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的学生创新精神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0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是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因此,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语言文字其理解的多维性、运用的可变性、内涵外延的丰富性等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关键是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教师要有意识的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意识;要树立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意识;要树立標新立异的意识。只有在强烈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发挥创新才智。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敢于提问题的学生,首先要表扬,哪怕提的问题很简单,或根本无意义,教师都必须做到:根据情况认真作答;注意保护这些学生“问”的积极性:对提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因势利导及时展开讨论。在老师创设的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培养,创新激情才能得到激发。
  思维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唯有它的参与,才能真正加速和深化对语言文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唯有它的参与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形、光、色的作用,视听结合,可以深化思维训练,促使学生乐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小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大多依靠直觉形象,小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充分感知事物,在抽象的词语和鲜明的表象之间建立起双向联系,从而不但可以丰富思维内容,而且可以创设多种思维方法。学生在寻求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存在着急待消除的不确定认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引导学生对课文字斟句酌,在繁中求简,从比较中求真,从而培养起思维的准确性。比如在讲古诗《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时,多媒体呈现一幅国画:一枝经霜的红叶,在诗人身后还有一匹瘦马,让学生通过见到的景物展开联想,由“经霜的红叶”联想到“秋天”;由“瘦马”联想到“异乡”、 “异客”。 通过联想来理解古诗的主旨,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讲到烈火在他身上燃烧,生命危在旦夕。这时,我问到:“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说:“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有的说:“邱少云遵守战地纪律……”有的说:“邱少云是真正的英雄。”只要他们说出了充足的理由,我对他们大胆积极的设想都给予了肯定。
  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合教师意愿的看法,也不要马上给予否定或批评,而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讨论,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就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在上《假如我会克隆》作文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克隆点什么?”很多学生都说诸如“我会克隆人、动物”之类的话。可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您。”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是马上否定他的看法,继续我的教学呢?还是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探讨呢?我选择了后者,引导学生针对“为什么要克隆我?”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您爱护我们。”有的说:“您关心我们。”有的说:“您比我们的父母还好……”,你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每一种见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有时片面强调繁琐练习、盲目抄写、过多背诵以及偏重死记硬背的考试,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只有通过教师启发式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应该说,启发性只是创新教育教学中所要求的原则,任何一种旨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方法都可以使用,如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以及暗示教学法等。启发式教育的本质在于,它通过启发知识来创新。其基本形式有:启发问题、启发猜想、启发概括。启发问题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猜想就是对提出的问题要敢于大胆地猜测、想象和联想;启改概括就是使知识在积累中不断选择、提炼,从而获得更新。有老师教学《我们家的猫》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猫“尽职”的神态,抓住关键词“屏息凝视”启发猜想。学生驰骋想象,用不同语言说出了猫一连串的动作;好几个钟头守在老鼠洞口,连大气也不敢出,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住老鼠洞(有的学生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等词语转换)。引导学生概括段意时,抓住关联词“既……又……却……”启发学生对猫的古怪性格进行了准确的概括,同时又教学生掌握了一种新的关联句式。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一举多得。在讲《乌鸦喝水》课文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这样的启发性问题:你能帮乌鸦想出别的办法吗?有一位教师教《称象》,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的重量,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的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学生不是不能,关键在教师的启发引导。
其他文献
摘要:全文从三大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率”这一中心论断,号召人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提高 课堂教学 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在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中,许多教师陷入了迷惘、困惑,发出“越教越难,越教越不会教”的慨叹,也许这是对教学效果不佳的一種反思与悲叹吧!如何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发展。下面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喜欢学、想学、要求学
摘要:赏识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是使孩子健康成长的力量。在教育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以信任、尊重、理解、赏识来使之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使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转化缺点,发扬优点,一步步走向成功。因此,当每个孩子都更积极进取时,一个和谐向上的阳光班级就形成了。  关键词:赏识,激励,阳光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的重要体现就是赏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①有新观念;②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③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④有团队精神。为此初中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觀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
摘 要: “問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探究型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过程,培养探究能力。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谈谈探究型课堂教学下的问题情境创设。  关键词 创设 问题情境 探究
讲评课是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课型,是综合复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练习考试是对一个阶段教学情况的总结,有练必有评,评是讲的补充,练的延续,是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试卷的讲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的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重练轻评,致使讲评课应有的功能发挥不出来,达不到最佳效果。教學实践告诉我们,对于试卷分析,教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仅仅是对一对答案、评定一下分数,而
面对现在大量学生厌学的现象,每个语文教师无不梦想这样一幅画面:学生不再枯坐板凳,老师不再喋喋不休,在课堂上,学生把思考当成了一种习惯,把阅读当成了一种对话,把表达当成了一种倾述,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要实现这个梦想,我想,最好的途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新课标提了很多年的口号,但真正实行起来,却是难之又难。老师习惯了面面俱到,习惯了
公开课结束了,紧绷了几天的神经终于放松了,原本紧张的心情突然变的不是滋味。因为每次的课后反思总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失落的同时也常常告诉自己,这一次次的公开课,是作为老师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脚印,深刻而难忘!  这次上课的主题是为了凸显小班化教学,所谓小班化就是说30多个学生的教师,小班比大班更注重一对一,更体现学生的主题性。这次的课题是万有引力的成就。这节课在这一章里起承上启下的作
教育学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 数学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无比优越的家庭和社会条件,使他们的相当大的一部分,自我意识往往大为膨胀,而对于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感相对淡薄。因此,数学教学和其他各学科一样,加大渗透德育教育的力度,突出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