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中华文明起源”之五:“积灰止水”与“改良土壤”

来源 :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积芦灰以止淫水”乃是“往古之时”女娲所建立的又一件伟大功绩之一。在后来的一些古代典籍里,把这件事省略记载为“湮灰止水”或“积灰止水”;更有时司在后的《补史记·三皇本纪》把它记载为“聚芦灰以止滔水”。
  
  一、“积灰止水”易成误解
  
  从表面看来,以上几种记载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是在认真研究、分析后就会发现:后面的三种记载,轻视和忽略了对于“芦灰”和“淫水”等关键词汇的准确把握,障碍和误导了人们对女娲功绩的认识和理解,降低了人们对女娲发明价值的判断和评估。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先说“湮灰止水”:据《广雅·释诂三》:“湮,土山也。”《左传·襄公六年》:“湮之环城,传于牒。”注曰:“湮,土山也。”意思是:城周为土山及女墙。又:“湮,塞也。”《山海经·北山经》:“常衔北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汉书·司马相如传》:“乃湮洪源。”引申为用堆土的方法进行填埋、阻塞。
  又“积灰止水”:《说文解字》:“积,聚也。”《增韵》:“积,堆垒也,”又据《说文解字》:“灰,死火余灰也。”《释名释天》:“火死为灰”,“积灰,积聚之灰烬也。”
  关于“滔水”,据《十文大辞典》:“滔水,漫漫大水也:”《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英”,《传》:“滔滔,大水貌。”
  根据以上对“湮”、“积”、“灰”、“滔水”等字、词意义的解释和理解,“湮灰止水”、“积灰止水”以及“积芦灰以止滔水”的含义就是:远古时期,人们主要栖息、居住于山谷间的黄土“窑洞”或丘陵坡地的“地穴”之中,这些“窑洞”有的高出地而,有的则是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成的“地穴”。在夏天、秋天等雨水季节,雨水经常淹灌入人类居住的窑洞或地穴,造成人民流离失所、无处栖身的不幸灾祸,女娲出于防范滔滔洪水保护人类儿女生命安全的需要,发明了在“窑洞”或“地穴”周围堆积泥土或灰烬之土,垒积成小型“土堰”,防止了天降雨水和洪水对人类居住窑洞、地穴的淹灌、威胁,即“湮灰止水”、“积灰止水”的治水方法。由此看来,这一事迹似乎应该是一项有关“水利”工程的科学技术发明。
  但是,经过深入考证和研究发现:以上看法只是对“湮灰止水”的一个“望文生义”、“似是而非”的解释:“积芦灰以止淫水”之“芦灰”特指“燃烧芦苇之灰土”即“草木灰”,而“淫水”也不是指“滔滔洪水”,而是指“地下浸淫渗出之水”。这一记载实际上反映了女娲在“改良土壤”和“播种作物”方面的科学发明。
  
  二、“穴居野处”和“食草木实”
  
  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记载的关键,在于对“芦灰”与“淫水”两个名词的准确理解。因为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远古时期人类的饮食情况和食物来源,而且关系到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牛和起源问题。
  据《古史考》记载:“太古之时,人吮露精,食草木实,穴居野处。”又据《尸子》记载:“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人以渔……宓牺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火”的使用不仅帮助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而且使远古人类的食物加工从“生食”进入到“熟食”时期,从而对人体营养的吸收,力量的补充,健康的保证,寿命的延长等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恩格斯说:“火的使用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
  其实,无论是“教民以渔”还是“教民以猎”,那些数量有限的“水中渔虾”或是狩猎难捕的“地上动物”都不过是远古人类的食品来源之一,从燧人、女蜗、伏羲直至神农时期,远古部族子民的日常食物来源应该是以“食草木实”为主。
  何谓“食草木实”?就是以禾本植物和树木的果实,作为维持生命的基本食品。其中包括“果品”:桃、杏、李、柿、梨、果、枣、核桃、栗子、木瓜、沙棘等;“野菜”:苦苣、玉谷(即反枝苋、西风谷)、苜蓿、茼蒿、甜菜(即“君达”)。地肤(即“扫帚苗”、榆钱、槐花等);野生薯类:土豆、红薯、萝卜和“五谷”:麻、黍、稷、麦、豆等在内。
  这些在今天人们看来完全属于“瓜菜代”的简单食品,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在远古荒芜的艰难条件下,出于对人类儿女的生命关怀,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发现和发明的生命自然食物资源。
  据记录,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地区发现过多处“新石器前期”“女娲时期”的食物加工工具: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太行山区的武乡县石门乡牛鼻子湾村,征集到一件“新石器早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二者都是用红褐色粗砂岩制成。“磨盘”为圆角长方形,由于长期使用,表面已经严重磨损,中部明显下凹;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晋南翼城县城东北10公里的枣园村,又发现了一座与“女娲时期”相近的“新石器早期”遗址。发掘出包括壶、罐、钵、盆、釜、三足盂等陶器30余件;以及石纺轮、陶错、石刀、石磨棒等工具。以上考古发现的迹象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女娲时期”,人们已经从燧人氏时期的“石上燔肉”(烧、烤),发展到运用“石磨”研磨植物果实;然后再用“石烹饪”(烙、烤)或“水烹饪”(煮、熬、炖、烩)的方法制作食品,其中流传至今的代表食品有:“疤饼”、烙饼、烧饼、煎饼;米粥、面粥、和子饭;沾片子、而糊糊、面片、面条等等。可以说:母亲为厂寻找到食物来源,不使儿孙子女们陷于饥饿,真是绞尽脑汁、费尽苦心。
  据上画所述可知:早在“女娲时期”,为了解决部族儿女的食物供应问题,到盆地、平原地带的繁茂植物丛中人采集可以食用的果实,并把它们研磨、加工成为面粉,制作㈩花样繁多的可口食品,已经成为“女娲部族”的重要谋生手段之一。因此,为了求得对于某些谷类植物果实的长期食用,女娲可能在小面积土地上进行了“播种作物”的尝试实验。并由此引发出“积芦灰以止滛水”即改良土壤结构成分的科学技术发明。
  
  三、“积灰止水”改良土壤
  
  据有关的植物学和土壤学典籍介绍:“芦”即“芦苇”, 又名“葭”,是一种多年生禾本植物,一般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湿地或水甸当中,苇茎中空,高数尺或丈许。秋天时,芦苇顶部抽大穗,开圆椎花序;所结果实有白毛,可以随风飘飞散布。“未秀曰‘芦’,已秀曰‘苇’。”芦苇可以用来苫盖屋顶或制作苇帘。而“芦灰”即“草木灰”,是燃烧芦苇或其他植物以后产生的灰色残留物,含钾量较高,具有速效水溶性,呈碱性,主要成分为碳酸钾,一般含有3%~10%的氧化钾和钙、镁、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成分。
  又据《说文解字》:“淫,浸淫随理也。”《系传》:“随其脉理而浸渍 也:”可见“淫水”是指沿随土地脉理浸渍而川的地下水:“平地出水,是为淫水。”可见凡是有“淫水”浸渍而出的地方,就是指平原草木茂盛、芦苇丛生,但地势低洼、地下水位偏高的“湿地”。又据《中文大辞典》:“淫水”义指“性交时,男子射出之精液及女子前庭腺之分泌液。”可知“湮灰止水”明显与此无关。
  据考:远古时期“女娲部族”生存、活动于山西霍山南麓“临汾盆地”一带,远古时期曾经有“汾渭湖泊”存在,这一古代湖泊的周边地区虽然草木繁茂,而且其中还有不少可供人类食用的作物,但这里的土地都是地下水位偏高的“湿地”。土壤中还含有盐碱成分,容易“板结”。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女娲在进行“放火烧荒”、“刀耕火种”的尝试实验时,意外地发现:这些荒地甲的芦苇或草木植物在被烈火燃烧以后,所产生的“草木灰”不仅能有效地“吸附”地下水分,让人们不失时机地播种可以食用的作物种子,而且可以增加土壤十的等营养成分,连续数年地得到丰收,有效地解决人类食物来源的重要问题,于是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积芦灰以止淫水”,即“放火烧荒”,“改良土壤”,以利耕作的科学方法。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炎帝神农氏”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伟大祖先,据《淮南子》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陇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并“制末耜,教民劳作”。又据《白虎通》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闲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根据本文的考证可以看:“神农炎帝”的发明创造有其根源:“神农炎帝”所在的山西“太行山”是女娲的主要活动区域,所以自古就有“女娲山”和“皇母山”的别名;“母亲是孩子的天然教师。”“母亲是第一个影响她子女职业兴趣的人。”又据《楚辞·大问》毛奇龄注:女娲“亦名安登,炎帝之母也。”义向来罗泌《路史》:“女登生子二人……一为黄帝……一为炎帝。”可见“神农炎帝”的“辨百草,种五谷”等行为,都是效法母亲女娲关爱人类生命的光荣行为而来;“神农炎帝”的功绩,不过是引导古代人类从盲目地采食柿物果实的阶段,进入到“有意识”地进行食品资源“十产开发”时期而已。
  据《中文大辞典》介绍“火耕”方法:田中野草,以火烧之,藉以肥田,谓之火耕。《后汉书·村笃传》:“火耕流种,功浅得深。”《陆云·答车茂安书》:“火耕水种,不烦人力。”自女娲发明“积芦灰以止淫水”的“耕作技术”以来,这种方法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从这一点看来,女娲乃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伟大先行者。
  
  孟繁仁,山西太原人,1942年出生。1965年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中国《水浒》学会理事,中国谱牒学研究会会员,《中华罗氏通谱》编委会顾问,“女娲(皇)陵修复委员会”总顾问,“后土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
  孟文庆:山西太原人,1988年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教于北京化工大学。
其他文献
严介和岁月  1960年,生于江苏淮安的大运河边,祖上三代曾是私塾老师。  1985年,从高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被迫下海经商,担任过水泥厂厂长,做过建筑队包工头。  1992年,进军南京,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1996年,组建太平洋建设集团,把市政、路政工程业务扩展到全国。  2004年,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年营业额已经超过200亿元,跻身中国民营企业八强。与此同时以零价格迅速收购31家国有企业,并获得
期刊
凤凰读书俱乐部要编一本众人同谈一个主题的书:《我的书缘》,主编董宁文先生来信要我也写一篇。但不知为何,在我脑子里跳出来的题目,却是《与书无缘的日子》。这并非故意要唱反调,实乃条件反射之故也。  我从四岁起跟着当小学教师的母亲在学校里混日子,不知不觉间成了小学生;接着是读中学、进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退休后仍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可说是这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学校,应该是与书本结下终身之缘的了
期刊
正如一个硬币有正面和反面,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背面是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大不列颠了颠百科全书俗语卷》的编撰者直言不讳地承认,他们没有见过龙,也没有见过凤,所以这个俗语的前半部分,所谓龙生龙,凤生凤只是一种貌似合理的飘渺推论,没有研究价值;后半部分老鼠以及他们爱情的结晶都会打洞则是对事实的描述。所以,我的研究里并不包括这个俗语的前半部分也就顺理成章了。  老鼠打洞就像人
期刊
十六、有惊无险    今天的路程不远,只有345公里,刚刚下过毛毛细雨,能见度、路况都很不错,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车队却发生了一次,也是此行中唯一的一次事故。  由于早晨提前出发,大家的准备不充分,走了100多公里后,就有人要求想停车方便。我也有了尿意,从后排座上坐起来。今天的路面很不整,但路很窄,山路大起大落,直线比较多。我为刘队建议了几处停车地都被他否了,刘队是有理由的,因为车速都很快,
期刊
我在讲的“外资依赖症”的“症”,不是指外资对内资的简单比例,而是指外资对有效率的内资的比例,国外经济学研究表明,在任何地区、任何行业,民营企业都比国营企业有效率,更有竞争能力。有效率的内资指的是民营企业的投资,在中国,民营企业的投资只占投资的很小一部分,根据《2004年中国统计摘要》,2003年私营和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是7563亿人民币,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的13.7%,同年,外国直接投资是44
期刊
科考队沿着亚马孙河流域最大支流内格罗河逆流航行1500公里左右,抵达赤道地区。在靠近一个叫沃佩斯的小镇时,船长米格尔说,我们已经到达内格罗河的上游发源区域,不能再向上航行了,再航行会有危险,因为这里有很多的分支流,很多地方有沼泽地,船只很容易陷落进去,而且容易迷失在雨林深处,找不到回路。  我们在小镇补充食物后,准备造访离小镇约30公里的一个村落。  小镇上的人告诉我们,这个村因坐落在赤道,因此又
期刊
问:记得您有一篇文章叫《我对高等教育发展中若干建设的疑惑》中谈到:当很多贫困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却付不起学费,无法去报到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超大规模地扩建校园,建造豪华的标志性大楼呢?请问,对于现在我们的大学把天文数字般的巨资用于圈地建造摩天大楼,您是怎么看的?谢谢您。  答:我的观点已很清楚地写在那篇文章里,并且那篇文章已经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了。目前各个学校得到的国家经费已经不算少了,比以前
期刊
2006年,台湾的分裂势力将在行动上正式推行台独时间阻止“台独”活动将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人们注意到,美国在海峡两岸政策问题上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从支持台湾独立势力,妄图分裂中国,到支持台湾的中间力量,努力保持两岸现状。美国在权衡利弊,评估本国的国家利益之后,正在逐渐“抛弃”陈水扁当局,拉拢国民党负责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国民党的负责人将会成为美国政府的座上客,美国政府正在试图通过支
期刊
关于姜健    姜健的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河南的农民肖像看似简单,就是将农民与中堂(农居的堂屋,功能类似于城市中的客厅)叠加在一起。我们知道,在中国人传统的居住空间中,客堂的“中堂”这个空间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它象征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家长制制度的价值观与制度保证。墙上高挂的中堂(此“中堂”为大幅字画),案几上的祖宗牌位等等,对于维系家族延续(也是宗族与民族的延续和维持家庭伦理以至君臣伦
期刊
继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与“国家统一纲领”后,陈水扁又玩起了所谓的“正名”把戏,指使有关部门卸下他办公室大门门楣上的“介寿馆”旧牌子,换上了“总统府”这个新招牌。  3月24日晚上,施工人员登上云梯,卸下陈水扁办公室正门上的“介寿馆”三个字的大理石招牌。3月25日晚上,施工人员又登上云梯,换上“总统府”三个字的大理石招牌。人们注意到,原来“介寿馆”三字是从右到左排列,现在的“总统府”三字则是改成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