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利政策作为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之一,由于它是公司在利润再投资与回报投资者两者之间的一种权衡,关系到股东的现期收益与公司的未来发展,关系到不同股东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进而关系到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西方学者关于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综述
西方财务学者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股利政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利润水平,投资和筹资,公司成长机会,公司规模,行业类别,以及股权结构角度探讨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
Jensen(1976)和CopelandandWeston(1987)均从公司的成长机会角度研究公司股利政策,认为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与企业的成长机会负相关。
Crutchley和Hansen(1989)认为股利政策会受到诸如公司规模之类的公司特性的影响。ChangandRhee(1990)和Mahmoud(1995)从公司规模角度研究,他们认为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与公司的规模和收益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Allen(1986)的研究表明,行业因素会影响公司的分红水平,一般成熟产业的股利支付率高于新兴产业,公共事业公司股利支付率高于其他行业的公司。Smith和watts(1992)进一步检验发现行业的平均股利支付率同该行业的投资机会呈负相关关系。
席尔瓦、格尔根和伦内布格(2008)的研究表明股利支付与德国的控制权集中度是相关的。麦金森(2002)和TehmiflaKhan(2006)都认为,股利支付水平受公司的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并且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与股权集中度呈负相关的关系。Bloeh和Hege(2001)以及Gugler和Yurtoglu(2003) 都认为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在对单因素考虑的同时,很多学者也探讨了综合因素对股利支付的影响。其中对最著名的,Fama和French(2001)的研究指出,公司的股利支付受到公司的规模、成长机会和盈利能力的影响。HarryDeAngelo, LindaDeAngleo和 ReneM.Stulz(2004)的研究表明:公司的股利政策受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机会、财务杠杆、现金流量和以往股利发放的影响;在2006的进一步研究中表明,企业的权益资本结构 (RE/TE)也是股利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并且比公司成长性、盈利性、公司规模的影响更为显著。
(二)国内学者对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内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多集中于市场效应上,而对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与国外相对成熟的现金股利政策动因的实证研究相比,目前国内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财务状况
刘星(1999)首先在我国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影响现金股利支付率的主要因素是法人股比例、每股净资产、市盈率、行业平均股利支付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而影响股票股利支付率的主要因素是法人股比例、国有股比例、每股盈利、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速动比率和每股净资产。吕长江和王克敏(1999)根据我国实际,对Lintner股利信号模型作了改进和验证,从企业规模、资本结构等企业特征角度考察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林海(2000)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水平与收益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杨淑娥、王勇和白革萍(2000) 研究得出,現金股利政策主要受货币资金余额和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两因素影响,并呈正相关关系。陈炜和张军奎(2002)研究得出,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系统风险、流通股比率、利润增长率、市盈率、EPS增长率、市价、每股现金流量、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流量和市净值。
2、股权结构
原红旗(2001)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现金股利是大股东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重要手段”的观点,其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通过现金股利转移资金的动机越强。黄永兴和张丹(2001)用最小二乘法对2000年深市88家派现上市公司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邓建平和曾勇(2005)研究发现存在绝对控制型股东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最高,存在股权制衡型控股股东的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次之,存在相对控制型股东的公司股利支付率最低,股利支付率和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和整个控制权结构有关。
3、行业因素
刘淑莲和胡燕鸿(2003)的研究结论表明:传统的行业现金股利支付率要高于高科技行业的股利支付水平。周好文、李增福和唐春阳(2004)的研究同样表明: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受到行业因素的影响,处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
4、政策因素
(1)政府持股影响
赵春光(2001)实证检验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现金股利发放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相比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更加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可能原因在于它希望向市场表明其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马曙光、黄志忠和薛云奎(2005)在实证检验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与大股东资金侵占度之间关系时,发现:相比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社会法人控股企业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更低、资金侵占程度更严重。潘蕾(2006)在实证分析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关系时,发现:尽管从均值上来看,社会法人股股东的派现水平略高于国有法人股股东,而国有法人股股东又略高于国家股股东,但三者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2)政策导向影响
伍丽娜、高强和彭燕(2003)统计分析后提出,从2000年开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大幅上升,与证监会多年来大力度的政策引导有关。孙铮(2003)统计了1994—2001年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情况,分析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由低派现到高派现的转变原因,认为2000年底证监会将再融资条件与分红挂钩的政策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宋廷山(2004)通过对2002年度影响沪深股市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时,发现部分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与其为达到证监会规定的配股条件有关。
(一)西方学者关于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综述
西方财务学者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股利政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利润水平,投资和筹资,公司成长机会,公司规模,行业类别,以及股权结构角度探讨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
Jensen(1976)和CopelandandWeston(1987)均从公司的成长机会角度研究公司股利政策,认为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与企业的成长机会负相关。
Crutchley和Hansen(1989)认为股利政策会受到诸如公司规模之类的公司特性的影响。ChangandRhee(1990)和Mahmoud(1995)从公司规模角度研究,他们认为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与公司的规模和收益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Allen(1986)的研究表明,行业因素会影响公司的分红水平,一般成熟产业的股利支付率高于新兴产业,公共事业公司股利支付率高于其他行业的公司。Smith和watts(1992)进一步检验发现行业的平均股利支付率同该行业的投资机会呈负相关关系。
席尔瓦、格尔根和伦内布格(2008)的研究表明股利支付与德国的控制权集中度是相关的。麦金森(2002)和TehmiflaKhan(2006)都认为,股利支付水平受公司的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并且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与股权集中度呈负相关的关系。Bloeh和Hege(2001)以及Gugler和Yurtoglu(2003) 都认为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在对单因素考虑的同时,很多学者也探讨了综合因素对股利支付的影响。其中对最著名的,Fama和French(2001)的研究指出,公司的股利支付受到公司的规模、成长机会和盈利能力的影响。HarryDeAngelo, LindaDeAngleo和 ReneM.Stulz(2004)的研究表明:公司的股利政策受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机会、财务杠杆、现金流量和以往股利发放的影响;在2006的进一步研究中表明,企业的权益资本结构 (RE/TE)也是股利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并且比公司成长性、盈利性、公司规模的影响更为显著。
(二)国内学者对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内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多集中于市场效应上,而对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与国外相对成熟的现金股利政策动因的实证研究相比,目前国内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财务状况
刘星(1999)首先在我国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影响现金股利支付率的主要因素是法人股比例、每股净资产、市盈率、行业平均股利支付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而影响股票股利支付率的主要因素是法人股比例、国有股比例、每股盈利、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速动比率和每股净资产。吕长江和王克敏(1999)根据我国实际,对Lintner股利信号模型作了改进和验证,从企业规模、资本结构等企业特征角度考察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林海(2000)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水平与收益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杨淑娥、王勇和白革萍(2000) 研究得出,現金股利政策主要受货币资金余额和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两因素影响,并呈正相关关系。陈炜和张军奎(2002)研究得出,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系统风险、流通股比率、利润增长率、市盈率、EPS增长率、市价、每股现金流量、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流量和市净值。
2、股权结构
原红旗(2001)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现金股利是大股东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重要手段”的观点,其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通过现金股利转移资金的动机越强。黄永兴和张丹(2001)用最小二乘法对2000年深市88家派现上市公司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邓建平和曾勇(2005)研究发现存在绝对控制型股东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最高,存在股权制衡型控股股东的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次之,存在相对控制型股东的公司股利支付率最低,股利支付率和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和整个控制权结构有关。
3、行业因素
刘淑莲和胡燕鸿(2003)的研究结论表明:传统的行业现金股利支付率要高于高科技行业的股利支付水平。周好文、李增福和唐春阳(2004)的研究同样表明: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受到行业因素的影响,处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
4、政策因素
(1)政府持股影响
赵春光(2001)实证检验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现金股利发放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相比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更加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可能原因在于它希望向市场表明其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马曙光、黄志忠和薛云奎(2005)在实证检验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与大股东资金侵占度之间关系时,发现:相比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社会法人控股企业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更低、资金侵占程度更严重。潘蕾(2006)在实证分析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关系时,发现:尽管从均值上来看,社会法人股股东的派现水平略高于国有法人股股东,而国有法人股股东又略高于国家股股东,但三者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2)政策导向影响
伍丽娜、高强和彭燕(2003)统计分析后提出,从2000年开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大幅上升,与证监会多年来大力度的政策引导有关。孙铮(2003)统计了1994—2001年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情况,分析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由低派现到高派现的转变原因,认为2000年底证监会将再融资条件与分红挂钩的政策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宋廷山(2004)通过对2002年度影响沪深股市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时,发现部分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与其为达到证监会规定的配股条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