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想到,我第一次赴哈尔滨便碰上了一场大雪。我冬季去哈尔滨就是为了欣赏那雪飘万里、冰封大地的北国景致,所以那场大雪实在让人兴奋不已! 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我到达哈尔滨的那天,哈尔滨第九届“冰雪大世界”游园会早已向游客开放了。2007年最后一天的夜晚,我们一行三人走进位于松花江北一侧的“冰雪大世界”,远远望去那五光十色、晶莹剔透的冰雪建筑,似乎将人带进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陪同的朋友介绍,“冰雪大世界”总占地40万平方米,总用冰量12.5万立方米,总用雪量10万立方米。与往年相比,本届“冰雪大世界”还首次修建了1400米长、10米宽的观光游览路线。
第九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主要表现内容,主题为“冰雪世界,奥运梦想”,用其梦幻般的冰雪景观诠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围绕这个主题,奥运圣火景区、奥运徽宝景区、2009大运会景区、奥林匹亚圣山景区、欢乐天地景区、奥运情怀景区等六大景区次第展开,其中奥运圣火为主景区,那40米高的奥运圣塔矗立于广场中心区域,四周由体育竞技、百米赛跑、110米跨栏、竞走、撑杆跳等20多项体育竞技造型冰雕组成。
那冰雕的造型精美得委实让人叹为观止,而灯光的合理配置则更将“冰雪大世界”演绎得亦梦亦幻。
走在“冰雪大世界”长长的冰跑道上,品味一座座千姿百态的冰雕、雪雕,突然忆起了著名作家韩静霆先生曾经对冰灯那段耐人寻味的感悟:“冬天也能燃烧的呀! 瞧着那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这儿,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儿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厉厉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你瞧着活灵活现的冰雕小鹿,不能怀疑它有热烘烘的透明心脏;还有冰琢的梅花,也分明透露着暖融融的春风消息……”观冰灯而有这番领悟,怕只属于那些真正喜爱冰灯的人,只属于那些悟彻人生哲理并为壮美人生而不懈奋争者。
冰灯源于民间,历史悠久。四川诗人张问陶曾写《冰灯》一诗:“黑夜有炎凉,冰灯吐焰长。照来消热念,凿处漏寒光。影湿星沉水,神清月里霜。三冬足文史,底用探萤囊。”在极边戍地黑龙江,人们更是利用七月飞霜、三冬雪骤的气候条件制作冰灯,且制灯的热情比诗人描绘的更为热烈。清代学者西清在《黑龙江外记》中记述了嘉庆年间齐齐哈尔冰灯的展出情况:“上元,城中张灯五夜,村落妇女来观剧者,车声彻夜不绝。有镂五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人。此为难得。”是的,哈尔滨人制作冰灯的技艺是如此了得,那冰雪建筑的高度,也实在吓人! 面对高达几十米的冰雪建筑,游人们真的不可思议:“用一敲就碎的冰,建这么高的楼,行吗?”其实,我们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低温条件下,冰块的物理强度与等外红砖一样。”这一结论是当地75岁的高级工程师王丽生在上世纪60年代发现的,他为此被誉为“冰建筑基础理论奠基人”。他还同时发现“冰与木料一样,具有纹理,也有横茬和竖茬之分;采冰的地点不同,冰的纹理也不同。”1982年王丽生设计了哈尔滨市最早的一座冰屋,面积50平方米的冰屋没用一块木料、一根钢筋,却十分坚固,令人啧啧称奇。
我们坐在冰橇上,从14米的高空飞驰而下,在两条长约368米的大滑道上尽享了惊险刺激。推出这一堪称冰建筑“世界之最”大滑梯的是我国第一代冰灯人、兆麟公园冰灯艺术博览中心设计师朱宪琪。他于1964年从中央工艺美院装潢专业毕业后,先任园林设计师,1979年起他开始与冰灯结缘,弹指20多年过去了,他的作品《哈尔滨喇嘛台》《万龙飞塔》《滕王阁》等便记载在冰灯艺术的史册上。朱宪琪说:
大凡冰灯设计有“三看”,先看其是否“顺眼”,二看其是否“耐人寻味”,三看其能否让人流连忘返。只有做到这三点,冰灯艺术才是不衰的艺术。
在游览途中,我们还听说了“冰雕雪雕专业户”张德祥一家先后40多次获奖的故事。身为哈电工二中校长的张德祥,对冰雪可谓情有独钟,他连给儿子起名也带着“雪”字。1986年底他从妻子给他买回一个刨刀开始,对冰雕的痴迷便一发不可收拾。在他的影响下,妻子、两个儿子及儿媳也都热心加入到冰雪艺术的创作中。十几年来的冬季,他们全家差不多是在冰雕雪雕的赛场上度过的。张德祥一家参赛的故事告诉我们:这座“冰雪大世界”里每一个成功的冰雕雪雕作品背后,不仅有大师的引领、大家的创意、名家的指点,还有多少匠人的艰辛劳作啊!
因冰雪而相聚,因冰雪而成友。哈尔滨人就这样走向全省,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难怪外国友人说:人们喜爱冰雪是因为中国人,冰雪因为中国人而美丽,也因为中国人而可爱。
此时此刻,我们在“冰雪大世界”一角放眼望去,只见整个“冰雪大世界”人头攒动,游客在广场中心正兴致勃勃欣赏“俄罗斯冰上芭蕾”。俄罗斯芭蕾舞演员那颀长秀美的身段以及那优美极致的舞姿,不时赢得阵阵喝彩声。此情此景,竟让我一时想不起自己究竟是在哈尔滨还是在俄罗斯!
冰雪节正是因为有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参加,才具有了国际意义,哈尔滨因此被人们称为国际冰雪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