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ong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是指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言语知识的联系,建构个体言语系统,并将已有的言语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表现言语的个性与艺术,发展并提升个体言语思维能力,理解、传承文化,并且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语文深度学习应当从生活走向“深活”,从内心走向内发,从思考走向思辨,最终达成培养学生言语智慧的长远目的。
  关键词:深度学习;言语智慧;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A-0065-04
  “深度学习”一词起源于机器学习,是对人的信息加工方式的模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的理念被引入教育领域。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最早提出了教育领域中“深度学习”的概念,认为深度学习是一个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并做出决策能力的知识迁移的过程。本文从言语智慧的角度出发,探究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并提炼出相关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操作性建议。
  一、深度学习与言语智慧的定义与内涵
  1.深度学习
  黎加厚教授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将众多思想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1]。郭华教授和吴永军教授则认为,“深度学习”之“深”,除了“深”在系统结构和教学规律,更“深”在心灵,是学生投入全部意志、情感、思想的活动,它指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人的全面发展。本文将“深度学习”定义为“在真实的情境中,學习者积极主动进行知识的联系与建构,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最终做到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个人素养的过程。”
  2.言语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指出:“‘言语智慧’就是指在生活现场中表现出来的言语应对能力和机智。”[2]李海林则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言语智慧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品质,包括言语知觉、言语记忆、言语思维、言语情感、言语个性等方面。如此看来,“言语智慧”即“人在生活中的言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言语表达的个性与艺术,言语思维能力和机智,言语背后所隐藏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文底蕴。
  3.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
  根据以上论述,本文将“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定义为“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积极主动进行言语知识的联系,建构个体言语系统,并将已有的言语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表现言语的个性与艺术,发展并提升个体言语思维能力,理解、传承文化,并且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语文深度学习指向言语智慧的原因分析
  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除了要培养表达的个性与艺术,更要培养其言语思维能力和机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累文化底蕴。而语文深度学习的目的也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在于提高个人素养。语文深度学习与培养言语智慧二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学会语言的运用是言语智慧的基本内涵之一。薛法根老师也指出,语文教育,就其哲学实质来说,就是言语智慧教育。因此,语文深度学习应以培养学习的言语智慧为长远目的。
  三、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
  1.从生活出发,走向“深活”
  实际生活是深度学习的指南针,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应当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更应该在生活中运用言语智慧,学得“深”,才能用得“活”。
  (1)基于生活,研究学生的天性与需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学生的天性与需求,是进行语文深度学习的准备工作和重要前提。
  首先,理论与现实结合,研究学生天性。教师应当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再组织教学内容。此外,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掌握了相关理论后,还要观察学生的言语实际发展水平,毕竟学生实际的言语发展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实际发展水平,之后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和心理的语文教学内容。
  其次,点面结合,研究学生现实需求。一方面,教师要从班级整体出发,满足学生高层次需求。言语智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得以体现,在课堂中,可以适时采取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深度对话,课后也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探究性语文学习,使学生的社交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得以满足。另一方面,每个学生的需求又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需要的是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的学生需要的是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应当研究学生个体的现实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基于生活,挖掘教材的准度与深度
  孙双金老师指出:“语文深度学习的原点,追本溯源在于深度备课。”[3]如何进行深度备课,归根究底,是要把握教材的准度,挖掘教材的深度。例如《美丽的丹顶鹤》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在这句话中,“嵌”字用得十分巧妙。“嵌”字在字典上解释为“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上面的凹处”。要理解“嵌”字本身的意思并不难,难的是体会“嵌”字的妙用。教师可以将“嵌”字与其他的字例如“放”“安”“卡”作对比,从而让学生发现“嵌”字的巧妙之处,理解作者用词的精准。这是把握教材的准备,教师还应挖掘教材的深度。这句话中用了“怪不得”来引出了丹顶鹤名字的来历,一读就懂,但是教师可以解读得更深,例如可以出示珍珠鸟的图片,并出示“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上有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怪不得_________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的学习经常伴随各种错误,错误的背后是学生学习中的种种困难与疑惑。正视学业困难,提供需要的帮助,是教师的责任所在。基于一卷三测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次检测与后两次检测结果差异极其显著,二、三次检测结果没有显著变化,且重复错误率高,进而提出“变单一讲授为多样引导,关注概念性知识的过程理解;变消极定势为多层建构,积累事实性知识的立体认知;变关注结果为过程推进,建立程序性知识的本然机制;变知识习得
摘要:“未来教室”以其双轨展示、多元互动、自由板书、知识可视等特点,标志着当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文章从“未来教室”的静态演示、动态操作和智能互动这三大功能出发,结合具体课例,阐述了“未来教室”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未来教室; 小学数学教学; 交互工具; 智能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B-0061-03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课堂提问,因时因地选择有效的提问方式和提问类型,能够激活文字、激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入思考,积极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质疑反思,从而有效锻炼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促使阅读内容真正成为思维品质发展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英语阅读;有效提问;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3
摘要:探索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是基于学校共同体制度的本质和薄弱学校发展的资源境遇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其价值在于创新了政府管理基础学校的模式,创建了优质教育资源跨校交流的平台,高效低成本地推进了薄弱学校发展等。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价值呈现与过程深化,需要着力于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保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实施动态评估,建立激励导向机制。  关键词:紧密型教育共同体;运作机制;评估机制;协同发
摘要:为破解高职烹饪英语教学面临的现实难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构建基于“教学做合一”理论的高职烹饪英语“双师协同”教学模式。本文以“烫干丝”模块为例,对高职烹饪英语“双师协同”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实效和教师成长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烹饪英语;双师协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2C/03C
摘要:新时代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的学科型教师,是教师发展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在学科的某一领域有独特的理解和精深的研究,成为专业型教师。最终,教师应当以学术型教师为追求,研究课堂,研究儿童,把专业研究转化成教学成果,并最终转化为儿童发展。  关键词:教师发展;学科型教师;专业型教师;学术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
摘要:校本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新时代赋予学校的权利与义务,是丰富学生经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教师课程意识薄弱、课程能力不足等现状,太仓市高新区第四小学尝试建构项目申报、课程审议、主题研训、成果评价等制度,以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教育科研能力,优化课程实施成效,最终实现校本微型课程开发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精彩童年”微型课程;课程开发;教师研训制度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
一、儿童建模学习的提出  在力学小学国家级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特质的研究性课堂的深化研究”的中期汇报中,成尚荣先生曾提出:我们的教育应该指向儿童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寓意颇深,其最终目的是让儿童拥有深刻的思维品质,持久的学习力。数学从本质而言,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是在不断的抽象、概括模式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
摘要:李庾南创立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范式,为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和可复制的样本。南通依托李庾南实验总校、“自学·议论·引导”全国研修与推广中心等平台,通过建构完备的组织支持系统,创新“教—学—研—培”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方式,合力促进成果转化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成果推广的新路。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范式;教学成果推广;区域
摘要:扬中市外国语小学从“周学历单”起步,进而推行“周期学习单”,虽有进步但难以深化。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学校围绕挑战性学习支架进行整体建构,在合理性与可能性基础上生长挑战性,为学生完成挑战性任务提供支架,不断丰富学习支架的工具库,创新课堂新样态,教学改革实现从经验到科学的蜕变。  关键词:学习支架;挑战性学习;经验;科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