有了写《中国农民调查》的经历,所以写作《包公遗骨记》时遇到的一些事,对我们来说都不能称作困难了。”作家说。
  这本书是2004年的冬天,他们在北京的一个郊区完成的。前后改了六稿,其最大的难度是,怎么能把发生在北宋年间的那些事写得准确,虽是文学作品,甚至要经得起历史学家的推敲,并且能从历史的故事中挖掘出一些警示今人的东西来。尤其是如何能把枯燥的又往往是望而生畏的挖墓故事写得能让读者可以感兴趣地读下去,两位作家确实费了不少心血。
  谈到这本书的出版发行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作家介绍说,开始计划写这本书的时候,他们已经和广西师大出版社有了个口头约定,这本书交由其出。“因为广西师大出版社在出版学术的专著方面是非常优秀的,而且我们也试图将这本书写得更有学术性。”
  可是,因为这本书的写作是在北京完成的,作家因而和《当代》的编辑们常有联系,当完成了这本书的初稿时,他们提出想看看,作家就很爽快地把稿子用电子邮件传给了他们。谁知,他们一看,就看中了,除了在《当代》上刊用外,还决定在他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书。这显然使得二位作家感到左右为难。毕竟,这本书是为广西师大出版社写的,可是,《当代》杂志社和作家已经有了十几年的交情,他们的一些重要的作品几乎全都发在《当代》,而且全是头条,特别是《中国农民调查》,没有《当代》的鼎力相助,那部作品也许就没有问世的一天。“既然是他们要我们的稿子,我们无话可说,就是出于感激,也不能不给。至于广西那边,我们在此特别表示由衷的歉意。”
  聊到《包公遗骨记》出版后的反响,作家说,“《包公遗骨记》不同于《中国农民调查》,它不可能具备《中国农民调查》的那种冲击力,但是,它所揭示的问题,我们认为也还是深刻的,同样值得深思的。所以,它不是畅销书,应该会成为一本常销书。特别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没有在《包公遗骨记》的发行上做过任何宣传,但这本书目前的销路还是不错,在上海,在东北,它都居然上了排行榜,而且一度极为红火。”
  
  振聋发聩的作品改变了作家的生活
  
  自《中国农民调查》出版以后,作家的日常生活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我们的家几乎成了信访接待站,电话不断,信件雪片一般,有的人还不远千里登门造访,有时候,早晨五六点钟,门铃就被按响。非常对不起的是,那些满怀期望给我们写来的大量的信,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一一回复;打来的电话,开始我们一个不落地去接,但是,后来发现,许多问题我们根本无法解决,电话也就不敢再轻易地接了。有些来访的人也确实太苦,太冤,碰到不公正的待遇又太多,他们就把我们的出现当成了‘救星’,有的甚至从东北、浙江和福建等地方跑过来。有时因为我们外出了,他们就在合肥的旅社住下,一等就是几天。对于这样的读者,我们没有理由不耐心听他们诉说,没有理由不帮助他们,往往来了一个这样的人,就要搭进我们几天的时间。还有许多读者,居然用特快专递给我们寄来材料,拜托我们转给这个领导或那个领导,这让我们哭笑不得。”
  至于下一步的工作,作家告诉记者有几个题材准备写,可能会先写淮河的污染问题,尽管这个题材陈桂棣八年前已经写过,而且为此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但是,淮河的污染一直没有真正解决,有些地方甚至变得更加严重,已经出现了癌症村,他们打算写一部《淮河再警告》,接下来,还有可能会去写大别山革命老区一百年中间发生的故事。
其他文献
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积芦灰以止淫水”乃是“往古之时”女娲所建立的又一件伟大功绩之一。在后来的一些古代典籍里,把这件事省略记载为“湮灰止水”或“积灰止水”;更有时司在后的《补史记·三皇本纪》把它记载为“聚芦灰以止滔水”。    一、“积灰止水”易成误解    从表面看来,以上几种记载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是在认真研究、分析后就会发现:后面的三种记载,轻视和忽略了对于“芦灰”和“淫水”等关键
期刊
任志强的岁月  任志强,山东掖县人。1951年3月生于辽宁丹东。  1969年1月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插队。  1969-1981年参军,先后任排长、参谋。  1981—1984年任北京怡达公司副总经理。  1984年7进入北京华远集团,历任华远人才交流开发公司经理、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现任华  远集团董事长。在1996年至2001年9月期间,任志强同时兼任华润(香港)北京置地有限公司董
期刊
当下,网络视讯正在改变着人类生存的形态与思维方法,人们可以自由地逾越国界、横跨时空虚拟种种当代文化生活的情境,相互传达各自的信息和情感。正如“虚拟的爱——当代新异术”策展文本所述:“在21世纪数字化的环境里,文字叙述的转换,变得更为多元、有趣,愈来愈多的信息,透过图像化的语言,来沟通和交流彼此的意念”。正是这种新时代气场,不费吹灰之力地激活了动漫艺术无限繁殖的生命力,使动画、卡通、漫画的图像符号以
期刊
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江西、湖北等地调研时反复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党和国家领导人将自主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是改变科技产业核心技术长期依赖外国的需要,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是无可争议的。首先,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过程和一个
期刊
我在上海期间,每天早晨都到“星巴克”喝咖啡,次数多了,店里的一位服务员小伙子已经认识我了。有一天,他送咖啡的时候问我:“你的鞋子很漂亮,多少钱买的?贵吗?”  我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当然,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不是因为我忘了这双鞋的价格,恰恰相反,这双鞋是我最喜欢的,我清楚地记得我买的时间、地点,还有价格。可是,我该怎么回答他呢?这可是我头一遭被问到这样问题。一时间,我低下头想,要是在法
期刊
在出征2006都灵冬季奥运会前,本刊特约记者向小雪记述并发来了申雪/赵宏博在2005年艰辛备战的历程。  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地抬头……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打开申雪/赵宏博的官方网站,淡淡飘来了这么一首歌曲,是几名“冰迷”为祝福赵宏博脚伤早日痊愈的心声,同时,还祝愿他的搭档申雪永远开心,顺利如意。  尽管
期刊
人的上半身重要还是下半身重要?人是用下半身思考人生还是用上半身思考?人是上半身指挥下半身还是下半身使唤上半身?这大概不是医学问题,也不是哲学问题,恐怕是生命学的问题。  在传统的习惯里,上半身显然是占优势的。首先是它居高临下,有头脑有门脸的,人体的主要器官和部位都在上半身,有谁敢怠慢自己身体的上半身呀。更何况思想、观念、文化、道德、知识、社会和政治,大多是上半身创造出来的,在中国很长的历史上,都是
期刊
这是一句著名的俗语。根据《大不列颠了颠百科全书·俗语卷》(第一版,2007年)编撰者所做的语言学调查,自从这句俗语诞生之日起,在中国,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一个人不分男女无论贵贱,其一生中平均有七次机会要说到这句话。《全书》编撰者为此条目给出了解释:与其说是对宰相肚子容积的描述,不如说是大家对其的一种期望。但是《全书》对此没有给出例证,这是异乎寻常的,完全违反了《全书》的体例,也与其严谨的编撰做派
期刊
开门七件事之一就是茶,饮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确实是古已有之。  不过中国人喝茶,各地是很不相同的,总的来说,南方人比较讲究,北方人比较随便,盖茶叶产于南方,南方人的生活也比较精细、写意。不过不论南北方,干部用一个类似雀巢速溶咖啡的玻璃瓶子,装些茶叶(通常是绿茶),可以不断添热水,是机关办公室的常见状态;只有潮州、厦门一带的机关,干部是上班也要喝功夫茶的,潮汕、闽南正是中国最讲究、最会喝茶的地区,全
期刊
再次见到朱宪民,是在他和高健生合租的靠近奥体中心一个老工厂区的普通民房里。那里是他们的办公室兼工作室。  他们正在为即将出版的朱宪民的另一本纪实摄影作品集紧张忙碌着。  忙碌间隙中,朱宪民说了一句很有玩味的话:下乡使人进步。也许这句话是他对自己说的。他多年奔走全国各地的乡间,依然有一种不断“进步”的感觉,令人不禁为他30多年来对摄影事业和摄影艺术的执著追求充满敬意。  自从发明摄影术,记录真实、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