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古诗统整课教学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教学,其整合的角度可以多元,或围绕一个诗人,或围绕一个主题,或选择对比观照等,但统整的古诗课例不是静态的文本,而是动态的生长过程。古诗统整课极其考验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的自身格局决定所实施的古诗统整课的格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故事教学;古诗;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9/22-0067-03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其难有二: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读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在情理上与诗人站在一个高度。同时,古诗的话语风格与学生现在的语感体系相去甚远,多数古诗的教学仅限于疏通意思和积累诗句,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由于这两难,古诗教学的模式一直难以突破和改进。
  但是古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各类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单元安排中有的是“古诗两首”、有的是“文包诗”、有的则出现在练习的“诵读与欣赏”中。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古诗的篇幅在教材改革中可能还将有所增加。基于此,在古诗教学中开辟一条新的路径是值得去尝试探索且有意义的事情。近年来,我们尝试一种新的古诗统整课例研究。在合适的年段,围绕一个诗人、或者一个主题、或者一种对比,串起一组诗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走进一首首古诗,还要走进一个个诗人,走进诗人背后的那个时代,走进中国的文化。
  一、课例回放
  下面就古诗统整课例中五年级下册的一个课例——《走进李白》,谈谈笔者的想法。
  《走进李白》一课的教学,将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五首古诗串联起来,进行合理的编排教学,让学生通过“想象”这个支点,立体地解读诗群,进而透过诗作立体地了解诗人李白,进一步理解诗作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整个课堂教学的大概流程是这样的:一是通过聊天的方式唤起学生对李白已有的认知,学生们各抒己见,谈对李白的了解以及对李白古诗的了解。二是以学过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为引,让学生品读诗句中的“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银河落九天”等意象体会李白古诗当中想象的新奇瑰丽。再将《望庐山瀑布》与唐代诗人徐凝的古诗《庐山瀑布》作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李白诗中的想象“新奇瑰丽”“大胆夸张”等特点。三是出示一组李白的诗《夜宿山寺》《古朗月行》《赠汪伦》进行群诗吟诵品悟,学生同桌合作讨论,围绕“哪些诗句中也找到了李白不一般的想象”作探究学习,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李白诗作中的想象特点。四是基于前三步的学习,学生对李白诗中的“想象”特点作多元而又充分的解读,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谈一谈李白诗中想象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五是通过补充李白生平的微视频,促进学生理解李白诗中不一般想象,与他独特的读书环境、生活经历以及修为都有很大的关系。最后教师总结:每一首古诗,不同的年段,用不同的心境去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真所谓“常读常新”。但是,走进李白只读一组古诗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去读李白更多的诗,才能真正立体地走进李白。
  没有繁琐的环节,没有高深的解读,学生就是在慢慢的吟诗、品诗、悟感中一路走来。学生完全沉浸在李白古诗营造的意境里,并步步深入,层层递进,最后感受水到渠成,分享精彩纷呈。课末一段李白微视频的插播,真正把学生带进了李白的人生,让学生透过李白的读书环境、生活经历等再度理解这雄奇瑰丽的想象。古诗中想象的意境就更深入、更立体,直指李白这个人以及人背后的那个时代,直指古诗所蕴含的文化。
  二、课例设计意图
  李白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必备古诗80首中,李白的诗占7首,是所有诗人中入选数量最多的一位。可见,李白在整个小学诗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李白的诗被分散安排在一上、二上、三下、四上、五上的教材中,所以五年级下半学期,统整所有的古诗設计这个课例,较为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尊重儿童的学习起点,能更好地唤起儿童的学习经验。
  作为教师研究李白的课例,也是在研究探索一种新的走进古诗文的方法。所以,整个课堂努力走向“三个突破”:
  (一)主题凝聚,资源整合,实现古诗教学模式的突破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一去传统的“逐首教学”(即一首一首地教)和“逐环教学”(即解题导入、正音疏通、理解背诵)模式,大胆地采用“接近李白”-“体悟李白”—“走进李白”的教学思路,聚焦“想象”这个点位,紧扣一条主线“鉴赏李白瑰丽的想象”作为阅读经验的可生长点,将三维目标、四首古诗有机地整合为一体。无论是对比阅读还是群文阅读,思路都很清晰,学生都在“想象支点”上行走。
  (二)比较参读,群文深入,实现古诗解读模式的突破
  本堂课,从三年级学过的《望庐山瀑布》入手,引领学生品悟“三千尺”“银河落九天”“生紫烟”等意象中所蕴含的诗人夸张、飘逸的想象。再引导学生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徐凝的《庐山瀑布》中的想象进行比较阅读,从而更进一步感受李白想象的鲜明特点。最后自主阅读、同桌交流讨论一组三首具有三个想象角度的古诗。最后水到渠成地对李白古诗中的想象建构起多元的感受。这种形式上的纵向对照和内容上的横向比较,大大拓展了古诗解读的文化背景,丰厚了古诗解读的文化底蕴。古诗的吟诵、品读,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古诗。
  (三)聚焦想象,多元感受,实现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
  感悟古诗,不能仅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李白天马行空、飘逸瑰丽的想象背后一定跟他的读书经历、人生境遇是有很大关系的。如何引领学生读出李白诗句中瑰丽想象背后的那份狂妄不羁?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补充给学生阅读的背景,让他们拉近与诗人的时空跨度;通过学生相互交流李白人生境遇的小故事,丰厚学生对古诗创作的理解。学生将这些背景融合在诗句中,才能感诗人之感,想诗人所想,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才能更多地显山露水。   三、统整古诗教学的三个感受
  《走进李白》只是古诗统整课中的课例之一。其实,就古诗教学而言,其整合的角度可以多元,或围绕一个诗人,或围绕一个主题,或选择对比观照等,但统整的古诗课例不是静态的文本,而是动态的生长过程。古诗统整课也极其考验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的自身格局决定所实施的古诗统整课的格局。
  (一) 统整古诗教学,“基于教材”、“基于学生”是最基本的底线
  教材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载体,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编排的,有明确的指向和目标。基于教材,就是要保证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规律有一个科学的观照;基于学生,就是寻找适合不同地域、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以学生为本,以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学力,延展学生学的宽度和长度,为儿童需要而设计,为儿童的发展而创造,让学生站在学习的中央。
  (二)统整古诗教学,充分凸显语文课程的特点
  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古诗统整课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整合,课程资源整合,教学方式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基于这一特点,古诗统整课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学生在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所以,古诗教学的统整,引领学生在反复吟诵和想象品悟中,感知诗意和诗情。再则,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统整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通过一类古诗的学习,引领学生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古诗创作和诗句本身蕴含的意蕴,滋养学生对独特民族文化的热爱。
  (三)统整古诗教学,最终目的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演讲《论教育》中有这样的话: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忘掉的”是具体的内容,知识等,而“留下来的”则是核心素养。留下来的越多,经过积累、叠加、沉淀、转化,则核心素养越来越稳定越来越丰厚。好的小学语文课程应当将学生带到学习的高速公路入口处,接触不同的风景,给予学生带得走的能力,而不是背不动的书包。立足学科又着眼培养有境界、会思考、能行动的全面发展的人。古诗教学该如何统整,才能更贴近学生,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作的情绪和意向,让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基于此,教师的古诗统整教学还应不断地向更深处探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习社区也就是常说的学习共同体,素质教育对学生的交流能力、自主探索能力有更严格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提出与文章中心相关联的问题,鼓励学生先进行文章的自主阅读,之后与其他成员进行深入交流,产生思维碰撞进而得到问题的答案,最后在班级内进行汇报总结,达成班级内全部学生的统一认知。笔者将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尊严》作为切入点,对学习社区模式课堂做出论述,保证学生
[摘 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离子反应”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说明。通过情境创设了解酸碱盐的电离;归纳总结电解质的概念;探究分析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实验探究获得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的实质;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
[摘 要]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學习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这是新课改中对当前的教育思想提出新的要求。在小学教学中,让学生的“学”真正发生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以《泉城》为例,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同时,教师指导学生提取文本信息,仿照课文进行写话训练,达到个性化阅读的初衷,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阅
[摘 要] 井冈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堂狮灯”中的舞狮表演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如何创新地传承此项地方民俗文化瑰宝,将民俗文化融入幼儿音乐教学,教师应从幼儿狮舞表演在幼儿园开展的可行性,以及其创编的依据、原则,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以舞狮表演为例,与幼儿园艺术领域的音乐活动相结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动作发展水平创编出适宜的幼儿舞狮步伐、操节等,让幼儿在优美、律动感极强的音乐中
[摘 要] 概念教学中,我们要精心改造已有经验,让概念从粗糙走向细腻;适时进行抽象概括,让概念从朴素走向精致;多形式应用体验概念,让概念从浅显走向深入。利用学生经验,是概念学习的起点;丰富学生体验,是概念形成的必经之路。在概念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提供各种机会,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增强对概念本质的体验,从而促进概念的学习。  [关键词] 生活经验;猜想验证;活动
[摘 要] 厚夫先生的《路遥传》重新开启了路遥的平凡世界。厚夫先生是路遥的追随者,他撰写《路遥传》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又下了巨大的功夫。《路遥传》的写作胜在对路遥生活资料的细致甄别与精准解读上,对路遥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不懈追寻与深度还原上,更在于整部作品“知人论世”的写作风格上。《路遥传》中对路遥的塑造将继续真诚而热切地感染更多的人,让昂扬的精神和美丽的心灵继续流传。  [关键词] 知人论世;解读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生画画不是美术教学的唯一方式,引导学生“说画”对美术教学同样重要。“说画”能够引领学生的感知器官,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能够推进学生的内部消化,提高学生的美术理解,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  [关键词]小学美术;说画;高效课堂  人们常把“美术课”称之为“图画课”。的确,我们很多时候把一堂美术课的重头都放在学生“画”这方面,重在美术技巧、技法的训练,而忽略了“说话”这一环节
[摘 要]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课堂宝贵的时间内,学生能够更主动专注地学习重难点知识,从而学习效率更高。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由传统课堂的权威者、领导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
[摘 要] 微课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将其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推动生物知识的预习、设疑、导课、解疑及拓展延伸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就微课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此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  [关键词] 微课;高中生物;教学实践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微课视频等丰富了教学形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主
[摘 要] 传统的生物教学十分重视生命教育,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思路。生命教育是教学的途径,生命观念是教学的目标,通过生命教育实现生命观念的培养,需要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寻找教学契机,把握教学机会,以让生物学科知识更好地与生命教育相融合。只要做到这一点,生命教育就可以成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生物学科与生命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在生物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