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还学生一份“真实”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mqspthc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如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真情失落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假花尽管美艳,但缺少生命的活力;假话尽管动听,但缺乏生活的激情!还学生以真诚,还作文以真实,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要努力培养真诚性,就是要把过去作文中教学双方“合谋作伪”的现象坚决予以摒弃,要让学生养成“说真话,写自己”的作文意识。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世理的真实,切乎生活的状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他还对“求诚”作了具体的界定:“从原材料讲,要说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说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这就彻底去掉了作文中的虚假浮夸之风,既有利于写出真实之文,也有利于培养真诚之人。须知“求真”之心乃是一切教育所以能有成效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也提出了同样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一、周记训练,是学生真情的积淀
  
  周记,顾名思义是一周记事,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渠道,一般来说写作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这一种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干涉,就会敏感的关闭。通过周记谈心,就不一样,因为谈心时大家的心灵都处于同一种放松状态,它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地表达真实。
  
  二、讲小故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伟人形象,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依旧熠熠发光的金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长廊,这些传统的氤氲、美妙的意境对于学生释放真实情感作用很大。十六七岁的少年,思想活跃、个性的张显、生命的活力,注定他们不是简单地抄袭、搬用、套用,而是在引用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是在历史雄浑的文化支撑下找自己的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
  
  三、活动求“真”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同样,生活也是培植创新的土壤,生活的浪花能激发学生作文创新的欲望。教师要打开他们心里的“结”,让学生想写、乐写,就必须主动帮助学生积极写作素材,提供亲自感受现实生活的机会,收获真实生动的材料。为此老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出狭小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参与、投入生活;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走向大自然,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手去创造,用心灵去体会,在活动过程中,他们拥有了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积蓄。因而,当他们写作文时,那种情感的倾泻,开放的思维,大胆的创新就会使文章妙笔生花。
  
  四、评价促“真”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作文批改中,要将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作为评价学生作文成绩的重要标准。作家格非说:“即使学生作文写得再不好,老师也应该进行鼓励,然后通过这个方式把他引导到写作的正确道路上来。”对一篇篇充满朝气的习作,不必要横挑鼻子竖挑眼,说得全无是处。
  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真情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陶行知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实才是文章的生命,真实才是文章永恒的魅力!强调写作的真实性,关系到学生做真人的千秋大业,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作文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作文时,学生常感到无话可说。教师也往往深感头疼,症结在哪里?分析我们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怎样写”,而忽视了“写什么”。于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给学生讲一些“审题”,“拟提纲”,“怎样开头和结尾”等写作技巧方面,而不去开凿学生写作的“源泉”。这样的教学,就有点“舍本逐末”的意味。小学时期是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波动性。这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趣味导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风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再配以投影片、录音机等所承载的视听材料、影视歌曲、电影录音剪辑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
在历史课堂上如何才能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的统一,这是每一个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一直在关注的问题。我依据几年来的历史教学经验,尝试采用了“读——思——剖——结——练”这样的课堂结构。实践证明。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颇有成效。  读,在我没有讲授新课之前,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导人框内生动形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行为的动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自主探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将具体地谈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四种方法:    一、倾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情趣渲染是讲授的素养之一,它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古代的孩子,看老师写课题。  (这个“氏”怎么理解?)认识他了吗?谁来说说他是谁?(杨家的小孩子)  课文中的小孩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那么在古代你就是……  [点评]这个小环节很有意思的。可以多问几个学生,女孩子则可以说“我是X氏之女”。学生说的时候,一定会为自己的家族感到
成功的教学靠的是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具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把枯燥的学习变成有趣的科学探究,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才会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利用新课引入,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我校历史学科着手建设历史教学网站。建站的原则是:探索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实现智慧资源和信息资源在学习中的协同发展。本网站体现了以下4种功能。  一、资源的多样性、流动性、共享性  资源的多样性体现在: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图片、动画、影像、音乐、文字五种表现形式。知识结构全面,介绍中外历史和师生的教学情况,网站共分为七个栏目:素材库、中国历史、
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处理好师生关系  教师要树立教师的尊严,但不是威严,在课堂中教学要民主,不要以主人对仆人的态度或封建家长式的方法对待学生;人格上要平等,但不是朋友式的随便。搞好关系不是为了让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赋予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灌输教育,而是让学生有深切的感受。其次,要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及时性与形象性。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以下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