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少年走进更广阔的世界——名著推荐与阅读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i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而语文课堂是孕育美、生成美的地方;语文课堂应是心灵自由飞翔的天空;语文课堂应是挥洒自由心灵的天地。而现实的语文课堂思想丧失,语言苍白空洞,书卷气消无,这深受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的急功近利等因素的影响,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品尝到经典的芬芳,觉悟到经典的真谛。
  【关键词】阅读教学;名著推荐 ;阅读兴趣
  
  “名著推荐与阅读”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语文教材的一个创新,它从学生的阅读需求出发选择了多篇优秀的古今中外优秀小说,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阅读平台。这一内容的安排,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同时也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展示的机会。
  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师生均没有付诸实施,课时紧张,课外时间有限是客观原因,老师在每学期开学前有计划的提倡和指导不够,学生阅读的兴趣不高这是主观原因。怎么能把阅读这个平台搭好,让它充分发挥能量,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近几年来,我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将我在这一版块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小结如下,与各位同行商榷。
  名著阅读的现状
  1、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放羊。新教材加大了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一些地区的中考、高考试卷中也出现了名著阅读的题型,这也引起了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老师们往往会给学生“开列书单”、“推荐书目”,明确阅读任务。然而一方面因为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课时紧张,另一方面也因为中考名著考查题都相对简单,只停留在了解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上,于是乎像《西游记》、《水浒传》等这样的名著阅读往往处于放羊状态。一般是假期里面布置学生阅读,开学以后进行一个简单的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就是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2、名著阅读有障碍,影视快餐成替代。中国古典名著一般成书较早,大部分用的是浅近的文言文,学生在快速阅读时有一定的障碍,而外国名著又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导致阅读困难。另一方面这些名著大部分是长篇读物,全部阅读完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即使学生想认真阅读,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也往往很难认真地读完,一般是大致翻一翻,看一看目录,了解一下基本的情节和人物,或者干脆就看相关的电视剧或者动画片等影视快餐来完成对名著的阅读。但我们都知道这些影视作品,都是经过编导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改编的,一般都会有较大程度的调整,甚至与原著有较大程度的出入。收看影视作品,是不利于学生对文学的个性化阅读的。
  孔子在《论语》中曾说过,对于一件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上把"兴趣"释为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的倾向。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实践证明,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境界里学习,注意力最集中,反应最灵敏,思维最活跃,学习效率最高。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国古代教育家王守仁则更形象地指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不能自已......”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不也就读得“欣然忘食”了吗?因此,教师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对阅读也“心向往之”,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
  因此,我们首先要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上的选择和倾向,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自觉、自主学习的巨大动力源。因此,每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意在每堂课的开课之时,就激发起学生的探求欲。因为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希望上好课的内在心理,这种心理既强烈,又短暂,教师一旦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或课文产生兴趣,学生就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例如,在《西游记》教学中,教师在一开始就播放了电视《西游记》,磁铁般吸引住学生,有效地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为新课的展开预备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一上课就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老师设计让全班同学参与教学过程,将全班划为小组,以比赛形式进行学习。把问题情境化、活动化,使全班同学在积极地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氛围显得轻松愉快、民主和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科学处理教材,灵活运用教法,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解放学生脑、口、手、耳,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把“舞台”让给学生。所以课堂始终充溢着生动活泼、自由创新的生机,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
  第二,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课程文本资源,凸显人文性的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的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挖掘文本资源中的人文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体验和感悟的独特性,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并发展学生健康个性。
  第三,把“名著阅读”纳入课堂教学
  课堂上,可采用“例文式阅读”教学、“指导式阅读”教学、“讨论式阅读”教学和“交流式阅读”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例文式阅读”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针对名著中的短篇或长篇片断进行示范性阅读,由师生共同对某一个阅读对象认知、感受、探究的过程。可以一次(课)多篇或一篇多次(课),由此把课堂的“举一”引导到课外的“反三”。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指导中,获得较多的是一种阅读方法的借鉴和阅读欲望的激发。“指导式阅读”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针对某一具体的阅读对象(某一作家、某一风格、某一流派)进行介绍性的阅读——由教师完成对阅读对象的介绍或说明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指导中,获得较多的是阅读方向和阅读范围的指导。“讨论式阅读”教学和“交流式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针对某一个阅读对象,进行阅读后的讨论和交流,教师既是一个引导者,也是一个参与者。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指导中,获得较多的收获、成果以及阅读心理的愉悦和满足。
  第四,注重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
  因为名著的篇幅教长,容量教大,这就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要如何利用好,以便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老师在教授新课之前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阅读,让他们自己在阅读中去认识、感知、收获。但在学生阅读之前,老师首先应该教会他们一些好的读书方法,让他们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去学习,因为好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阅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读书本无定法,条件也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略读”和“精读”两种。宋代学者朱熹主张“熟读精思”,可谓精读;晋陶渊明常常“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谓略读。学生在读整本书时,则可运用略读浏览的方法去了解全书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等,不须面面俱到,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妨跳过去,继续往下读。而在欣赏精彩片段时则可采用精读的方法,去理解、评价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品味作品的语言等等。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在于“通”,要融会贯通,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精读必须做到“三勤”:勤查、勤问、勤记。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得的词,不知道的成语、掌故、典章制度等,要随时利用各种工具书和有关的书籍来查检,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别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一字为师。懒怠因循不求甚解,是不行的。另外在看书有得时,就应该随手做记录,或写入小册子,或载入卡片,这些都要立即动笔,不能迟疑,否则放下书本,再找即难。
  学生在掌握了这些有效的读书方法之后去阅读作品,效果将非常的明显,这很好地表明了好的正确的读书方法能够让学生受益匪浅,也充分证明了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读书方法去阅读文学名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五,注意语言的训练,培养人文精神。
  阅读教学中,我们总会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用综合性的语文练习促进学生的阅读,以训练促人文,以人文促积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鲁宾逊漂流记》一文时,我们可以设计几个自主实践、综合训练的环节。“展示”:1、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2、鲁滨逊日记的精彩片段;3、主人公鲁滨逊的性格特征;4、这本书的艺术特色;5、卢梭为什么建议成长中的青少年要读读这本书;“点评交流”:对前面的同学的解读进行点评和补充。“拓展延伸”:对《鲁宾逊漂流记》有何感想或想法?同学们在这时可以畅所欲言,所自己最想说的话。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想通过不同角度、不同训练点、不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句意,并在美好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熏陶。语文学习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品析运用之外,既要书声琅琅,也要妙笔生花。抽象的语言生成了感性的形象,豐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尊重学生个性体验,鼓励他们自由想像,表达独特的感受。我们倡导生命课堂,激发学生真情演绎、畅所欲言,打造属于我和孩子们深思飞扬的课堂。
  第六,注重高层次的学习和反思,读后感创作和人物形象分析。
  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故事的内容梗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去理解并评价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风格等等,从中读出感悟和认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自然也应达到这一高度。
  比如在《水浒传》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辨证客观去看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行为。很多同学对这一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认为他做得对,勇敢,见义勇为;有的认为他聪明,粗中有细;也有的认为他暴力,没有法制观念……可以说得上是众说纷纭,各辩一词,都有理有据,课堂讨论的气氛十分热烈。从他们的激烈讨论中可看出学生对原著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自己的独立的思考,作为老师要珍视学生的这种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他们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将学习、思考和交流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真可谓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这个阶段,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自由的思想交流。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自己在此过程中适时做出评点,用中肯的评价、鼓励的话语去激发他们发表见解的热情。例如在《西游记》的阅读之后学生自由地谈论了自己对唐僧师徒四人的看法,在谈对书中人物喜好的过程中,学生其实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审美评价和价值取向。“课堂发表”之后,我让学生筛选自己的感受,就“写作、活动”中的议题或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书面文字。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选择好的作品办一期专题墙报。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忙乎起来。
  我们的阅读应立足于课本,但最终要高于课本,要从课本中走出来,将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在读每一部名著的过程中,要努力地引导学生积极地从名著中去汲取精神力量,让它们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和行为习惯上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七,为“名著阅读”提供成果展示平台
  除了教师的肯定外,还应创设更多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更多人面前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并从中获得更多启发和方法。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两种思想交流之后或许可以产生第三种甚至更多思想。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和耐人寻味,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为此,采用多种交流形式,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如读书报告、读书笔记的展览、心得的墙报式展览……其中最精彩的是互动式读书交流会。将一些读书很有心得和成果的同学推向前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袒露自己读书的困惑。在交流中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必将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极大地推动其阅读热情,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总之,要让每一个孩子在语文的殿堂里都爱上经典,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经典当成每日生活的精神食粮,视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终成为有内涵的人——知识丰富的,个性品质完善,有涵养的人。
其他文献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教育改革更是适用于初中生身心发展。  思想政治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种状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既牢固掌握知识,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
【摘要】在这样一个全球共同推进文明发展,促进国际关系、对话与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向着更加和谐、更加健康的人类社会进步的时代,我认为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也正在经历着一次重大的变革。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们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的改进工作的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全力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努力寻找与学生沟通的渠道,架设与学生心灵交汇的桥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相互沟通,彼此理解,和
当写作遭遇编搬套凑的不幸时,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就显得极其重要和珍贵了,刻意模仿或是矫柔做作,反而失去了作文最本真的东西,久而久之,自然产生“厌作”和“畏作”的心理。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就是告诫我们——作文一定要说真话、抒真情。而现在的中学生的多数作文不是寻章摘句、机械模仿,就是内容单薄、语言苍白。有一些
进入高三阶段之后,学生的时间紧,任务重。如何高效率地搞好数学复习,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这些苦读了15年的莘莘学子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笔者根据近十年来的高三执教经验,做了一下总结,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明白高考要考什么  《考试说明》是利器,是行进中的路书,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知道要考哪些知识点,考到什么程度;建议同学们多研读两遍。  1.重点知识必须掌握。通过分析《
大学刚刚毕业,我带着美好的憧憬,走上我的工作岗位——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当自己亲临了教育这个行业才懂得,教书的人,不只是教,同时还在收获,在学习。从孩子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接下来,我就将我学到的一些教育心得与大家分享。说真的,面对当今日益重要的小学教育,年轻的我带着好奇和憧憬在工作岗位上,虚心向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求教,探讨、学习。及时从孩子反馈给自己的信息上做出总结,反思。从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对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注重学生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重视评价、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给学生以关爱等方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思想品德;兴趣;自主合作探究 ;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是根本也是手段。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为终生发展打下了基础。正所谓是“根深方能叶茂”。我喜欢阅读,也喜欢带着学生阅读。因此,在自己的教学中,依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去学习阅读,以培养阅读的习惯。  首先,指导阅读方法。根据课本中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讲一些文体知识,再进而介绍一些诸如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之常识;再告诉学生读时要按照一般过
课例  一堂語文课上,我首先板书了课题《吾腰千钱》,课文讲的是一位平时水性很好的人溺水后,由于身上带着一串很重的铜钱游泳速度很慢,在别人再三劝说下也不扔掉钱,最终溺水身之的事。  准备按照自己早已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开始上课,让学生先把原文读流利,再结合译文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再讲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钱乃身外之物,不能要钱不要命。没想到学生们读完课文后并没有像平时那样认真地去思考,而是在座位上交头接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生写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写作问题 写作能力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写就是写作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最集中的体现,是培养学生用书面英语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写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有关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一些建议
【摘要】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存在一定的误区。不仅背离了活动课的本意,而且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意义和本质是与课堂教学的目标一致的,都是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使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课堂有效、有益、健康的开展。这就要广大数学教师灵活开发活动课的课程资源,丰富活动课的内容,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促进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