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砸钱,也能换来客情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girl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采购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客情”。有了一个“‘情”字,原本单纯的买卖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
  采购经理通常重视大品牌客户,重视高灵活性的客户,但从个人行为动机上分析,最重视的还是客情好的客户。大品牌客户是“不做也得做”;高灵活性客户是“不做白不做”;而客情好的客户“就是要你做”。
  现在业界流行“潜规则”做客情。这些做法如此流行,都快成为“显规则”了。那么是不是只有拿出大把大把的钞票,才能砸出客情?
  未必。采购是人,不是点钞机,就算掉到钱眼儿里,也还有人性。我们不妨换一个视角,看看销售人员如何与采购建立良好的客情关系。
  
  喜欢你讨厌的人,发现他的亮点
  
  销售人员每天要面对各种不同性格、年龄、习惯、爱好、品行的采购人员。这其中有些和你兴趣相投、相互欣赏,也难避免遇到一些习惯、品行非常令你讨厌的采购。
  一旦对讨厌的采购产生逆反心理,降低拜访频率,就是大多数销售人员采取的方法。如此一来,不要说客情,就连基本的生意也难以维持。
  因此,要建立客情,你首先必须喜欢上对方,用欣赏的眼光看对方。
  有时候,这的确很违心,但就算金庸笔下的“四大恶人”也有其可爱可怜可叹之处,你又怎会发现不了对方的优点呢?
  比如他是个很难沟通的采购,你应该想他是个有原则、有责任心的人;他在谈判中非常强势,你应该想这是个训练有素的采购,可以从他身上学到谈判的技巧。
  从平时接触的点滴,寻找对方的优点,学会用真诚的眼光注视对方,让他感受到你的诚意和欣赏。千万不要因为不喜欢对方,就在心理建立隔离区,人为地把他放在对立面,始终盯着他的弱点和差错。试想这样,你怎么可能会喜欢上采购,何谈客情?
  
  让采购喜欢上你
  
  你要喜欢采购,更重要的是让他喜欢上你。送上十六字格言: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首先必须有共同的语言,在日常接触中多关注对方的言行,发现其喜好。比如采购喜欢旅游,你就要多看一些旅游的书籍,解旅游动向;比如采购喜欢足球,你就要多看一些足球赛;又比如现在大家都关心股票,那你就要多关注行情。
  其次,大家都喜欢与有品德的人交往,喜欢和有素质的人沟通,哪怕自己品行低下,藏污纳垢。不要以为这个采购“黑”起钱来够狠,你就可以“以黑制黑”。销售人员要有自己的操守,注重塑造人格魅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保持平和的工作心态。
  
  做信息的提供者和传播者
  
  一个能提供及时、准确、有价值信息的销售人员,无疑是采购期盼的对象。销售人员必须养成收集、汇总、分类信息的习惯。
  采购人员一般对三类信息很感兴趣:
  1.业内动态,比如卖场的整合,人员的变动。
  2.市场动态,如新公司入市,趋势分析。
  3.投资动态,如房地产、股市、黄金等投资热点。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在采购的日常工作中,总是会碰到很多工作难点,需要销售人员帮助解决。你要在这些问题中区分哪些是“雪中送炭”,哪些是“锦上添花”。
  比如每年一到中秋节,某连锁便利店的采购都要为如何推销中秋月饼票而烦恼。这月饼票是某位领导介绍的生意,指标重,时间紧,采购压力很大。这时你如果主动帮他消化月饼票,不但帮其度过燃眉之急,还可令他在领导面前得到表现的机会。这种“雪中送炭”,采购一定会从心里感激你,为以后的合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当然也不能忽视“锦上添花”。这是面子工程,中国文化讲究面子。比如某卖场开张,所有采购都到场簇拥着老板,你最好到场庆贺,送一个花篮,同老板合影,制造一点气氛。这种场合你不能不到,因为采购不会记住哪些人到了场,但哪些人没到场他一定印象深刻。
  在对方庆祝的时候道上祝福,在对方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做事如斯,做人如斯。
  
  交换秘密,进入他的生活
  
  如果以上各项你都做得不错了,那么我想你和采购的基本客情已经建立起来了。若想巩固这种关系,使“客情”上升为“亲情”。就要走进采购的生活,了解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和他探讨各自的人生观,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但不是每个采购都会轻易敞开心扉,让你了解他的生活。最好的办法是先让他了解你的生活,分享你的喜怒哀乐。你告诉他一个秘密,通常情况下,他也会告诉你一个秘密。秘密是交换的,不是打听的。当一个采购愿意和你分享工作以外的感受,你和他的关系就已经从“客情”上升为“亲情”了。
  
  杜绝“有事有人,无事无人”
  
  有些销售人员以为搞定采购,以后什么问题就都没有了。这样的想法非常幼稚。无论什么关系,都依赖长期的培养,才能维持并健康发展。轻视对方,就是轻视自己。销售人员平日里要“无事有人”,在工作中才会“有人无事”。(文章编号:3070706,收藏请编辑短信AA加文章编号发送至66556619)
  
  专题编辑:王晨[email protected]
  陈思廷[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车商与啤酒厂联姻,才者突发奇想,居然决定买车关啤酒!如此不顾“车酒是死敌”的促销,一开始当然是街头巷尾的热门谈资。可偏锋走得太远的促销,不但对手乐于詆毁,就是顾客也不会真的买账。    逢年过节,开展各式各样的促销已是各大汽车商家的保留科目,促销不外乎以下几类套路:或买赠,或让利,或有奖活动(如有奖问卷调查、公司广告语有奖征集等),或跨行业搞捆绑,最后干脆白刃血拼,你降一千我降两千,你跳楼我出血,
期刊
一份采用流行色的DM,也会比普通DM引发更多的购物冲动。    流行色    个人喜好千差万别,但很奇怪,你在街上行走,总会感觉到有些衣服颜色很频繁地出现;你回到家里打开电视,也会时不时发现那些颜色,仿佛在和大街上的风景遥相呼应。  没错,你察觉到的就是“流行色”。每一年的几个流行色,都会带动全球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并“驱使”他们做出大致类似的色彩判断。零售商要么因未能把握色彩趋势而积压严重,要么因
期刊
就算是家乐福,如果单店销售能力没有那么强,进场费也不会长久。    常在供应商那里听到“零售为王”这句话,但真正的零售商可能会对这个“定论”持否定态度——在区域市场中,在某个业态里,只有少数零售商才能称雄,其他多数哪会有什么王者之风?  不过,供应商对零售商的“敬畏之心”却全都包含在这句话里,这句话也成为很多品牌制造商不断增加渠道投入的理由。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多久?    并非中国独家    放眼全
期刊
武汉M商贸公司的宋总,是一个“卖场关系管理明星”。据说,甲国际连锁的采购因为他对单品毛利贡献的阐释做得细致而精准,把他尊称为“ARPU先生”;乙家电连锁的上上下下,亲切地称已进入“大宋”年龄段的他为“小宋”;学识渊博、性情儒雅的丙仓储连锁老总,只要一和他聊起书法,就像是遇到了知音……  跟卖场打交道,他有什么特殊心得呢?    重诺守信    2006年,因不满某国际知名品牌突然提出的“绝对不能经
期刊
营销经理大部分是综合人才,阅历、素质、思维和悟性都非常高。这样一支高素质、综合型的队伍,如何才能管理好?    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充满变数,同样一件事情可能有无数种解决方法,这让我们似乎有些无所适从。万幸的是,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其规律同样可被总结、复制、推广。笔者倡导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做一个综合型的营销老总。    用好流程和制度,建立起管理下属的标准    管理科学最核心的要义,是用流程和制度去
期刊
有些销售经理的职业生涯总是命运多舛,他们的一生基本都在奔波中抱怨旧主和寻觅明君。纵观这些销售经理的职业生涯,我们发现,他们在工作中曾经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却在那如烟花般的一炫之后,便陷入沉寂。  是什么让他们败走麦城?是什么让他们一蹶不振?是什么让他们在营销人生中找不着北了?  现实中,总有一些销售经理,把带有强烈外部因素的偶然成功当成是自身能力的硕果,被飘红的业绩和如潮的嘉奖冲昏了头脑。最后,不
期刊
“我用的是最先进的管理软件,打开电脑一查就能知道库房有哪些产品,有多少,什么时候需要进货……”但管理的最终对象不是商品,而是人。    [真实案例1]    几天前我去拜访一个经销商,碰巧赶上他整理库房。一个收废品的也在现场忙得不亦乐乎,成捆成捆的过期海报和堆箱,被抬上了废品车——要知道,这些堆箱是经销商花3.5元一个从厂家买的啊!结果干干净净、连包装都没坏,就被4毛钱一斤给卖掉了。  我边和经销
期刊
前任经理一味迁就惯坏了经销商,区域回款一落千丈。新任经理面对渠道规矩已经坏了的区域市场,想把它扳正谈何容易?!看来只能先从增量市场入手,立起规矩后,再反噬老市场。    2006年初,业绩出色的张经理,从湖南省省级经理升为大区经理,负责磐古公司风雨飘摇的华北市场。  磐古公司主要产品是实木地板,年销售额3亿元左右,在业内有一定影响力,主要市场在华中、华南,华北市场也曾一度占据公司1/3的销售份额。
期刊
骤然失重的年代    尽管本土的第一家超市在1981年就诞生了,但中国连锁零售的真正井喷,却是以1995年家乐福进入中国为标志的。法国人教会了中国同行什么才是最有市场统治力的零售业态。  面对连锁超市巨大的出货量,经销商还没来得及欣喜,便被各种“费用”搞懵了。习惯于搞批发的经销商搞不懂连锁超市这个新玩意儿:  为什么要那么长的账期?不是给了扣点了吗,为什么还要交通道费?采购怎么那么会杀价,我都不知
期刊
13年前,像当时的“统一”这样规模的润滑油公司在中国有近4000家;13年后, “统一”销售额达30亿元,跻身国内三大润滑油品牌。  从把润滑油当作大众消费品来营销,到开发、扶持潜力巨大的客户作为销售终端,“统一”润滑油依靠不断创新,完成了13年增长500倍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纵观国内润滑油3000多家企业,主流营销手段还是业务员跑单帮找客户,还是不断地打折促销。而近日“统一”润滑油第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