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实施新课程要求中学音乐教师具备的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艺术教育的综合素质,特作如下浅谈。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教师 素质
在十七大报告中对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作为一线教师的初中音乐教师的素质,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等,对中学音乐教师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对挑战,中学音乐教师加强自身学习、进修,尽快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艺术教育综合素质。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类新理念的出现?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反思中进步。本文就中
学音乐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作简单地探讨。
一、政治素质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与审美素质。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德是称职教师应具备的个人品质,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因此,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尚的审美情趣,起到教育表率作用,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健康成长。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品德、情操、审美观的深厚土壤。
新课程标准已将音乐定位于人文性课程,重点对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并将德育、情感、态度、教育价值观放在首位。中学音乐教育应该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认识音乐,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中学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通过优美的音乐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产生的,通过音乐自身美的魅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
一首好歌,一支好曲子往往可以直接触动学生的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净化,精神上的振奋,意志上的激励,道德上的升华,并时刻陶冶学生们的志趣与情操。如:音乐作品《国歌》、《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具有鲜明时代与艺术特色的优秀音乐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斗志、民族感、正义感、爱国激情与高尚情操。只有中学音乐教师具备了正确艺术审美观与高尚的道德情趣,才能引导学生真切地感悟艺术美、心灵美与生活美,引导学生热爱健康的、积极的、高雅的音乐艺术,才能在授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陶冶和净化学生的精神与心灵,培养他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业务素质
1、知识素质。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探究者、构建者和缔造者,这样的角色促使音乐教师必须具有精而深的专业知识。在歌曲教学中唱谱与唱词的先后变化,歌曲内容与旋律决定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焕然一新,在体裁广泛,内容丰富的欣赏曲、流行音乐中正确把握分寸,用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能力素质。首先,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运用、掌握专业知识的教学技能。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设计年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具备了解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音乐教学是情感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新课程呼唤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新理念是平等、民主、合作。师生互动,教师是引路人,学生是鲜活的主体,发展中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地肯定和欣赏。
其次,音乐教师具有发展性评价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必须把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等课程评价多元化,成为课程评价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中音乐教育评价是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教学手段进行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发展性评价,培养和促进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
三、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提升艺术教育的综合素质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一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功能的综合性。一首歌曲与乐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提高综合艺术素质,提高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已迫在眉睫。
培养适应新课程标准需要的师资更是势在必行。作为音乐教师,反思教学中是否让课堂充满了音乐,是否为学生打开了音乐之门,是否引领学生感受到真正的音乐。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歌曲与乐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现和表现。并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这才是一个真正有魅力的音乐教师。
综上所述,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实施者——音乐教师具有独特的教育影响力。音乐教师要以现代化的素质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也是一个新时代对新型音乐教育的呼唤,走进新世纪,走进新课程,对中学音乐教师有全面全新的素质要求。
在现代传媒技术条件日益走向多种艺术的综合,在当今充满挑战的艺术教育领域中,只要我们音乐教师以无限的热情,善于反思,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大担实践,就能让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迎来又一个生机盎然,姹紫嫣红的春天。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教师 素质
在十七大报告中对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作为一线教师的初中音乐教师的素质,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等,对中学音乐教师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对挑战,中学音乐教师加强自身学习、进修,尽快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艺术教育综合素质。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类新理念的出现?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反思中进步。本文就中
学音乐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作简单地探讨。
一、政治素质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与审美素质。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德是称职教师应具备的个人品质,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因此,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尚的审美情趣,起到教育表率作用,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健康成长。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品德、情操、审美观的深厚土壤。
新课程标准已将音乐定位于人文性课程,重点对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并将德育、情感、态度、教育价值观放在首位。中学音乐教育应该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认识音乐,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中学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通过优美的音乐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产生的,通过音乐自身美的魅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
一首好歌,一支好曲子往往可以直接触动学生的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净化,精神上的振奋,意志上的激励,道德上的升华,并时刻陶冶学生们的志趣与情操。如:音乐作品《国歌》、《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具有鲜明时代与艺术特色的优秀音乐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斗志、民族感、正义感、爱国激情与高尚情操。只有中学音乐教师具备了正确艺术审美观与高尚的道德情趣,才能引导学生真切地感悟艺术美、心灵美与生活美,引导学生热爱健康的、积极的、高雅的音乐艺术,才能在授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陶冶和净化学生的精神与心灵,培养他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业务素质
1、知识素质。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探究者、构建者和缔造者,这样的角色促使音乐教师必须具有精而深的专业知识。在歌曲教学中唱谱与唱词的先后变化,歌曲内容与旋律决定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焕然一新,在体裁广泛,内容丰富的欣赏曲、流行音乐中正确把握分寸,用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能力素质。首先,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运用、掌握专业知识的教学技能。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设计年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具备了解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音乐教学是情感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新课程呼唤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新理念是平等、民主、合作。师生互动,教师是引路人,学生是鲜活的主体,发展中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地肯定和欣赏。
其次,音乐教师具有发展性评价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必须把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等课程评价多元化,成为课程评价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中音乐教育评价是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教学手段进行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发展性评价,培养和促进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
三、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提升艺术教育的综合素质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一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功能的综合性。一首歌曲与乐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提高综合艺术素质,提高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已迫在眉睫。
培养适应新课程标准需要的师资更是势在必行。作为音乐教师,反思教学中是否让课堂充满了音乐,是否为学生打开了音乐之门,是否引领学生感受到真正的音乐。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歌曲与乐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现和表现。并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这才是一个真正有魅力的音乐教师。
综上所述,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实施者——音乐教师具有独特的教育影响力。音乐教师要以现代化的素质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也是一个新时代对新型音乐教育的呼唤,走进新世纪,走进新课程,对中学音乐教师有全面全新的素质要求。
在现代传媒技术条件日益走向多种艺术的综合,在当今充满挑战的艺术教育领域中,只要我们音乐教师以无限的热情,善于反思,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大担实践,就能让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迎来又一个生机盎然,姹紫嫣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