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幼儿园教师培养院校确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标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起着导向作用。为了达到专业发展标准的要求,应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建设能力培养体系等专业课程设置。本研究以某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根据民族院校特点探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以期通过改革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民族院校 大专 学前教育专业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23-02
一、问题提出
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指明了合格的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准则。大专院校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根据幼儿教师的专业特点,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时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严格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整合课程资源,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结构。主要从《专业标准》中提出的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大维度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专业标准》的民族院校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1.设置专业公共基础课,加强学生的师德教育。
《专业标准》中提出了师德为先的理念,因此学校课程设置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在整个教学和活动中。通过设置职业道德课,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营造师德意识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陶冶学生的师德情感。
2.增加实践教学学时,重视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将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做适当的调整,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增加教育实践学时,重要的实践类课程有五大领域教学设计活动、幼儿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等;引导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以及对教育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3.整合课程,建立以保教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保教实践能力。
《专业标准》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健康、安全问题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前教育专业应注重对学生幼儿健康和安全教育方面知识的传授,课程体系应该以保育和教育的知识和能力为核心建构,注重学生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建立保育实训室加强学生保教实践能力的培养。
4.注重教学科研课程的开设,提升学生的教学科研能力。
《专业标准》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反思与自身发展能力,高校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中应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开设《学前儿童科学研究方法》,介绍幼教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让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如毕业论文的研究设计,为学生将来的教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5.结合《专业标准》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基于《专业标准》的要求,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做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1)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考核
在校期间为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九项全能的考核,考核项目主要有:1)幼儿故事讲述2)钢笔字、粉笔字3)绘画4)边弹边唱5)舞蹈6)手工制作7)多媒体课件制作 8)操作与口令9)教学设计模拟教学及说课。通过考核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2)通过教育见习、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每学期统一安排两周时间到幼儿园进行见习,见习任务由学前教育系安排,并且每学期每个班的专业课程教师要结合本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布置见习作业。学生三年级第一学期的时间安排为实习时间,实习涉及内容较广,包括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游戏活动的组织、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以及环境创设、实习期间的班级管理等,在实习结束前由教师入园听课做实习考核评定,通过这种形式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提供好的实践平台。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的民族学校建设了校内实训基地,目前已建成模拟幼儿园,建一间蒙族特色的蒙大班模拟教室,一间普通小班教室,一间普通中班教室,模拟游戏室、美工室、科探室、图书阅览室。建设风格以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为准,并定期由学生来更换主题墙。为了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教学训练,开设六间微格教室,有奥尔夫音乐实训室、蒙台梭利模拟教室,目前该校正在积极创建感统训练实训室以及保育员实训室。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6.课程设置中增加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
民族特色的学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考虑到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将民族元素渗透到课程体系中。在学校课程设置中有蒙汉双语授课制,针对民族学生有特定的校本教材,如蒙语文教材、蒙语版《幼儿文学》、蒙语版《指南》《纲要》《规程》,蒙语版《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由有经验老教师编著蒙语版五大领域教材;在教学内容中加入蒙古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的内容。加入适合民族学生的蒙古族民间舞、民间工艺美术以及美术鉴赏中的教学内容,乐器教育活动中增加马头琴、胡琴、四胡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教程,音乐鉴赏中蒙古族儿歌、童谣的欣赏,都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
综上所述,《专业标准》作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在幼儿教师培养中具有指向作用,课程体系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和水平。因此,为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和《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整合课程资源,完善丰富课程内容,充分重视《专业标准》在课程设置中的引领和导向,培养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背景.指导思想与基本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2(7):3-6.
[2]冯晓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J].学前教育研究,2012(10):3-12.
[3]梁周全 .专科层次学前教育全程实践教学的模式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4] 刘占兰 .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J]. 学前教育研究,2012(11).
【关键词】民族院校 大专 学前教育专业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23-02
一、问题提出
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指明了合格的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准则。大专院校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根据幼儿教师的专业特点,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时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严格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整合课程资源,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结构。主要从《专业标准》中提出的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大维度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专业标准》的民族院校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1.设置专业公共基础课,加强学生的师德教育。
《专业标准》中提出了师德为先的理念,因此学校课程设置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在整个教学和活动中。通过设置职业道德课,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营造师德意识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陶冶学生的师德情感。
2.增加实践教学学时,重视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将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做适当的调整,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增加教育实践学时,重要的实践类课程有五大领域教学设计活动、幼儿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等;引导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以及对教育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3.整合课程,建立以保教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保教实践能力。
《专业标准》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健康、安全问题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前教育专业应注重对学生幼儿健康和安全教育方面知识的传授,课程体系应该以保育和教育的知识和能力为核心建构,注重学生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建立保育实训室加强学生保教实践能力的培养。
4.注重教学科研课程的开设,提升学生的教学科研能力。
《专业标准》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反思与自身发展能力,高校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中应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开设《学前儿童科学研究方法》,介绍幼教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让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如毕业论文的研究设计,为学生将来的教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5.结合《专业标准》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基于《专业标准》的要求,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做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1)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考核
在校期间为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九项全能的考核,考核项目主要有:1)幼儿故事讲述2)钢笔字、粉笔字3)绘画4)边弹边唱5)舞蹈6)手工制作7)多媒体课件制作 8)操作与口令9)教学设计模拟教学及说课。通过考核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2)通过教育见习、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每学期统一安排两周时间到幼儿园进行见习,见习任务由学前教育系安排,并且每学期每个班的专业课程教师要结合本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布置见习作业。学生三年级第一学期的时间安排为实习时间,实习涉及内容较广,包括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游戏活动的组织、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以及环境创设、实习期间的班级管理等,在实习结束前由教师入园听课做实习考核评定,通过这种形式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提供好的实践平台。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的民族学校建设了校内实训基地,目前已建成模拟幼儿园,建一间蒙族特色的蒙大班模拟教室,一间普通小班教室,一间普通中班教室,模拟游戏室、美工室、科探室、图书阅览室。建设风格以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为准,并定期由学生来更换主题墙。为了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教学训练,开设六间微格教室,有奥尔夫音乐实训室、蒙台梭利模拟教室,目前该校正在积极创建感统训练实训室以及保育员实训室。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6.课程设置中增加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
民族特色的学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考虑到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将民族元素渗透到课程体系中。在学校课程设置中有蒙汉双语授课制,针对民族学生有特定的校本教材,如蒙语文教材、蒙语版《幼儿文学》、蒙语版《指南》《纲要》《规程》,蒙语版《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由有经验老教师编著蒙语版五大领域教材;在教学内容中加入蒙古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的内容。加入适合民族学生的蒙古族民间舞、民间工艺美术以及美术鉴赏中的教学内容,乐器教育活动中增加马头琴、胡琴、四胡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教程,音乐鉴赏中蒙古族儿歌、童谣的欣赏,都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
综上所述,《专业标准》作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在幼儿教师培养中具有指向作用,课程体系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和水平。因此,为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和《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整合课程资源,完善丰富课程内容,充分重视《专业标准》在课程设置中的引领和导向,培养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背景.指导思想与基本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2(7):3-6.
[2]冯晓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J].学前教育研究,2012(10):3-12.
[3]梁周全 .专科层次学前教育全程实践教学的模式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4] 刘占兰 .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J]. 学前教育研究,2012(11).