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品行、学习表现相对落后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常会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误,其表现为:厌学,迷恋网吧;不守纪律,易和老师发生冲突;抽烟酗酒,谈恋爱;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
问题学生由于频出问题,常常招来家长的斥责和老师的批评。然而,教育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对问题学生过分的斥责和批评,往往会使教育步入事与愿违的歧途。教育问题学生实现转化的最有效方法是给他们以更多的赏识。
赏识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世界六大著名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表扬的手段,肯定教育对象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它是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的爱的教育,是学生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快速成长的金钥匙。
赏识教育的首创者周弘曾用这种方法使自己年仅八岁双耳失聪的女儿,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创造了世界之最。他的女儿在小学连跳两级,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并进而成长为留美博士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后,其能力的发挥则是以前的3~4倍。
人无完人,但皆有其长。一位名人曾经这样说过:“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枝干都不美丽,也许它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远远看去卓越多姿,也流露几分美感。”树是这样,人亦应如此。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同样清楚地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九种智能,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潜能。问题学生尽管瑕疵多多,问题不少,但他们身上必定存在有可供教育者赏识的闪光之点。一个好的教育者,他的可贵之处不在于找到问题学生身上多少缺点,而在于他善于发现问题学生身上别人发现不了的优点。
现代心理学认为,无论多么顽皮多么冷漠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都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及家长的肯定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社会心理学中的“阿伦森效应”也同样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不断增加褒奖,并且不断减少批评,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别人赞美。因为赞美会使人有成就感,会使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而对人生充满信心,对成功充满希望,激发对成功的内驱力。赞美对问题学生来说更是求之若渴,因为,在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经历中,听到最多的是批评与指责,很少有赏识与赞美。如果说,人的成长,酸甜苦辣皆有营养,那么,在问题学生那里,突出表现为苦辣过剩,酸甜不足,这种“营养”供给的失衡,势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赏识和表扬是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的精神滋补品。
转变问题学生,既是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又是育人的难点,也是不可回避,不可推卸的工作职责。赏识教育是转变问题学生的催化剂,是促其成长进步的助推器。因此,作为教育者,对问题学生要处处留心,仔细观察,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用缩小镜观察其缺点,要像伯乐相马那样善于发现潜能,扑捉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给问题学生创造获得赏识鼓励的机会,搭建展示特长和本领的平台。
首先,要破常规树标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抓纪律促学风正班风,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班主任往往以树立学习标兵、守纪标兵、文明标兵等形式,发挥楷模引路作用,推动班级整体发展。然而,这些标兵的荣誉光环,对于问题学生来说,永远是不可企及的水中月,镜中花。为了激励他们充满自信,重塑自我,班主任、辅导员可在问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上做文章。针对他们能歌善舞的特点,安排各种文艺活动,让他们展示其艺术天赋,将他们树为文艺标兵;针对他们爱好体育锻炼,擅长体育竞技的特点,组织各种体育比赛,让他们在运动场上大显身手,将他们树为体育标兵;针对他们在劳动中挑重的,干累的,乐于吃苦的突出表现,可评他们为劳动模范。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种让标兵与问题学生结缘的做法,可大大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进取意识。
其次,要据弱项设奖项。一般说来,学习纪律是问题学生的弱项。正是由于他们学习自觉性不高,自律性较差,才成为问题学生。要想让他们在弱项中找回自信,求得进步和发展,班主任、辅导员可增设一种使问题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特殊奖项,以奖代赏,助推他们进步。比如,在学习纪律方面,可根据进步幅度的大小增设进步奖。提高问题学生的获奖几率,为他们获得表彰奖励创造更多的机会。
其三,要建立问题学生档案。这是一份特殊的档案,是问题学生的档外之档,是用来收集记载问题学生突出成绩,进步表现,文明行为,潜能表现的“功劳簿”。辅导员、班主任在与问题学生谈心之余,可让其翻阅浏览,了解自己真实闪光的一面,了解老师对自己优点的关注和成长进步的重视,培植他们的成就感和积极向上的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知己之情,催发学生的感恩之心,而且在行动上可以起到诱发其巩固成绩,锦上添花之效。
其四,要发挥间接赏识的作用。借他人之口间接赏识,往往能取得当面表扬、直接肯定所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人常说:“闲谈勿论他人非”,作为教育者,在与人交谈时,要有意识地谈论问题学生的尚佳表现和闪光之处,借他人之口,将赞美、肯定、赏识的信息,传递给问题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培养他们的自觉,增强他们对老师的感激和信赖。这种间接赏识的做法,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和奋发向上的欲望。
其五,要定期与家长联系沟通。做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往往习惯于只谈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很少涉及甚至闭口不谈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与家长这种“告状”式的交流与沟通,其结果是借家长的口斥责学生,借家长的手打击学生,反映到教育过程中来,只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和对抗,引起对错误的不思悔改,甚至变本加厉,这无疑是教育者的败笔。因此,班主任、辅导员要力戒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在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过程中,尤其是与问题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要切记多报喜少报忧,多说是少说非,让家长以乐观的心态赏识孩子,赞美孩子。使问题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激励中获得进步转化的动力。
问题学生由于频出问题,常常招来家长的斥责和老师的批评。然而,教育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对问题学生过分的斥责和批评,往往会使教育步入事与愿违的歧途。教育问题学生实现转化的最有效方法是给他们以更多的赏识。
赏识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世界六大著名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表扬的手段,肯定教育对象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它是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的爱的教育,是学生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快速成长的金钥匙。
赏识教育的首创者周弘曾用这种方法使自己年仅八岁双耳失聪的女儿,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创造了世界之最。他的女儿在小学连跳两级,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并进而成长为留美博士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后,其能力的发挥则是以前的3~4倍。
人无完人,但皆有其长。一位名人曾经这样说过:“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枝干都不美丽,也许它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远远看去卓越多姿,也流露几分美感。”树是这样,人亦应如此。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同样清楚地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九种智能,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潜能。问题学生尽管瑕疵多多,问题不少,但他们身上必定存在有可供教育者赏识的闪光之点。一个好的教育者,他的可贵之处不在于找到问题学生身上多少缺点,而在于他善于发现问题学生身上别人发现不了的优点。
现代心理学认为,无论多么顽皮多么冷漠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都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及家长的肯定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社会心理学中的“阿伦森效应”也同样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不断增加褒奖,并且不断减少批评,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别人赞美。因为赞美会使人有成就感,会使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而对人生充满信心,对成功充满希望,激发对成功的内驱力。赞美对问题学生来说更是求之若渴,因为,在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经历中,听到最多的是批评与指责,很少有赏识与赞美。如果说,人的成长,酸甜苦辣皆有营养,那么,在问题学生那里,突出表现为苦辣过剩,酸甜不足,这种“营养”供给的失衡,势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赏识和表扬是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的精神滋补品。
转变问题学生,既是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又是育人的难点,也是不可回避,不可推卸的工作职责。赏识教育是转变问题学生的催化剂,是促其成长进步的助推器。因此,作为教育者,对问题学生要处处留心,仔细观察,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用缩小镜观察其缺点,要像伯乐相马那样善于发现潜能,扑捉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给问题学生创造获得赏识鼓励的机会,搭建展示特长和本领的平台。
首先,要破常规树标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抓纪律促学风正班风,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班主任往往以树立学习标兵、守纪标兵、文明标兵等形式,发挥楷模引路作用,推动班级整体发展。然而,这些标兵的荣誉光环,对于问题学生来说,永远是不可企及的水中月,镜中花。为了激励他们充满自信,重塑自我,班主任、辅导员可在问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上做文章。针对他们能歌善舞的特点,安排各种文艺活动,让他们展示其艺术天赋,将他们树为文艺标兵;针对他们爱好体育锻炼,擅长体育竞技的特点,组织各种体育比赛,让他们在运动场上大显身手,将他们树为体育标兵;针对他们在劳动中挑重的,干累的,乐于吃苦的突出表现,可评他们为劳动模范。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种让标兵与问题学生结缘的做法,可大大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进取意识。
其次,要据弱项设奖项。一般说来,学习纪律是问题学生的弱项。正是由于他们学习自觉性不高,自律性较差,才成为问题学生。要想让他们在弱项中找回自信,求得进步和发展,班主任、辅导员可增设一种使问题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特殊奖项,以奖代赏,助推他们进步。比如,在学习纪律方面,可根据进步幅度的大小增设进步奖。提高问题学生的获奖几率,为他们获得表彰奖励创造更多的机会。
其三,要建立问题学生档案。这是一份特殊的档案,是问题学生的档外之档,是用来收集记载问题学生突出成绩,进步表现,文明行为,潜能表现的“功劳簿”。辅导员、班主任在与问题学生谈心之余,可让其翻阅浏览,了解自己真实闪光的一面,了解老师对自己优点的关注和成长进步的重视,培植他们的成就感和积极向上的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知己之情,催发学生的感恩之心,而且在行动上可以起到诱发其巩固成绩,锦上添花之效。
其四,要发挥间接赏识的作用。借他人之口间接赏识,往往能取得当面表扬、直接肯定所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人常说:“闲谈勿论他人非”,作为教育者,在与人交谈时,要有意识地谈论问题学生的尚佳表现和闪光之处,借他人之口,将赞美、肯定、赏识的信息,传递给问题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培养他们的自觉,增强他们对老师的感激和信赖。这种间接赏识的做法,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和奋发向上的欲望。
其五,要定期与家长联系沟通。做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往往习惯于只谈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很少涉及甚至闭口不谈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与家长这种“告状”式的交流与沟通,其结果是借家长的口斥责学生,借家长的手打击学生,反映到教育过程中来,只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和对抗,引起对错误的不思悔改,甚至变本加厉,这无疑是教育者的败笔。因此,班主任、辅导员要力戒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在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过程中,尤其是与问题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要切记多报喜少报忧,多说是少说非,让家长以乐观的心态赏识孩子,赞美孩子。使问题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激励中获得进步转化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