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的主要教学手段,就是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因此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文章意境与思想,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感悟 阅读 拓展
一、以经历增强感悟。
小学语文课文中不乏语意丰富而深刻的句段,其语意的领悟是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凭借,以人生体验为基础。仅教师讲解,学生虽能有理性的理解,却很难得到感性的领悟。只有把语言画面与生活画面结合起来,带学生走出语言画面,走进生活画面,并且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画面,依靠自我体验,语言情感才能化成学生的真切感悟。
如理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句的意境,学生一般缺乏直接的形象思维,仅靠文中个别字词的注释及老师讲解,他们很难准确理解“残阳”“铺”等意境。然而,学生丰富的生活中,类似的画面,相近的意境却司空见惯。于是在学生难以准确地领悟诗句的意境时,提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见过夕阳吗?”学生马上想到,太阳失去了光泽,不刺眼,红彤彤等,再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把一张卷起来的纸铺在桌子上,学生立刻把纸展开,而且用手展平,及时告诉他们,这就是“铺”而刚才你们说的夕阳,就是诗中的“残阳”,学生立刻进入到诗的意境中,把天空的夕阳,平静的江面,及阳光洒在江面上……这些画面连接起来,而且还有同学大胆设想,太阳的那半边已经落到海平面以下,不再完整了,只能看到半边,所以是残阳。这样,学生沉睡的生活积累被激活了,而后半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就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学生自己感悟出江面上有的地方有阳光,有的地方没有,自然就成半边红,半边绿,这样美丽的江边晚景就犹如一副画,展现在他们眼前。依据这一个个生活画面,亲身的经历,诗句的理解就不再是枯燥的,而是丰富的,形象的。诗句的情境,由作者的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感悟了。
二、用交流升华感悟。
通过学习积累,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礎,就能在自行阅读中不断增加知识的,情感的,形象的积累。在阅读教学中,以有效的方法沟通课内、课外阅读的联系,就能使学生凭借阅读积累,在语言解读中获取众多鲜活的形象,以加深对语言内涵的感悟。
在教学《麻雀》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交流对麻雀的了解,同时让学生大量补充有关麻雀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设置悬疑。随后让学生读完《麻雀》一文时,教室静极了,甚至有人发出由衷的感叹,这是麻雀吗?他们那种浓浓的亲情,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去救孩子的举动,深深地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因此,课文内容在学生交流故事中得到了升华,从心里发出感悟,它们太可爱了,我们应该保护他们,从而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他们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说话欲望,他们还想讲同类关于母爱的故事,立刻得到许多同学的赞同,争论、辩论把课堂推向高潮。在这种积极主动的交流中,孩子们对麻雀有了全面的了解,更是对母爱有了深切的体会,使感悟层次得到升华。
三、向课外延伸感悟。
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具有供人想象的知识空间。而小学生爱追根穷源,课文阅读后,他们总会牵挂着文中的事情,惦记着文中的人物。根据学生上述心里,在课文阅读后,引导探究,启发想象,延伸课文,可让学生在情节的延伸和内容的拓展中,加深对语言内涵和人物情感的感悟。
《凡卡》阅读中,凡卡那诚实善良勤劳的品质深深地撞击了学生的心田,凡卡那悲惨的形象,时时处处挨打的经历,在即将离开人世时对爷爷的真情呼喊,对家的渴望,声声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课文读完了,但不少学生脸上还挂着泪水,心中还想着的凡卡,他们是多么希望出现奇迹,是多么希望小凡卡永远活在人间啊!根据学生的上述心理,可及时启发引导质疑,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如:假如小凡卡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自主合作、讨论,一下子,教室沸腾起来,此刻,在学生面前呈现出的是多么感人而又多么真切的形象画面啊!他们大胆的设想,小凡卡来中国后,自己要给他送什么礼物,人们对他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这些大胆想象,使凡卡诚实善良的品质得到了新的升华,同时也使孩子们的爱心得以体现。从这一个个具体形象的画面,这一个个真切感人的片段,我们可以清楚地感悟到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感悟,这种感悟已经超越了课文。可见,在课文阅读后,抓住课文的延伸点,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充分想象,深入探究,创造新的形象,这对引导学生深切感受课文情感,深刻感悟课文的中心,是十分有效,非常必要的。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小学 罗清华
关键词:感悟 阅读 拓展
一、以经历增强感悟。
小学语文课文中不乏语意丰富而深刻的句段,其语意的领悟是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凭借,以人生体验为基础。仅教师讲解,学生虽能有理性的理解,却很难得到感性的领悟。只有把语言画面与生活画面结合起来,带学生走出语言画面,走进生活画面,并且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画面,依靠自我体验,语言情感才能化成学生的真切感悟。
如理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句的意境,学生一般缺乏直接的形象思维,仅靠文中个别字词的注释及老师讲解,他们很难准确理解“残阳”“铺”等意境。然而,学生丰富的生活中,类似的画面,相近的意境却司空见惯。于是在学生难以准确地领悟诗句的意境时,提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见过夕阳吗?”学生马上想到,太阳失去了光泽,不刺眼,红彤彤等,再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把一张卷起来的纸铺在桌子上,学生立刻把纸展开,而且用手展平,及时告诉他们,这就是“铺”而刚才你们说的夕阳,就是诗中的“残阳”,学生立刻进入到诗的意境中,把天空的夕阳,平静的江面,及阳光洒在江面上……这些画面连接起来,而且还有同学大胆设想,太阳的那半边已经落到海平面以下,不再完整了,只能看到半边,所以是残阳。这样,学生沉睡的生活积累被激活了,而后半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就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学生自己感悟出江面上有的地方有阳光,有的地方没有,自然就成半边红,半边绿,这样美丽的江边晚景就犹如一副画,展现在他们眼前。依据这一个个生活画面,亲身的经历,诗句的理解就不再是枯燥的,而是丰富的,形象的。诗句的情境,由作者的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感悟了。
二、用交流升华感悟。
通过学习积累,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礎,就能在自行阅读中不断增加知识的,情感的,形象的积累。在阅读教学中,以有效的方法沟通课内、课外阅读的联系,就能使学生凭借阅读积累,在语言解读中获取众多鲜活的形象,以加深对语言内涵的感悟。
在教学《麻雀》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交流对麻雀的了解,同时让学生大量补充有关麻雀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设置悬疑。随后让学生读完《麻雀》一文时,教室静极了,甚至有人发出由衷的感叹,这是麻雀吗?他们那种浓浓的亲情,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去救孩子的举动,深深地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因此,课文内容在学生交流故事中得到了升华,从心里发出感悟,它们太可爱了,我们应该保护他们,从而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他们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说话欲望,他们还想讲同类关于母爱的故事,立刻得到许多同学的赞同,争论、辩论把课堂推向高潮。在这种积极主动的交流中,孩子们对麻雀有了全面的了解,更是对母爱有了深切的体会,使感悟层次得到升华。
三、向课外延伸感悟。
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具有供人想象的知识空间。而小学生爱追根穷源,课文阅读后,他们总会牵挂着文中的事情,惦记着文中的人物。根据学生上述心里,在课文阅读后,引导探究,启发想象,延伸课文,可让学生在情节的延伸和内容的拓展中,加深对语言内涵和人物情感的感悟。
《凡卡》阅读中,凡卡那诚实善良勤劳的品质深深地撞击了学生的心田,凡卡那悲惨的形象,时时处处挨打的经历,在即将离开人世时对爷爷的真情呼喊,对家的渴望,声声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课文读完了,但不少学生脸上还挂着泪水,心中还想着的凡卡,他们是多么希望出现奇迹,是多么希望小凡卡永远活在人间啊!根据学生的上述心理,可及时启发引导质疑,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如:假如小凡卡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自主合作、讨论,一下子,教室沸腾起来,此刻,在学生面前呈现出的是多么感人而又多么真切的形象画面啊!他们大胆的设想,小凡卡来中国后,自己要给他送什么礼物,人们对他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这些大胆想象,使凡卡诚实善良的品质得到了新的升华,同时也使孩子们的爱心得以体现。从这一个个具体形象的画面,这一个个真切感人的片段,我们可以清楚地感悟到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感悟,这种感悟已经超越了课文。可见,在课文阅读后,抓住课文的延伸点,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充分想象,深入探究,创造新的形象,这对引导学生深切感受课文情感,深刻感悟课文的中心,是十分有效,非常必要的。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小学 罗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