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了解、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教师须对教材选编的文言文有个整体的解读和把握,紧扣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明确、细化并构建文言文教学目标,以读为线,以趣为引,以思为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因文而学,学而有得。
关键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3-9094(2020)11A-0063-05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与其他版本教材的明显差异之一是选编了一定数量(14篇)的文言文(见表1)。“这些文言文,旨在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须对教材选编的文言文进行整体的解读和把握。”[1]探索文言文教学日标构建与教学策略,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凶文而学,学而有得。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审视当下小学中文言文的教学,教师对这类文本的教学处理,方法欠丰富,曰标欠清晰,导致教学走过场,浮于表层。主要原凶是教师没有把准文言文的教学日标,同时缺少有效的教学策略。笔者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研究,探索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日标构建与教学策略优化。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简要梳理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进行简要梳理后发现,从3年级开始共有14篇:按题材划分,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各4篇,散文、小说(传说)各2篇,神话故事、言论总编各1篇;按内容划分,除言论总编和散文外,其他12篇是有具体人物形象的;按篇日的寓理划分,除1篇谈读书方法和益处外,另外13篇都是给予学生意志品质方面的引导。纵观选人的文言文,它们以简短的叙事性文本为起点,逐渐上升到不仅有故事,还带有一定议论性的作品。如在小学四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中就安排了《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等四篇文言文的阅读。这样编排的日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传统文化,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细化
依据文本体式来确定教学日标,这是王荣生教授提出的阅读教学观点。纵观课程标准,除在总体日标与内容及第四学段(7-9年级)中提到“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2]要求外,尚没有针对小学文言文的具体教学日标,我们以课标中阅读教学的日标为依据,来构建文言文的学段教学日标[3]。
1.解读课标学段要求,梳理阅读教学的学段目标与内容
为厘清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日标,我们对课标中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解读和梳理(见表2)。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梳理统编教材中选人的14篇文言文,发现叙事性(故事性)文本占绝大多数,因此,结合课标中阅读教学的总体日标和学段曰标,设法提炼出小学文言文的教学要素与实施策略:趣为引线,读为主线,思为动线;从了解故事大意人手,再感知人物形象,品悟蕴含理趣,最后分享感受拓展阅读。每个语文要素在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既有关联又递进上升。
2.设计学力发展能级,建构小学文言文的学段目标
统编小学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并培养语文素养。但由于课标中只有总体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不了各学段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日标,只能按常规套路进行教学,导致文言文教学与学生学力发展能级要求不匹配。教学中,我们紧扣学生学力发展能级需求,从了解故事大意、感知人物形象、品悟蕴含理趣、分享拓展阅读四个方面构建小学文言文的学段教学日标(见表3)[7]。
三、探究统编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学优化策略
在明确细化并构建统编教材文言文学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从“读、悟、述、拓”四个方面着力探究教学策略的优化,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合作的状态下,乐学、趣学、会学,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主人。
1.读——主线式贯穿
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须以读为主线,让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各种形式的读,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学习,表达能力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理解、想象和联想能力的提高和语感的培养。
(1)范读引领。教师范读或给学生听朗读录音是引领学生把握好文言文词句间停顿的基本策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首次出现文言文是在三年级上册,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文言文的朗读就是第一个难关,因此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循序渐进地攻克难关。如指导《司马光》一文的朗读,教师先通过范读或播放录音来激发学生读的意愿,消除他们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尤其是“光持石击瓮破之”一句,当学生白读不知该如何停顿时,在反复听教师范读或录音后,启发学生标好停顿线再读,“光/持石/击瓮破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巧练读通。这里的“巧练”是指为读通文言文所运用的适切方法;“读通”是指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扫除基本的朗读障碍后,通过反复练习来读正确、读通顺、读流畅。以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为例,学生对这则寓言故事内容耳熟能详,但转换成文言文形式时,要他们真正读通就有难度。于是,结合课后把课文读通顺及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的要求,引导学生“巧练”:一是结合已知故事内容反复练读;二是借助注释突破重点辅助朗读,即理解“因释其耒而守株”这句意思(释有放下,扔掉的意思;耒意为农具。因释其耒而守株,意为于是放下他的农具而守在树边等再有兔子送上门来),从而在读对停顿的基础上读通畅。
(3)读悟互促。在文言文教学中,读应贯彻教学的始终,读更是悟的前提和基础,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之,悟又能促进读。学生只有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才能将文言文读对、读通、读好。《精卫填海》《文言文二则》《少年中国说》等课后都有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要求,《少年中国说》还提出了在此基础上“做到连贯而有气势地朗读”的进一步要求。针对这些要求,教师教学中就要充分运用好“读悟互促”的策略,即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囊萤夜读》中“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句长且不易理解,容易读破句。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自主探究、适时点拨,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词句文的理解。 (1)剧本表演。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是小学文言文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小学生生性活泼、爱表演,因此,教学中可以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文言文,改编成适合表演的课本剧,引导学生或者师生共同来演一演,增强学习情趣。如学生在表演《学弈》《杨氏之子》过程中,语言、思维以及品德等综合素养都得到了拓展提升。
(2)集体朗诵。在集体朗诵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能使生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带动,还能更好地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如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文言文特别适合指导学生集体朗诵。我们通过形式变化、角色分配、语段重组、服饰辅助等方式,将课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的要求在集体朗诵中完美演绎。
(3)关联阅读。尽管相比其他版本教材,统编教材已开创性地选人了14篇文言文,但毕竟数量还是有限的,选人的也只是范例。教学中我们必须“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在范例中学得方法后开展拓展性阅读。这其中必须将提供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文言文与教材关联起来,降低阅读难度,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习《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后,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学习《自相矛盾》后,引导学生阅读《揠苗助长》《狐假虎威》等寓言故事;学习《铁杵成针》后,推荐学生阅读《程门立雪》《王冕好學》等[9]。
总之,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紧紧依托文本特质和小学生认知特点,明确、细化并构建学段教学目标,以读为线,以趣为引,以思为桨,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打开文言文学习之窗,感受经典之作的情趣美、简约美、哲思美,以受到文化和精神的熏陶,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芹娟.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例谈.中学课程辅导[J].2020(6):98.
[2][4][5][6][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8,10,13,2.
[3][7]张军.统编教材名人故事类文章学段曰标构建与教学策略优化.江苏教育研究[J].2020(6A):64-68.
[9]李志建.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及拓展训练.小学语文教师[J].2020(4):37-40.
责任编辑:赵赞
作者简介:王芹娟,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000)。
关键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3-9094(2020)11A-0063-05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与其他版本教材的明显差异之一是选编了一定数量(14篇)的文言文(见表1)。“这些文言文,旨在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须对教材选编的文言文进行整体的解读和把握。”[1]探索文言文教学日标构建与教学策略,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凶文而学,学而有得。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审视当下小学中文言文的教学,教师对这类文本的教学处理,方法欠丰富,曰标欠清晰,导致教学走过场,浮于表层。主要原凶是教师没有把准文言文的教学日标,同时缺少有效的教学策略。笔者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研究,探索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日标构建与教学策略优化。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简要梳理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进行简要梳理后发现,从3年级开始共有14篇:按题材划分,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各4篇,散文、小说(传说)各2篇,神话故事、言论总编各1篇;按内容划分,除言论总编和散文外,其他12篇是有具体人物形象的;按篇日的寓理划分,除1篇谈读书方法和益处外,另外13篇都是给予学生意志品质方面的引导。纵观选人的文言文,它们以简短的叙事性文本为起点,逐渐上升到不仅有故事,还带有一定议论性的作品。如在小学四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中就安排了《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等四篇文言文的阅读。这样编排的日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传统文化,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细化
依据文本体式来确定教学日标,这是王荣生教授提出的阅读教学观点。纵观课程标准,除在总体日标与内容及第四学段(7-9年级)中提到“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2]要求外,尚没有针对小学文言文的具体教学日标,我们以课标中阅读教学的日标为依据,来构建文言文的学段教学日标[3]。
1.解读课标学段要求,梳理阅读教学的学段目标与内容
为厘清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日标,我们对课标中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解读和梳理(见表2)。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梳理统编教材中选人的14篇文言文,发现叙事性(故事性)文本占绝大多数,因此,结合课标中阅读教学的总体日标和学段曰标,设法提炼出小学文言文的教学要素与实施策略:趣为引线,读为主线,思为动线;从了解故事大意人手,再感知人物形象,品悟蕴含理趣,最后分享感受拓展阅读。每个语文要素在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既有关联又递进上升。
2.设计学力发展能级,建构小学文言文的学段目标
统编小学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并培养语文素养。但由于课标中只有总体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不了各学段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日标,只能按常规套路进行教学,导致文言文教学与学生学力发展能级要求不匹配。教学中,我们紧扣学生学力发展能级需求,从了解故事大意、感知人物形象、品悟蕴含理趣、分享拓展阅读四个方面构建小学文言文的学段教学日标(见表3)[7]。
三、探究统编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学优化策略
在明确细化并构建统编教材文言文学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从“读、悟、述、拓”四个方面着力探究教学策略的优化,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合作的状态下,乐学、趣学、会学,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主人。
1.读——主线式贯穿
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须以读为主线,让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各种形式的读,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学习,表达能力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理解、想象和联想能力的提高和语感的培养。
(1)范读引领。教师范读或给学生听朗读录音是引领学生把握好文言文词句间停顿的基本策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首次出现文言文是在三年级上册,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文言文的朗读就是第一个难关,因此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循序渐进地攻克难关。如指导《司马光》一文的朗读,教师先通过范读或播放录音来激发学生读的意愿,消除他们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尤其是“光持石击瓮破之”一句,当学生白读不知该如何停顿时,在反复听教师范读或录音后,启发学生标好停顿线再读,“光/持石/击瓮破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巧练读通。这里的“巧练”是指为读通文言文所运用的适切方法;“读通”是指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扫除基本的朗读障碍后,通过反复练习来读正确、读通顺、读流畅。以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为例,学生对这则寓言故事内容耳熟能详,但转换成文言文形式时,要他们真正读通就有难度。于是,结合课后把课文读通顺及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的要求,引导学生“巧练”:一是结合已知故事内容反复练读;二是借助注释突破重点辅助朗读,即理解“因释其耒而守株”这句意思(释有放下,扔掉的意思;耒意为农具。因释其耒而守株,意为于是放下他的农具而守在树边等再有兔子送上门来),从而在读对停顿的基础上读通畅。
(3)读悟互促。在文言文教学中,读应贯彻教学的始终,读更是悟的前提和基础,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之,悟又能促进读。学生只有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才能将文言文读对、读通、读好。《精卫填海》《文言文二则》《少年中国说》等课后都有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要求,《少年中国说》还提出了在此基础上“做到连贯而有气势地朗读”的进一步要求。针对这些要求,教师教学中就要充分运用好“读悟互促”的策略,即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囊萤夜读》中“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句长且不易理解,容易读破句。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自主探究、适时点拨,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词句文的理解。 (1)剧本表演。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是小学文言文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小学生生性活泼、爱表演,因此,教学中可以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文言文,改编成适合表演的课本剧,引导学生或者师生共同来演一演,增强学习情趣。如学生在表演《学弈》《杨氏之子》过程中,语言、思维以及品德等综合素养都得到了拓展提升。
(2)集体朗诵。在集体朗诵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能使生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带动,还能更好地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如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文言文特别适合指导学生集体朗诵。我们通过形式变化、角色分配、语段重组、服饰辅助等方式,将课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的要求在集体朗诵中完美演绎。
(3)关联阅读。尽管相比其他版本教材,统编教材已开创性地选人了14篇文言文,但毕竟数量还是有限的,选人的也只是范例。教学中我们必须“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在范例中学得方法后开展拓展性阅读。这其中必须将提供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文言文与教材关联起来,降低阅读难度,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习《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后,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学习《自相矛盾》后,引导学生阅读《揠苗助长》《狐假虎威》等寓言故事;学习《铁杵成针》后,推荐学生阅读《程门立雪》《王冕好學》等[9]。
总之,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紧紧依托文本特质和小学生认知特点,明确、细化并构建学段教学目标,以读为线,以趣为引,以思为桨,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打开文言文学习之窗,感受经典之作的情趣美、简约美、哲思美,以受到文化和精神的熏陶,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芹娟.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例谈.中学课程辅导[J].2020(6):98.
[2][4][5][6][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8,10,13,2.
[3][7]张军.统编教材名人故事类文章学段曰标构建与教学策略优化.江苏教育研究[J].2020(6A):64-68.
[9]李志建.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及拓展训练.小学语文教师[J].2020(4):37-40.
责任编辑:赵赞
作者简介:王芹娟,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