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55-02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即色悟空。”—— 据周汝昌先生《梦解红楼》,空空道人读及此,遂改名为“情僧”。足见这个“情”字,对雪芹对整部红楼是多么重要与崇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屈原若无一腔忧国忧君之情,何来《离骚》享誉后世?司马迁若无满腹愤激之情,何来《史记》流传千古?古时文人墨客也罢,今世诗人学者也罢,若无此情,又何来经典篇章,字字珠玑,深入人心?
由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又怎能放弃此情,怎能置千万学子的情感需求于不顾?在新课程背景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已经早已经提出,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这一目标形同虚设,并没有起到具体的作用。如今的学生,情感的淡漠令人堪忧。首先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少有,多数孩子特别不会体谅父母。对待父母都如此,更别提对待老师的态度了,甚至不知尊师重道为何物!孔庆东先生的《对不起,我骂了清华女生》,尤其令我感慨颇多。再不加强情感道德教育,我们的学生将来究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其次学习中,学生的作文大多苍白无力,味同嚼蜡!只因缺乏真实情感!缺乏一个情字!
因此,我们必须在平常课堂之中就应该千方百计向学生灌输“情感”教育,让学生成为真正懂情之人。而在苏教版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之中,大部分课文可以称之为至情之文,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各种情感的熏陶。我以这些课文中的情感显著的课文为例,谈谈具体的“播情”措施。
首先我将这广泛的情感划分为主要的三类,我觉得这是青少年学生必须首要深刻理解的三类:亲情、爱情、家国情。
一、亲情:百善孝为先
直接描写亲情的文章总共五篇,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必修二《我与地坛》、必修四《白发的期盼》、必修五《陈情表》、《项脊轩志》。每一篇都讲述了亲情,但分别叙述的是亲情的不同侧面,因此我们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体味到亲情的方方面面。依赖教参固然是不行的,教师必须用自己的一腔热情去感染学生,正如于漪所说:“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相融。”
杨子先生《十八岁和其他》,写得朴素自然,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理解和劝诫。我们可以先要求学生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课文,然后联系实际互相谈谈对自己父母的看法,说一说父母在生活中是如何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接下来在孩子们充满着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时让他们给父母写一封致谢信,并在信末写出渴望父母回信的愿望。人世间有很多美丽动人的话,面对面说不出,而通过文字,却能够流畅自如地表现出来。我相信,家长与孩子的通信过程中,会加深两代人的理解,跨越那道互不沟通的壕沟。这种理解,是播出的亲情的种子,他会在孩子的心灵里生根。
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中对母爱的描述已成经典篇章,我就无需赘述了,他写出了母爱的厚重与坚忍,无私和奉献。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让学生找出母亲在花园里拼命寻找孩子的细节,细细阅读。由此联想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没有给自己的母亲带过很多困扰。他们在自己真心的回忆当中才会真切地体会到,亲人,才是最爱自己的人,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真切懂得这些,这颗亲情的种子就已经在缓缓发芽了。
李密《陈情表》,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陈情表作为流芳百世的经典篇章,不管他此文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婉拒朝廷的聘用,文中处处流露出的“孝”情都特别能够撼动人心!青少年在具备一定文言基础之上,读出其中的感情也已经不是难事了。学生能够自己说出著作者对祖母的深切情义,将此文富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目的也便达到,这颗亲情的种子正在茁壮地生长。
归有光《项脊轩志》,有时候,回忆是件美好的事情,但是更多的时候,回忆带给我们心灵的是更多的伤感,而归有光就在这样的伤感之中带给我们审美的愉悦。那些逝去的人那些过往的事,都像庭前手植的琵琶树,时而丰茂,时而凋零。我们总会面临亲人的离开,离开我们去一个永远不会再回来的地方。虽然不敢想象,但是总会有这么一天,读完此文,就让学生进行一次较为残忍的设想,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明白,失去亲人将是怎样的苦痛。那颗亲情的种子,才会开枝散叶。
最后《白发的期盼》,将此文放在最后讲,这篇文章直接采访“留守老人”,老人们叙述他们的最大愿望,不过是儿女的几声问候,几次探望。如何让已经充满亲情的孩子们去关注这样的现实,只需组织一次活动,利用假日去一次养老院,让孩子们在慰问老人的过程中,明白老人真正所需要的东西。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们将会对这些老人充满关爱与怜悯,从而对自己的亲人,滋生出“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真挚情感。这样这颗亲情的种子就会结出累累硕果。
二、爱情:今生偏又遇着他
描述爱情的总共四篇,必修三《亡人逸事》、必修四《锦瑟》、必修五《长亭送别》、《罗密欧与茱丽叶》。关于爱情,我大爱安意如,爱她对爱情独到的见解。爱情是什么,爱情就应该是“从此无心爱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楼”的倾慕,是“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的痴情,是“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的眷恋,就应该是“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的生死相随。
高中生正处于对爱情的憧憬期,许多老师担心过多的讲述爱情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我却不以为然,越是避而不谈,他们才越是好奇越是想尝试,但是正面对他们讲述真正的爱情,会让他们明白,真的爱情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想恋爱一场,他们还没到时机。
《亡人逸事》需要让学生知道,真正的爱情是一生的承诺,是一生的责任,不是你想爱就爱,想放弃就放弃的简单的游戏!《锦瑟》虽有多种寓意,但次次我都作为爱情诗来讲,这得告诉学生,少年时期的爱情应该是朦胧的美,越模糊不清越美,而你们在此时就想太靠近,太清晰,就会永远失去这种朦胧的美感和砰然的心跳!少年的爱情,埋在心底,才是最可贵最值得回味也是最美的。《长亭送别》讲述的古典的爱情,结合元稹的《莺莺传》,利用原本故事情节,告诉学生,爱情,有时候会带给人一生的伤痛。想去触碰的时候,做好心理准备。休要等到痛不欲生之时才醒悟,才后悔。《罗密欧与茱丽叶》则去让学生理解,真正的爱情是生死相随的依恋。 在《唐诗宋词选读》中,爱情诗词也有不少,这个时候,让学生去了解古人的爱情,著名诗人的浪漫,比如李煜的爱恨情仇,比如李益与霍小玉的传说,比如陆游与唐婉,再如苏轼与王弗等等,都会带给学生多次震撼,更加深他们对这些名人的理解和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爱情这个东西,我觉得这个时候他们“不求甚解”是最好的,让学生心底带着那份对爱情的敬畏和美好的憧憬,成年之后才可以好好把握。
三、家国情:江山如此多娇
亲情也好,爱情也好,再美也不过是局限于个人的情感,而家国情则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对家乡对祖国的爱恋是每一个中华子女必须具备的情感!否则,家国情都没有,又何谈亲情爱情呢!纵观必修一至必修五,体现家国情的文章就显得多一些。必修一的“月是故乡明”板块中五篇文章都是以写对家对国的爱恋之情。必修三的“祖国土”板块七篇文章也都写出了对祖国美好山川的赞美,对祖国的深深热爱。此外,还有《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离骚》也写出了一些烈士英雄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愿意牺牲一切的崇高情感。
文章过多,在此仅举两例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思乡之情。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的文字任何时候读来,都给人一种深入骨髓的痛,这与作者童年时期的经历的密切相关的,童年时代的伤痛已经钻入他的灵魂,融入他的文字。所以在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体味情感之前就要先让学生去深入了解作家的生平,所谓知人论世是也。只有学生真的了解了刘亮程这个人,才能好好读他的文章。接着,让学生读文章分析文章,谈谈在这篇文章中,你是否找到了自己村庄的影子。(若是城里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说说他们看到的作者的村庄的样子)再说说,作者对村庄的情感,找出相关细节来证明。最后,文中有很多富含哲理的句子,让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感受。
最后,结合本专题的所有文章,可以举办一次以“我的家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赛前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家园做一次深入的调查,找出有哪些值得我们留在记忆里永远不能忘怀的事物。
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对于青少年学生,巨大的感染力往往能够打动他们那颗日渐盲目的心。我觉得舒婷的这首诗歌,就能极大地引导出孩子们心中原本就有的身为中华子民的自豪感。这首诗歌无需分析太多,只需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作者,然后大声的朗诵,直到真正抒发出心中的爱国的崇高情感,爱国情诱导出来,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可以直接在课堂上组织朗诵比赛,比一比哪一位同学的感情更为充沛,在同学们激情四溢的朗诵中,他们可以找回快要失却的爱国的情。
除了必修一至必修五之外,还有《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论语孟子选读》,这些重点书目中有许多富含人生哲理的文章,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如何去选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需要我们带领孩子们去努力钻研的。语文教师真得“双管齐下”,既要教孩子如何应对高考,也要教孩子如何在这应试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切不可顾此失彼。
世上情花万种,每一种都是那么美好但又是那么不易得。在日渐冰冷的人际关系和日渐昏暗的大千世界里,我希望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够保持住一颗深情的种子,藏在心间,去茁壮成长开枝散叶,去溶化世间的一切冰冷与昏暗,让真情,溢满天下!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即色悟空。”—— 据周汝昌先生《梦解红楼》,空空道人读及此,遂改名为“情僧”。足见这个“情”字,对雪芹对整部红楼是多么重要与崇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屈原若无一腔忧国忧君之情,何来《离骚》享誉后世?司马迁若无满腹愤激之情,何来《史记》流传千古?古时文人墨客也罢,今世诗人学者也罢,若无此情,又何来经典篇章,字字珠玑,深入人心?
由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又怎能放弃此情,怎能置千万学子的情感需求于不顾?在新课程背景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已经早已经提出,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这一目标形同虚设,并没有起到具体的作用。如今的学生,情感的淡漠令人堪忧。首先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少有,多数孩子特别不会体谅父母。对待父母都如此,更别提对待老师的态度了,甚至不知尊师重道为何物!孔庆东先生的《对不起,我骂了清华女生》,尤其令我感慨颇多。再不加强情感道德教育,我们的学生将来究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其次学习中,学生的作文大多苍白无力,味同嚼蜡!只因缺乏真实情感!缺乏一个情字!
因此,我们必须在平常课堂之中就应该千方百计向学生灌输“情感”教育,让学生成为真正懂情之人。而在苏教版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之中,大部分课文可以称之为至情之文,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各种情感的熏陶。我以这些课文中的情感显著的课文为例,谈谈具体的“播情”措施。
首先我将这广泛的情感划分为主要的三类,我觉得这是青少年学生必须首要深刻理解的三类:亲情、爱情、家国情。
一、亲情:百善孝为先
直接描写亲情的文章总共五篇,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必修二《我与地坛》、必修四《白发的期盼》、必修五《陈情表》、《项脊轩志》。每一篇都讲述了亲情,但分别叙述的是亲情的不同侧面,因此我们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体味到亲情的方方面面。依赖教参固然是不行的,教师必须用自己的一腔热情去感染学生,正如于漪所说:“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相融。”
杨子先生《十八岁和其他》,写得朴素自然,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理解和劝诫。我们可以先要求学生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课文,然后联系实际互相谈谈对自己父母的看法,说一说父母在生活中是如何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接下来在孩子们充满着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时让他们给父母写一封致谢信,并在信末写出渴望父母回信的愿望。人世间有很多美丽动人的话,面对面说不出,而通过文字,却能够流畅自如地表现出来。我相信,家长与孩子的通信过程中,会加深两代人的理解,跨越那道互不沟通的壕沟。这种理解,是播出的亲情的种子,他会在孩子的心灵里生根。
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中对母爱的描述已成经典篇章,我就无需赘述了,他写出了母爱的厚重与坚忍,无私和奉献。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让学生找出母亲在花园里拼命寻找孩子的细节,细细阅读。由此联想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没有给自己的母亲带过很多困扰。他们在自己真心的回忆当中才会真切地体会到,亲人,才是最爱自己的人,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真切懂得这些,这颗亲情的种子就已经在缓缓发芽了。
李密《陈情表》,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陈情表作为流芳百世的经典篇章,不管他此文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婉拒朝廷的聘用,文中处处流露出的“孝”情都特别能够撼动人心!青少年在具备一定文言基础之上,读出其中的感情也已经不是难事了。学生能够自己说出著作者对祖母的深切情义,将此文富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目的也便达到,这颗亲情的种子正在茁壮地生长。
归有光《项脊轩志》,有时候,回忆是件美好的事情,但是更多的时候,回忆带给我们心灵的是更多的伤感,而归有光就在这样的伤感之中带给我们审美的愉悦。那些逝去的人那些过往的事,都像庭前手植的琵琶树,时而丰茂,时而凋零。我们总会面临亲人的离开,离开我们去一个永远不会再回来的地方。虽然不敢想象,但是总会有这么一天,读完此文,就让学生进行一次较为残忍的设想,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明白,失去亲人将是怎样的苦痛。那颗亲情的种子,才会开枝散叶。
最后《白发的期盼》,将此文放在最后讲,这篇文章直接采访“留守老人”,老人们叙述他们的最大愿望,不过是儿女的几声问候,几次探望。如何让已经充满亲情的孩子们去关注这样的现实,只需组织一次活动,利用假日去一次养老院,让孩子们在慰问老人的过程中,明白老人真正所需要的东西。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们将会对这些老人充满关爱与怜悯,从而对自己的亲人,滋生出“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真挚情感。这样这颗亲情的种子就会结出累累硕果。
二、爱情:今生偏又遇着他
描述爱情的总共四篇,必修三《亡人逸事》、必修四《锦瑟》、必修五《长亭送别》、《罗密欧与茱丽叶》。关于爱情,我大爱安意如,爱她对爱情独到的见解。爱情是什么,爱情就应该是“从此无心爱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楼”的倾慕,是“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的痴情,是“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的眷恋,就应该是“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的生死相随。
高中生正处于对爱情的憧憬期,许多老师担心过多的讲述爱情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我却不以为然,越是避而不谈,他们才越是好奇越是想尝试,但是正面对他们讲述真正的爱情,会让他们明白,真的爱情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想恋爱一场,他们还没到时机。
《亡人逸事》需要让学生知道,真正的爱情是一生的承诺,是一生的责任,不是你想爱就爱,想放弃就放弃的简单的游戏!《锦瑟》虽有多种寓意,但次次我都作为爱情诗来讲,这得告诉学生,少年时期的爱情应该是朦胧的美,越模糊不清越美,而你们在此时就想太靠近,太清晰,就会永远失去这种朦胧的美感和砰然的心跳!少年的爱情,埋在心底,才是最可贵最值得回味也是最美的。《长亭送别》讲述的古典的爱情,结合元稹的《莺莺传》,利用原本故事情节,告诉学生,爱情,有时候会带给人一生的伤痛。想去触碰的时候,做好心理准备。休要等到痛不欲生之时才醒悟,才后悔。《罗密欧与茱丽叶》则去让学生理解,真正的爱情是生死相随的依恋。 在《唐诗宋词选读》中,爱情诗词也有不少,这个时候,让学生去了解古人的爱情,著名诗人的浪漫,比如李煜的爱恨情仇,比如李益与霍小玉的传说,比如陆游与唐婉,再如苏轼与王弗等等,都会带给学生多次震撼,更加深他们对这些名人的理解和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爱情这个东西,我觉得这个时候他们“不求甚解”是最好的,让学生心底带着那份对爱情的敬畏和美好的憧憬,成年之后才可以好好把握。
三、家国情:江山如此多娇
亲情也好,爱情也好,再美也不过是局限于个人的情感,而家国情则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对家乡对祖国的爱恋是每一个中华子女必须具备的情感!否则,家国情都没有,又何谈亲情爱情呢!纵观必修一至必修五,体现家国情的文章就显得多一些。必修一的“月是故乡明”板块中五篇文章都是以写对家对国的爱恋之情。必修三的“祖国土”板块七篇文章也都写出了对祖国美好山川的赞美,对祖国的深深热爱。此外,还有《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离骚》也写出了一些烈士英雄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愿意牺牲一切的崇高情感。
文章过多,在此仅举两例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思乡之情。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的文字任何时候读来,都给人一种深入骨髓的痛,这与作者童年时期的经历的密切相关的,童年时代的伤痛已经钻入他的灵魂,融入他的文字。所以在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体味情感之前就要先让学生去深入了解作家的生平,所谓知人论世是也。只有学生真的了解了刘亮程这个人,才能好好读他的文章。接着,让学生读文章分析文章,谈谈在这篇文章中,你是否找到了自己村庄的影子。(若是城里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说说他们看到的作者的村庄的样子)再说说,作者对村庄的情感,找出相关细节来证明。最后,文中有很多富含哲理的句子,让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感受。
最后,结合本专题的所有文章,可以举办一次以“我的家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赛前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家园做一次深入的调查,找出有哪些值得我们留在记忆里永远不能忘怀的事物。
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对于青少年学生,巨大的感染力往往能够打动他们那颗日渐盲目的心。我觉得舒婷的这首诗歌,就能极大地引导出孩子们心中原本就有的身为中华子民的自豪感。这首诗歌无需分析太多,只需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作者,然后大声的朗诵,直到真正抒发出心中的爱国的崇高情感,爱国情诱导出来,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可以直接在课堂上组织朗诵比赛,比一比哪一位同学的感情更为充沛,在同学们激情四溢的朗诵中,他们可以找回快要失却的爱国的情。
除了必修一至必修五之外,还有《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论语孟子选读》,这些重点书目中有许多富含人生哲理的文章,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如何去选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需要我们带领孩子们去努力钻研的。语文教师真得“双管齐下”,既要教孩子如何应对高考,也要教孩子如何在这应试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切不可顾此失彼。
世上情花万种,每一种都是那么美好但又是那么不易得。在日渐冰冷的人际关系和日渐昏暗的大千世界里,我希望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够保持住一颗深情的种子,藏在心间,去茁壮成长开枝散叶,去溶化世间的一切冰冷与昏暗,让真情,溢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