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标尺,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所占比例几乎近于“半壁江山”,为此作文更成了众多师生与家长关注的焦点。然而,作文教学却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的现象,导致教师怕教,学生怕写,教师批改喊累,学生望而生畏。自我校实施“自改互评”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后,才感到摆脱了这种困境,步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1 克服了教师平时上课的随意性,规范了教学行为
平时的作文教学,随意性很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评价手段等,各阶段应该达到怎样的训练目标,并不十分明了,没有确切的制定作文教学的计划,也不去思考每次作文训练的目的,或跟着教材走,或依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文题,随便布置了事。虽说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有总的要求,但训练的具体内容、所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及训练的先后步骤等,并无操作细则。
自我校实施“自改互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后,我们结合本校自身情况制定了完善、科学的训练计划与阶段性训练目标,分年级分阶段、有目标的进行教学。初一年级进行继续、描写等专项训练,初二年级以说明、抒情专项训练,初三以议论和综合训练为主,分阶段渗透拟题、构思、选材、立意、结构等专题内容,课堂教学采取“说——写——评——改”的框架模式,每一课时都有明确目标与要求,尤其是第一课时“说”,重在引导学生构思作文,从说素材、说中心、说题目、说习作要求、说构思角度、说提纲等环节,让学生互相交流,有效丰富写作思路,这样规范了师生双边活动和检查评估行为,又促进了教师有理性的开展教学,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单一性,强化了训练与评改的多样性
我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力求从时机、内容、形式入手,多样化训练。每周每天都有训练内容,如美文摘抄、抄后感言、小练笔、读后感、读书笔记、周记等,采取众多的学习途径,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写作素材,学生把这个多功能的笔记本称为“聚宝盆”,通过实践训练,大部分同学对上作文课的兴趣渐浓。
作文评改方式的转变,是作文教学的一大亮点。以往由教师全权主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实施课改后,教师下放批改的权力,实行自改、互改相结合的原则,激发了学生写作和修改的热情,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3 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制约作文教学的关键是作文批改,这是压在语文老师头上的一座大山,语文教师日复一日在做着重复无效的劳动,由黑发变白发,却也不见学生作文峰回路转,妙笔生花。提出作文“自改互评”,不但解放了教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记得叶圣陶的教学思想是“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做好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该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修改作文的能力,终身受用”。故我们的作文批改步骤是先自改,然后明确批改任务,回顾习作要求,出示批改任务,三读评改,小组合作分工互评互改,组长总结汇报,这种形式重在培养了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的观察,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大大提高。批改非常认真,红笔圈圈画画,从字、词、标点到句、段,从内容到形式,从眉批到总评,无不显示他们的智慧。
如吕慧茹写的《四季交响曲》一文的开头“你不喜欢树木抽芽、杨柳吐绿吗?你不喜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吗?你不喜欢果实累累、树叶飘飘吗?你不喜欢雪花漫步、树缀银花吗?”赵敏旭同学给的眉批是开头以排比、反问连用,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四季的喜爱,总领了下文,并运用“树木抽芽、杨柳如绿、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果实累累、树叶飘飘”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每个季节的特征。
又如段雯同学批改许靖的作文中“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一句话体现了父爱和母爱有多伟大,父母的心里装的总是我们,总把自己忘到九霄云外。她准确的运用修改符号,把一段不通顺的话改的流畅了。
学生自改互评的课堂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它打破了学生之间独立封闭的局面,注重了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让学生参与互评,能够让学生参与写作的成败得失,让学生参与改,能够经历一个对文字进行完善、加工、创造的过程。审视作文中的弊端,弥补自己的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营造了生生互动的局面,在评改中可以共同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培养学生探究、积累、合作的意识,从而达到以改促写的目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4 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消除了学生的畏惧感
为展示评改成果,达到共享,学生纷纷寻找所改作文的闪光点,如好题目、好开头、好结尾、好材料、好结构、好立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是“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思想在交流中升华,习作在鉴赏中明晰,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并赞赏他们点滴的进步,善意的赞美能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从字、词、句的使用到材料与结构的安排,针对疑点允许学生发起“百家争鸣”,共同鉴赏,进而释疑解惑。“十里挑一”,荐赏佳作,可以说是赏习作的高潮环节,孩子们真诚又虚心的聆听着美文,叫好声伴随着热烈的掌声,那场面不由得让我反思,想起了罗曼罗兰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以“亲情”“家”为话题写作文,涌现出来的好题目有“承载父爱的婴儿车”、“长大的路上,您牵着我的手”,“我家的热水瓶”、“家香”等。又如好的材料:“家是一座温馨的港湾……,家是一间理解的小屋……,家是灯塔……,家是拐杖……,我爱我家……”。向来挑剔的我,再不抱怨学生的作文写的不好,而是感觉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反思。
“自改互评”的作文课题研究的实施,扭转了作文课教师犯难,学生无语的局面,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带来来希望与困惑。如何把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写作三者紧密融合,如何使自改互评的作文课题分阶段分目标的训练做的更完美、更极致,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我真诚的期盼作文教学早日成为语文教学中一块美丽的鹅卵石。
1 克服了教师平时上课的随意性,规范了教学行为
平时的作文教学,随意性很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评价手段等,各阶段应该达到怎样的训练目标,并不十分明了,没有确切的制定作文教学的计划,也不去思考每次作文训练的目的,或跟着教材走,或依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文题,随便布置了事。虽说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有总的要求,但训练的具体内容、所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及训练的先后步骤等,并无操作细则。
自我校实施“自改互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后,我们结合本校自身情况制定了完善、科学的训练计划与阶段性训练目标,分年级分阶段、有目标的进行教学。初一年级进行继续、描写等专项训练,初二年级以说明、抒情专项训练,初三以议论和综合训练为主,分阶段渗透拟题、构思、选材、立意、结构等专题内容,课堂教学采取“说——写——评——改”的框架模式,每一课时都有明确目标与要求,尤其是第一课时“说”,重在引导学生构思作文,从说素材、说中心、说题目、说习作要求、说构思角度、说提纲等环节,让学生互相交流,有效丰富写作思路,这样规范了师生双边活动和检查评估行为,又促进了教师有理性的开展教学,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单一性,强化了训练与评改的多样性
我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力求从时机、内容、形式入手,多样化训练。每周每天都有训练内容,如美文摘抄、抄后感言、小练笔、读后感、读书笔记、周记等,采取众多的学习途径,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写作素材,学生把这个多功能的笔记本称为“聚宝盆”,通过实践训练,大部分同学对上作文课的兴趣渐浓。
作文评改方式的转变,是作文教学的一大亮点。以往由教师全权主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实施课改后,教师下放批改的权力,实行自改、互改相结合的原则,激发了学生写作和修改的热情,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3 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制约作文教学的关键是作文批改,这是压在语文老师头上的一座大山,语文教师日复一日在做着重复无效的劳动,由黑发变白发,却也不见学生作文峰回路转,妙笔生花。提出作文“自改互评”,不但解放了教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记得叶圣陶的教学思想是“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做好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该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修改作文的能力,终身受用”。故我们的作文批改步骤是先自改,然后明确批改任务,回顾习作要求,出示批改任务,三读评改,小组合作分工互评互改,组长总结汇报,这种形式重在培养了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的观察,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大大提高。批改非常认真,红笔圈圈画画,从字、词、标点到句、段,从内容到形式,从眉批到总评,无不显示他们的智慧。
如吕慧茹写的《四季交响曲》一文的开头“你不喜欢树木抽芽、杨柳吐绿吗?你不喜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吗?你不喜欢果实累累、树叶飘飘吗?你不喜欢雪花漫步、树缀银花吗?”赵敏旭同学给的眉批是开头以排比、反问连用,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四季的喜爱,总领了下文,并运用“树木抽芽、杨柳如绿、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果实累累、树叶飘飘”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每个季节的特征。
又如段雯同学批改许靖的作文中“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一句话体现了父爱和母爱有多伟大,父母的心里装的总是我们,总把自己忘到九霄云外。她准确的运用修改符号,把一段不通顺的话改的流畅了。
学生自改互评的课堂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它打破了学生之间独立封闭的局面,注重了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让学生参与互评,能够让学生参与写作的成败得失,让学生参与改,能够经历一个对文字进行完善、加工、创造的过程。审视作文中的弊端,弥补自己的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营造了生生互动的局面,在评改中可以共同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培养学生探究、积累、合作的意识,从而达到以改促写的目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4 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消除了学生的畏惧感
为展示评改成果,达到共享,学生纷纷寻找所改作文的闪光点,如好题目、好开头、好结尾、好材料、好结构、好立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是“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思想在交流中升华,习作在鉴赏中明晰,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并赞赏他们点滴的进步,善意的赞美能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从字、词、句的使用到材料与结构的安排,针对疑点允许学生发起“百家争鸣”,共同鉴赏,进而释疑解惑。“十里挑一”,荐赏佳作,可以说是赏习作的高潮环节,孩子们真诚又虚心的聆听着美文,叫好声伴随着热烈的掌声,那场面不由得让我反思,想起了罗曼罗兰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以“亲情”“家”为话题写作文,涌现出来的好题目有“承载父爱的婴儿车”、“长大的路上,您牵着我的手”,“我家的热水瓶”、“家香”等。又如好的材料:“家是一座温馨的港湾……,家是一间理解的小屋……,家是灯塔……,家是拐杖……,我爱我家……”。向来挑剔的我,再不抱怨学生的作文写的不好,而是感觉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反思。
“自改互评”的作文课题研究的实施,扭转了作文课教师犯难,学生无语的局面,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带来来希望与困惑。如何把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写作三者紧密融合,如何使自改互评的作文课题分阶段分目标的训练做的更完美、更极致,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我真诚的期盼作文教学早日成为语文教学中一块美丽的鹅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