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眼”里见真情

来源 :考试周刊·文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n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袅娜风流、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总给人一种异样的审美感受,即那种美中不足的小性儿。但是,剖析她残缺个性时,却让人强烈感到其中蕴涵着火一般的情愫。追其根源,不难发现黛玉个性残缺的因子里,孕育着因对爱情执着不得而生发出来的沉默叛逆精神。
  关键词:林黛玉 小心眼 真感情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打动多少读者的心,每一位读懂它的人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牵动,恨不能与其生与其死。在这部作品里,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然而才高貌美的林妹妹却得不到人们的青睐认同。人们在欣赏她的同时,也在抱怨指责她的“小心眼”。
  
  一、一份调查材料彰显人们对黛玉个性残缺——小心眼的亵渎
  
  《名作欣赏》杂志在2005年的一份大学生问卷中提出问题:你愿娶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做老婆?调查结果显示:想娶林妹妹为妻的寥寥无几,而薛宝钗却高居榜首。
  对于文学形象的认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也无可厚非,但如此地抛弃却让人不得不思考:难道林妹妹的“小心眼”就是那种心胸狭窄的小性吗?是人们对她百般挑剔?亦或是对她完美形象的审美期待?百思不得其解之余,还应立足文学文本,联系社会背景,从主客观方面去解读其“小心眼”里所蕴涵的情感因子,这样,对这一文学形象的理解才更为客观和公允。
  
  二、林黛玉“小心眼”的内涵解读
  
  才貌双全的林妹妹,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即人们“津津乐道”的、被生活现实化的男人所摈弃的“小心眼”。我们应该从主客观因素全面地解读它。
  1.对特定环境的敏感体现
  林黛玉自幼父母亡故,只得投靠贾府。寄人篱下的命运,在她内心深处结成了解不开的隐痛情结,使她的心境极易感受外界的刺激。因而,在贾府生活的每个时空里,其言行举止也生发出不少看来不必要的“小心眼”。
  如第七回中,黛玉为送花事件发火。究其原因,薛姨妈吩咐的有讲究:“你家三位姑娘每位两枝,下剩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凤姐。”迎春、探春、惜春不管是嫡出,还是庶出,都是贾家的亲生女,应首送之;林黛玉是贾家的嫡外孙女应次送之;王熙凤就是再掌权,也只是贾家的孙媳妇,应最后送之。而周瑞家的送花给惜春后,没有按顺序给黛玉,而为了讨好凤姐,便往凤姐处去送。黛玉为之发火,实际上只是想给贾府的势利小人一个下马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不是好欺负的,她所做的一切只是出于做人尊严的自卫,是弱者要强的表现,只要有一点廉耻心的人,都会发出人格的呐喊,她如此坦白直率的个性展现,又有什么值得大家横加指责的呢?
  2.爱情事件的情感见证
  林黛玉的“小心眼”大多发生在与爱情相关联的事件上。如第八回中写宝玉看宝钗,恰巧黛玉也来看宝钗,于是,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并借手炉一事奚落了宝玉,影射了宝钗。再如第二十回中,黛玉又为湘云咬舌子喊宝玉“(二)爱哥哥”和湘云斗嘴……
  以上事例可以看出,黛玉的多疑都是围绕宝玉产生的。在爱情上的“小心眼”,恰恰反证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她全身心地爱宝玉,宝玉成了她生命和灵魂的唯一寄托。因而,她也渴望得到宝玉的全部的爱,作为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难道就没有追求爱情的自由吗?在爱情追求中,对待威胁自己爱情的人使点小性又有什么可以指责的?真心地去爱一个人,甚至不惜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真爱,难道对于别人可以,而惟独对于孤苦无依的黛玉就要加以指责吗?况且,在“万恶淫为首”的封建社会里,爱情被看成一種没廉耻的“私情苟合”,“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因而,黛玉不可能直接表达对宝玉的爱,不会如完全解放的今人一般对宝玉大叫:“亲爱的,我爱你,我需要你……”只能通过不断的猜疑、怄气来表达对宝玉的真爱。这种为真爱而产生的“小心眼”,我们怎能忍心去责怪呢?
  3.人际关系的一条支流
  林黛玉与人交往也不是一味地使性子、耍小心眼。她不像薛宝钗那样城府甚深,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向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
  纵观黛玉的“小心眼”,无非是她人际交往中的一条支流。林黛玉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我们实应改变“林黛玉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的偏见。
  
  三、林黛玉“小心眼”的人性体验
  
  林黛玉的小心眼虽然是当时社会环境逼出来的,但总给人带来更多的深思与感叹。与其界定她的小心眼是人性的缺失,不如认定是其机敏、率真、大度等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是她对所处的社会及环境的反叛行为。
  1.小心眼背后有坦诚
  我们应该看到林黛玉的小心眼背后有坦诚。直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缺点的同时,也向人们敞开她那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心中,容不得微尘,也不记得微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可以锋芒毕露地直陈己见,但只是就事论事,之后也就丢在了一边。正是这种待人以诚的直率,才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没有将“行动爱恼人”的林妹妹当外人。缺了她,大家也同样感到空虚与寂寞。她毕竟有一颗晶亮的灵魂。“小性儿”只不过是美玉上的小瑕疵罢了。
  2.追求真爱而叛逆
  在贾府,林黛玉惟一的知己是宝玉。宝玉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却他,生命也就终结。但是,在初恋阶段,他俩互相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尤其是黛玉,在对宝玉的真心没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轻易流露出对宝玉的恋情,因为她很自尊自重。而宝玉,又对纯洁少女有一种泛爱,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更有着明显的感情波澜,这使林黛玉无法容忍,她直率地对贾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
  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这样一个用生命捍卫爱情的才女孤魂,对待戕害自己爱情的人和事,她又怎能不使“小性儿”呢?读懂了她小心眼的主客观因素,再来审视她的人性残缺,我们汗颜了。对于她的“小心眼”,我们也就会见怪不怪了。当爱情幸福被扼杀时,她以死反抗黑暗社会。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参考文献:
  [1]刘梦溪.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上中下).百花文艺出版社.
  [2]胡文彬.红楼梦真象.华艺出版社.
  [3]刘宏彬.红楼梦接受美学论.河南人民出版社.
  [4]上官玉.娶妻当如薛宝钗.新疆人民出版社.
  [5]周五纯.红楼梦人物新论.三秦.
其他文献
摘要: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移民国家,有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四种官方语言。其中英语是商务和官方语言,使用最为广泛。一般在学校的教学媒介语是英文和华文,所以大多数新加坡人民都能掌握两三种语言。因此在日常交往中,避免不了频繁出现语码转换现象。本文通过对一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来分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功能,说明语码转换在新加坡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是使交际顺利进行
期刊
摘要: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办学的根本保障。创新发展思路,要努力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上下功夫,全力推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双师素质教师 教师职业专业化 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客观要求,如何用战略的眼光审视和思考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未来,全力打造出一流的双师素质教师攻坚团队,是关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未
期刊
摘要: 隐喻意义具有创造性。隐喻的意义推断受多种语境因素的综合影响。隐喻意义的理解是一个对隐喻字面意义和隐喻所在的语境的动态顺应过程。隐喻隐含意义的获得是在选择、建构和顺应动态语境的基础上实现的。  关键词: 隐喻意义 创造性 语境动态顺应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与语境密切相关的语言使用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那么,隐喻是如何被人们理解的?本文
期刊
2006年高考江苏卷所提供的现代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与感伤情调的散文——《一幅烟雨牛鹭图》。此文总体行文脉络还算清楚,所抒情感也较真挚,但细读起来,又觉有诸多词句不通或不合实际,给理解和把握文意造成一定的影响,兹不揣浅陋,在此说出,以就教于作者与广大同仁。  ①“有些忘情”用语太随意,因为“忘情”就是全身心投入其中,陶醉其中,乐而忘归,没有“忘清一半”的说法,更没有“有些忘情”之说,否则有愚弄读者
期刊
摘 要 随着石油资源开采速度的加快,原油层数不断被发现和提升,这也直接导致石油资源储量的减少。随着地层自身能量的加深,如石油资源的生产,开采的持续性可以增加,是石油公司当前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机械采油技术对采油的影响,特别是采油操作人员的问题,并分析和研究了低油源产量问题,阐述了机械采油技术在低产量钻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低产井 采油效率 机械采油技术  中图分类号:TE38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分支,在社会改造主义者眼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变化,设计并实现理想的社会。在课程论观点上社会改造主义批判学生中心课程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人需要、兴趣、自由以及活动,忽视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论述,以及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种观点的分析,提出应将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统一起来,做全方位的考查。  关键词: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中专生心理状态特征的分析,为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工作参考。  关键词:中专生 班主任工作 心理特征 学生管理    中专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人体形态和机能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各器官的机能已基本健全,脑重量和高级神经活动接近成人水平,这就为进行较复杂的脑力劳动和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最活跃,可塑性极强。作为班主任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建立在评价双方平等、互融基础上,由评价双方共同建构的、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成为教育评价领域的热点问题。而Blog与电子档案袋的出现为发展性评价的实现插上了翅膀。本文将概括介绍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提出了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并从Blog与电子档案袋的功能出发深入探讨一种由Blog与电子档案袋共同构建的发展性评价模式。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Blog 电子档
期刊
摘要:交付意思是诈骗罪成立的构成要件要素,它不是简单的交付行为表示,交付行为必须具有使占有转移的意思内容,仅有使占有弛缓的意思表示不构成诈骗罪的交付行为。交付意思要求被骗者必须认识到转移财产是本人“自由”意思的决定,这才是诈骗罪成立的关键。  关键词:诈骗 交付行为 交付意思    [教学案例] 1999年10月16日下午,被告人何某遇到陈某(在逃),闲聊中陈某提出去搞一辆摩托车,何某表示同意。后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分析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何不积极举手发言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论述积极发言和创新精神的密切联系,并从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探讨怎样培养学生自觉热情地参与问题研讨的信心与习惯。  关键词:教学 文化 课堂发言 举手    一    教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有时会用“上课发言积极”的语句,然而中国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越来越少举手发言了。这种“垂着的手”或谓“沉默”现象很普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